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欣赏每一个人
生命受之于父母,生命亮丽于自己。
如何亮丽?学会欣赏,欣赏你周围的事,欣赏你周围的人,欣赏你自己。
欣赏周围的事(包括文学、艺术、环境)就会得到美的享受,收获的乐趣,精神的愉悦。
欣赏周围的人,才能怡乐快慰,富有信心,无往不胜。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贤惠的女人,每个成功的女人背后都有一个体恤备至的男人,此话几乎已经被人说烂。人们何以对此话如此钟情?因为它具有超出一般话语的涵盖性、穿透力与说服力。无论女人的贤惠男人的体恤其内核都含有一种由衷的欣赏,对自己支持对象的欣赏。别小看这欣赏,它其实是对对方价值的承认和肯定。无论多么刚毅强大智慧超人的汉子,要是连他的爱妻(情侣)都蔑视他、漠视他、贬损他,不承认他存在的价值,总给他不分场合的泄气,他的精神也很难愉悦饱满,他的事业也很难获取成功,更遑论娇弱的女子!反之,如果他(她)们真正发自内心地欣赏他(她),信任他(她),支持他(她禀,他(她)就会信心十足,精神饱满,迸发出连自己都吃惊的潜能、潜质和天赋,成就出辉煌的事业。
要欣赏亲人、友人、爱人,也要欣赏自己的敌人、仇人和不喜欢的人。
《圣经》说,上帝创造的每个人都是你的兄弟和姊妹。从欣赏出发,你会发现你不喜欢的人的不少长处与亮点,你会渐渐忘记成见忘记偏颇,使他人更美,使自己更善。
从欣赏出发,你会与敌人仇人捐弃前嫌,相逢一笑泯恩仇;你也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既看到对手的劣质,也看到他(她)的优长,使自己更客观,也给对手创造一个自省自新的机会。
说到欣赏自己往往招来误解,因为国人历来把自我欣赏当做要不得的坏毛病,试想,要是自己都不欣赏自己,自己都对自己没信心,那还能有什么雄心什么创造?那活着还有什么劲!
难为人父
做人难,为人父更难,在美国做父亲尤难。
好像还没见过有人循着刘晓庆式的句式道出在美国做父亲的艰难。自然,这艰难绝不包括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谁都知道,美国人多富爱心,尤其对孩子和狗。一旦为人父为人母,庆幸沉醉尚且不及,何谈艰难烦恼!
可新移民,特别是华人移民就远非如此。倒不是华人对子女没有美国人那样的爱心,其实,望子成龙的华人们所以离乡背井漂洋过海,从自己热恋的土地拔离出来再栽到一块陌生的土地,其目的多半是为了培养孩子,使他们能有一个更开放更先进更完善的学习环境,以便他们日后成龙,成为最具现代科学文化的地球人。养不教,父之过,华人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爱就是教育他们,绝不能犯下教之过。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已点破人生:学而优则仕,为仕则有权有钱,为仕才能顶天立地也才能过好日子,为父母者岂能不为子女铺好未来的路!
为给孩子铺好人生之路,父母们可以告别自己的热土自己的事业自己的理想,只要能赚到子女的学费,父母们可以受辱可以打工可以心甘情愿乐此不疲。可他们渐渐陷人一种困顿一种尴尬。他们发现,在这块新大陆,自己越来越呆笨越老化;而孩子们则如幼苗逢甘霖,蓬蓬勃勃,不久就从幼苗长成了大树,这自然带给他们无限欣喜。可大树离太阳越近,越是睥睨世界也睥睨父母。他们强调独立,他们我行我素,离你越来越远……这不是父母们最初的冀望,这有违中华民族崇尚的孝悌,苦心的父母们不能不教。
此时,他们发现,自己已失去教的权利与本钱。言教吗?自己的英语远远不如儿女,看每天的账单信件都要翻遍《英汉字典》;身教吗?且不说车开得歪歪扭扭反应迟钝,身高也早已被儿女甩下一大截;教中华传统道德吗?孩子们要么笑你老土,要么早已扬长而去。于是想起棍棒出孝子的古训。且慢,甭说棍棒,连手指你也休想动一下!你要真的不信邪,甭说儿女,就是邻居给警察局打个电话,你也要马上身陷囹圄,美国是法制社会,只好打住,只好等他们长大明白事理后再做理论。长大又怎样?只要他们一工作,工资马上超出你一倍至几倍!现代社会最注重实力一无论国家、家庭或个人,谁实力强谁是老大,你做老子又能怎样!他们不能不陷入另一种尴尬。自然也有宣泄渠道,那就是父母们遇到父母们的时候,他们往往脱口而出:
