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6900000022

第22章 红烧肉从哪儿来

宝良平生最佩服的人是他爹,因为他爹是医生,上埝镇上名气最响的人物,乡下人干脆拿他爹当神敬,宝良对此极自豪。也因此,他爹放一个屁,宝良都能当圣旨接着。

薛先生曾经分析说,杰克的病之所以难痊愈,有两个原因。第一杰克是美国人,洋人,洋人来到中国,得了中国病,看的是中国医生,喝的是中国药,他的体质自然不适应。“合不上辙。”他说。第二呢,可怜杰克拣回一条小命后,一直在飨堂里藏着掖着,晒个太阳都不敢光天化日地坐下来,再加上弄不到好吃的,营养跟不上,体内的阴气就一直排不出去。

结论就是,大家都来操操心,多想办法给杰克改善伙食。

爹的“圣旨”一下,宝良昼夜不宁。

有一天他用一只鞋子兜来了四只蛋,白色的,蛋壳薄得半透明,每一只不过青枣那么大。他兴冲冲地说,这是他家养了好几年的老乌龟生的蛋。

“可有营养了!大补!想想看,乌龟这东西长生不老呢。”

思玉用两个指头捏起一枚蛋,送到鼻子下面闻一闻,眉头就皱起来,指责宝良:“你怎么可以弄只臭鞋子盛乌龟蛋呢?蛋熏臭了,怎么吃?”

“不会不会。”宝良像求着思玉一样。“有壳,熏不着。你可不知道刚才我多着急,老龟自己想把蛋吃了,不是我眼疾手快,哪儿还抢得下来?”

思玉将信将疑:“老龟会吃自己下的蛋?”

宝良赌咒发誓:“真的!骗你不是人。”

思玉敲开蛋壳,一只一只打到小碗里,确信没有异味后,放了盐,撒上葱花,给杰克搅了一碗蛋花汤。

过两天,宝良又来了,拎来一只血糊拉塌的黄鼠狼,说是他家的老鼠夹子打到的。那东西瘦得没有三两重,不算那条毛乎乎的大尾巴,也就是老鼠大小。

这回是娘惊叫了:“哎哟宝良,这东西还能够吃啊?”

宝良说:“怎么不能?我听说广东人还吃老鼠肉呢。”

娘拒绝:“不行,黄鼠狼骚得很,没见人吃过它的肉。”

“煮出来试试?”宝良不甘心。

娘捏住鼻子,连连摇手:“快扔出去,这股味儿!”

宝良的好意没有被接受,心里是一百个不服气。

这天他又来了,手里拎着一个瓦罐,进门就把克俭拉到一边去。

“你尝尝!”他手也没有洗,从瓦罐里捏了一撮什么东西,不由分说地塞进克俭的嘴巴里。“嚼!使劲嚼!香不香?”他眼巴巴地盯住克俭的嘴,喉节跟着一动一动。

克俭嚼了一会儿。“真香。是什么?”

宝良眉毛一挑:“狗肉松。”又补充:“放心,我家养的狗,没病。”

克俭咽下嘴里的肉松,很不忍心地告诉宝良:“夹克不吃狗肉。”

前几天沈沉好心送来一包喷香喷香的卤狗肉,杰克吃了两片,觉得味道不寻常,问克俭是什么肉?克俭笑嘻嘻地学了一声狗叫:“汪汪!”哪知道杰克就愣住了,之后抠着自己的喉咙,吐了个翻肠倒肚。吐完了他愤怒地对克俭说:“不好!狗是人类的朋友!”

宝良急切解释说,他也听说了杰克不吃狗肉,所以他特地换了花样,求他的娘把狗肉做成了肉松。“肉松好吧?你吃不出来吧?别告诉他是狗肉就行。”

“他要是问呢?”

