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500000022

第22章 文雅孱弱伴赵宋,以武治文贯蒙元3

(三) 文雅孱弱伴赵宋,以武治文贯蒙元3

刘国母力扶细主坐灵台——预言狸猫换太子

《推背图》第十八象 辛巳

谶曰

天下之母 金刀伏兔

三八之年 治安巩固

颂曰

水旱频仍不是灾

力扶幼主坐灵台

朝中又见钗光照

宇内承平氖象开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深宫内院里传来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声,很快地声音就被刻意地掩盖下去了,此时后宫中正发生的事情如晦暗的天气一般阴暗。

两位深得真宗皇帝宠爱的妃子刘氏和李氏,几乎在同一时间怀孕,又很巧地在同一天生产。为了争夺皇后之位,工于心计的刘氏将李氏诞下的儿子换到了自己的产房之中,而扔给李氏一只剥了皮的狸猫,借此状告李氏生下了妖孽。

误信刘氏片面之词的真宗,听闻此事震怒之下将李氏打入了冷宫,立刘氏为后,李氏所生的男婴被立为太子,真宗过世之后,登基为帝,世称仁宗。在包青天的帮助下,仁宗查明了真相,与失散多年且已失明的李氏相认,与此同时,已贵为皇太后的刘氏畏罪自杀。

清末成书的小说《三侠五义》中,记载的这个家喻户晓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直指宋仁宗,可见其并非纯属虚构。事实的轮廓与故事所描绘的大致相仿,李氏本是刘氏身边的一个侍女,无意中被真宗看中,成为了后宫中众多嫔妃其中的一个。在她诞下皇子之下,真宗也曾有过五位皇子,但都无一例外地夭折了,所以,当得知李氏产下男婴时,真宗和朝中百官都欣喜无比,于是给他取名“受益”,被立为太子之后改名为“祯”。

就在出生不久,久未生育的刘氏便在真宗的默许下,将受益拉到了自己的身边。惧于刘氏的权威,李氏唯有忍气吞声,任由他人夺去自己的儿子,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她也未能与自己的儿子相认。显然,与故事中大团圆的结局相比,仁宗赵祯的经历更具悲情色彩。

但在这个经过演绎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中,与历史现实存在巨大差异的应该是刘氏。真实的刘氏并非阴险毒辣之人,反而是一个精明能干、强悍睿智、颇有政治头脑的实权派女子。

刘氏原名刘娥,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出身贫寒,十几岁时嫁与银匠龚美为妻。后迫于生计,龚美打算让刘娥改嫁。刚巧当时还身为襄王的真宗,欲寻一名“多材慧”的蜀地女子,在幕僚的引荐之下,刘娥进入了真宗的世界,自此开始了其走向权力巅峰的旅程。

从游走江湖的民间女子,刘娥一步步走到了位临天下的国母的位置上,真正成了“天下之母,金刀伏兔(即“刘”的繁体字“劉”)”。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她所凭借的绝不仅仅是美貌,更何况在她登上皇后宝座之时,已经年过四十。她之所以能如此长久地占据真宗的宠爱,靠的是智慧和才能。她生性聪慧敏捷,且通晓史书,对于朝廷之事也总是有独到之见解。对于真宗拿不定主意之事,她往往能引据故实,妥善应答,故而颇受真宗倚重。

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春,真宗病重之时,朝政多由刘皇后决断。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二月,真宗的病情急剧恶化,弥留之际,召开宰相丁谓等人,听到其信誓旦旦地保证会尽力辅佐年幼的太子赵祯,才稍微放心些,并留下遗诏,规定:尊刘皇后为皇太后,在仁宗成年之前代为处理军国大事。

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二十日真宗在延庆殿溘然离逝,享年五十五岁。伴他而去的还有大宋王朝的早期峥嵘岁月,随着他年仅十三岁的儿子赵祯即位,王朝开始进入了它的中期时代。而这个中期时代的开端,并非仁宗赵祯,而是朝政大权的实际掌管者刘太后,即章献太后。

依据真宗的遗诏,刘太后“力扶幼主坐灵台”,并代为处理军国大事,成为两宋时期八位摄政皇后的第一位。即便是端坐于垂帘之后,“朝中又见钗光照”,更何况她的这一垂帘就是“三八(即十一)之年”。因此,真宗过世后的十一年,与其说是仁宗的时代,不如说是刘太后的时代更准确,在大宋王朝历史面临转折的关键时期,刘太后更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恢复社会的安定与政治的清净,在真宗驾崩之后不久,刘太后便将真宗奉若珠宝的“天书”掩埋于永定陵,做了真宗的陪葬,不再让它所引发的大搞封祀之潮扰乱人世的清静。同时,为了减轻国库的压力,她还下令禁止兴建宫观,废除宫观史,使百姓终于从真宗时狂热的宗教氛围中平静了下来,获得了真正休养生息的机会,北宋的国势也开始逐渐得到了恢复。