……早知今日……甲愤愤说。
早知今日怎样?乙苦笑笑,早知今日,也是要当初。……君不见,一代代后续父母们还是前赴后继乐此不疲,只要有办法一哪管卖了自己,也要让儿女来美国读书……这就是父母的爱,父母的心……是的,让儿女来美国读书绝没有错。子女的种种变化也在所难免。谁都没错儿。谁也不必困惑。该困惑的是文化,是文化的蜕变与定位。可这是个复杂又艰深的课题,只能慢慢解,慢慢化,在苦中解,在泪中化。
学会说话
人类自有了语言就话语不断,高兴了说,伤心了说;幸福了说,痛苦了说;爱了说,恨了说;牙牙学语就说,奄奄一息时也说……说话对人类虽不比空气和水,但同样不能须臾缺少,因为说话才能沟通交流宣泄享受谈情说苦。
虽是人人离不开说话,可每个说话人的说法却大相径庭。鲁迅在一篇文章中曾讲到说话者的不同说法与不同后果。文章大意是一个大户人家生了一子,过满月时,人们纷纷前往祝贺,这个看了说,这孩子将来是要当官的;那个看了说,这孩子将来是要发财的,主人听了欣然大笑;又一个人过来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于是,主人一气将他一阵臭打……其实前面两位说的不一定是真话,遭打的一位倒是实话实说。何以两种说法招来的却是截然相反的两种后果?鲁迅所指自然不是说话的艺术,他是想透过此例言说社会人生,说明人们宁愿听虚伪的假话,也不愿听实在的真话。可反过来,又有多少人愿听那实在的真话?要是按那实话实说看人生,人类大可不必繁衍不必出生,因为生既是为死,何必大家费心费力吃苦受罪白忙乎一场!
人们来到这个世界实在不易。要想过得好些,就要既来之则安之,不能不认真又不能太认真,对生命也一样,不能不追问,又不能追问至穷尽(科学研究例外说话更是,要是句句都实话实说说到底,那就既无幽默也无生趣,有的往往是刺痛与悲剧一因为人生本身就没有多少喜剧。
住在美国,比较起来感觉美国人就比我们讲求说话艺术,比如国人最爱说的是吃了吗?上哪儿去?用以表达问候和客气的招呼,这简单的问候自然关乎着国情,也来源于各自的文化。我们这个民族由于是从战乱和贫困中走来,总是吃不饱肚子,因此有饭吃并且能吃饱就是很大的福气,于是吃了吗?就成了常用的问候,还包含着祝福与祝愿;美国人少有吃不饱的历史,因之更注重精神、尊严和精神文化的修养,而修养中最重要的一面就是自尊与对别人的尊重。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问候,话语也就多以自谦出现。
自谦与自傲是一对对立心态。自谦的心态是随时都不忘尊重别人检讨自己;自傲的心态是无时不突显自己无时不傲视别人。前者同人说话是商量式请求式,哪管同自己的孩子或学生说话也总是说对,你做得很好,可要是这么做是不是更好些?要是我想这么做,你看可以吗?后者同人说话则习惯于命令式教训式,哪管同自己的妻子、丈夫也习惯于哎呀,真笨,你怎么什么都不会!这都不懂,真是白活了!两种语式,两种修养。孰文孰野?孰美孰丑?谁都分辨得清。效果也不一样,听前者的话,如沐春风,哪管是挨批评被指教,也像是一种话语爱抚;听后者的话总像戴罪之人,哪管你是出于爱出于恨铁不成钢,他的自尊和自信也像被你撕得粉碎还到处张扬。
语式的表现不是会不会说,善不善说,实质上还是个人修养与文化心态与对受话人的价值评判问题。如果你尊崇他,再不会说话也不会出语不逊,要是你蔑视他,再善于说话也表现不出崇仰。不过,只要是同类,大家都是人,就应该彼此尊重,切不要自戕自践,哪管是语言。
婆婆心态
十几年前曾看过一部日本电影《啊,海军》。记得演到士官学校的生活时有这么一句台词四年级的学生说不行,就不行!这话就出自四年级学生之口,带着跋扈、霸道、令行禁止的威严。何以在一所学校里四年级学生就如此凛不可犯?那么老师呢?校长呢?他们之威之权之尊之霸当然比四年级学生还要四年级!表现的就是论资格、排辈分:四年级的管三年级的,三年级的管二年级的,二年级的管一年级的。怎么管?张口就骂,举手就打,抬脚就踢,只要高年级的看低年级的不顺眼一不管是非曲直,苦衷何在一没二话,就可滥施淫威肆意横行!凭什么?一不凭本事,二不凭道理,凭的就是资格。