宝良眼珠一转:“就说是驴肉。”说着把两手的食指和中指竖起来,支愣到耳朵上,扯着脖子“哦啊!哦啊!”两声叫。

克俭笑得肚子都疼。笑完了,想想还是不好。杰克既然不愿意吃狗肉,故意欺骗他,这事情不道德。再说,宝良养的那条狗,克俭还是认识的呢,他想到那条狗亲热地跑过来舔他手指的模样,心里怎么都不好受。

宝良这回真的生了气。不管怎么说,狗已经被打死了,做成肉松了,吃不吃的都变不回来了。宝良抱着那只盛肉松的瓦罐,又伤心又气恼,头一回抽抽搭搭地哭起来。

克俭看着宝良哭,心里不忍,在旁边陪着淌眼泪。他觉得在这件事情上万分万分地对不起好朋友。可是反过来,为了好朋友高兴去欺骗杰克,他更是做不到。

还好,宝良不是一个记仇的人,生了两天气,自己就想通了,跑来对克俭说,干脆别再想那些歪心思,找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让杰克吃,要吃就请他吃最好的,红烧肉。克俭问他说,哪儿有?宝良眨眨眼睛说,挣钱去啊,挣了钱到石庄镇上买肉,让你娘做啊。

这样,有一天两个人偷偷出了门,从上埝镇往东走十里路,到海边的盐田里做小工。

时令是仲秋。如果在青阳县的南乡北乡西乡,这个时候,棉花还没有吐白,稻穗儿还没有转黄,玉米黄豆和山芋都长得正欢势,田野里应该是一望无际的绿,蓬勃的和旺盛的绿。然而在东乡,在他们脚下走的这条路两边,土地泛出一层灰白的盐碱,半人高的红草东一丛西一簇地茂密着,草窝子里不时地现出一棵披头散发的皂角树,被旷野的海风吹得舞手弄脚,仿佛随时都可能拔根而起,翻卷到天边。克俭和宝良从来没有到过海边的盐碱滩,一路走着,看什么都稀罕,碰到什么都好玩。

再往前,进到制盐区,几乎无路可走,满地尽是柴草,盐包,撒落的盐粒,牛车轧出来的坑坑洼洼的车辙。那些一摇一晃的牛车上,装载着从海边运来的饱浸海水的草木灰,牛车吱吱呀呀慢腾腾地挪着,海水一路沥沥拉拉地滴着,浓烈的咸腥味熏得克俭忍不住连打几个大喷嚏。克俭问宝良,拉这些草木灰过来干什么用?宝良说他也不知道,总是跟熬盐有关吧。

盐场很大,各家盐户都有自己用芦苇圈出来的地。每家每户的地块上,都排列着熬盐的锅灶和盛盐卤的砖池。锅大得吓人,克俭见过觉慧寺里和尚们做饭用的大锅,眼前的这些锅却比寺庙里的更大。有些锅里正熬着盐,灶下火光直冒,锅里热气腾腾。有些锅里盐出去了,暂时歇了工,黑乎乎的锅灶敞着大口,远看像盐场上一只一只瞪着的眼睛。

两个孩子稀里糊涂摸到盐场来,心里想着做小工挣工钱,却根本不知道能够做什么,怎么做,谁肯要他们做。宝良大一点,也机灵一点,使个眼色,拉克俭跟着其中一辆牛车走,且看赶车人接下来干什么。

牛车吱呀吱呀地晃到一排铁锅前,早有两个粗壮的汉子坐在灶台上等着卸车。他们吆喝着老牛转身,把车屁股调过来对准盐卤池,抽去车厢后面的一块活动板,人爬到车上站稳,两把铁锹舞得风快,眨眼功夫一车湿漉漉的草木灰已经卸在了卤池边。车卸完,人咚地跳下来,车老板牵着老牛再沿来路走回去,往海边装运下一车。

卸车的两个人,一苍老,一年轻,模样很相像,看起来是父子。两个人都是黑红脸膛,头发被海风吹成了乱茅草,腰间扎一根稻草绳,张嘴说话时,牙齿亮晃晃地白。

一车草木灰堆在卤池边,灰中的盐卤缓慢地渗出来,汇成一股股细流,汩汩地流进卤池。围着卤池一溜排开四口大锅,熊熊火光呼呼地舔着锅沿,锅中盐卤咕嘟咕嘟起劲地翻腾着,遇上一阵啸叫的海风,热气贴着锅边低低地漫开,站在下风口的人就闻到呛人的盐卤味,闻不习惯的人会流眼泪,呛咳,呕吐。

