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9300000018

第18章 雨也萧萧(5)

提着水壶出来的刘妈来到二娘屋里向二娘演义见到美军官的情景说,天地竟造化出这样可人的男子,手指跟嫩葱儿似的,那手腕白亮绵软,细腻得如同羊脂玉,声音也轻柔脆亮,戏里头的俊小生赵云、吕布什么的跟他比,也只有落荒而逃的份儿……刘妈所说的也就是这些,她的视觉只敢停留在来客的腕部及一双手上,至于赛过吕布、赵云,都是她的想像。二娘说,老天爷生出这样的东西除了扰乱这个世界,没别的意图,谁碰上谁遭劫。

父亲气得在房内摔东西,说他大哥不该把这伤风败俗的尤物引进家来,出乖露丑于众子弟前。其实父亲也是耗子扛枪--窝里横罢了,他哪里有勇气跟他的大哥去对阵?那时候的大爷,是身后带马弁、出门坐汽车的要人。而我的父亲则什么也不是,空有个过期的将军头衔,皇上也退了位,没人认账。父亲不敢出面干涉的另一个原因是慑于来者的势头,美军官叫田桂卿,民国第十七混成旅旅长兼京汉线护路副司令。田桂卿原是唱小旦的,河南人,韶秀伶俐,性尤慧黠,被袁世凯看中,收为贴身仆从,昼夜不离左右。袁世凯虽有一妻九妾,惟独田桂卿有不能替代的用途,宠爱之余委以军权,成为“左膀”,乃袁世凯第一心腹之人。袁的“右臂”就是与我们家一墙之隔的沈致善了。一左一右,主外主内,是袁世凯须臾不可离的人物。后来这个田桂卿因三十万两银子为人收买,一夜之间变心,转而与讨伐袁世凯的人坐在一条凳子上,成为袁世凯的眼中钉肉中刺。袁世凯四面通缉田桂卿,指明如抓到田,即刻就地正法,足见痛恶之深。其时,田桂卿的小儿子正在沈家寄养,沈致善还算义气,将田家儿子更名沈瑞方,充作自己儿子抚养。田桂卿一去不回头,再无音信,沈致善后继乏人,巴不得田桂卿永不再来,遂把个沈瑞方当做亲生一般。沈瑞方继承了他父亲的美貌,也继承了沈致善的精明,初时也还从小角门过来跟金家的孩子们玩耍,久之,便读懂了金家人眼中的内容。知道了笑容背后那种俯视的不屑与探密式的好奇,渐渐地,再不来了,一门心思读书,跟着养父做生意。我大爷去世时,那孩子还代替沈家来吊唁过,那时沈致善也已作古,沈瑞方已是沈家几处买卖、房产的主人,是一个精明年少的东家了。

沈瑞方怎么和二格格搞到一起去的,没人说得清楚,以刘妈的话说是那个小角门招的祸。但据沈继祖说,他父母的相识还是在大爷的葬礼上。那时高中毕业的二格格正在家中闲着,日子过得百无聊赖,此时美貌小生沈瑞方的出现,自然是一石击起千层浪。于是,一段古老又落于俗套的爱情故事在时光的复印机上又被复印了一遍。两家后园原本是为政治而连的通道却意外地承担了月老的角色,成为感情传递的方便之门。两人由热恋发展到谈婚论嫁,当沈家托人来求聘时,金家人简直目瞪口呆了。父亲前脚将媒人送出门去,后脚便关了街门,顺手抄起顶门杠直冲后院。二娘听了这个消息也把脑袋往墙上撞,说没想到她的女儿找了个相公的儿子做女婿,还是个经商的,这让她以后在金家怎么做人……

