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2700000015

第15章 一九五六(7)

他到远东问题研究所,从外面整个铅灰色的花岗岩建筑,到里面人们讲话时吞吞吐吐的口气,仿佛是一个模子里倒下来的内容,感受到了理论界的沉闷空气。到书店里去买政治方面的书,拿到手里一看,不是关于列宁某本著作的解释,就是发掘斯大林某次讲话的非凡意义……他失望了,外表强大且强大到能扳去希特勒头上的芒角的苏联,却好似一个感情生活上屡遭挫折仍无归属的老姑娘,怎么内心表现得如此缺乏底气呢?

失望之余,刘宾雁更加佩服起苏联作家奥维奇金,这是一位在自己的纪实性作品和短篇小说中攻击官僚政治毫无怜悯心的党员作家。苏共二十大后,赫鲁晓夫有了一定程度的改革意愿,被称之为“解冻文学”的一大批作品,犹如呼啸的砂轮,纷纷涌去政治生活的瓶颈处。奥维奇金更是金光油亮,俨然成了民主枪膛里的子弹,刘宾雁也为之深受鼓舞。

1955年,奥维奇金到中国访问时,刘宾雁接待过他,两人有过深谈。在谈到自己要写的一个剧本《两张党证》时,刘宾雁说:

“一个共产党员,把党证坐在屁股底下,生怕出什么事情,战战兢兢,在最迫切的需要面前也怕犯错误,惟恐失去党证,其实是怕失去自己的职位。另一个呢,党证在他心里,却不去想它,而是大胆地、按照党的良心所指引那样为党的事业而斗争……这两个人,谁是真正尊重党证的呢?”

1955年岁末在兰州,主人盛情邀请刘宾雁去正施工的黄河上的第一座大桥看看。到了那里,工地上的一位团支部书记给他讲了一个颇有意思的故事。这几年,风尘仆仆,奔波于大江南北,他总想在写新闻之外,把自己对于生活的认识表达出来,但一直苦于找不到一个恰当的形式。这个故事,宛如一个尺寸准确的衣架,一下撑起了他思想的全部线条。他马上住下来,利用春节放假的那几天,映着窗外一片厚实的雪幕和屋里暖烘烘的炉火,一鼓作气,几乎原封不动地将这个故事写了出来,题目是《在桥梁工地上》。

这个故事写了两个人的冲突:一方是罗队长,他更关心自己“不犯错误”,不愿意做上级没有交代做的任何一件好事;另一方是曾工程师,学有专长,又有进取精神,总想在节约原材料的同时又提高工效。工人们支持后者,批评前者,而罗队长的答复是:“中国有中国的特点。比方说,在苏联可以批评领导,中国就不行……要批评,得局里批准。”

稿子写毕后,当即投去《人民文学》,秦兆阳如获至宝。他以最快的速度发在了4月号上,并亲笔加了一个编者按,内称:“我们期待这样尖锐提出问题的批评性和讽刺性的特写已经很久了……”一时间反响非常。

秦兆阳又鼓励刘宾雁再写一篇,因为对党报使命的某些想法早烂熟于心,他便写了一篇小说《本报内部消息》。故事的女主人公黄佳英是一位记者,还是一名充满理想与热情的共青团员。她调查了某处官僚们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无能,对人民呼声的冷漠,并写成稿子想在报纸上揭露他们。她得到了编委会一些成员的支持,可她的努力最终纸上画饼,因为报纸只刊登党的宣传口径以内的东西……

此文经过秦兆阳亲自校定和部分改写后,又很快发在7、8月合刊号的《人民文学》上。

另一个“火枪手”是王蒙。

这是一个对党的事业和祖国的未来抱着美好信念的青年布尔什维克。也许1952年在北京东四区读书的中学生里,至今还有人记得,这年夏天在北京大学蔚秀园墙外的西苑草地上举办的“马特洛索夫”夏令营吧,这个夏令营便是由此时在团区委工作的王蒙组织的。

