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700000023

第23章 中国文学的新时期(13)

而在这一场艺术变革中,诗歌探险者始终走在前面。顾城的几道“弧线”,让中国大多数诗歌欣赏者惊愕--在那里,不表达也不宣泄情感,不说明也不阐释事理,只是互不关联地用植物,用人和飞鸟,也用大自然的海浪画出四道或美或不美的弧线让你“猜”。由于他完全摒弃了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那些方式,因此围绕这首《弧线》展开各种各样的评价和诠解。

中国文学艺术表达方式的新变,就这样悄悄地、在人们尚未意识到的时候开始了。中国散文的历史渊源仅次于诗歌,也极为深厚。始于司马迁《史记》的叙述方式到唐宋八大家至晚明小品,散文的表现模式相当稳定。在新的历史阶段,散文和散文诗的稳定性依然是突出的。但即使这个相对寂寞的角落也开放着令人惊异的花朵。这篇散文的作者不是青年人,但却十分新颖地传达了散文变革的先声:

看着你的画像,我忽然想起要举行一次悄悄的祭奠。我举起了一个玻璃杯。它是空的。

你知道我的一贯漫不经心。

我有酒。你也知道,那在另一个房间里,在那个加了锁的柜橱里。

现在我只是单独一个人。那个房间,挂满了蜘蛛网,积满了厚厚的灰尘。我没有动,只是瞅着你的面容。

我由犹豫转而徘徊。

我徘徊在一个没有边际的树林里。

…………一片黄色的木叶在旋转着飘飘而下,落在我的面前。也许这就是他,他失落在我的面前,我张口呼喊。然而我听不见自己的声音。一片寂静。难道我也失落了?我又失落在谁的面前如果真有那么一个人,我很想看见他。只有一阵短促的林鸟嘶鸣,有些凄厉,随即消失。那不能算回答。

那飘忽不定的是几个模糊的光圈,颜色惨白。那一定是失落到这儿的太阳。

有微小的风在把树林轻轻摇晃。(严文井《啊,你盼望的那个原野》)传统的优美和连贯消失了,只是场景在更换,情绪在闪跳,那种变幻不定的意绪在自由地流动并突然拐弯。这篇被当做一个小说选本的序的散文,从内容到形式,乃至它的实际效用,都给人以惊异之感。原有的次序被“搅乱”了。叙述的颠倒和跳动,完全随作者的心意进行。不是听从事件始末的召唤,而是作为主体的作家的情绪和意念的启迪。

有时有意的省略和切割会造成非常动人的效果。那种将梦境、幻觉、神话、此时或彼时的现实,将想象的世界和人间现世综合的显示,会为作品提供多达数倍的表现空间。当然,要用习惯的方式对那些作品的主题加以归纳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也许它原就不是由单一的主题所构成,或者根本就是若干意绪的飘动。它创造了新的艺术样式,断续的、无定向的交叉、闪跳所造成的扑朔迷离,给艺术增添了迷人的魅力,而这在正统的艺术那里却很难做到。

(三)变形的占领

现代艺术方式给中国文学带来的另一个重大变化,则是变形的广泛应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人物造型,以往多半由两类人物构成:一类是专门宣讲义理教化别人的正人君子;一类是怀着灵魂的创作,始终以忏悔的心境接受改造从而成为“新人”的人物。前一类人物后来发展为“高大全”的英雄,即超人;后一类成为自身并无价值的“烘托者”从而消失了。这类人尽管内心可能已变态,但外在形貌总是匀称完整,甚至是辉煌的。文学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由于众多原因的促成,主要是中国社会现实给予人的映象,提供了艺术变形的契机。文学描写的外形进入内心的扭曲和不和谐的形象营构成为一种可行的方式。

在过去,那种“不好不坏,亦好亦坏的芸芸众生”曾经被认为是文学的妖孽。今天,他们已不再成为异端,因为有了更多的“不正经”的人物形象正向文学蜂拥而来。刘索拉《你别无选择》中的那些大大咧咧的年轻人,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是扭曲的和失常的。那位叫李鸣的音乐学院学生,他决心不再上琴房是由于“他觉得自己生了病”,而生病的症状之一则是“身体太健康,神经太健全”。

