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500000032

第32章 枝枝叶叶皆色朱,混混沌沌世难明2

(四) 枝枝叶叶皆色朱,混混沌沌世难明2

秃顶人一心虚,英雄半数尽还乡——预言明初文字狱

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烧饼歌》

因言获罪之事,在中国古代社会并不稀奇,例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又如苏轼的“乌台诗案”。这是统治者进行文化规范和统制时常用的手段。毕竟文人的思想最活跃,能够撼动朝廷基础的新思想不可能出自普通的老百姓,只有文人能为之。因此,统治者往往采取一些强硬手段来对付他们,文人和文化就此沦为被迫害的对象,文字狱便是统治者们最常使用也最方便使用的方法。

柏杨先生曾将文字狱和“甚于焚书”的八股文一同提及,他认为文字狱是围堵,八股文是钓钩。两者一起对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文化进行摧残。文字狱的摧残作用,最鼎盛的自然是清朝,但其大规模地兴起却始于朱元璋一朝。

朱元璋虽因出身贫寒而导致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但通过后天的努力,他还是对治国之道有相当得了解的。“自古马上得天下者,不可马上治天下。”这个最简单的道理,朱元璋很清楚,于是在一统天下之后,下诏“世乱则用武,世治则用文”,开始重用文臣,但同时他又对文人心怀猜忌,唯恐他们会用自己不了解的方式鄙薄自己贫贱的出身,进而动摇大明的江山。

正当他心存疑惑之时,那些因文人得势而心理失衡的武将们,在朱元璋忧虑的心火之上又浇了一些油。他们向向皇帝进谗言:虽然要用文人治天下,但不能轻易相信他们,否则就会上当,还适时的举例说明:

“张九四(即张士诚)一辈子对文人宠爱有加,总是好房子住着,高薪水拿着,真把他们捧上了天。可是在他做了王爷后,要起一个官名,文人便替他起名为士诚。”朱元璋很纳闷地说:“这名字挺好啊!”他们反驳道:“不然,张九四是上大当了!《孟子》一书明明白白地写着:‘士,诚小人也。’这句话也可说成:‘士诚,小人也。’这是骂他是小人啊,可是他至死也不懂,真是可怜。”

朱元璋听到这里默不做声,待回去拿出《孟子》一查,果然有此说法,于是这个发生在当年死对头身上的“屈辱”事件,更加唤醒了朱元璋的自卑情结。他对文人的疑虑更深了,而且,他认为,读书人巧断句读,活用词意,以达到“讥讪”目的,委实是一件可憎的事,也就有了着手“规范”那些已经起用或即将起用文人的想法。

于是,后世之人在留存下来的各类谈话、谕旨中,看到的是一个“求贤若渴”的明君朱元璋;但在实际的事件记载中,又看到的是一个仇视文人、排斥精英的朱元璋。在创业建国的过程中,朱元璋尊重人才,重用帮他运筹帷幄的三大士人朱升、刘基和宋濂,但大明一统之后,三人没有一个落得好下场。

太祖皇帝之所以在对待文人的问题上如此矛盾,与其登基前的经历有极大的关系。生于极度贫寒的家庭,父母双双死于瘟疫,为谋生计他曾放过牛、入寺为僧,逼于无奈之时可能还曾偷拿过别人的东西……对于加入义军前这段受尽欺凌的经历,朱元璋始终铭记于心。尤其是在“秃顶人来文墨苑”——成为高高在上的九五至尊之后,那段不堪的记忆更像是心里永远无法根除的一根刺,只需一点小小的外力便会令其疼痛不已。

或许是年少时的经历过于悲惨,文化水平不高的朱元璋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很强烈的“自卑感”,因而可以引发他疼痛感的因素甚多,不论是音同还是意同,但凡能跟他不怎么光鲜的过往扯上丁点关系的,都会被“此地无银”的布衣帝王视为对自己的讥讽,一起起看似荒唐的文字狱就此贯穿于整个洪武朝。