此外,在真宗朝时活得无比逍遥的丁谓、雷允恭等人,到了仁宗朝时仍想继续擅断朝政,刘太后毫不犹豫地依大宋法制处死雷允恭、罢黜丁谓,夺回了朝政大权。鉴于当时所流传的一首民谣所言:“欲得天下宁,当拔眼中钉”,可见,刘太后此举实在是大快人心,博得了朝野上下的肯定,政治也逐渐步入了正轨。

刘太后的顺势而为之举,使那些原本持有女主参政偏见的大臣们,开始慢慢地接受并与其合作,在此基础上,刘太后有了继葬天书、罢丁谓两大拨乱反正举措之后,仁宗朝的其他政治行动。

她借传统的恩荫制度,来限制宋朝贵族集团的强化与扩张,尽可能地使朝政公平和公正;为了解民情,她于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恢复了赵光义设立的理检院,又创设谏院,广开言路;她澄清吏治,严惩贪官污吏和官员子弟违法乱纪者,于是在她执政时期出现了范仲淹、张伦等一批廉吏;她赐学田以作学粮,兴办州学,普及教育,开创了“庆历兴学”的先声;她完善科学,严密考试制度,设立武科,进一步扩大取士名额,排斥虚华之文风;她发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欲流天下而通有无”;她兴修水利,于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疏浚了堵塞九年之久的黄河,灌田千顷……

女主参政,向来都不为中国的正统观念所认同,但对于刘太后的政绩,《宋史》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当天圣、明道年间,天子年轻,母后临朝称制,而内外肃然,纲纪得以树立,朝政没有大的缺失,奸邪的人不能肆意妄为,是谏官用人得到的结果。”这样的评价,已算得上的是极高的褒奖,故而,《推背图》中所言的“治安巩固”、“水旱频仍不是灾”和“宇内承平氖象开”也颇为准确,她的政绩在大宋三百年的历史中始终都是可圈可点的。

然而,人非完人,就连唐太宗李世民那样的贤君都是玄武门之变这样的阴影,何况是身为女流之辈的刘太后,她的统治也存在瑕疵。她也曾任用宦官、放纵外戚,但皆未达到危害朝政的程度,再加上当时朝中多数贤良之士对奸佞之人的牵制,始终都“没有大的缺失”。

拥有如此成就的刘太后,也曾想过效仿武则天。她试探性地向大臣提出“唐武后何如主”的问题,得到的是联直的鲁宗道“唐之罪人,几危社稷”的回答,此后她再未提及仿效武周之事。即便是那些刻意讨好她之人献上《武后临朝图》,她也毅然地将其掷于地上,并以“我不做这种有负祖宗的事”来作为回应。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三月,六十五岁的刘太后病逝。或许她的心中存在着未能如武则天一般的遗憾,但曾经反对他干政的性格刚烈的李迪,在面对她“我今日保护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的提问时,给出了公正的回答:“臣蒙受先帝厚恩,今天看到天子的圣明,臣以前不知皇后的盛德,乃至于此。”也算是对她人生的一种安慰吧!

事件纪:

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为中国北宋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改革。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宋仁宗任命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庆历新政开始。范仲淹很快呈上了著名的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宋仁宗在朝商量,表示赞同,便以诏令形式颁发全国。新政措施切中宋朝的时弊,却与宋朝立国的方针相冲突,这就注定了庆历新政必然的失败。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被废止。

同类推荐
  • 如画江山

    如画江山

    如画江山,群雄逐鹿,看天地苍茫,谁主沉浮。铁血襄阳,血泣山河。张守仁,一个具有现代灵魂无名小卒,用一把石灰撒出了一个辉煌帝国!血战襄阳扬名四方,强渡黄河攻陷蒙军,铁骑百万安民心,合纵连横定九州……江山如此多娇,却引得无数穿越者皆为折腰……
  • 神话2三国绝恋

    神话2三国绝恋

    主人公易小川通吃三国名将,赵云、吕布、关羽、张飞、许褚、典韦、太史慈、孙策全都不在话下。不仅单挑名将,更勇闯数十万大军,统帅百万军队战斗,打斗精彩,场面宏大,不容错过。
  •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小国。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 噬血恶魔(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噬血恶魔(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撷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元凶代表人物,力求展现他们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独具特色的性格特征、丰富的内心世界,描绘了他们的作战经历,以及走向失败的过程。
  • 春秋霸业

