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政府兴办的金融机构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美国农业及建筑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联合银行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中短期贷款;联邦中期信用银行直接为农业生产提供中短期贷款;联邦土地银行直接为农业购置生产资料、农业机械及土地提供长期贷款;联邦住房贷款银行为会员银行,为储蓄与贷款协会及其他储蓄机构提供贷款,这些机构主要为住房建筑及购买房屋的人提供长期贷款;联邦国民抵押协会在建筑业资金缺乏时,为政府担保的抵押及在二级市场上为私人抵押贷款进行融资。
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已日益成为货币市场的重要金融工具。特别是非金融机构以发行商业票据来代替银行借款,满足其生产需要。外国银行和非银行机构也扩大了商业票据的发行量,以此作为获取美元资金的渠道,同时也为它们发行长期债券做准备。
市政票据
市政票据是州及地方政府发行的一年期以内的短期金融工具。这些票据一般免缴所得税。十年来,特别是美国金融革新以后,各种各样的为小投资者服务的短期机构相继出现,像货币市场基金、短期免税基金、短期投资基金、信用合作社、短期投资信托,等等。
信用衍生产品的价值
金融衍生产品品种繁多,它们加速了经济信息的传递,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其价格形成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资金的有效流动。这些金融衍生产品起到了提高金融市场经济效率的作用,便于增强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的能力。
信用风险及金融创新风险
在资本运行中,信用风险主要对债券的发行者、投资者和各类商业银行产生重要影响。
对债券发行者的影响
债券发行者与信用风险有直接联系,而且受信用风险影响极大。债券发行者会因种种不可预料的信用风险而增加自身的融资成本。如果违约率升高,债券发行者就会抬高对贷款的要求,也使得自身融资成本增高。即使不会发生特殊的金融事件影响债券发行者,经济萎缩也会增加其发行债券的成本。
对债券投资者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债券投资者是信用风险的承受者。如果债券的信用等级降低,那么债券投资者就会增加一部分风险贴水。与此同时,共同基金持有的债券组合会受到风险贴水的影响。风险贴水的投入也就意味着债券价值的降低,这样就会减少债券投资者的收益。
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当借款人对银行贷款违约时,商业银行是信用风险的承受者,并且承受着相对较高的信用风险。首先,银行的放款通常在地域和行业上较为集中,难以通过分散贷款而降低信用风险。其次,信用风险是贷款中的主要风险。如果签订了贷款合约,就会有相应的信用风险贴水。一旦信用风险贴水升高,银行会因贷款收益不好而蒙受很大的损失。
美国创造的衍生金融工具本身是高风险产品,在众所周知的巴林银行风波前后,国际上曾发生过多起因金融创新工具交易失败造成巨额损失的事件。
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风险不单单是金融创新工具交易中的风险,它也使金融机构面临着未曾经历过的一些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利率风险的增加
在金融创新的进程中,金融机构的内部运营结构越发复杂。时而下降的“固定利率负债”与上升的“变动利率负债”,提高了金融机构的利率敏感度。如果金融资产与负债利率敏感度都大幅度增加,金融机构就将置身于风雨飘摇的金融风暴之中。
负债的增加
金融创新增加了很多新兴业务。这些业务的优点就是减轻了银行资本的需求量,缺点是增加了银行的负债。银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从中介人变为债务人。一旦发生市场资金紧缺的情况,就会使银行的信誉度下降,运营更加困难。
清偿力风险的提高
20世纪70年代以后,直接投资不断兴起,使得资本市场的廉价资金来源减少,提高了银行的资金成本。银行和金融机构间的激烈竞争使得银行利息收入不断下降,服务成本不断上升。这一系列的改变减缓了银行资本积累的速度,直接威胁到了银行的清偿能力。如果银行无法满足客户的提现要求,银行将面临生存问题的威胁。
“三级管理体制”为美国金融业保驾护航
美国金融工具能长期保持竞争力,其背后的支撑是不断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
美国最早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形式是金融期货。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80年代又出现了期权交易等新品种。金融衍生交易的出现要晚于商品期货好几百年,然而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便一发不可收拾,在许多方面超过了商品期货。
美国衍生金融业务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健全的管理体系。几乎在金融衍生业务开始的同时,美国政府便参与了对金融衍生市场的管理。这使金融衍生市场一开始便正规、有序地发展,从而较好地控制和防范了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保证了金融衍生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美国对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实行的是“三级管理体制”。
