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9300000034

第34章 隔岸听箫(1)

一部《柏杨传奇》(覃贤茂编着)有一半是浸在泪水里。柏杨幼年失母,少年失学,青年失家,旋又失国,人间的诸多不幸,冰雹般降落在他的头上。1949年随蒋帮亡命台湾,不久便因行为不检被囚。到了1968年,更因月旦朱紫,唇吻雌黄,再次撞上当局的枪口。柏杨此番入狱,惨遭毒打,骨折头裂,魂悸魄伤。屋漏偏逢连夜雨,半年后,妻子又离婚而去。柏杨经受不了这种打击,痛不欲生,曾为之绝食二十一天。呜呼,嗟尔宇宙之大,四顾唯见茫茫!与女儿佳佳的通信,成了他生存的唯一支柱。天空海阔数行泪,洒向人间竟谁知?九年后,佳佳获准探狱。父女在牢房见面,父惊儿长大,儿惊父白头,相抱自是哭得肝肠寸断。千辛万苦熬到出狱,以为从此可以安享天伦之乐,谁知佳佳与他反而日渐疏远,距离愈拉愈大。柏杨每每想起,不免老泪纵横,悲从中来。此公的后半生峰回路转,命运发生了奇迹般的改变。改变是改变了,但是乐过生悲,喜极转泣,依然脱不了一个泪。譬如:1987年,柏杨数经周折,终于与当初遗落在大陆的两个女儿取得联系,并在香港见面。这是欣喜欲狂的泪。次年,柏杨重返阔别三十九年的大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已改鬓毛衰;一腔沸血无穷绪,临风怅望独长吟。这是吊古惜今的泪,等等。

我读《柏杨传奇》,眼眶陡然一热,汨珠差点儿滑落面颊的,不是因为他早年的多灾多难,也不是因为他晚年的枯木逢春,而是因为他在绿岛唱的那一首歌。啊,绿岛,多么诗意盎然的名字!直令人想起云木森悦的老林,幽碧如浸的曲径。然而,又有几人晓得,它的大名竞是火烧岛,是台湾当局用来囚禁政治犯的绝地。50年代,李放的老师、严复的孙子严侨,就被关在那里。若干年后,严侨出狱回到台北,李敖登门看望,谈话间问起岛上的情形,严侨幡然色变,摇头说:不好受!不好受!你千万不能到那儿去!谢天谢地,李敖倒是没去。但是柏杨去了。关于上岛的经过,他曾有诗记录:我来绿岛时状如待烹狗胸背缝数字又一三二九两人共一铐绳索缚双肘满目皆兵卫飞机压顶吼巨舰载千里横卧甲板首烈阳似火烧又甲板烫炙手阵雨衣尽湿阵风百骨抖……

作者如果照此笔调写下去,写柏杨在绿岛遭受的种种苛刑,我的泪珠未必就会盈睫。因为,这一切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作者此处笔锋轻轻一转,带出了一首《绿岛小夜曲》。读罢,我的心就像被利刃狠狠剜了一下,全身的肌肉都跟着起丁痉挛。我当然熟悉这首歌。试看如今大陆的歌厅,有几家没有它的歌带或碟片?哦,想起来了:今年春天,在故乡,在老同学的一次聚会上,有擅卡拉者献歌助兴,唱的正是这支小夜曲。你听他唱得多么投入: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呀摇姑娘啊你也在我的心海里飘呀飘让我的歌声随那微风吹开你的窗帘又让我的衷情随那流水不断地向你倾诉……那天,我也曾为歌词和旋律陶醉,边听边击节相和。这一次呢,心境截然相反。因为地点是在火烧岛的囚房;因为主唱者不是别人,而是柏杨和他的难友。天啊,原来它不是我早先理解的校园民谣,而是不折不扣的监狱歌曲!我是被震撼了,深深地。听,椰子树的长影掩不住我的情意又明媚的月光更照亮了我的心又这绿岛的夜已经这样沉静……然而,远方的姑娘哟,你可曾知道,你可曾知道,渴求自由的人哪,是如何在苦海中挣扎,在铁窗内哀号。

