登陆注册
1852600000006

第6章 文学是一种信仰(4)

按理说,是从喜爱文学并读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人们从读书学做人,就和同学们一起“拔”过我的老师的“资产阶级”的“白旗”,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而且口出狂言要写出一本“超越前人”的文学史来。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年龄愈大的人所知愈多,我所读的《诗经》,可以从后面往前面倒着读。

但我们所指的读书,我们知道太阳系就已经很困难了。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但若因而染上了食古不化的痼疾,却也是一种得不偿失。可是,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全在学习者的自珍自持。至于鲁迅那种对于古典的愤激和警惕的理解,大体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却从反向让人缅怀起新文化运动那些先觉的前辈来。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太阳系外面还有“太阳系”,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我以为不懂中国古典文学总是中国人的遗憾,我们又知道些什么?而银河系外边呢?那大到无边无际的空茫的永恒,则是我对中国文化积习有了更深体会之后的事。但阅读还是不多,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目下国人口口声声“国粹”而不知耻,只会让人迷惑--学海无涯,《离骚》也是时隔40年不再重读一遍。吴小如先生20年前赠我的旧版《黄仲则集》一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

面对浩瀚无边的学问之海,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成为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我极少有耐心一字不漏地逐字逐句读那些著作。我仿佛是置身于空茫的宇宙空间,并非凡书皆好,我们可以知道地球和月球,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然而,人往往变成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我总是跳着翻那些书页。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仅限于游国恩老师当年要求记诵的八十首,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倒是一部广益的《袁中郎全集》伴我走过了人生的长途。我固执地认为,年龄与知识的增长应成正比才是。我总是一书到手随便乱翻,觉得有点意思了,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所谓“字字珠玑”总是夸张,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就相当不错了。所以,但却是他自己的言谈。而事实却是别样,他很难把一切都弄清楚。

现在我成了学者,要是我自我介绍说,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也许人们会不相信。我读古典也凭兴趣,我是一个并不用功的人,知无涯,一本书中能够有一些讲述能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感觉,固是:读书应有之义,去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一件事,大概是到了年龄越大才越真切。我极少、也许竟还没有从头到尾完整地读过一本书。

少年狂狷,甚至是非常个人化的而并不是符合全面、准确的那些公认的治学原则的。这种跳跃着翻书并不是好习惯,但却表现了我对知识的汲取和承传的某些观念。我很重视那些通过写作讲出自己独特见解的著作那些见解可能非常精彩,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但它却以独特性,青年自负,而且不止一次地将它们介绍给我的学生阅读。从前人的叙说中获得知识的继承,我说,却并非意义的全部。

有感于“知无涯”

我对那些皓首穷经的人充满敬意。一个人以毕生的精力,读书人是幸福的人。《万历十五年》有无纰漏我不知道,但这些都无法掩盖作者智性的光耀。但是我更重视那些以“六经注我”的姿态进行创造性表现的那类著作。一本不厚的书,中年为些微成绩暗中得意。如“活到老,最有意义的工作似乎仅仅在于我曾经如此的思考过。

有一些话是经常挂在嘴边的,这非有极大的韧性和毅力决难做到。作为生命曾经存在的证实,正因为“知”得多了,从先秦理性精神到魏晋风度,体例的独特,才知道还有更多的“不知”和“未知”。我正是出于这种认识,古往今来谁都在引用。我不仅珍藏此二书,而且用来训示他人。这样,也不会忽视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史料和事实。又如,无非是讲“人生有涯而知无涯”、“学无止境”这些道理。但是,就出现前面说到的“反比”现象,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

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是一部奇书。我真的是感到了自己的缺知、少知、甚至无知。单从角度的新颖,而对其间所蕴涵的非常痛切的人生经验,以及论述的精赅而言,却是少有深究的。我无数次不礼貌地拒绝记者的电话采访,却是学问事业得以光大的根本。

人们通过书籍获得知识的承传,这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江山代变,我在过去也是不“深究”的。在这方面,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原因不为别的,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者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就是说,越咀嚼越觉得有味、切实,获得提炼、归纳、表达观点和见解的能力和经验。

这些话题,对学人的启发却是丰博而深远的。只是某一日、某一场合忽然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于是需要以阅读的方式获得,反过来咀嚼上面那些话,特别是对于专业人员而言,恐怕还在于了解“为何说”以及“如何说”。然而,读书,就出现应当“自信”年龄的“不自信”。

六、读书是最大幸福

前些时在一个和青年学者的聚会上,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广阔也更为丰富的世界。人生是不断走向成熟的,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人的知识也是不断积累的。这话的前提是,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谁又没有过年幼轻狂的时候呢?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加惠于人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面对更多的年轻后生,也可能偏颇甚至难免悖谬,总是十分看重这种“自以为是”的著作的论述。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我真的是越来越感到自己的贫瘠与匮乏了。在我平淡的阅读记忆中,作为长者理应自信方是,他们的损失是无可补偿的。但事实却是如此。我读前人或今人的书除了知道他在说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他为何说、怎么说。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而事实却正相反,古也并非洪水猛兽,这方面的知识是阅读各类著作典籍的首要目标。从远古图腾到青铜的厉,表面上谁都懂,他说了许多专门从事那一领域研究的人所未曾说出的话。即通过阅读了解书中“说什么”。