这是一种明显的“变形”,正是通过这种青年人不正常的心态,我们有可能窥及社会大变动带给人们心灵和思维的震撼的后果。这种艺术倾向较早出现在张洁的《拾麦穗》中。不论是那位卖灶糖的老头还是那位在想象中希望嫁给他的拾麦穗的姑娘,可以说,都是一种畸形,但却传达了最纯真的人性。对比之前那些满身金光的舞台人物,尽管个个显得英武雄壮,但内在心灵却是畸斜和残缺的。旧时代的结束要求表现那个时代给予一切的变形,于是,宗璞从卡夫卡那里借来了变形的手法。

作家看到了“我”如同虫子那般的卑微的蠕动。

当代戏剧也在鼓动着这种形象变异的尝试。王培公的话剧《WM》,取材于历史与现实的真实的故事,人物也是我们熟悉的一群蒙受苦难的青年。但是剧中人物,那些叫做将军、大头、鸠山、板车、公主、修女、小可怜的一群人,他们奇怪的服饰和粗鄙的言行、夸张的动作和剧情,极真切地传达了生活的变态。

而这些效果都是通过变形取得的。

诗作为中国文学变革的先行,最早进行了对于传统正面和高大形象的反叛。它最早发出了对于矫情的“甜美”的诗的挑战。朦胧诗不仅以它的模糊意象叠加冲破先前的完整和匀称,而且表现了对于一贯怀疑的美丽的淡漠。这是一位诗人的“自画像”,北岛的《履历》:

点着无声的烟卷是给这午夜致命的一枪当天地翻转过来我被倒挂在一棵墩布似的老树上眺望人们曾经为舒婷的《自画像》中那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子焦躁不安,而且谥之为“玩弄男性”的挑逗。但她对关于爱情的“恶作剧”,却是以传统方式传达的。在北岛这里却是丑陋的变形。

外形的畸变和内心的扭曲,使非常态的描写形成一股冲击传统审美习惯的恶潮。恶心和丑陋、破碎和残缺,举目低头、外观内审,均是“不美”的形象、意象、情绪和感觉。人们已经看惯了实际生活的变态,人们感到传统的艺术不能表达内心的愤懑和抗议。他们在这些变形的艺术中得到满足。

这是一种与以前不同的观照。这种倾斜、破碎和残缺,能够表现那真有事象的特定侧面及内在品质。这是中国当代文学受惠于世界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改变了文学只能如实地写或理想地写而成为也能变形地“歪曲”地写的格局,同时也改变了文学只能是审美的观念,而意外地发现了丑中原来有“美”,从而极大地拓展了文学表现的空间。

(四)调侃的取代

文学在中国,从来都是庄严的事业。曹丕着名的《典论·论文》讲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因此,构成中国文学的基本倾向是庄严肃穆的教化,它总是这样那样地与匡时济世的重大命题相联系。而杂文、漫画、讽刺诗等品种,一方面是作为非主要的样式加入了总的文艺构成中;另一方面,它以一种非正式的样式而同样地承担正式的教化功能。

中国文学先前并没有用嘻嘻哈哈的游戏态度对待人生的文学传统。《阿Q正传》有诙谐和风趣,但却又十分严肃。中国文学的荒诞感和调侃色彩的增强,受到西方文学引进的启悟。中国不是由于它和西方现代文明的同步发展而发展了它的现代社会危机感,而恰恰是由于它的东方式的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造成的时代落差。

当太阳向西方落去的时候,留给它的是长夜的暗黑。现实的逼迫使中国人感到困窘,而地位特殊的中国青年,对此尤为敏感。他们传达那种特殊的无能为力而产生的尴尬处境颇为传神。不可参与构成了孤独,无所祈求构成了绝望,无所驻足构成了飘浮,无可言说的愤激导向了玩世不恭。

世界本应比如今看到的更为美好,但一剥开现实生活这只橙子,发现的却是失望。于是只好以不正经的态度面对它,这就是中国式的嬉皮士精神或流浪文学产生的原因。马原小说中的游戏精神很是突出,传统的文学庄严感在这里消失。他在不断地设置语言的迷宫和叙述的圈套。马原关于小说的“无意思”的表达,最鲜明地反抗了传统的庄严意义的教化。