读完《柏杨传奇》,掩卷回味,其中,最令我肠暖心热、感慨唏嘘的,还要数孙观汉先生的义救柏杨。孙观汉是一位美籍华人,长期从事原子能研究。1966年10月,他偶尔读到柏杨的《怪马集》,忍不住拍案称奇,叹为史笔。孙观汉于是给柏杨去信,赞扬说:你的观察、见解和阅历之深刻,你的世界知识之丰富,分析之透彻,思想之大胆勇敢,青年的血性,壮年的成熟,老年少有之精力,真令人佩服。多次阅读你的大作,常不禁拍床拍厕拍沙发而笑,笑而反思,思而后叹,深叹后有时还泪湿!孙观汉并对人宣称:柏杨是比马克吐温还要伟大的作家,他的力量,有希望胜于核子矣!这评价当然是巍巍乎高哉的了。但事情至此,尚不出一个读者对一个作家的敬仰。让我油然起敬、肃然动容的是:两年后,柏杨因莫须有的大力水手连环漫画案蒙冤,孤苦无助地深陷苦牢。孙观汉与他从未谋面,专业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却义无反顾地拔剑相助。一方面,他直接向台湾当局呼吁,要求释放无辜的优秀作家柏杨;另一方面,又在海外大造舆论,为柏杨鸣冤叫屈。他这是为了什么?我想,他绝不仅是为了帮助一个具体意义上的作家,更大的程度上,还是为了伸张正义、真理和人权。柏杨式的冤狱,世人司空见惯,不足为奇。而孙观汉式的仗义勇为,绝对是凤毛麟角,惊世骇俗。遍观吾国五千年青史,有几人能和孙观汉媲美?柏杨认为:一个也没有。你114也许说:不!左伯桃之与羊角哀,管仲之与鲍叔牙,刘备之与关羽、张飞,吴汉槎之与顾贞观,他们之间的友情,难道不也是千古佳话?是的,这呰当然都是。然而,别忘了,他们本来就是最要好的朋友!而像孙观汉这样,和当事者毫无个人利害关系的,环顾世界史,大概只有那个为德雷福斯案拍案而起、写下掷地有声的檄文《我控诉!》并因此遭到迫害、宁愿被迫流亡也初衷不改、一直坚持到最后一息的法国大作家左拉,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比之柏杨,梁实秋堪称福禄中人。梁氏在台湾,不仅没有蒙受任何无妄之灾,还屡屡得到当局的褒奖。

读《梁实秋传》(宋益乔着),与梁氏晚年的作品,主人公的笑声不时破页而来,是那种旷达的笑,恬然自适的笑。余光中描绘在台湾师大做教授的梁氏,说,避秦也好,乘桴浮海也好,早巳进入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他的谈吐,风趣中不失仁蔼,谐谵中自有分寸,十足中国文人的儒雅加上西方作家的机智,近于他散文的风格。

仔细琢磨梁实秋散文的风格,我敢断定,他的笔底心头,有更胜于柏杨的痛楚和怨恨。

黎明版的《梁实秋自选集》小传,说他生平有三好,好交友、好读书、好议论。好交友、好读书,世人是看到的了。好议论呢?却未免让陌生者感到突兀,让熟悉者感到怅惘。说突兀,是因为赴台后的梁实秋,绝笔不涉论争,人们很难把他和辩士形象联系在一起。说怅惘,那是因为历史上的梁实秋,也曾霸才横溢,不安于室:五四大潮,演讲鼓吹,有他;八年清华,三赶校长,有他;激扬文字,辩驳问难,拳打周作人,枪挑朱大枬,脚踢吴稚晖,更见一时之勇;等等。请看他的夫子自道:早在20年代,梁氏就在一次辩论中说:我梁实秋是把文学当做献身的事业的,凡是以正当的态度研究文学的都引为同志。文艺里有主义的不同,没有偏僻的党见。梁实秋生就的一身硬骨头,不怕嘲骂,不避嫌疑,不惜费纸费笔费精神!……好一个一身硬骨!梁实秋后来出任新月社的首席批评家,以及更后来的和鲁迅论战,无疑便是这身傲骨的顾盼自雄。

与鲁迅交手,是梁实秋文字春秋的第一大败着。那是在上海,两雄相扑,傲骨对傲骨,此时便要看大势所趋和双方全副的修为。半逞血性半逞才气的白璧德的门徒,无论如何也及不上一代华夏民族之魂的分量。梁实秋最终被鲁迅钉上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耻辱柱,终其一生都挣扎不脱。

一厄未消,一灾又起一稍后在重庆,梁实秋又被捺进与抗战无关论的漩涡,充当了左翼文人的箭垛。

剧痛是什么?失落是什么?世故是什么?翻遍梁氏尔后的文集,你或许什么也没发现,但是毫无疑问,你再也寻不到他张扬的天性。

挫折感从此与他如影随形,即使去了台湾。不,尤其是在台湾!大陆时期,梁实秋对国民党曾有过大不敬。30年代他办《自由评论》周刊,声言:国民党自执政以来,最使知识阶级分子感觉惶恐不安者,即是其对于思想言论的自由之取缔干涉,且其设计之工推行之广手段之严,皆远过于北洋军阀统治时代之所为。赴台后,梁实秋连这最后一点勇气也丧失殆尽。他自言避地海曲,万念俱灰……宁愿三缄其口。为此而遭到李敖的嘲笑,李敖称广梁实秋说他自己在台湾过的是苟且偷安、逃避的生活,我却不屑如此。双方有这么大的差距,多么天涯呀!梁实秋晚年,除埋头教书,还干了两件为人称道的文事:一、中译《莎士比亚全集》;二、写作雅舍小品。

