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2400000013

第13章 商贸交通(2)

二、街市

在丽江地区,大研古城为常年街,并不像邻近县份每月只有有限几次街市。除此之外,丽江县境内还有束河、白沙、大具、石鼓、巨甸等集镇定期举行街市,以作为对大研古城经济贸易的补充。在一些寺院,每年都要在特定的时间举办庙会,形成临时街市,如正月十五要在白沙大宝积宫举办弥老会,又叫棒棒会,出售各种农具;如二月初八要在玉龙山下的北岳庙举办庙会,并进行商贸活动;如七月份要举办祭祀畜王的庙会,出售服饰、玩具、农具、土特产品、日用百货等。

三、骡马会

在丽江,每年三月、七月要举办交易牲畜的街会,它们分别称为三月会、七月会。三月会创始于清末,它本是在玉泉龙神祠举行的祭龙活动。到后来,其性质不断改变,发展成了以经营大牲畜交易的街会。在骡马会期间,邻近各民族的商贩纷纷前来购买名扬四方的丽江马等,每年的成交额都在数十万元以上。虽称骡马会,所交易商品则几乎无所不有。七月骡马会亦与之相同。

四、丽江马

丽江马既是纳西族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产力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商品。它个头适中,四肢强健,蹄质坚硬,耐寒耐热,善于爬山过岭。早在汉代,这种马匹就是巴蜀客商所喜爱的商品。明洪武年间,纳西族土司还曾将它向皇帝进贡。我们将连接滇川藏的商道又称为茶马古道就是因为马,尤其是丽江马于其中扮演了既是运输工具,又是重要商品的作用之缘故。有些骡马价值千金,是它支撑了许多农家全年的经济开支。在过去,许多出身贫寒的纳西族士子正是靠了父母亲含辛茹苦地畜养、出售骡马才完成学业,登上国内外政治、学术舞台的。

五、白地纸

轻工业部所编《中国造纸业发展史》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现存北京图书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的东巴经都是明清时纳西族所造的纸写本。这种白地纸,帘纹不明显,经压光后,可供双面书写,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用固定纸模抄造的。其实还是竹帘抄造,但是技术比较精,帘纹不明显”。这种白地纸因主要生产于白地而著名。另外,在大研古城及大具等地也有人进行制造,并以此为重要商品进行交易。没有白地纸的大量生产、销售,东巴文化的保存、发展将受到极大的限制。

六、食盐

纳西族的商贸一直与食盐具有密切的关系。据文献记载,纳西族早已掌握制盐技术,《三国志》卷八十六称:“定笮、台登、卑水三县,去郡三百余里,旧出盐、铁及漆……”当时的制作方法是“积薪以齐水,灌而后焚之成盐”。到后来,开始推广煮盐技术,“蛮官煮之如汉法也”。景泰《云南志》卷五载曰:“土人煮卤为之盐块,大者重一斤十两,小者重一斤,交易皆用之”。除了作商品之用外,盐还广泛使用于纳西族的生产生活之中,如狩猎有盐猎、饲养牲畜要定期喂盐、加工食品要大量用盐。因此,纳西族与汉、藏、白等民族在古代所发生的战争大多是围绕着对盐池的控制权、对盐制品的贸易权而进行的。基于这种种原因,纳西族居住地区的地名多与盐相关,如盐池、盐源、盐城、盐井、盐边、盐邑、闰盐、老井等便是。在四川省盐源县纳西族地区,甚至建有盐神庙,祀奉者的香火至今不绝。

七、铜锁

丽江铜锁远销滇、川、藏各地。其样式多种多样,制作奇巧,经久耐用。在铜锁表面精雕细刻有多姿多彩的图案,如飞禽走兽、题款吉语。这种铜锁,同时又是馈赠佳品,女儿出嫁,父母必以铜锁相送,以祝她勤俭持家。朋友远行,也有送铜锁之习惯,表示虽别千里,心犹一处,如同汉族之连心锁。公元1639年,地理学家徐弘祖曾云游至丽江,当时的纳西族土司木增曾以铜锁相送,在纳汉两个民族的交往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八、铎鞘

在纳西族的商贸活动中,有一种特殊的商品--兵器,如刀、剑、匕首等。据文献记载,纳西族的兵器制造已有悠久历史。如南诏时代即有著名的铎鞘,它“有孔旁达,出丽水,饰以金,所击无不洞。夷人尤宝,月以血祭之”。在《蛮书》中亦有“昔时越析诏于赠有天降铎鞘”之说。在一次越析诏与南诏的战争之中,纳西族先民遭受灭顶之灾,铎鞘亦被南诏所获。尽管这样,纳西族人至今仍喜佩刀为饰。这些刀既有自己创造者,也有购自其他民族者。