有一次,开全营的文艺晚会,当晚霞失落于未名湖里,穿着各色花裙子的少女和换上洁白衬衫的男孩子们围坐在草地上,在节目开始之前,静听着营长王蒙的讲话。他讲了什么,现在无从查考了,只知道草地上蚊子很多,上身一件短袖汗衫、下身一条又肥又长的短裤的他,不得不一边说,一边拍打叮在脖子、腿上的蚊子,不时招来同学们友好的笑声;只知道穿着不像个团区委的领导干部、倒与中学生无异的他,讲起话来却极富逻辑性和激情,恍若一对欢跃、刚劲的鼓锤,不时在一片青春的胸脯上叩响了热烈的掌声;只知道他讲完话,一个男孩子站起来,以洪亮的声音朗诵了王蒙为这次夏令营写的营歌歌词:

我们有一个亲爱的朋友,

他就是马特洛索夫--普通一兵,

他为他的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

我们热爱祖国的人民……

长篇小说《青春万岁》,起于被夏令营的篝火染红的诗行:“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终于少男少女们去天安门广场,向毛主席的巨幅画像表决心:“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干……”这本书里的一切,大抵都是王蒙自己青春的经历,青春的证明。

这又是一个几乎将创造的欢娱全都抵押给了文学这头魔鬼的年轻人。在他那间办公室兼宿舍、堆满文件、活动计划、工作汇报等一类材料的北向小屋,他夜夜吸吮俄罗斯文学的乳汁:在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前夜》、《贵族之家》上作蝇头眉批。对契诃夫的《草原》、《带阁楼的房子》、《泛味的故事》赞不绝口。既爱看法捷耶夫、安东诺夫、纳吉宾等人的作品;从他1956年的笔下,我们又看到了加琳娜·尼古拉耶娃的《拖拉机站长和总农艺师》的影子……

从1953年至54年,当他用两年的晚上和节假日,写完处女作《青春万岁》时,他尖咀猴腮,满脸死灰,走起路来飘拂不定,几近一挂空空如也、被淘尽血肉和性灵的蛇蜕。

犹如一个如花似玉、追逐者论打计的姑娘,却爱上了一个有家室的男人;按照《青春万岁》的路子走下去,无论是政界还是文坛,王蒙均可以前程似锦。他却吃错了药,在写了三个短篇之后,又写了篇《组织部来的年轻人》。该年轻人名叫林震,当他被派去检查一个麻袋厂发展新党员的情况时,他为傲慢、懒惰、无能的厂长与努力增加生产反而受挫的工人之间的冲突感到震惊。他支持后者,在区委书记找他谈话之后,他仍动员工人写信给《北京日报》反映,与刘宾雁笔下的黄佳英一样,林震也坚信报纸党性与人民性的一致。结果在报社的“干预”下,却是厂里的个别中层干部受到处分,而厂长依旧是厂长。

1956年6、7月间的一天,王蒙来到一个在区党委工作的朋友处,从随身带的布书包里拿出了这篇稿子。朋友一看题目,就被吸引住了,匆匆翻了一遍,觉得写得不错。但出于职业性的敏感与友谊,没有说一句称赞的话,只问他:

“这么写,好吗?”

想想又加了一句:

“能不能把结尾写得更圆满些?”

朋友的言外之意是,在区委书记找林震谈话之后,矛盾就该解决了:厂长接受批评,工人生产热情高涨,无须林震动员群众给党报写信,麻袋厂的面貌便焕然一新。朋友十分清楚,这皆大欢喜的结局掩盖了生活的真实,但这也在遍布清规戒律、动辄得咎的文坛,掩盖了你王蒙的一点小小讥讽……

王蒙看出了朋友的担心,眼球在一对镜片后眨巴了一圈:

“那不行,我把稿子投给《人民日报》,党报难道不会欢迎这种东西?”

不知怎的,王蒙没有去《人民日报》领奖状,稿子却去了秦兆阳手里。秦兆阳一定大大地称赞了这个21岁的年轻人,又以最快的速度在9月号的《人民文学》上刊登了,一时间洛阳纸贵,并很快引发一场国内外关注的轩然大波……

1956年里姗姗来迟的《文汇报》,也赶在年底之前粉墨登场了。

上一年的9月30日,该报刊登了一则《本报启事》,内称:

“文汇报从1955年10月1日起改为周双刊(每逢星期三、星期六出版),每期出版对开一张。改出周双刊后的文汇报将以苏联《教育报》为榜样,努力改进内容,全面适合全国中小学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的需要。”