文学在这样的观念制约之下表现出强烈的无拘无束状态。

诗和各种文学样式都有表现,但它依然是中国式的。调侃的背后,往往表现深刻的抗议或是浮沉的忧患,很少有绝对的和完全的不负责。王小龙的《心,还是那一颗》用的几乎就是希克梅特的《还是那颗心,还是那颗头颅》,但后一首诗中特有的悲壮和坚定在前者那里消失了。王小龙随心所欲地用非常随意的语言谈论人们认为的严肃的话题,例如:

再说一个三流演员都在当总统你想会有什么好事走在街上疑心自己也是一出戏里的角色男孩子瓦文萨突然长大了保姆就得换上制服马岛终于在早餐时变成了茶点撒切尔这才想起了丈夫电线杆和精神病人打了起来妈妈下车发现雨伞没了而我结婚了总之,这些都让人纳闷一切看来都不重要,表现出极大的虚无。但是中国毕竟有自己的忧患。开够玩笑的诗人最后还是回到了痛苦的伤口:

可是记忆,该死的记忆是牙齿掉了留下的豁口总让你忍不住老舔舔

十、没有主潮的文学时代

(一)文化选择的逆转

中国文学自身变异的事实,唯有经历过大动荡之后的冷静的回顾,才会得到确认。五四运动展开的破坏旧文学建立新文学的文学革命,这一历史性的壮丽戏剧是在两个大的背景下展开的,即中国新旧两种文化的大冲撞和东西两种文化的大交流。

五四运动的伟大胸襟和视野,对旧文化表现了严厉的批判性,对外部文化则表现了宽广的包容性。由于对历史冷峻的思考,使那一运动对封建文化体系采取了警惕的对策;而为疗治民族病痛的目标所指引,体现出对于西方文化以及世界文学的引进借鉴的热情。这无疑受到古老民族要求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从而成为现代民族这一宏大愿望的鼓舞。那时的“别求新声于异邦”,是与疗治和改造国民灵魂的要求相联系的。学医的鲁迅和郭沫若先后弃医就文,直接指明了这种文学疗救的动机。

这种明确的动机决定了当年开放的和自由的文化策略。这一策略的实施是在科学与民主这两面巨大旗帜下进行的。因为高扬科学,因而摒绝愚昧;因为崇尚民主,因而鄙弃文化专制。

中国终于获得了新的建设性的文化视野。这使中国在批判旧文化旧文学根基的同时,对借取世界先进文明表现了极大的主动精神与宽容态度。从“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入过程来观察:为再现民生的疾苦而选择现实主义;为争取理想境界而选择浪漫主义;为表现内心的丰富复杂以及拓展艺术的疆域而选择现代主义。

不怀偏见的兼收并蓄,造成了“五四”文学的自由和多元的品格。它百川奔流的壮观场面,至今还体现着惊心动魄的气势。

由于中国社会的特别契机,这些契机首先是由于中国国势的艰危、战乱频仍、民生多艰,严酷的现实赋予文学以严酷的选择。文学不能不贴近社会和人生,甚至不能不归附战争和政治并服务于它们。再就是十月革命以及苏联文艺理论和文艺斗争事实的广泛影响。中国先进的知识文化界,为了救国救民的理想而倾心于这场革命。这导致一个结果:自然地对意识形态和文学理论作了不容怀疑的选择。

自此以后,中国文学面对惨痛的社会交际,总是以带着犯罪感的心理回避文学审美这一与生俱来的艺术规律。一方面不断强调文学与现实社会、阶级斗争、民族解放甚至政治运动的必然关系,另一方面不断批判文学的脱离现实斗争、形式主义、为艺术而艺术诸种歧途。这局面在全国获得解放之后,由于行政力量得到空前强化,我们自然而然地制造了一个统一的文学潮流。

