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年代,虎狼之秦采取“远交近攻”的方略,虎视眈眈,企图并吞六国,一统四方。处在秦东南面的韩国,深深感到了秦的这种军事压力。韩满朝文武,一番商议以后,水是头等大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想出了一条馊主意。嵯峨山由一堆又高又陡又尖的山头组成,狰狞万状,泾河在这里形成巨大的落差。
韩国派了个叫郑国的水工,来到秦国,向秦王政陈说兴修水利的好处。赵的用意是想以大规模兴修水利来消耗秦的国力,避免秦的对韩用兵。韩的这一目的暂时是达到了。秦王政被郑国说动了,于是要郑国选址,开始实施。一丁是乎,郑国一番踏勘,最后选择了咸阳正北,泾河上游的嵯峨山口,开始这个着名工程。
这渠修了十三年。这渠当然也消耗了秦国的大量财力,以致在修筑的途中,令秦王生出怀疑。后来有消息证实说这确是韩国的疲秦之计,缓兵之计,于是乎秦王大怒。大怒的秦王一是要杀郑国,二是要驱逐所有的客秦的六国人。
有一篇着名的文章叫《谏逐客书》,正是当时客居秦国的河南上蔡人李斯为这件事写给秦王政的谏章。这篇斑邂文字救了郑国,也救了郑国渠。当然李斯个人也得到了好处,每一条干渴的生命都将重新生机勃勃。
要知道水在大西北的举足轻重,他先是被秦王政拜为客卿,后来又官至丞相。当然,得到最大好处的是秦国,因为郑国渠又可以修了。
郑国渠就这样阴差阳错地修成了。
郑国渠的修成之日,即是秦的富强之日,即是六国灭亡可待之日。
司马迁在《史记》中感慨地说:“渠卒,八百里秦川成沃野,秦得以富强,遂灭六国!”
你看,一条小小的渠道,就这样改变了中国的历史。
中国公元纪年以前着名的水利工程有三个:一是广西的灵渠,一是陕西的郑国渠,一是四川的都江堰。如果没有郑国渠,就没有八百里秦川沃野,就没有千古帝王都西安,就没有强秦雄汉盛唐,那小学课本上的中国历史,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想到这里,不由得让人倒吸一口冷气。
你看,花朵会重新开放,这就是水!
在大西北,水为什么是奇缺的呢?这里面主要的原因是天然的原因,次要的原因是人为破坏生态平衡的结果。
水通常是从三方面来的,即夭上落下的雨水,地面上的江河湖泊,再就是地下水。
先说雨水。
大西北位于中亚细亚腹心地带,距太平洋、距大西洋、距北冰洋都有遥远的路程。高大的秦岭是中国内陆气候的南北分界线,秦岭挡住了从东南沿海吹来的季风,从而令秦岭以北的偌大地面,长期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状态,陕西的年降雨量是300到400毫米,这些降雨大部分集中在7、8、9三个月份。光秃秃的黄土高原地面,三天不下雨,就是一个旱灾,而哗哗的大雨一旦落下,山洪暴发,立即就是洪灾。黄河在宁夏河套平原上还是青的,水是命脉所系,但是一进人陕西神府地面,即成黄色。黄河百分之七十的泥沙,来自这从神府到赵城龙门的近一千公里的晋陕峡谷。
印度洋的暖流则被喜玛拉雅山挡住。
北洋冰越过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越过中亚五国,偶尔能给新疆的北疆阿勒泰、塔城、伊犁带来一点雨雪。我曾在阿勒泰草原上生活过五年。这里夏天基本上没有雨,只是每年的冬天,西北利亚的每一次寒流都会带来一场大雪,从而令这块地面成为草原、沙漠、河流相杂的戈壁滩地貌。
陕西的年降雨量是三百到四百,因为太平洋的季风毕竟还能吹到一点。这就是陕西的气候较之别的四个省区要好一点的原因,亦就是千古帝王之都长安能在这里建起的原因,亦是西安成为西北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的原因。
甘肃、宁夏的情况要可怜得多。泾河在穿越陇东高原之后,从陕西泾阳县一个叫嵯哦山的地方跌宕而下,进入八百里秦川。甘肃是一个长条状,兰州以东,是陇东高原苦瘠甲天下的地方;兰州以西,武威、张掖、酒泉、玉门、嘉峪关,顺兰新线摆出的这一长溜古老城市,个个都是一副黄尘扑天的面孔。如果再要往西一点,是敦煌,就曾经痛苦地吟唱道北方是悲哀的。”同样的这句话,是疏勒河谷,是天山垭口星星峡,是罗布泊,那里更是缺水。也就是说,躲也没有一个躲处。
宁夏的面积为51000平方公里,人口为530万,人口中回族占三分之一。这块地面,西边是腾格里大沙漠,东北是毛乌素大沙漠,南边是陕北黄土高原。这也是一块十分苦焦的地方,这一点我们后边将要谈到千百年来,人类之所以能在这里繁衍、生生不息,并形成一定的人口规模和塞上明珠银川市,原因是境内有一条我们民族的母亲河流过。民谚中说天下黄河富银川。或日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甘肃和宁夏的年降水量都在二百奄升左右。
青海的情况就更糟一些了。荒凉的戈壁滩,一片连着一片,空气干燥得像要着火。海拔高,一切则无从谈起。
诗人艾青在70多年前,令人头晕目眩,嘴唇发紫,喘不过气来。这里举目望去,满眼凄凉,像一片沉寂的死海。
我在青海的西宁呆了三天。这里紧靠兰州,海拔不算高,据说是2400米。
郑国渠的渠首那地方我去过。但是我们一行人中,有三个病倒了,作家周涛大病不起,一吃东西就呕吐,于是只好坐飞机匆匆返回乌鲁木齐。我们原来还准备去格尔木,去玉树果洛,去阿里高原,后来只好作罢,那里才真正地进人高海拔地区。
郑国渠是如何修成的呢?说起来,这真是一个大大的历史谑剧。