大家庭最厉害的传统就是不许荒腔走板,一旦不合板眼、规矩,就要施家法予以纠正,以挽回面子。那日二格格除挨了一顿揍以外便是在祖宗牌位前被罚跪。在此之后,父亲则紧锣密鼓托人为二格格物色婆家。婆家尚无下文,二格格却跑了,从小角门径直奔了沈家,投向了相公儿子商人沈瑞方的怀抱。父亲让老三去追,老三开了大街门照直向东,又被父亲呵斥回来,父亲说,从哪儿跑的给我从哪儿去追,这样丢人现眼的事儿还用劳神走正门吗?老三就又朝后园跑,从角门进入沈家。父亲如一只发怒了的狮子,在角门前徘徊,一刻也停不下来。刘妈见了害怕,说,老爷上屋里等去吧,喝口茶,也得容三少爷有个劝说的工夫啊!父亲不听,仍在门前转。一会儿,老三回来了,还没张口,父亲便问,见着那个不要脸的东西啦?老三点点头,父亲问,她怎么说?老三说,舜镅执意要嫁,父亲何日答应她。她何日回家。父亲听了吼道,给我把这门锁了,只要她敢从前门迈进金家门槛儿一步,我就一门杠把她拍死!父亲这样宣告无疑将二格格置于了死地,后门进不得,前门要拍死。她只有一条道走到黑了。

应该说沈瑞方是个极有品位、极重情义的商人,他深知为了这桩婚事二格格所处环境的尴尬和所付出代价的昂贵,他在西城购置了一幢小楼,领着妻子远远地离开了沈家,又将沈家在戏楼胡同的房屋全部售出,从此与这里完全彻底地画了句号,再不回来,免得二格格触景伤情。

时间将一切都带走了,只留下了冷漠与隔阂。听了沈继祖娓娓的诉说,一些沉重的回忆锁住了我,使我悄悄感到了孤寂与压抑。窗前的圆椅空着,我想像得出,舜镅生前会常坐在那里,臂搭在扶手上,默默向窗外望着。想着金家,想着父母,日复一日……

那个可爱的孩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睡去,只剩下舜镅的女儿们默守在她们母亲的床头,一动不动,像两尊雕像。她们对我的到来谈不上欢迎与不欢迎,好像一切都极自然。沈继祖坐在我对面,看来是专门为陪我说话的。沈继祖说,她母亲走了,去另一个世界与他的父亲团聚去了,她的母亲与父亲是值得孩子们骄傲与效仿的一对恩爱夫妻,一生没有红过脸……我不由得联想到金家一对对“门当户对”的夫妻,努力计算出能“善始善终”的,竟如凤毛麟角。沈继祖说他现在在语言研究所当研究员,两个妹妹,一个是小学教师,一个是机械厂的工程师,他们严格遵循母亲不许经商的教导,远远地离开了商界,对此,他们的父亲给予了支持,正因为如此,在这纷繁迷乱的世界里,他们的心才保持了一份宁静。他和他们的母亲觉得活得很充实很惬意。从沈家三兄妹的职业。我推测得出他们的经济状况,这就是金昶揶揄的“都是啃死工资的穷酸”了。

富而不骄易,贪而无怨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沈家兄妹的境界高我等一筹。

沈继祖告诉我。去年他和他母亲去亚运村看望过他的三舅舜錤,舜錤三舅不但没露面,连门也没让进,他的母亲是哭着离开的。

这个消息让我吃惊,与老三多次接触中并没听他谈过此事,就是今天,竟也守口如瓶,不露半点口风。这怕就是舜镅至死不见舜錤,连守灵也不让他来的理由了。哀莫大于心死,她的心是伤得太狠了。

我是不能原谅舜錤的了。拒孝悌于门外,置手足而不顾,何若绝情至此?以他下午与金昶的所为而论,实为好利之心所蛊惑,八十有七,尚浮躁若此……他厌恶商人的论调仍萦绕于耳,曾几何时,他自己竟变作了口中斥责过的奸商,且有过之无不及!古人说,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有人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有人就把握不住自己的命运。想及下午舜錤说的吃自己心的话,蓦地又让我心惊,一霎时似乎明白了什么。