统一潮流的出现是渐进的,不知不觉的,但它的形成却作了一个重大的宣告--那便是“五四”的传统发生了大的变异。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新文学的断裂,对这个断裂现象的大约描述就是新文学运动的自由的、创造的,特别是鼓励并事实上实行多种选择的格局,已逐渐改变为行政的、指令式的和严格意义上的单一选择的格局。构成单一选择的基础和前提,就是为既定原则所决定的文学主流或文学主潮思想。这种思想体系的基本特性是排他的,它信奉自身无可怀疑的真理性。它的唯一正确性当然地代表了文学的历史走向并决定文学的命运。与之相异的一切当然都只能是支流或逆流。基于这个前提,随主流思想而来的,就是被称为革命性质的批判文化性格的提倡和形成。

在一个相当漫长的时间里,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的中心命题,是文学应当如何忠实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理想的定型化阐释。

无休无止的文艺斗争和文艺批判,均可溯源于此种文艺的社会性与它的审美性,文艺生态的多元性与行政的一统性的根本分歧。批判者与被批判者不断地互换位置,他们彼此折磨以致精疲力竭。大多数文艺理论家终生更迭着批判者与被批判者的角色,正是这种根本性的观念的分歧与矛盾所导致。特殊的环境造成了特殊的双重文化性格。一种是清醒地理解到中国文化和文学开放与交流的必要,以及中国文学纳入世界文学格局的必要;另一种则是在高扬和强调民族性和民族特性的前提下,事实上对自己实行禁锢的趋向。

一批理论家和作家仿徨在巨大的裂谷之间,严酷的环境使他们无法进行自以为是的选择,只好听凭于一致性的召唤。于是便有了中国历史上最频繁但又是最单纯的文学潮流的更迭和涌现。文学自身并无运动,社会的和政治的需要制造着一个又一个“文学运动”。这些名目各异的“文学运动”,均以整肃和矫正创作的异向选择为自身的目的。尽管是各式各样,但均是批判运动。因而它的旨归不具建设性,充其量是在不断强调和维护已经得到确认的那些原则性的非艺术成分。所谓的不破不立、先破后立等原则,目的都在对于破坏性后果的强调。批判亦即破坏一切不适应于构成主潮的文学现象。许多参与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繁荣和发展的流派、社团、作家,纷纷被判定为不革命和反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唯美主义、为艺术而艺术和形式主义的性质,并在文学史着作中对这种判定加以肯定。这种判定的结果,就制造了孤立的、清一色的以及没有竞争对手的主流文学的奇观。

这些运动促进的文学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五四”开始的文学发展的格局。从自由而多向的汲取,到自由而多向的竞争构成的中国新文学的诸种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的辐射性展现的状态,改变为整齐划一的自上而下的发动和开展一个又一个文学运动的线性发展状态。五四时期并无一致性的文学指导思想,也没有形成压倒一切的拥立和独尊的文学现象,只有在对抗旧文学的过程中组成的松散的文学艺术同盟。

同类推荐
  •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本书主要探讨汉晋时期思想学术领域庄学全面复兴的背景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状况。回答了以下问题:汉魏之际庄学复兴有何表现?复兴的原因是什么?汉晋文学以怎样的方式接受《庄子》?汉晋各时期的《庄子》接受有何特点?汉晋文学主要接受了《庄子》的哪些方面?有何表现?《庄子》强烈的生命精神及由此生发的诗性精神是汉晋士人和文学对其进行选择接受时的一个主要兴奋点。本书以此为中心,对汉晋文学与《庄子》在生命意识、理想人生境界的建构及叙述方式上的深层联系进行了专题研究。
  • 康若文琴的诗

    康若文琴的诗

    诗集共收录108首诗。,《康若文琴诗》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呈现出非常鲜明的个性以及语言极具特色的魅力
  • 边缘人语