青海的降雨量是一百多一点。哔有雨水能到这里来呢?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这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古战场。
最极端的例子当然是新疆的罗布泊了。那里的年降雨量只有十五到十九毫氷,也就是说,在干旱的大西北,几乎等于零。新疆地质三大队在罗布泊找钾盐已经找了快十年了,十年中他们只遇到过一场雨,而这场雨的雨量仅仅能把汽车头上落的灰尘冲掉。不降雨倒也罢了,然而更要命的是,罗布泊的年蒸发量竟然高达两千毫米。在那块干旱的土地上,空中像有一个巨大的抽风机似的,将地面上的水榨干,将地下水越抽越低。所有的生命在这里都不能幸免。如果你不幸走到这里,抽风机就会立即对着你猛吸,直到榨干水分为止。
这里说的是天上的水,下面再说一说地面上的水。
中国的两条最大的河流都发源于青海,那一块地面被称为“千山之祖,万水之源”,或被称为“山之父,水之母”。青海人自己则谦逊一些,我的明友,青海省委书记白恩培先生,有水就有一切;而没有水,将那里称为“中国水塔”,意即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下游服务。
这两条河流一个流经北中国,一个流经南中国,哺育了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大西北还有一些小的河流,这些河流后来都流人黄河,成为黄河的支流。只有两条河流不在此列:一个是塔里木河水系,它原来的终结湖是罗布泊,现在则为大西海子水库所截,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结束了自己的行程;另一条是额尔齐斯河水系,它收容了哈巴河、布尔津河等,从中国地图的西北角进人哈萨克斯坦,流人西伯利亚后它易名郓毕河,然后流人北冰洋。也许这个历史故事,就能告诉你个大概了。
大西北境内的所有的河流,除额尔齐斯河还能在春潮泛滥季节,拥一河蔚蓝的河水,仪态万方地流过以外,其余的所有河流,在这里,都在变瘦变小,甚至成为季节河和潜流河,甚至完全干涸。1998年的夏天,我在甘肃境内兜了好几个圈子。那一年没有大旱,只有一点小小的“伏旱”,结果我路经的所有河流,都已完全干涸。当你从一条丑陋的干河床经过时,你会有一种恐怖的感觉,你不明白这一带的人类将如何生存。
黄土高坡的梯田呦,牵动着多少汉子和婆姨的心,厚不过西北塬上土啊,苦不过西北一条汉哪,巧不过西北女儿手啊,高不过西北那片天啊记得在甘肃埯内。我唯一看到的一条活着的河流是黄河。那是在兰州附近。一架高大的陈旧的木轮在转动着,红日西沉,黄河边的那一幕情景令人久久不能忘记。另一条还没有干涸的河流叫湟河,它是黄河的一个支流,荒漠和戈壁会重新变绿,我是在甘青交界处见到的。
塔里木河的断流是一件叫人大大震惊的事情。自昆仑山发源,绕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转了大半个圆,从一个叫阿拉干的地方注人罗布泊的塔里木河,由于六十年代后期,兵团人在上游修筑大西海子水库,导致塔里木河断流,导致罗布泊干涸。此后,兵团人又连续在上游修筑大西海子二库、三库,导致塔里木河距离罗布泊越来越远,导致罗布泊成为死亡之海,成为地球生态严重恶化的极端例子。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塔里木河也被称为“母亲河”。塔里木河养育了新疆南疆一片片绿洲是一个原因,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两千年来在中国官方的权威解释中,塔里木河才是黄河的真正源头。解释这样说,塔里木河在注人罗布泊之后,水流从山的另一面流出来了,诗人陈辉也说过。陈辉就是那个黑脸膛的抱着毛瑟枪的晋察冀边区战士诗人。北方何以悲哀?那是因为缺水。
郑国渠工程是这样的:将泾河在嵯峨山口用一条大坝拦住,诗人郭小川也说过,囤积河水,提高水位,尔后,沿山根开凿出一条渠道,这条渠道流人关中平原以后,有一条干渠,千渠又分出许多支渠,支渠再分出许多毛渠,从而形成一个蛛网般的灌溉网,灌溉着渭河以北的广袤土地。只要有水来,这流出的河流叫黄河。第一次带给我们这个解释的是出使西域的张骞,后来,历代王朝都尊童和延续这个解释。
最近看电视,新闻联播上说,今年年的这一场大旱,是北方一百年来最大的一次旱情。在大旱中。新繮人将大西海子水库扒开,让塔里木河水向下游干河床流去。虽然这水流只流了一百多公里,便被干旱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汲干,水流离罗布泊还有遥远的路程。但是,这条新闻还是让人为之一振。
罗布泊干涸了。罗布泊北面二百公里处的艾丁湖也已经干涸。大西北还有多少湖泊干涸了呢?没有统计过。
而那些尚未干涸的湖泊也正在走向干涸。比如育海湖。青海湖的水面正在一年年缩小,青海湖的水深正在一年年变浅。在青海湖边,那位梳着100多根辫子的藏族牧羊姑娘告诉我,她小的时候,湖沿儿在她放牛的这个地方。
阿勒泰草原上的乌伦古湖前些年也几近干涸,好在兵团农十师人引来额尔齐斯河水灌人,才使这座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的塞上明珠免于从大地上消失。
大西北地面上的水,还有什么水可以说一说的么?没有了!
下来再说一说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