九、铜器

纳西族所制铜器分红、黄二种,“丽江大宗工艺为铜匠业,在本城用红铜黄铜二种打铜锅、铜锁,销于中甸、阿墩子、西藏各地,约年输出二三百斤”。这是非常保守的说法,其实作为商品的铜器的行销量要远远比这个数字大得多。在大研古城,至今有一条街道叫铜匠街,在白沙、束河、永宁等地都有制作铜器的作坊、名手,其产品多达二三十种。《中甸县志稿》中就有“铜鼎锁匙用具必丽江”的记载。

十、茶马互市

茶马互市即指藏区与内地之间的贸易往来,因马为主要交通工具、茶为主要商品而称之。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悠久的商贸历史,纳西族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纳西族商人一般通过茶马古道,将四川及云南思茅、保山、临沧、大理等地的茶叶运往西康、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销售,然后又从印度、尼泊尔及藏区运回皮革、药材、毛织品等在川滇各地进行销售,从中获取利润。由于军事上的割据,这种茶马互市时断时续,《古今图书集成》卷一五五中就记载曰:“金沙江渡在阿喜汛之外,即中甸,向属内地。自康熙十六年吴三桂求援蒙古,割中甸地赂之。遂为外地,不通商旅。迨二十七年,达赖喇嘛求互市于金沙江,总督范承勋以金沙江属内地,奏请于中甸互市。遂设渡通商贸易。凡出口者给照票验放。为内外要关,以鹤丽三营守备轮防”。

十一、藏客

专门从事滇藏经贸活动的纳西族商人被称为藏客。他们或自养马帮,或雇佣他人马帮,每年夏去冬回,源源不断地将内地所产的茶、糖、土杂及日用品运往藏区,又将藏区的商品运回内地,往往有盈无亏,平稳得利。不少人从藏区继续西行,在印度、尼泊尔等国家设号经商。

十二、赶马帮

过去,纳西族地区交通落后,马成了重要的运输工具。使用众多的马匹进行商贸运输活动被称为赶马帮。马帮之拥有者大都为商人,但也有不经商只充当运输专业户者。马帮的规模视主人拥的实力以及所运货量而决定。马帮之间还可以进行临时组合,几家合运,马匹成百。有时则可以一家独揽,仅以数十匹运输。每一个马帮都设一个马锅头,负责整个马帮及其赶马者、货物的安全,凡饮食起居、行走路线等都无不归其指挥。马锅头一般有几个乃至十几个伙伴作为助手。由于保证货物及人马安全的需要,他们一般都装备有武器。在几家合运时,大马锅头之下各家有各家的马锅头。马队在排列、装饰上非常讲究,一般马匹各系一铃,头骡(马)额上嵌明镜,头上结缨络,颈上挂铃环,背上垫红褥。赶马帮者每人备有一匹乘骑,它们也要装饰得非常美丽大方。赶马者的食宿费用及工钱或按货量支付,或进行承包,或每天平均支给,不一而足。

十三、联赶

在永宁纳日人中,赶马者大多为养马户,并为自己赶,规模很小。因此,常常两三家人联赶,即每家赶一段时间合在一起的马匹。在托亲友代赶时,要在赶马者外出运输时备足马料、猪膘肉、酒等相送。运货物所得的收入归马主人所有。在马养得多、家中又缺人手时,也有或长期或短期雇用马脚子赶马者。马主人为其发薪金,一般是每年30元并供伙食、两套布衣。

十四、溜索

横断山脉山高谷深,溜索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维西闻见录》记述曰:“水湍急,舟不可渡,乃设溜绳。其法对岸载石,横江系竹缆,如梭掷而渡之,或止可系一缆,两岸高悬、中坝而低,往来皆渡此。至低处则以手挽绕,递引而上。渡物则人前,接物后引而渡焉”。

十五、革囊

革囊又叫皮馄饨,也是纳西族征服江河的工具。革囊一般用羊皮制成,杀羊之后,割断四蹄并将羊皮剥下,然后晒干鞣软。待使用时将四脚扎紧,再吹满气,最后堵死吹气孔即可。这种皮革搬运方便,撞击在石礁之上也不易破裂。在摆渡较大物品时,将数个乃至数十个扎成排子即可。据说,当初忽必烈率蒙古大军莅临金沙江渡口,正是靠了纳西族首领阿良献革囊相迎,数十万蒙古铁军才踏上了金沙江西岸,从而有了后人“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的诗句。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上)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上)