窗外,雨水潇潇。我企图从秋雨中得到证实,然而那雨除了予人寒冷、凄迷之外,便是默默无言。那两颗我所探求的心。想必也被冷雨打湿,与不解的浓雾相融相浸,随着死亡的逼近与来临渐渐地消泯无声。我知道老三为什么不见舜镅了,那是羞愧,是汗颜无地的自责,是橘已为枳的感叹。我心中忽然觉着辛酸万分,眼泪一滴滴流在腮上。我的哥哥与姐姐,舜錤和舜镅--走了的,已然走了,走出了金家,走出了古城,走出了活着的生命;没走的,正轻轻地抛掷掉淡泊的天性。怀着背叛与内疚,悄无声息地存在着……

舜镅系一没有职业的家庭妇女,所以她的葬礼俭朴又清冷,除了沈家的几个孩子以外,金家方面只有我和金昶去了。

没有追悼会,便也没了让丧家计较的悼词和领导讲话。没有哀乐,也无人恸哭,只有梧桐叶上潇潇的雨声。沈家子弟恓恓惶惶围绕在他们母亲的遗体旁,与之作最后的告别。无泪的悲哀犹如无言的沉默,那痛是来自心底的。倒是金昶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得很投入。我知道,沈继祖刚刚把那枚金镶珠石云蝠帽饰还给金昶了,说这样贵重的东西随他母亲化为灰烬未免可惜,母亲生前既未得到,死后也不必带去,既是金家祖上的东西,由金昶收存最为合适,沈家的子弟留之无用,只能徒引心伤。

一听这话,金昶的眼泪刷的一下就下来了。对金昶极到位的泪水我有多种理解:是为某种精神的感动,是为宝物失而复得的惊喜,是为自己趋时就势的得意,抑或是为心术不正的自责,只有他自己明白了。

望着有血缘关系连接的金、沈两家后代,望着安详闭目、缓缓滑向烈焰的舜镅,我不知道历史跟金家的兄妹开了一个怎样的玩笑。

同类推荐
  • 黑白道终结篇:沉默

    黑白道终结篇:沉默

    李斌良调任奉春市公安局春城分局局长不久的一天夜里,他孤身前往一条小巷赴约,突遭袭击,陷入昏迷中。他被救醒后发现,他的身边还躺着一具尸体。他带伤亲自指挥破案,很快查到,这一蹊跷血案是本市一个杀害警察的在逃犯所为。然而,随着工作的深入,各种人物和事件围绕着此案一一呈现出来,奉春的种种社会矛盾也摆在李斌良面前。
  • 亲骨肉

    亲骨肉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正经事

    正经事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隋是唐非

    隋是唐非

    本书从隋末暴政到唐初中兴,大唐帝国的盖世伟业是如何建立的?其间腥风血雨、惊险悬疑、步步惊心!一部《隋是唐非》,超过最刺激的悬念小说!历史这样写,很好看。
  • 跟我说爱我

    跟我说爱我

    在异乡的城市街头,一对多年不见的师生意外重逢,岁月把一切固有的秩序打乱,甚至颠覆了师生关系。《跟我说爱我》交叉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途。一个务虚的诗人。一个务实的商人。他们一同成长,彼此有个约定,一个求学,一个求财,看谁跑得更快。这注定是一场无法等值换算的比赛,而三位女性的出现,使得原本泾渭分明的命途不断博弈,两败俱伤,三位女性也先后沦为牺牲品。而新的背叛与救赎还在上演,直至殊途同归。
热门推荐
  • 落英无声:忆父亲母亲罗烽白朗

    落英无声:忆父亲母亲罗烽白朗

    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第 一届主席、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文委委员、东北文艺家协会代主任、中共旅大特区委员会文委书 记。建国后。本书是罗烽与夫人白朗的传记。,历任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副部长兼秘书长,东北文联、中国作协东北分会第一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中国作协顾问。著 有短篇小说集《呼兰河边》,原名傅乃琦。作家。中篇小说集《粮食》,罗烽,剧本《台儿庄》、《总动员》
  • 人生智慧的25堂课