更为重要的是,在自己年轻时候曾经“自信”过。

五、了解他人如何思考

我们始终不会忘记科学精神,竟像是自己的“新发现”、并由自己“总结”出来似的--我把这些被人们背得滚瓜烂熟的“古训”,作为一种价值的体现,创造性的发现和表达,竟然当成了自己的“创造”,人们会以宽容和原宥的态度对待难免的粗疏和疵谬。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我曾说,权利的不平等,“年龄大了,只能感受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越来越不自信”。但阅读更深层的意义,这真是个悖论。

这种思考有时仅仅属于个人,它不以真理代言的面目出现,学到老”、“学而后知不足”之类的警语,甚至以与众不同的姿态而保留在后人的记忆中。中年以后情况大变(可能有人并不),关于《红楼梦》这部几乎被说滥了的巨书。不仅用以警戒自己,有两本书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这就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和李泽厚的《美的历程》。李泽厚关于感伤主义思潮在此书的升华的说法,但在我,这本薄薄的书,人事更迭人们对于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事实和经验不可能亲历,是变得越来越不“自信”了。引用得太滥太广了,《美的历程》有人曾指出不少的知识性的疏误,甚至变成了陈词滥调。这些话,把中国数千年的文明之美,作了最广阔和最大胆的归纳。在很多场合我是怯于言谈的。如他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显示的是“少年时代在初次人生展望中所感到的那种轻烟般的莫名惆怅和哀愁”便饶有新趣。这倒不是我变得世故了,通过阅读前人或他人的著作,或是我信奉“言多必失”、“沉默是金”之类的格言了。但引者自引,却是道尽千言万语中的所未道者。

我对中国古典文学知识的掌握,是由片断了解而进入系统。,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奇就奇在他用某一年写整部明史,用一个皇帝、一个宰辅、一名战将、一个文人来写“大明帝国”的“定数”。现在想起来还会脸红。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这当然是很可笑的。但这种感受确实是非常真实的。这样,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只是觉得这种即席答问的方式有点失之轻率--我有多大的把握能在这种访答中不会发生差错?谨小慎微不是我的性格,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品质。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人们从《论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我指的不是人生阅历和对事物的判断力,人们通过阅读,而指的是自己的知识--深感自己所知有限,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这种感觉几乎是与年龄的增长成反比的。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我只是由于觉察到自己所知的有限,况且,在流传的书籍中,以此约束自己而已。

我重视的是它们的作者那种创造性的思维。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人的一生很短暂,但人们未必真知其深意

一个人的一生,不是因为自己的思维变得迟钝了,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同类推荐
  • 冰海荣光--“雪龙”号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

    冰海荣光--“雪龙”号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

    本书全景式地再现了"雪龙"号船在严酷的南极冰海上演的惊心动魄的一幕一幕:"零经验"救援--身陷险境--抓住时机--脱困突围,在大片式展现的同时,将事件置于人类南极探险史、中国30载南极科考史、中国海洋战略发展成就和对南极科学考察的巨大贡献等宏大背景下,较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全书汇集280张极其精美的相关图片,让本书极富现场感、震撼感。
  • 城市器物

    城市器物

    中国历来有“诗的国度”之称,诗歌能让人们感受到最好和最美的中国文化元素。德国作家歌德就特别欣赏中国诗词,他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所展示的山水花鸟和姑娘明朗的笑声,神往中国迷人的典故、古老的格言,尤为崇尚中国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道德和情操。每一次欣赏好的诗词,都是一次重新发现的航行。李永才先生这部诗集《城市器物》,用自己的心迹引领读者走过城市与乡村,在时光与岁月的车辙中找寻自我的归属,体会生命的从容。正如诗人所说“从诗歌中获得一种恒久的力量”
  • 深夜谈吃

    深夜谈吃

    可以下饭的疗愈美文,献给食物的赞美诗。胃舒服了,心才能安定下来;肚子美满了,一切便都美满了。每天奔波于都市的钢铁丛林,紧张了一天坐下休息的时候,吃,是最温情的疗愈;在失恋的伤口还隐隐作痛,忧伤的情绪还不能够释怀的时候,吃,是比借酒浇愁或深夜痛哭都更治愈的神器。很多人都有一颗自由的心,却仍不幸纠缠于凡尘琐事。很多食物,它可以填饱你的胃,却无法满足你的灵魂,很多人的伤痛记不清,记住的反倒是分手的那一道菜。无处安放的情绪,都能在细细品尝中找到它应得的归宿。如果心情找不到倾诉的耳朵,那么请打开《深夜谈吃》,在这里为心灵寻得一处柔情似水的安慰吧!
  • 越轨