这让人想起中国的一句俗话:多年媳妇熬成婆。俗话不俗,它可以牵出一串令人啼笑皆非的内容:过去,富人哪管准富人为了传宗接代子孙满堂,穷人为了让女儿早些找个吃饭的地方,小的七八岁,大的十几岁就结婚。那是个以三纲五常为法律为伦理的年代,结了婚的媳妇到了婆家就要听婆婆的话受婆婆管,日夜劳作,伺候丈夫和公婆,稍有差池,婆婆可骂可打可动用家法,甚至可休弃可沉塘。在一个家族里,婆婆对媳妇的威严真像关起门来做皇帝。于是做媳妇的就熬就盼,什么时候熬成正果成了婆婆,她不但遗忘了自己做媳妇时的苦难和眼泪从而体谅一下媳妇,反而变本加厉以十倍的阴毒百倍的野蛮转嫁到下一代媳妇身上。代代相沿,辈辈加码,婆婆的淫威越来越盛,媳妇熬成婆的欲望也就越来越强。
那样的年代过去了,婆婆现象已成了愚昧又野蛮的历史,可婆婆心态不死,如今又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其表现就在早来的对待晚来的态度归回流现象也已蔚为壮观,这也是城外人想冲进来的生动写照。要是早几年这么说,一定有人要跟你抬死杠好容易冲出来了,怎么可能还想冲进去?瞎扯!然而伟大的作家就有伟大的预见,伟大的预见自然形诸伟大的预言。
可惜这样的作家作品实在太少,所以少的原因一是浮躁与轻率,二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浮躁表现在经不住作家光环的诱惑,够格不够格的人们都想当作家。轻率表现在似乎不论张三李四想当就能当,发表点作品好像就真的成了作家;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表现在不在学养修炼和生活积累上下工夫,不注重思考与锤炼,却把工夫用在多出书滥出书、用于对自己的包装和叫卖,似乎卖出去就是好果子,堆在筐里就是烂果子,结果,卖倒是卖出去了,却往往让人家买到手里一尝就扔进了垃圾桶。窃想,这或许就是作家作品越来越多,出类拔萃者却难觅踪影的原因之一。
话说绯闻
绯闻,很像细菌,生命力强,繁殖力更强。由是,中外古今都郁郁葱葱,要不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新生的不断淹没旧有的,早该蔚蔚然繁殖成一片森林,想走都走不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这细菌驾着现代科技的媒体,衍生起来更其浩荡。
然而这细菌不同于那细菌。那细菌专拣软的捏,越是体弱衰老它越穷追不舍;这细菌却专拣硬的攻,越是风光显赫它越缠住不放。风光者何人?政治明星、艺文明星、体育明星。自然,既是明星,肩膀就硬,他们担得起官场沉浮起落,担得起情场悲欢离合,担得起竞技场胜负成败,小小绯闻岂奈其何!非但不奈,绯闻与名人有时竟是相得益彰、魅力益显,这也就是有时一些明星不间断地制造绯闻,让那些媒体尽情尽兴去炒去卖的原因。
明星与媒体(特别是小报)是一对打不散的鸳鸯,他们要不断地调情不断地亲热,才两不寂寞。可亲热的分寸也难把握,不足了效应不大,过分了说不定谁碰了谁的嘴、谁咬了谁的舌,于是不能不相互龃龉甚至对簿公堂,不过这一切也是游戏,娇、嗔、嗲、俏、骂都有,就是不会彻底反目也不会决然离婚,因为离了婚谁都耐不住寂寞,谁都要断了口粮。于是和解,于是制造传播新的绯闻,于是双双名声大振双双大开财源,终于招财进宝、日进斗金。
这对鸳鸯的土壤非常丰厚,丰厚得乐此不疲,丰厚得任劳任怨,他们不要报赏不要谢忱不计时间,心甘情愿日0夜夜做义工,他们就是那些辛辛苦苦的绯闻传递者。仔细想想,这些义工的心肠着实不坏,要说私心不是没有,可也不过是想快乐一下耳朵、快乐一下嘴巴和神经,除此,就是对绯闻本身及其主人公的羡慕、妒忌和期许,但这一切却往往是以猎奇、不耻和不屑的神态口气施行的。这些传递者大体有以下几类人:种是吃穿不愁、日子无忧又不知怎么打发的人。他们自己平平庸庸无话可说无事可做,那就听听别人、看看别人、说说别人,以示自己还活着;另一种是从羡慕始、以妒忌终,又以卫道者面目传播着。他们添枝加叶、极尽渲染、大谈吃不着的葡萄如何如何酸,在种种酸中也饱享一顿精神大餐;第三种人是或许也曾有过类似经历或正潜意识地盼着类似机遇,可又有贼心没贼胆,或有贼胆没贼运,于是借谈别人的绯闻,一泄自己心中的矛盾和晦气。
明眼人向能读出,笔者既不想为绯闻和绯闻缠身的人张目,也无意为日趋喧闹的绯闻世界推波助澜,所以做此短文,无非是想说说绯闻现象,和现象背后的种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