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15300000010

第10章

泰州有个姑娘叫周杏,父亲原在福建国民党部队当文书,后来被解放军解放过来,随部队一起打进泰州,在泰州成家不久去世。周杏五六岁的时候母亲也得痨病去世了。姨娘把她抱养大。姨父是拉车的,姨父母都是共产党员。

杨玉琪花了一点钱买了棺材打了一只假三门橱。内心的痛苦无法转移。突然写起小说来,我住在泰州期间曾和两位浙江朋友邀他与我们一起下扬州。从泰州到扬州,一个多小时的汽车,自然他得当导游。他端着相机说,你们要在哪里照像,我听你们的吩咐。其实只有中间一个门,省料。只是遥见公厕时,便如牧童遥指杏花村似的指着那个不可或缺的所在:“要不要方便?”我说这好像是你这个导游惟一会说的一句话。他说这是他的责任,嘿嘿嘿。这种笑,又是从喉头发出的,不是心里发出的。他快活不起来。既不会游玩,又不会悠闲。他用薄板刻上了一些拼音字母粘上,表示洋气。鉴真巳圆寂近1500年。

周杏和泰州民众一样爱“红大刀”,不过泰州人里只有一个周杏能和“红大刀”结婚。男友是专案组的,政工组长。清理阶级队伍时,从周杏填的履历表上发现她真正的家庭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周杏变成“狗崽子”。那位政工组长深明大义地抛弃了她。婚后她越来越清楚她丈夫不是“红大刀”,而是杨玉琪。因那弟弟在农村插队,也只能降而求其次了。

敦牡,生命,于艰难处见浩大。然而人们往往容易只看到别人的成功,个中人的个中滋味只有、也应该由个中人自己去体味。别人看着蛮好看,他心里不是滋味,不敢实说这是用棺材板打的结婚家具。如今整个泰州都认为他成功了。譬如他个人画展上的一幅画《江南舂雨》,他不过倒点颜色,倒点水冲冲,没画几笔么,可就是能叫你闻到、摸到、感觉到那朦胧胧、甜丝丝的江南春雨。美国一位教授随他开多少价也要买下。他不卖。当时杨玉琪的弟妹都跟着娘下放到高邮县农村了。他可以不卖,但又不可以不送画。20万人口的小城泰州,人们戏称:“一条街道两座楼,一个蝥察管两头,一个公园两只猴。”他不可能记住所有见过一次的人,但是人们记得他。“名气一大,就不认识人了。”于是路上有人喊他一声杨玉琪,他就作热情状,作朋友状。玉琪带着周杏只好去农村结婚,省钱。”人家说。这就是说,他杨玉琪今后更加要处处小心。“你现在的画难要了吧?”不不,当然不能难要。杨玉琪在一次次的“呵呵呵”、“是是是”之后,一年要画400来张应酬画。娘让农村木匠做好一只南方有拎把的木马桶,里边装上鸡蛋20只,还有咸肉、爆米花。我回京后和北京科技界一个朋友说及我刚去了趟泰州。他说他想起来了,他有泰州那个画家的画,那画家叫什么来着?是别人跟那画家要来的画送他的,他也不懂画,也不知那画塞哪儿了。我另一个好友曾经从离泰州一百多里的宝应县驱车到泰州来看我,杨玉琪送他一本《杨玉琪画集》,同时送了一本给这位朋友的司机。这画集是杨玉琪自己花钱买的,60元一本。杨玉琪回泰州时,身边走着娇小的新娘子,手里拎一马桶好吃的,一样尊重自己的感情。我说就这么送画集?他说如果不送司机,万一人家误以为不把他一视同仁呢?杨玉琪从小最敏感的就是受歧视,如今最看不得、最受不了的是别人受委屈。

或许,这正是一种被苦难升华了的境界?

我说你这样下去,分这么多心画应酬画,你就毁了!可又想,不这样应酬,只是为了“移情”,谁信?他看着时间从他眼前匆匆走过,踏着嘀嗒嘀嗒的响亮的脚步声。他43岁了!以前他老想把下半辈子借来先用着,少活20年没关系,如今到了上半辈子和下半辈子的交界线了,他又想抛却旧的自我,去获得一个新的自我。他正在经受出生前的大痛苦。,一路走来,好不快活。或许孤独正是一种还未被他认识的需要,然后才能深思、求索、大彻、大悟。

我终于读懂了他。他颤动着手,流着泪。之后他说他好后悔在我面前流了泪。他当“坏人”被吊被打都没有流泪,只在他的老师去世时流过一次泪。如果今天叫泰州名人、画家杨玉琪拎只马桶一路走,看他好意思不?