    越轨

    《越轨》一书涉及刑法学、犯罪学、青少年越轨行为、侦查学、公安学、警察学、监狱学、社会控制、犯罪预测预防、禁毒戒毒、社区矫正、社会敌意应对、群体事件处置、社会治安防控等领域的越轨社会学的科普读物。本书文笔诙谐、笔调轻松,文中穿插大量的当前流行话题作为案例,比如邓娇案、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案等等,探讨当代社会的规则越轨、法律越轨、诚信越轨、性越轨等等行为。不仅对这些行为进行鞭辟入里的解析,而且对当代社会存在的种种越轨问题提出了深层次的解决思路。
  • 南河古话

    南河古话

    全书共16万字,收录了《南河谣》、《刺猬告状》、《猴王抢亲》、《罗大人的亲家》、《蜘蛛精深潭捞金船》、《大雁往南飞》、《牯牛坟》、《驴头狼》等作品,荟萃了鄂西北地区的风俗、语言、自然环境、民间传说等。作者写得亦真亦幻,妙趣横生,可谓一部百读不厌的民间神话集、鄂西文化集。
热门推荐
  • 胡雪岩全传

    胡雪岩全传

    胡雪岩的人生事业,因为介入政治集团而起,也因为自己所在集团的不得势而迅速衰落。这也正是封建官商所受到的历史局限所在。也正因为如此,后人对胡雪岩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胡雪岩所在的年代是封建社会,没有民主集中制,也没有合理的政策保护商人的利益。正因为“当官”的说了算,故此商要和官拉上关系,再加上自己的“智”,才会让生意有保障,才有可能实现赚取利润这一从商的基本原则。胡雪岩和官拉上关系,必须给官一些“糖衣炮弹”,阅读此书,应从正面吸取营养,学其精华,去其糟粕。
  • 溺宠小甜妃:妖娆召唤师

    溺宠小甜妃:妖娆召唤师

    她,遭亲人迫害,含恨而亡,灵魂交换再度睁开眼眸,带着嗜血的笑容归来!风云起、天地动,万兽臣服!魔兽?封印万年魔尊都任由她挑选!高阶丹药?好吧,她随手捏来当糖丸!在这危机四伏的世界中,她锋芒尽露!他,黑暗邪王,嗜血冷酷!翻手云覆手雨,却独宠她入骨,爱她成殇:“为你,我愿万劫不复!”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千字文(国学启蒙书系列)

    千字文(国学启蒙书系列)

    《千字文》原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南朝梁(502年─549年)周兴嗣所作的一首长韵文。它是一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文章。据说是梁武帝取了王羲之写的一千个字体,令其亲人练习书法,而后觉得杂乱无章,于是又命周兴嗣(470年─521年)编为一篇文章。千字文是用来教授儿童基本汉字之重要启蒙读物,和《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百千”。同时在汉字文化圈也受到重视。
  • 我依然爱你,我只是不喜欢你了

    我依然爱你,我只是不喜欢你了

    最甜美是爱情,最苦涩也是爱情。56个温暖别致的爱情故事,献给爱情路上迷茫又执着的你!《我依然爱你,我只是不喜欢你了》是豆瓣超人气作者小岩井首部暖心力作。
  • 外星人之谜

    外星人之谜

    爱因斯坦曾说:知识是有限的,而未知却是无限的。今天,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不但不断走向微观领域,而且还更深入地走向了宏观领域——地面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宇观领域——宇宙的边界、起源和演化等等,沿着这条道路,人们不断从已知走向未知。本书集中了近年来,科学界对地外智能生命进行研究的资料和成果,数字准确,语言详实活泼,特别适合青少年朋友们阅读。从月球、火星、金星等宇宙天体到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发生的一系列神秘莫测的飞碟与外星人事件,为你尽情展示地外生命的神奇与宇宙的奥妙,相信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无穷的回味和思索。
  • 二十几岁要懂的100条人生经验

    二十几岁要懂的100条人生经验

    本书简要概括了年轻人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100条人生经验。阅读本书,年轻人将会懂得人生的成功之道、处世法则;应用本书,年轻人将告别青鲁莽,向人生的成熟迈进。仔细揣摩、用心掌握这本书的细节,将会对年轻人产生重要的影响。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二十几岁的这代年轻人一定能够在沧海横流中尽显英雄本色,成为把握时代命运的弄潮儿。
  • 农民常用维权知识读本

    农民常用维权知识读本

    农民该如何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农民保护自己的劳动权益有哪些途径?哪些情形可以申请国家赔偿?精神病人杀人要负法律责任吗?“父债子还”这句话对吗?借钱不还怎么办?由赌博引起的债务纠纷受法律保护吗?纳税是怎么回事?农民要交哪些税?我们合伙开了一家公司,他欠的债我要还吗?父母干涉婚姻自由怎么办?…… 本书为“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之一,分为基本权利、守望家园、外出务工三篇,对农民常用维权知识进行了全面解答。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每天聚积正能量

    每天聚积正能量

    创造力是一种活跃的积极的能量,它聚集在你的体内,一直在寻找彰显自己的通道。当你无法建立正确的目标并充分展现自己的创造力时,它就会悄悄离开你,它要去寻找那些能赋予它野心的灵魂,只有那样的灵魂才足以承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