    春秋霸业

    当天夜里,风势很大,大家都在呼呼大睡的时候,田风把他们叫了起来,吩咐这几十个人,去周边砍了些树,然后田风把这些树,拿刀截成一段段的,有从地上随意的捡起两块石头,搓呀搓的,众人都不知道田风要干什么,田风把手都搓的通红了,一会之后,突然一阵火光,烧在了被砍断的木条上。
热门推荐
  • 夙歌

    夙歌

    人前,她是随性淡然、嘴角永远挂着和煦微笑的医女。人后,她是叱咤风云、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超级强者。当年的她懵懂无知,被父亲教唆成一个心狠手辣、妄作胡为的二世祖。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本该在宠溺中的长大少女不得不成长在遍地毒虫猛兽的热带雨林,甚至为了活下去而筹谋怎么杀掉一个宗师——这需要的不仅仅是狠辣,更需要的是蚍蜉撼树的勇气……也许,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在将来的某一天,她,会站在这世界的顶端,俯视和打破这些令普通人望而生畏的规则!她,就是王夙!
  • 2011年中国青春文学精选

    2011年中国青春文学精选

    《2011年中国青春文学精选》的编辑方针是,力求选出该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我们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盛世容华

    盛世容华

    “师父,为了你,倾尽容华。”“容儿,师徒授受不亲……”“亲不亲?”多年以后我才知道,我愿倾尽容华,也指美丽的容颜。容华若桃李。“呃……亲!”南国有佳人,换你今生三千思念。欢迎加入书氏的读者群:99701105,三千盛世,吐槽、提意见、灌水神马的,这“容华”二字不仅有盛世繁华的寓意,通通都来吧!
  • 女扮男装钓金龟

    女扮男装钓金龟

    我,一个有些神经兮兮的现代女子,穿越到天冰国,女扮男装,却不知这样的装束,竟惹来了那么多的麻烦,不光男人喜欢,连女人也喜欢……欧阳川温暖的笑容,小王爷深沉的爱,痴情的松哥哥,冷酷的陆丰王爷,唉,明里暗里的勾心斗角,我这身儿男装啊……
  • 创世神戒

    创世神戒

    创世神界一名失意的天道掌控者,为了追寻更高境界的天道,历经无数次轮回感悟,追寻天道,置自身于棋中,而下出前所未有的天道大棋局。在这一世他成为大陆叛徒的儿子,和身受剧毒的母亲相依为命,艰苦残蜷在这个弱肉为食的修真大陆——东胜圣洲。为了解救母亲,他前往天雪山,命运使然,经历了天命的召唤,燃起了追寻天道的火焰,从此走上了前无古人的修神创世大道。
  • 妈咪快跑

    妈咪快跑

    这是一篇宠文,宠无下限,前期小虐,喜欢身心干净的抱走~四年前,男友挽着别的女人进入教堂,她转身决绝离开。四年后,他契约婚姻已满,回来时,却见她周围桃花朵朵~青梅竹马?面瘫冰山表哥?妖孽男?小叔?腹黑毒舌受?还有……?!
  • 刁蛮PK冷酷:和亲丫鬟

    刁蛮PK冷酷:和亲丫鬟

    什么?和亲?还是嫁给一个冷血无情从来没有见过的家伙,谁知道他多大年纪,有没有什么不良癖好和老年痴呆症?不嫁不嫁!但是父皇怎么会答应呢,无奈之下,她只有……丫鬟成为公主,公主沦为丫鬟!这个丫鬟好大胆,看到不爽就扬起下巴,不管你是王爷还是皇上:“臭男人,每天摆张臭脸,以为你很了不起,要不是运气好,谁会屌你是什么鬼屁王爷!”当刁蛮公主遇上冷酷王爷,究竟会是怎样一番缭乱情缘?
  • 白狐蔷薇恋

    白狐蔷薇恋

    在如琉璃般易碎的时光中,相遇,就是这么偶然,然而,他是冬,她却是夏。有一种距离,渴望,却无法到达……许蔷薇说:“嘿,你还能回头看看我吗?”于是吴雪丰回头,看见了那个在琉璃时光中走丢的女孩,微笑着:“你还能走到我身边吗?”
  • 鲁迅诗释读

    鲁迅诗释读

    本书收录其全部诗作,考证最细的鲁迅诗歌研究著作。计旧体诗六十三首,鲁迅先生写下了许多光照千秋的不朽著作,新体诗十二首,是迄今篇目最全,诗歌作品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