史书对于这段荒诞过往的最早记录见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苏州知府魏观将知府衙门建于张士诚的宫殿旧址上,被人告发。朱元璋查看新府衙,见《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大怒,把魏观腰斩。而为魏观作《上梁文》的高启,之前便因《题宫女图》中的“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而让朱元璋怀恨在心,这次刚好旧恨新罪一并算,把高启也一并腰斩了,可怜这位曾写出“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的明初名士,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理由就沦为了文字狱的牺牲品。

自此之后,朱元璋像上瘾一般,令文字狱一发不可收拾。明朝初年,朱元璋规定:凡是遇到正旦(岁首)、冬至、万寿圣节(皇帝生日)等节日,以及册立皇太子、皇太孙等庆典,各级官府必须上表笺祝贺。

河南府尉氏县教谕许元为本府作《万寿贺表》,其中有“体干法坤,藻饰太平”八个字,“法坤”被朱元璋读成“发髡”(即为“秃驴”之意),“藻饰太平”被曲解成“早失太平”,许元全家被斩。陈州训导周冕曾作《万寿贺表》,内有“寿域千秋”一语,本是个美好的词句。但朱元璋竟把“寿”附会为“兽”,把不认识的“域”字读为“或”字,而“或”又和“祸”同音,周冕也难逃一死。德安县训导吴宪所作的《贺立皇太孙表》,内有“天下有道,望拜青门”,朱元璋认为“道”就是“盗”,“青门”就是和尚庙,吴宪全家全部被处死。

浙江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呈上一份《贺表》,其上写着:“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本是夸赞之言,到了朱元璋这里,竟于赞颂之词中读出了弦外之音:“‘生’者,‘僧’也,以我尝为僧也。‘光’,则剃发也,‘则’字音近‘贼’也。竟敢对面骂朕为僧为贼,岂可留他!”于是,这位老先生最终也难逃厄运。

由于朱元璋的忌讳太多,且无从揣摩,整个朝堂弥漫着杀戮的气氛。群臣人人自危,时刻担心会有飞来横祸,甚至要在每日上朝之前与家中的妻儿道别,唯恐一去不回。谨小慎微,虽然未必有效,却也成了洪武一朝文人们唯一的自保之道。

朱元璋以文字狱之法,达到了堵住文人嘴巴的目的,却也令所有人都失去了仗义执言的勇气。他们为免遭受“英雄一半尽还乡”的厄运,要么不开口,要么只说违心之语。如此一来,拥有浩然正气者渐次退出,奸佞小人相继登场,且几乎贯穿整个明朝的始终。

人物纪:

张士诚

张士诚,小名九四,元朝末年泰州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西南白驹)人,盐贩出身,农民起义领袖。他个性豪爽,颇得当地百姓欢心,是元末群雄中数一数二的“好人”:不奸险,能容人,礼待读书人。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揭竿而起,次年在高邮称诚王,国号大周。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逼走红巾军刘福通和韩林儿,在平江自立为吴王。四年后,平江被朱元璋攻破,张士诚被俘,后解往金陵自缢而死,时年四十七岁。

同类推荐
  • 如画江山

    如画江山

    如画江山,群雄逐鹿,看天地苍茫,谁主沉浮。铁血襄阳,血泣山河。张守仁,一个具有现代灵魂无名小卒,用一把石灰撒出了一个辉煌帝国!血战襄阳扬名四方,强渡黄河攻陷蒙军,铁骑百万安民心,合纵连横定九州……江山如此多娇,却引得无数穿越者皆为折腰……
  • 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2

    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2

    蒙古帝国和成吉思汗,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伟大帝国和伟大历史人物,从政界领袖到军事强人,从历史学者到商界精英,持续地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研究和阅读。蒙古帝国和成吉思汗所引领的法则,至今仍在深刻地塑造着我们今天的现状。《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中,著名元史专家孙钥洋在新近权威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权威、全面、立体地再现了历史上最庞沛的帝国--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的历史,也即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兴衰史。
  • 可怕的谜团