其实,徐铸成有苦难言的是,这主要是为着中国新闻界全面学习苏联的需要。有的对口学习《真理报》,有的对口学习《消息报》;既然苏联还有个《教师报》的师傅,就得在中国找个这样的徒弟。于是,1949年6月21日在上海复刊的《文汇报》,在自己的历史上又被第二次停刊了……

徐铸成颇有些百无聊赖。报社迁往北京的那些日子里,他常去叶圣陶先生家里喝老酒。有时邀叶老一起去听昆曲,因这几年该报记者谢蔚明常驻京都,算是半个老北京了,也把他给拉上。谢蔚明陪着他几乎看遍了各个大小戏院,就连杂耍也不放过。

徐铸成1926年借他人文凭考取清华大学,读了半年,借文凭一事被原籍母校举发,再加在车站当一名小文书的父亲实在负担不起,不得不退学。次年,又考进了免收学费的北京师大。于是,这时他又去这些地方转转,在沧海桑田、物在人非的境界里,去凭吊自己这代人凋零的青春……

谢蔚明默默地观察着总编,感觉在他的心里回首人生有些许苍凉,可瞻望未来:一个在时代的风涛里放纵笔墨、也放纵风骨的老报人,却要将自己的缆绳系在教育部的桩子上,从此失去自己的声音,只咀嚼它的声音,心里也同样有几分苍凉……

未料双百方针提出后不久,中宣部分工领导报刊工作的张际春副部长,电邀徐铸成和浦熙修去谈话。谈话中,正式通知《文汇报》复刊,并希望在一星期之内交出一份编辑方针和一份复刊计划。

顿时,报社里压抑的气氛一扫而光,上上下下忙得人仰马翻。一连邀请首都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开了几个座谈会,征求对复刊后报纸的希望和意见。编委会讨论通过后,由徐铸成执笔写成初稿。因解放前两度在《文汇报》工作过、时任《人民日报》国际部美洲组组长的钦本立,来报社串门时多次讲过:《人民日报》总编辑邓拓对徐铸成的办报风格颇为欣赏,并以为复刊后的《文汇报》要充满“书卷气”,该是“读书人看的报纸”,徐铸成和浦熙修便又带着初稿去征求邓拓的意见。

在金鱼胡同附近陈设很是简朴的家里,邓拓像老朋友一样接待了他们。看完初稿后,邓拓率直、具体地谈了几点意见:

《文汇报》一向和知识界有密切联系,对开展双百方针,比别的报更容易取得他们的信任。报纸复刊后要鼓励知识分子畅所欲言,消除思想上的障碍,以更大地发挥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报纸要及时介绍国际间科学、文化方面的最新成就,以扩大知识界的视野。也应关心知识分子的生活,帮助他们安排好家庭环境和文娱活动。随着文化高潮的即将到来,应放眼祖国各地。不妨多派记者深入各地,直接下到基层采访,不必由党委层层介绍下去。否则,只看到领导让看的事物,报喜不报忧,看不到真相和全貌;

目前《人民日报》在国际上的影响,还只限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而在西欧、美洲、日本和东南亚,《文汇报》和《大公报》的影响较大。在这方面,你们要多发言,多组织报道……

不转弯抹角,无浮词套语,这番直截了当的交谈胸臆,使见多识广的徐铸成也有了醍醐灌顶之感。告别时,一种大知识分子在共产党大干部面前总会有的矜持,或者说像糖纸一样包裹某种程度自卑的矜持,也像大热天的糖果一样化了。他视邓拓为老朋友,并不客套地说道:

“我们将尽全力把《文汇报》办好。但要求你两件事:一、经常给我们批评和帮助;二、把钦本立同志割爱给我们。”

邓拓面含笑容,连连点头:“这好办,我一定尽力帮你们的忙。”

编辑方针和复刊计划如期送到了中宣部。张际春审阅后表示,要徐铸成先干起来,不必坐等中央批示。当报社迁回上海后,中央的批示下来了,除了表示同意外,还加了一句话:“要让徐铸成同志有职有权。”

他怎不感激涕零,他怎不想在眼前新中国上层建筑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赶集”中,让过去七个月里如堕烟海的《文汇报》,又头角峥嵘?