那模样相像的父子俩用的是轮流作业法,轮番着跳上前,叉着大捆的干红草,往灶膛里面塞。草捆扎得紧,看起来沉甸甸的,一捆少说也有三五十斤。叉草的铁叉也特别,连柄带叉头有两个人那么高,中间扎一根铁绳索,吊在一根粗木桩上,借了杠杆的原理叉草、送草进灶膛。这样一来,俩父子只需操纵叉柄,不必把几十斤重的草捆提在手中,活儿就轻省了许多。

克俭和宝良站在旁边看他们奋力干活,心里有惊心动魄之感,两个人都伸着头,张着嘴,只管瞪大眼睛瞧热闹,倒忘了自己跑到盐场上是为了干什么。

四个锅里的盐卤,慢慢地开始收干,先剩下半锅卤水,又浅下来变成小半锅。因为盐分越来越浓,锅中咕嘟咕嘟的翻滚声也小了,稠稠的卤水翻不动了一样。年轻的盐工开始撤火。年老的那个拿个蒲包兜了一包东西撒进盐锅中。奇迹马上出现:盐卤开始结晶成盐了!起先见到大锅里有一处地方发白,跟着泛白的面积越来越大,就像墨汁在绵纸上渲染开来的速度那么快,刚刚还是半锅沸腾的卤,眨眼间凝成了雪白的盐。

克俭好奇地问那个年轻盐工:“你们往锅里放了什么?”

年轻盐工往远处一呶嘴:“皂角粉嘛!一路过来没看见那些树吗?皂角晒干磨成粉,就是熬盐的料。”

克俭实在太惊奇了,盐碱地上长皂角树,原来不是为了结皂角洗衣服洗澡的,是磨粉熬盐的!天下的东西,真是一物有一物的用场啊。

宝良想起他们来盐场的目的,吭吭吃吃地问:“你们……那个……要不要人做小工?”

年老的盐工瞄他们一眼,眼睛转过去,不屑作答。年轻的那个爱说话,笑嘻嘻地逗宝良:“小鸡鸡才长了枣核大,你说你能做什么工?”

宝良指指吊在木桩上的草叉:“我帮你们烧火。”

“那行啊,”年轻盐工朝他招招手,“你过来,使一回叉子我看看。”

宝良刚刚看盐工操纵草叉,以为轻巧得很,等自己过去,抬手抓住叉柄,才发现这东西晃晃荡荡并不听招呼。他把叉柄奋力往东边掰,要想叉起草堆上的一捆草,草没叉住,叉柄却忽然像长了眼睛一样地回过来,啪地一声响,不偏不倚地打在宝良肩头上,把他打得站不稳,踉跄着退几步,一屁股坐倒在地。

年轻盐工哈哈大笑。年老的那个本来还绷着个脸,此时憋不住,跟着也呲牙笑了笑。

克俭赶紧跑过去,把宝良扶起来,拖他到路边。宝良捂着肩膀头,丝丝地直吸气。

“小孩儿,回家吃上几年萝卜干饭再来吧。”年轻盐工乐呵呵地说。

烧火都不行,赶牛车、扒草灰那些活儿就更是不用想了。两个人又往四处转了转,发现没有一样事情能让他们插得上手。克俭提议回家,怕天晚了家里人要着急。

宝良沮丧地说:“真可惜,到手的红烧肉飞掉了。”

克俭好笑地想,怎么就“到手了”呢?根本还没有沾上边呢,离得远着呢。

可是他没有把这话说出来,怕宝良更加不高兴。

同类推荐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五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五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汇集了众多的成语,详细地讲解了其释义及相关出处,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 王孝和的故事