统一的管理目标。美国对金融衍生工具管理实行统一目标,主要体现在:第一,统一市场管理,建立一个监督、协调和操作三位一体的衍生金融市场结构;第二,统一交易法规,建立一整套合理、公正、完善、可行的交易准则;第三,统一金融衍生市场的交易程序、上市品种、交易方式和结算手段;第四,统一控制金融衍生市场价格的涨落幅度及时提供价格信息;第五,统一对金融衍生市场的主体行为进行管理,防止交易中的垄断、假冒、欺诈及不公平竞争。
政府监管系统。美国对金融衍生工具进行监管的政府机构主要是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和证券委员会。它们直接对国会负责,拥有独立的决策权,每个委员会设专职委员5人,由总统直接任命。这两个委员会只是在管理衍生金融交易的品种方面有所区别,二者在基本职能上是相同的,具体包括:第一,负责管理、监督和指导各经营金融衍生业务的交易所及行业组织的活动;第二,制定与金融衍生交易有关的各项交易法规;第三,管理金融衍生市场的各种商业组织、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所进行的交易活动;第四,审批各种交易机构提出的申请;第五,对违反交易法规和国家有关法律的机构和个人进行行政处罚或追究其民事、刑事责任。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和证券交易委员会主要采取下列措施来执行基本职能:审批可进入金融衍生市场的交易品种,决定交易所可经营的金融合约的种类;批准交易所的开办以及会员、经纪人资格,批准和确认各交易所的章程和业务行为规范,并对金融衍生市场的交易和经纪人进行严格监督;分析、检查市场交易秩序,防止垄断、操纵行为,以避免因价格暴涨暴跌致产生市场交易秩序混乱现象。
行业组织协调系统。行业协调组织在美国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市场的管理体系中处于中间地位。行业协调组织主要以“联合体”或“协会”的形式出现,并以“行业自治、协调和自我管理”的方式行使职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自治性。行业组织统一制定规章制度,每个会员都必须自觉遵守,并在规定的原则下开展业务。为了充分体现自治性,该组织还对交易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并设法予以合理解决。第二,广泛性。行业组织的会员既包括各类衍生金融交易所的会员,又包括广大的场外交易人士;既有委派的官员参加,又有与衍生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商业、银行及司法等部门的代表参加。第三,行业性。该组织既可以就某些业务问题进行研讨和磋商,组织必要的交流活动,也可以就某些业务进行指导或监察,检查市场交易活动中有关条例的执行情况。
交易所自律系统。美国经营金融衍生业务的交易所较多,其中着名的有芝加哥商业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和纽约期货交易所等。这些交易所都直属商品交易委员会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管理。在组织结构方面,美国经营衍生金融业务的交易所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交易所董事会。交易所董事会是全美各交易所最高权力机构,由交易所会员大会选举产生。其主要职责是确定各交易所的重大经营方针和政策,审批交易所内部的各项管理和交易规则,处理交易所会员之间的各种纠纷。交易所专业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监督各交易所会员在交易场内的交易活动和经营情况,以确保交易所的规章不受侵犯;防止价格操纵行为的发生;监督合约的执行和监督会员公司的财务活动;确保规章制度的顺利进行。
第二,法规体系。为了保证金融衍生市场的竞争性、高效性和流动性,防范风险的发生,美国政府适时制定了相应的法规。美国联邦政府于1974年颁布了《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法》,1978年修订《期货交易法》,1982年国会又颁布了有关金融衍生交易的《夏德-约翰逊协议法案》。这些法规是各级衍生金融交易管理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基本依据。
联邦法规只能从宏观上用于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市场管理,为了保证交易的正常运行,还必须有一些专门的条例、细则对金融衍生交易活动的微观运转起保证作用。美国为此制订了较完备的条例,如保证金制度、佣金及佣金商制度、价格报告制度、违法交易裁决制度和价格涨跌停板制度等。
金融工具的发展是金融创新的产物,而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又是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金融工具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其作用取决于使用它的人。美国是全世界金融工具创新和使用最领先的国家,可以说,金融工具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计量准则完全由美国制订。华尔街金融大鳄、美国银行业,甚至美国筹融资者都曾从中尝到过甜头。美国早已建立起以金融衍生工具为重要支撑的金融霸权体系。
中国发展金融工具路在何方
面对美国在金融创新方面的巨大优势,中国要通过研究国外经验教训,探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工具体系。
在政策层面,加强政府对金融创新的引导,加强金融安全监管,支持科研院校结合中国金融实践,培养高素质金融工具创新人才,推动开展金融工程理论研发。
在金融机构层面,既要做好金融工具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工作,又要结合中国金融市场需求,自主设计金融工具,优先发展避险类金融工具,并相应做好业务测试和流程优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