年底,刚复刊两个月的该报,就敲响了中国“电影的锣鼓”--恍若点穴一下到位的武林高手,徐铸成的目光不但顺理成章,也顺应民心。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都市,影片上座率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国产电影的现状。建国后虽也有观众欲睹为快、耳熟能详的片子,如《白毛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董存瑞》、《平原游击队》等;但总体上,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广大观众表现了相当的失望。

影片《一件提案》的上座率是9%,《土地》的上座率是20%,《春风吹到诺敏河》与《闽江橘子红》则为23%。据统计数字表明:从1953年到1956年6月,上海国产影片总共发行了一百多部,其中有70%以上没有收回成本,有的只收回了成本的10%,更有甚者,全部门票收入还不够画几张电影海报……

上海又是中国电影的发源地,会聚一批国内最优秀的电影工作者。事情就是这样奇怪,一边影片拍得惨不忍睹,似乎是在肉类加工厂屠宰车间里冲洗出来的;另一边他们又不必为此羞愧得心肌梗死,纷纷送去医院抢救,因为他们的艺术生命,多半都在隔壁的冷冻车间里被搁置起来。

同类推荐
  •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这本袖珍小书以独特的视角,对那些死学死考得高分的所谓"状元"以及所谓的"命题专家",进行了无情的挖苦、嘲讽,而对考试分数不高的所谓"差生",本书则投去欣赏、赞美的目光。作者以为无论是"状元"还是"差生",每个人都是世间一道亮丽的风景,每个生命都值得我们欣赏敬畏。只要不违反学习规律、成长规律去死学死考地折腾,每个人都会各得其所,每个人都有很好的出路。
  •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许多人不想重现汶川大地震的灾情,是因为人的生命在那一刻变得极端的脆弱与痛苦、无助与悲恸。但这是历史,这是客观。不记述这生命之苦,就不知道人类从动物世界走向衣冠楚楚、讲吃讲穿的文明历程的每一步痛苦与辉煌,这对人类更好地走向未来也是无益和有害的。
  • 一生必读的名家随笔(当代学生经典必读)

    一生必读的名家随笔(当代学生经典必读)

    读诗使人聪慧。”文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中外文学史上群星闪耀,内容博大精深,其中每—个文章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灵光,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许多生活的真谛,为我们的生活点燃激情。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外文海中精选了选取了—些名家随笔,让你在优美的文字中徜徉,汲取知识的力量
  • 古诗三百首

    古诗三百首

    汉魏六朝诗上承先秦,下启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汉诗、汉乐府民歌,有古诗十九首、曹操、曹植、蔡文姬、嵇康、阮籍、陶渊明、谢灵运、庾信等大家名作,也有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优秀乐府民歌,《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古诗三百首》内容精彩纷呈,最大限度地反映了古代诗歌的全貌。古诗风格有质朴与瑰奇之别。但在直抒胸臆、自然成文上,则精神相通,从而将对声文辞采的追求与对自然情性的崇高统一起来,为唐人完成古今体分流,臻于“格高而律清”的艺术胜境,作好了准备。
  •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作者在二十年来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收集材料,全力重写,把考察时段上溯十九世纪,下及当代,细绘出“未来—变化—变后之变”三阶段大场面,并且以这个大规模考察作背景,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中国的诗学,哲学,宗教,是美国诗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痴相公

    痴相公

    玉夏国最大绸缎商罗子缣长女罗缜,自幼随父打理商业,养成精明个性。十三岁时,更是被无良父亲委以大任,全权接手家族生意,为罗家赚下不尽银钱,始称罗家“摇钱树”。隔壁良家,鬻药起家,亦为富鼎之户,两家交好,定下姻亲。但良家长子长至三岁,始知天性痴傻,由此罗、良两家断却交情,良家转迁杭夏国。十八年后,杭夏国国君亲笔致函玉夏国君,为旗下皇商良德长子向玉夏国皇商罗子缣爱女求婚……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人际交往8堂课

    人际交往8堂课

    每个人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独特的处事方式,在社会人际交往中就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处事风格。为了适应人际发展,提高个人的沟通能力,我们需要主动塑造自己的形象,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 本书详解了人际交往中常遇到的困惑,在帮你轻松掌握人际关系窍门的同时,培养你驾驭人际关系的能力,其中讲述的种种方法,能够更好地帮你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助你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 中华五千年历史之谜