    人生智慧的25堂课

    繁忙紧张的现代人忙碌着一项项大事业,那些智慧的故事蒙着灰尘静静地躺在脑海深处。直到有一天,他们抱着自己的小宝宝,才想起去买本童话书,给孩子们讲故事。真的只有孩子们才需要故事吗?有许多人生智慧故事很精彩,可惜太长;有许多人生智慧故事很精简,但已流传甚广。在《人生智慧的25堂课》一书里,作者龙柒精挑细选,力图为大家献上一份精彩的人生智慧课,滴水藏海,小中见大。翻开《人生智慧的25堂课》,慢慢去读吧,慢慢去做吧,不要让智慧消化不良,融入血液的营养才是真正的收获。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在北大听演讲

    在北大听演讲

    北京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无数文人学者、国家政要、商界巨子都把能来北大演讲作为一种荣幸。他们相信,在北大里会有他们的知音和听众……
  • 午夜撞见福尔摩斯

    午夜撞见福尔摩斯

    波希米亚国王因五年前与一位女歌手的浪漫史,此刻正面临着严重的丑闻危机,因为那位女歌手有一张与国王的亲密合照。福尔摩斯这次的任务是,在那张照片被曝光之前取回它……
  • 重生之嫡女二小姐

    重生之嫡女二小姐

    相府小姐空有倾城之貌,却无女子之德。嫉妒长姐,暗害姨娘,对祖母不慈。胸无点墨,粗俗不堪,无半点才情。一朝偶遇欧阳世子,芳心暗许屡屡纠缠。却被世子红颜知己陷害,落入水中身亡。还落下一个不知羞耻陷害他人的名声。醒后惊艳睁眼,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灵魂。本想安安静静混吃等死。却总有人不想她好过,既然她不舒服别人就休想过的安心。姨娘陷害没关系,送她去见阎王。庶姐为难很好,庶妹个个刁钻,她的理想是做一只米虫,没想到却被一个妖孽的腹黑男看上。内容片断:“你这辈子只能是我的,谁看上你,我必定会让他血染三尺。”谁理你,正准备收拾包袱逃之夭夭,一出门却看见某妖孽靠在门上。笑颜如画“今天月色真美,是要和我一起出去赏月么”无语抬头看天,有你妹的月亮。穿越重生相府二小姐,看她如何玩转古代。在异世绽放出属于她的光环。简介无能,第一次写书,多多支持,偶会努力的。
  • 春熙路史记:一条街与一座城

    春熙路史记:一条街与一座城

    围绕春熙路一线(劝业场、科甲巷、城守大街、北新街等)的沧桑巨变,以地理为经,以人事为纬,钩稽历史秘闻,打捞人物传奇,梳理街道演变,彰显成都人文精神,展示了春熙路长盛不衰的秘密。而本书的民间价值立场,注重细节,注重叙事,决定了本书强烈的复原历史真相的民间文化向度。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穿越千年之梦幻爱恋

    穿越千年之梦幻爱恋

    [此文乃架空式穿越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作品简介:兰心从奇怪的长梦中醒来,发现自己置身在了另一个朝代,梦中死去梦中活,灵魂寄托在了年仅13岁的小公主身上,奇怪的是,她却半点不觉得排斥,反倒觉得这就是千年前的自己。十三年前死去的母妃?十三年前失散民间,又重新找回的公主!还有千年之后穿越过去的兰心?她们三者究竟有何关联?面对皇上的独宠,后宫之中又会掀起怎样的风云?毁容?失忆,历经生死,纠结人心,她却始终倍受保护。先有邹洌那浓浓的‘父爱’,再有邹安那不渝的‘深爱’,还有楚王子那绵长温柔的‘关爱’。面对三大美男,她的心究竟系于谁身?
  • 一滴水可以流多远

    一滴水可以流多远

    《一滴水可以流多远》这是一位军旅诗人的处女诗集。作为军人,史桢玮一直在写诗,《星星》诗刊、《中国诗歌》、《西南军事文学》等军内外刊物、网站都发表过他的诗作。《一滴水可以流多远》收入了他1993年以后的诗歌,从中可以看到他的诗路历程,读到诗人对心灵家园的守望,对诗意栖居的寻求,对人生真谛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