    王孝和的故事

    《王孝和的故事(彩色绘图版)》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王孝和在学生时代就积极投身革命并迅速地成长起来,终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又在工厂领导工人群众闹罢工,遭到国民党当局逮捕。在法庭上,他公开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在狱中,他经受了种种酷刑,宁死不屈;最后在对敌人愤怒的斥责声中英勇就义,年仅24岁。故事真实生动,激荡人心,催人奋进。
  • 培养青少年感受亲情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感受亲情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品读人生的故事,便走进了有故事的人生。在现代社会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似乎忘记了那曾经的宁静、真情与虔诚,更忘记了品味生活的苦涩与甘甜,只是无奈地慨叹时光的匆匆流逝、生活的平淡乏味。为我们的心灵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吧!翻开本书,于每一则小故事中感受生命的真谛,于优美的文字中倾听世界美的旋律。
  • 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俗

    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俗

    中国自古就有“入国问禁,入乡随俗”的民间传统,民俗是最贴近身心和生活,并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俗》以生动易懂的语言详细的介绍了各地各民族的一些风俗文化:正月十五闹花灯、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遍地歌舞欢等不同的风俗节日。
  • 混血豺王

    混血豺王

    作品以生动的情节、曲折的故事,表现了混血豺王白眉儿屈辱、苦难、奋斗的一生。它为种群的发展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为照顾孤老病残和种群的传统观念决裂;为挽救种群不被消灭和围追堵截的猎人浴血奋战。白眉儿是豺,是动物性的豺,然而它又是一只有思想、有灵魂的豺。它的屈辱,它的豁达,它的奋争,它为救旧时的主人,它为豺群的生存所表现的感情波澜,它那大而无畏的精神,无不震撼着读者的心弦。
热门推荐
  •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讲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悲剧虽然取材于丹麦历史,但是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宫廷内部的腐化和堕落的尖锐的斗争。
  • 北京不相信眼泪

    北京不相信眼泪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你是一次漫长的短时旅行

    你是一次漫长的短时旅行

    青春就像是一次为期最短的漫长旅行,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不同的风景。“你”是青春,“你”也是你——我最年轻时爱过的人。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弹痕

    弹痕

    当过兵,站过岗,守过边疆上过天。走过南,闯过北,拉着死神跳过舞。挨过刀,中过弹,枕着鳄鱼睡过觉。翻过山,游过海,搂着死人嗥过歌。
  • 嫡女毒医

    嫡女毒医

    穿越到女户之家,一家三代没有男丁。家中有家资万贯,却被极品亲戚窥伺。尽管困难重重,素问却丝毫不惧。有顶尖医术傍身,她必能斗垮极品。状元就敢忘恩负义,你以为姐是好惹的?侯门公子只是靠山,姐可没别的意思。虐渣男,勾良配,收获幸福甜美爱情!PS:本书已经完结,可以放心全订。
  • 三生三世枕上书(下册)

    三生三世枕上书(下册)

    三生三世最令人意外的设定,书写最令人叹服的前世今生:两千年的执念,不过换一场素来无缘。若终归无缘,却为何要让你我今生相见,一眼万年?迷雾重重的梦境中,穿行了谁的影子,湮灭了谁的相思,又掩埋了,谁的今生前世?“沉浮于梦境中的帝姬,你想要的是什么呢?”“毕生所求,不过是在他的眼中,能看到我的影子。”有一句话是情深缘浅,情深是她,缘浅是她和东华。有一个词是福薄,她福薄,所以遇到他,他福薄,所以错过她。“他很好,我和他,没有缘分罢了。”“天命说有缘如何,无缘又如何,本君不曾惧怕过天命,也无须天命施舍。”天命如何定下你我的因缘?一个人的疑惑,一众人的旋涡。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踏上美好心路历程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踏上美好心路历程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怨气撞铃

    怨气撞铃

    许景媛、孟阿塞、李乃文、李宗翰等主演悬疑网络剧原著小说,讲述盛家的小女儿盛夏为查明母亲死因的真相,化身为路铃掌铃人季棠棠开启的一段神秘惊险的边疆公路旅途。怨气撞铃,一串只能被死人怨气撞响的风铃,一段永远看不到终点的漂泊旅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