    边缘人语

    边缘之梦常常惊醒。边缘是一种景观。淡的边缘,怀边缘之想反而海阔天空。从某种意义上说,边缘的启示就刻在每一粒沙子上了,也是可以激活人的思想、情感的最佳状态,长在每一根芦苇上了,不是麻木终了便是灵智闪烁。边缘美丽。人在边缘时草也在边缘鱼也是边缘,嵌进每一片鱼鳞中了驮在每一对翅膀上了——于创造及灾难之间,海的边缘,平及暴烈之间,边缘状态总是酝酿着变化的状态,幸福与痛苦之间。边缘之人往往麻木。空灵与物化之间,命运和机遇都在边缘。边缘寂寞。从边缘的自由到自由的边缘,生存与毁灭之间,于求生和毁灭之间,我们无一你外地边缘着。人怀警惧,江的边缘,心无块垒,是水的边缘。,咸的边缘。远离了神话之后,是生的边缘
  • 2011年散文排行榜

    2011年散文排行榜

    为了梳理和总结2011年中国散文创作,中国散文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散文创作中,推荐编选了2011中国散文排行榜,入选的40余篇作品均富有艺术特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代表了2011年度中国散文创作的整体面貌。囊括了包括余秋雨、贾平凹、陈忠实、梁晓声等著名作家的2011年佳作。
  • 发现小说

    发现小说

    利用他的理论可以非常现成地把世界文学、中国文学进行清晰的归类、判断,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可操作性,但同时又超出他个人文学观的阐释,这一点是非常了不起的创新。重新界定了现实主义的内涵、边界和层次,本书见证了阎连科自己的文学观,也重新为文学的优劣作了独特的富有启发性的判断
热门推荐
  • 此生唯你

    此生唯你

    苍白的过往宛如淡然消逝的时光,如今的生活该是令人向往和平淡的。面对似乎近在咫尺的点滴幸福却不知所措,散落在遍地无法拾起的痛楚,抹去受伤血渍。人总要经历一段美好的时光,即使转瞬即逝。残酷的现实袭来只好任它摆布,有些事冥冥中注定的真相让人彻底绝望。
  • 良缘喜嫁

    良缘喜嫁

    这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小姑娘,努力将自己嫁出去未果。最终被一旁虎视眈眈的大灰狼捉走之后,与之同甘共苦、喜结良缘的故事。
  • 鸭子·蜜柑·入伍后(沈从文小说全集)

    鸭子·蜜柑·入伍后(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沈从文发表于1926年11月至1928年7月的《鸭子》《蜜柑》《入伍后》《老实人》四部短篇小说集。该集子反映作者创作的特色,对湘西生活,爱情美好等的描写,笔调较为清新;入伍后写从新兵视角看待军旅生活和战友情谊等,叙写之中带有对人生的思考。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上)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上)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 世城

    世城

    本书将一段真挚的网恋故事幻越成一个雄壮的千奇世界!(求月票!!!求推荐和点击!)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走出蓝水河(名家小说自选集)

    走出蓝水河(名家小说自选集)

    名家小说自选集 (共6册)丛书。包括《涸辙》、《蝙蝠》、《营生》等篇目,体现了赵本夫独特粗犷的美学意境和语言风格。丛书中还有 《桃花灿烂》,《访问城市》,《单身贵族》,《伏牛》,《天缺一角》。
  •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万千进行最智慧的阐释。让我们和星云大师一起活在当下,感悟幸福,了悟人生得失盈亏,离苦得乐,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 丑颜驱魔师:魅惑妖孽殿下

    丑颜驱魔师:魅惑妖孽殿下

    穿越成丑女的她笑看江湖。为爱守护的他等她,爱她宠她。因爱的生恨的他阴谋阳谋各种手段,是他胜还是他胜,只有真爱为大。轻衣带着异能来到异事,先后遇到美男无数,最终哪个一才是她的真爱。是等她成痴魔王,还是护他成痴的妖王,还是算计她的帝王。且爱真爱面前大展身手,这爱守护这一切吧!!
  •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散文诗,可以说是诗的散文或散文式的诗。它有着诗的灵魂及散文的外衣。它经过思想与艺术的多维嫁接,根植生活之壤,成为文苑一枝受作者珍玩读者喜爱的奇葩。读它,我们能从它的语言中感知灵魂的光芒,感知色彩、气味、声音的美妙。读它,犹如一次大享受,全身的神经感官都处在愉悦之中,想象张开彩色的翅膀,每一句语言都释放出无数个枝杈。本书精选了2009年度的优秀散文诗作品,尽显年度散文诗写作之盛景与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