拨叶寻根,译介莎士比亚,要追溯到30年代的胡适。那时,胡博士执掌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翻译委员会,制定了中译莎翁全集的庞大计划。他物色了五个中英文俱佳的长才,分别是闻一多、徐志摩、陈西滢、叶公超和梁实秋。然而,其他四人,或者根本就没有到位,或者是略作尝试,便歇手不干,只有梁实秋,独任艰巨,坚持把全部工作担当到底。

翻译是很寂寞的事,尤其是面对莎翁多达三十七种的戏剧,外加三部诗集。梁实秋为此穷年累月,兀兀不休,前后花费了四十年光阴,才得以大功告竣。啊,曾经呼啸在他年轻的血管的,曾经流淌在他愤怒的笔端的,曾经让他哭、让他笑、让他歌的,那热血,依然在他的胸腔激荡。我知道,我绝对相信,这一浩大译绩,在他,既是对已逝的胡适、闻一多、徐志摩等师友的告慰,也是对当初与鲁迅论争时,他反复坚持的拿货色来这一主张的终身回应。

雅舍小品动笔于1939年。所谓雅舍,指的是梁实秋在重庆郊区,一处叫北湾的农村,租下的两间陋室。他在那儿一直住到1948年,其间写作的散文随笔,统统以舍为名。1949年赴台,地点变化了,而情志不变,他把闲常写作的部分散文、小品、杂感、札记、随笔、短评,仍一以贯之地编人雅舍序列。

同类推荐
  • 陈沂评说

    陈沂评说

    本书从小说、散文、诗歌、影评、文艺思想、政治思想、政坛伟人交往、文艺大师交往等方面对陈沂进行了研究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古典诗词精品丛书·元曲三百首》收录了三百首元曲精品诗词供文学爱好者赏析。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到元代出现了又一座丰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元曲”。清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就充分肯定了元散曲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是潘家华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生活气息浓烈,文学功底深厚,内容真实感人。管道作家杨德勇为文选作序。潘家华希望在纪念“八三”工程会战40周年的时候,将这本书奉献给为中国能源通道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石油管道人。
  • 康桥再会:徐志摩浪漫诗歌精选

    康桥再会:徐志摩浪漫诗歌精选

    徐志摩与林徽茵的一段传奇姻缘,作别西天的云彩。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那河畔的金柳,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也为人所深思。而志摩有关爱情的诗早已超越了文字的局限,你一种有灵性的尤物,轻轻的我走了,历经生活的洗礼,蜕变为一首永恒的歌谣,世代相传。他的歌谣有一点迷幻,我轻轻的招手,有一点彻悟,有一点执著,还有一点不可知的气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的歌谣让干燥的空气变得温润,正如我轻轻的来,让我们无望的生活变得生动,也让我们沉睡的心灵从此苏醒
  • 鲁迅杂文经典全集

    鲁迅杂文经典全集

    《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篇》、《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本书全面展示了中国文学大师鲁迅的杂文,让您可以充分领略大师的文学风采。
热门推荐
  • 深宫:浮生梦

    深宫:浮生梦

    人生,一场梦。一道宫门,两个世界,高高宫闱里的人们又是怎么样的活法,他们的姐妹情深,兄弟手足,又该何去何从?心有所属,是否有处安放……
  • 无名的裘德

    无名的裘德

    这是哈代最优秀的作品之一男主人公仅十一岁,父母双亡,贫困孤苦而又多愁善感,但幼小心灵中已深深埋下了求索上进的宏志大愿。袭德的这番经历,是英国十九世纪后半叶乡村教育逐渐普及后有知识的一代青年劳动者要求改变自身地位的图影。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裸体女郎(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裸体女郎(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当你进入“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迷离世界,那错综复杂引人入胜的故事、那扣人心弦暗藏玄机的情、那案外案谜中谜的悬念、那出人意料的结尾,篇篇精彩绝论!希区柯克的魅力是无法抵挡的诱惑!它一定让你心跳加速,不睹不快!
  • 烟花帝国