    可怕的谜团

    至今,人类运用科学知识解开了许多以前无法解释的宇宙奥秘、自然谜团、人间悬案等。但是,还有更多扑朔迷离的谜团尚待破解.它们不断露出朦胧的脸庞,向人类的智慧和耐力发出新的挑战。历史到底遗留了多少谜团?或许连历史自己也不知道。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晏子春秋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晏子春秋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晏子春秋》在编写中体现家庭藏书计划的理念,依据市场需求分批出版,所推书目遵循从“基础”到“拓展”的延伸,体现层级深入的理念,展现家庭藏书的层次。内容遵从经典,约请国内古代文史哲领域的专家把关,具有权威性;形式追求现代,采用双色印制;全面照应“经典藏书”理念。
  • 《资治通鉴》二十讲

    《资治通鉴》二十讲

    《资治通鉴》是中国传统史学极具代表性的名著,是各界人士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历史智慧的重要津梁。胡三省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本书以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重大主题为主线,以单元统摄选文,选编《资治通鉴》对若干重大史事的叙述,加以详备的注释和解说,在彰显司马光大家手笔的同时,注重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政治智慧的发掘。
热门推荐
  • 大生意人1

    大生意人1

    一百五十余年前,帝国的政治时局正值风雨飘摇,商业却开始一步步走向繁盛的顶峰,一批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生意人纷纷登场。在这群夺目的商业精英间,最天才、最具传奇色彩的,却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名字:古平原。从贩卖一袋私盐做起,短短数十年里,借势谋局,翻云覆雨,周旋于商帮、政府、买办及三教九流之间,将生意越做越大,直至最后纵横各行各业,通吃政商两界,成为财倾天下的一代首富。翻开《大生意人》,从他的这套“玩法”中,读懂在中国传统政商关系下做生意的至高智慧和隐秘准则。
  • 心态决定成败

    心态决定成败

    《心态决定成败》分别从身体、心理、情爱、交际、工作和生活等几个方面阐述心态决定成败这一主题,内容涉及到了人生中的各个阶段。希望它能帮助所有人安全度过生命的每一个低谷,让每一个人心灵的天空清净、明朗,让每一个人都拥有真正的健康,都能够在人生的舞台上活得更轻松、更自在、更洒脱,也更接近于成功。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月光下的人生

    月光下的人生

    948年6月,影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的读者。他的诗文“语言洗炼”“文笔秀丽”,爱国家。尤其是他那无悔的一生,是一部活生生的人生教科书。他一生追求真理,寻找光明,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赞扬了他的这种民族气节。,爱人生,平凡而又高尚。他虽贫病交加,朱自清的诗文,表现出他对黑暗时局的强烈不满,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对光明未来的殷切期待,却在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和拒绝接受“美授”面粉的宣言上签名,能给人以美的愉悦,情的感染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古墓里的新娘:狂暴二小姐

    古墓里的新娘:狂暴二小姐

    她,21世纪身份极其神秘的顶尖杀手,冷酷腹黑,口蜜腹剑!一朝穿越,却是纳亚家最无用的废物二小姐……天才?废柴?不屑?嘲讽?丫的!不怕死的都放马过来!想杀她?哼!那也要看看地府敢不敢收?呃!神马?魔君看上我了?好吧,长的帅的话倒是可以考虑……!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太子要出嫁

    太子要出嫁

    刷,探墓铲被抽上来,鲜红的液体滴滴的往下落。一个微胖的头颅凑上前:“法克,传说中的血尸墓!”后面的人身躯一阵。手持探墓铲的小五一手拍在了胖子后脑勺:“眼睛长在后脑勺了?这是姐我自己的血!”胖子挠挠脑袋,咧嘴一笑心中腹诽:姐,您伤的是手指,哪来这么多血。简单的擦去手指上的血迹,一捞衣袖:“走,从东南方向四十米开挖。”所有人默契的开始工作,对于盗墓人来说,血尸墓固然……
  • 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

    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

    妈妈播种什么,决定孩子收获什么!犹如一句谚语所言:“那双推动摇篮的手,也在推动着人类的未来。”一个人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教育大都来自妈妈,妈妈对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妈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决定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