    中华五千年历史之谜

    “创造历史的人是在时光沙滩上留下脚印”。从钻木取火、结绳记事的远古时期到今天的飞船造访月球,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到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可以说,人类发展史是一部探索史与奋斗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身发展史的分析与观察也更为细微、更为拓展,从而又让人们挖掘、发现了历史更多、更玄奥的谜团和疑问……
  • 万千美男:女人你敢逃婚

    万千美男:女人你敢逃婚

    他是邪魅俊美的风国东宸王风陌离。(此生,本王的王妃只有一个,那就是你—柳?玉)<br/>他是冷傲孤绝的秦国太子秦晋阳。(玉儿,如果你的一生需要有人捧在手心,&nbsp;那个人只能是我,必须是我!)<br/>他是风度翩翩身份神秘的上官逸飞。(?玉,我可以什么都放弃,唯独你,我做不到也不想。我只希望老去时,&nbsp;身边的人,&nbsp;依然是你...)<br/>她,柳?玉。(只因为捡到一块会发光的玉佩而穿越到一个历史上没有的国家,她的到来注定与他们纠缠不清,面对这些真真假假的感情,她将如何取舍如何抉择?)<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人情世故一本通

    人情世故一本通

    《人情世故一本通》内容简介:有的人,也许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却不得人缘,屡遭人忌;有的人,也许刚正不阿,品德高尚,却常遭暗算;有的人,也许勤奋努力,满腔热忱,。却不被赏识,郁郁终生…… 你可以说,他们对为人处世缺乏了解;也可以说,他们在办事求人方面缺乏手段;还可以说,他们的人生经营得很失败。其实,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他们不懂人情世故。不通人情世故的人是不成熟的人,这种人不但在社会上吃不开、行不通、玩不转,而且还会时时受掣肘,处处碰霉头。即便是那些有着一技之长的人,如果不通达人情世故,最终也将难成其事。
  • 勿惹外星帝凰妃

    勿惹外星帝凰妃

    【本文一对一,女强加宠文,男女主1V1,清白干净】她,殷朝左相嫡女花舞月,天生废材祸国命,爹不亲娘不爱,单纯外带运势衰,摘朵花还被外星人砸死。她,传说中的外星人,代号五月,超能力霸气侧漏,耍计谋运筹帷幄,鞍前马后造神舟,却被人类一脚踹下外太空。尼玛,穿越一次容易吗?妹子挑衅是吧?抽你耳光!庶母装逼是吧?让你生娃!玩腹黑?装深沉?老娘十倍玩回去!大家闺秀白莲花?对不起,老娘可是外星人。【片段一:斗得了妹纸】水仙不开花,还真当老娘是蒜头?“花舞月,你竟敢打我?”“不好意思打的就是你。理由很简单,我是嫡,你是庶,我是长,你是幼,姐姐教育妹妹,合情合理,你到底要我打几次才能明白啊?”“你…贱人。”“那就请贱人转告楚王,老娘还在披荆斩棘的路上,还有龙床未上,美女未看,帅哥未泡,叫他继续作死吧。”【片段二:逆得了女主】“花舞月,我才是临王看上的女人,你只不过是替身而已,嚣张什么?”“抱歉,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你是女主,可惜我是外星人。”“你既然休了他,为什么还霸占他的床?”“老娘就是喜欢占着茅坑不如厕。不过,害得老娘下不来床的罪魁祸首还是苏长夜!”【片段三:败得了节操】一日,某女屁颠屁颠逃离皇宫,在郊外寻了个地摆摊,继续打着神医的幌子招摇撞骗。忽然,一绝世佳人款款而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某女两眼发直,色眯眯的把脉,“姑娘,你有了。”“恩?谁的?”“我的。”某女凑上前去,捏着绝世佳人的下巴,狂吃豆腐,“老娘最爱看美人了,跟了我,有肉吃哦。”绝世佳人抬眸,顾盼生辉,“那你还舍得休了朕吗?”“…你还有没有节操了?”某女雷到在地,男扮女装,丫的,够无耻?!“节操一物,朕早已败光。”某男唇角勾着极浅的笑意,霸气的封住某女的唇。某女心里咆哮,“苏长夜,总有一天,老娘要给你戴绿帽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