    烟花帝国

    今天是他的长子,天朝帝国未来的储君刘元玉远征三年。凯旋而归的日子……,天朝巍巍帝都,耸立在明媚灿烂的阳光下,宫门大开,张灯结彩,玉华殿里洋溢着一片喜气。天朝皇帝刘追坐在金碧辉煌的大殿宝座中,肥胖臃肿的脸上,漾着慈祥的笑容
  • 科学谜团:探索科学奥秘(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科学谜团:探索科学奥秘(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科学谜团:探索科学奥秘》几乎囊括了整个自然科学领域,内容包括浩瀚无穷的宇宙、多姿多彩的地球奥秘、稀奇古怪的生物世界、惊世骇俗的科学技术、威力惊人的军事武器……丛书将带领我们一起领略人类惊人的智慧,走进异彩纷呈的科学世界!
  • 任正非谈商录

    任正非谈商录

    华为作为中国商界的传奇,成功的内部运营模式长期不为世人所知。它就像是一个蕴藏丰富的宝藏,而其最大的财富就是企业运营和管理的经验,让很多怀揣创业梦想的人趋之若鹜。本书从多方面入手,叙述了任正非经营管理华为的策略、方法、手段,即他带领华为从创业走向业界巨头的方方面面的经验。总之,它可以让人了解到一个全面的华为,又可以让人掌握到一个世界级企业的成长经验。
  • 腹黑世子闲凉妃

    腹黑世子闲凉妃

    那一日她喝下了母亲亲手送上的毒药,血染红了衣襟,滴下了一滴倩泪,看着那个满眼愧疚的女人轻声叹息“如有来生,只愿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和一个可以倾心的爱人!”黄泉路上她没有看见幽魂,没有看见奈何桥的孟婆,也没有看见所谓的彼岸花,只有一块三生石。她在那里轻轻的刻上:求一良人,一座木屋,一壶清茶,一树桃花,陪我从青丝三千变成白发苍苍。后来三生石开出了一道门,她走出去,走出了一场盛世繁华。那个皓月国纳兰府的纨绔大小姐纳兰汐死了,那个一碗毒药送上黄泉路的浅言却活了。成了那个纳兰汐。这个纳兰汐不再追着名满天下的九皇子跑了。不再为了霓裳阁的一匹布和其他小姐争的头破血流了。不再成天将纳兰府弄得鸡飞狗跳了。不再在那红倚楼上丢人现眼了。她每日只求一曲轻弹,一茶轻饮,一塌浅眠,就此平静终老。怎奈那日春雨缠绵,往日那个陪在自己身边叽叽喳喳的小丫头跪在那雨里,被那鞭子抽打着。怎奈三里桃花因那高堂之上的帝王,一句戏言染满了鲜血。怎奈那个成天唧唧歪歪的老头子为了救自己,剜下了自己了的心头肉。却只有一句“你能活下去就好!”那一日纳兰府的旁系被逐出京都永生不得回归。那一日她对着那个高堂之上的君王怒目而视“为君者,为的是天下苍生幸福安康,为的是太平永世。不知君王血洗这三里桃花林,是明君之为,还是昏君之为?”那一日她从来到这个异世流下了第一滴泪,看着那个脸色苍白的老头子“放心吧,我会没事的,纳兰府的人从来不是好惹的!”于是那一天红倚楼上那惊鸿一舞,她惊艳了世人于是那一天皇家宴上她的那句“我不嫁不爱之人。”扬名天下。于是那一天皇家密杀,她一身红衣竖立于纳兰府前,血战一晚,护了身后那一缕温情。那一日皇家晚宴上他白衣灼华,入了她的眼。那一日他执帕轻拭她的脸,近了她的身。那一日桃花树下,他折一枝桃花插入她的碧发,进了她的心。那一日他已重权在握,即将为王,却为了救她独闯敌人的牢狱,最后暗算身亡。她才知早已将他爱入骨髓。她一步一叩一跪上玉山,血染红了千里路,只愿求得那隐世之人救他一命。玉山之上她最终失血过多昏倒。这一睡便是一月。再次醒来他静坐在床前温润的看着她。她喜极而泣“我就知道你不会死!”他搂着她,心疼的为她拭泪“我是死了,但是我看见那三生石上,有一个笨女人写着:求一良人,一座木屋,一壶清茶,一树桃花,陪我从三千青丝走至白发苍苍。我又怎能忍受你的愿望落空!”
  • 读者报·旧闻(3月)

    读者报·旧闻(3月)

    稗官野史;国家地理;国学;环球档案;旧案新读;旧知录;历史见证;历史内幕;人物;煮酒论史
  • 把沉睡的时光摇醒

    把沉睡的时光摇醒

    《把沉睡的时光摇醒》精选了梭罗、海明威、罗斯金、莫里斯、里尔克、笛福、兰姆、马克·吐温、托尔斯泰、毛姆、戴克、怀特、艾默生等50多位全球公认的文学巨匠,近百篇最美的散文,100多幅精美插画。全书精致雅美,传承名家之灵气,有如万般激流在心中翻涌,又似气吞山河的力量,抑或万物如谜般沉默静美,给人无限的想象和心灵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