    中国人对于自我民族性格的审视是近代才开始的。之前的中国一直是东亚的政治文化中心,向来是输出文明。直至十九世纪下半叶与西方列强的数次战争,中国才发现与正视这个世界中还存在与中国性格迥异的强大文明这个事实,中国人不得不面对差异,分析差异,并试图改变民族性格,以救亡图存。与此同时,涌入中国的外国人也对这个传说般的古国睁大了观察的眼睛,他们发现不仅他们的武力和商品征服不了中国,他们的科学与宗教也对中国人影响甚微,从此中国人的性格成为近代中国改革和外国人研究中国颇为核心的一个论题,此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文化思潮虽然以政治、文化为主题,其深处却一直涌动着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性格的肯定或否定、保留与改变的矛盾,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今天。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史话:海上丝绸之路》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兴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和贡献等内容。
  • 中华美德1

    中华美德1

    在故事中汲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
热门推荐
  • 豪门夺婚:BOSS的独家挚爱

    豪门夺婚:BOSS的独家挚爱

    【本文已完结,请放心阅读!】新婚当月,老公出轨,带着旧爱耀武扬威,她忍痛离婚,却发现只是噩梦的开始。前夫百般羞辱,她由深爱,沦落到不懂再爱,却发现身边还有一个视她如命的他。三更半夜,她忍无可忍:“你有完没完了?”他原形毕露,算起老账:“一天3次,一个月90次,一年1080次,欠了五年,你算算还有多少?”她恶寒:“去你大爷的,你怎么不从我成年开始算起?”他恍然大悟:“好主意,那我们边算边开始!”
  • 回眸中的感悟

    回眸中的感悟

    本书坦诚地回忆了作者的追求和梦想、情趣和爱好、事业和奋斗。写下对故乡的眷恋,对工作的热情,对幸福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对梦想的执着,对家庭的责任,对子孙的关怀,对父母的奉养,对岗位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等。
  • 朱门庶女

    朱门庶女

    本是朱门庶女,奈何被亲父抛弃,流落街头。凭着一手刺绣,在滚滚红尘里过活。朱门逼迫,以至亲要挟,无可奈何,满面红妆,重扣朱门。良缘既已成,那便,锦上再添花。斗姨娘,清小妾,我的丈夫,我做主!175421811交流群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痴缠不休

    痴缠不休

    昏暗的街道,身与心,在那一瞬间,一起破碎。一夜珠胎暗结,却引来致命的伤害。情景一圣洁庄严的婚礼,雪白的婚纱,新娘娇羞动人,新郎剑眉星目、俊逸尊贵,所有人见证这幸福的一刻,屏息等候新郎的回答,但是——“我不愿意!”简短的四字,清晰残忍的话从他的薄唇逸出,目光如炬,冷漠坚定的告诉牧师,他不愿意!“为——为什么?”所有的期待化作伤心的低语,心眉不敢置信的瞪大眼睛,脑海一片空白,愣愣的脱口而出。“我不是傻子,我—不—会—替——别—人—养—野—种。”说完,扔掉戒指,大踏步离开神圣的殿堂。心眉弯身,捡起了那枚闪耀的戒指,刺痛了泪眼。原来,他早就知道,所有的甜言蜜语甚至神圣的婚礼,只是他布置的陷井,就等着她傻傻的跳下去,瞬间摧毁了她所有的信念期待。野种,她的孩子,不是野种。情景二订婚宴上,她携夫带儿,美丽自信的向他道贺。“为什么你的儿子跟我长的这么相似?”他紧紧的盯着帅气的小男孩问道,眸光顿时充满惊骇、不安、狼狈。她淡笑不语,一旁的小家伙却护住母亲,傲气的开口:“不要看我长得帅,就说我和你像。”×××××××××××
  • 奋斗在深宫:君王守爱

    奋斗在深宫:君王守爱

    一次莫名的穿越,一场倾世的爱情;他曾因爱我而愿放弃整个江山,却也因为对我的仇恨,要雄霸这天下。而我,要的无非是他平凡而真挚的爱,却仍逃不了寂寂深宫那残酷斗争与血腥的洗礼,当我们彼此蜕变……一切,还能回到最初吗?
  • 惹火莫烧心

    惹火莫烧心

    每个女人都梦想一个盛大的豪门婚礼,她得偿所愿,但是新郎却不爱她。那又如何呢?再好的男人,能比得上富贵天家的幸福生活?而且,她反正快死了,临死前,总要好好地享受生活吧?只是所谓意外,就是意料之外,她怀上了,能怎办?反正孩子他爹也不喜欢她,还不如早早地怀着双胞胎走,顶多日后分他一个就是了。
  • 极乐

    极乐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2:8岁前,你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好性格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2:8岁前,你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好性格

    8岁前,你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好性格。如果你的孩子内向、胆小、敏感、害羞;如果你的孩子不敢尝试,不能融入新的环境;如果你不知怎么纠正孩子的性格弱点,完善孩子的性格;那么你需要阅读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