其实杨玉琪当时在泰州也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他和丽君没有爱的自由只有爱的必然的时候,有一次爱的倾诉,爱的倾盆大雨。所以他一直没把这当作流泪。

周杏明白自己从此只能嫁处理品。就在这个时候她遇上了另一个处理品杨玉琪。

1966年。19岁的杨玉琪不知怎样才能使娘哪怕有一会儿忘却自身的重压。大约办了四五十期。打一下喊一句打倒自己的口号。娘听了只不吭声。不知过了多久,娘淡淡说了句话,好像一潭死水上飘落了一片枯叶。她说:我今天也在街头站了一整天,戴着高帽,挂着牌。

好像有一个锣锤“当”的一下打在杨玉琪心上。那年头没有可看的,没有可谈论的。

娘教学的城东小学已经有一位宫老师自杀了。不自杀的人都得作些关于自绝于人民罪该万死的表态。娘在会上,脸扭向窗外说,他死得痛快,好。杨玉琪对大妹说,要是娘夜里吃了药死了,不得了了,我们就没有娘了。杨玉琪的一个朋友做过一个试验。当然,得假装睡。娘翻个身,为了把不能画画的痛苦埋进他的文字里。连连写了十几篇小说,杨玉琪噔地惊起:娘,你怎么起来了?娘说,小便,你也看住啦?

杨玉琪假装睡着,就不容易真醒,弄不好是真睡。他每晩上床前喝足了水不小便,逼着自己老得起床。该朋友排队进礼堂开会时,故意往台阶下的死角看一眼,然后不动声色地继续往前走。他从晩饭后开始给全家讲故事,一口气讲上6小时,一本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一次能讲完。后来弟妹们长大了都找这本书来看。后来杨玉琪自己也面对着两个女性,面对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怎么办。

“文革”是最热闹、最发昏也是最寂寞、最凄凉的年代。杨玉琪被批斗的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有成名成家思想。杨玉琪和周杏的处境的重合,很容易被误解为性情的投合。1971年6月24日,他们结婚时人称患难夫妻。杨玉琪有一种长途跋涉后,终于走进了一个避风港的感觉。当地农村修水利时常挖出尸体腐烂而木板不烂的棺材板。然后无话。周杏觉得他不太安分,老是追求他想追求而又得不到的东西。他在青年时代把多少精力抛掷在学习做人,让这个世界容纳他。不想卖,不愿卖,不卖就是不卖。但是对方到底姓甚名谁?自己什么时候见过此人?“你现在是名人了。这两三年他的上千张画作了无私奉献。像他这种出身的人再有才气成得了画家吗?杨玉琪和我讲到周杏,说她希望过安定的、宁静的生活,这非常可以理解,无可指摘。当人们认为他轰轰烈烈,认为他到哪儿都是中心的时候,很难想像他内心竟是何等的孤独。过几天他又对我说,他这辈子,其实还流过一次泪。我说你怎么什么东西也没有?他说一个人太喜欢东西的时候就有点不务正业了。我快离泰州前,劝她把头发放下。但当时杨玉琪没有一个宁静的环境画画,虽双目失明而“何惜生命”,是不是也会毁了?他实在一点不认为他算什么成功。娘身边放着一顶高高的纸糊的帽,帽上写着“现行反革命、反革命家属俞钊棣”。从此两人轮流看着娘。上半夜还好熬。老杨对共产党还不甚了解,刚刚不为国民党工作,便想先缓冲一下。可他要这么对人说,杨玉琪探出头看看娘是干什么呢。老杨和她一别20年相见时,双方都瞪着对方寻觅自己的结发夫妻,因为他们记忆中的对方都是20年前的模样。一个极普通的干瘦的老头儿。本来已经挤着八条腿的一张床上,痛苦却从一行行文字的行距间密植出来。捡完回来总要先经过院子里的第一个人家才能到自家那小屋。可是什么时候能请外婆呢?每到年三十,外婆让小玉琪端一盆茨菰烧肉回家,再给一毛压岁钱。娘一起床,从此挤上了十条腿。所谓开会,也就是让他站在台上当批斗的靶子。他一点没觉得不好意思。杨玉琪从小就知道自己生来比不上别的孩子,只有学习能比别人强,就是要比别人强。他小手拍得也不感觉痛,他只感觉着一种并不清晰的顿悟,一种混沌初开的庄严伟大感。一间沼地小屋,很堂皇。政工组长的家里想把周杏转手给组长的弟弟。那年头多少人把对温暖的追求误解为爱情的呼应。只是在扬州大明寺的鉴真纪念堂,如弟子叩见大师般提神,说鉴真和尚原主持大明寺,后由大明寺东渡,前后11载,不是为了发表,第六次东渡时终于抵达日本,传授戒法,弘法兴化。两本画集的价格正好相当于他一个月的工资。

我离泰州前去看了老杨。围观者看的是画,张贴者往往以为也包括看自己。我说你在大西北那么多年,不容易吧。他说还好。管理他们的那些干部、军人不少是南方人,他和他们经常交谈,他们也不容易。

大导三十老杨被抓走时,俞钊棣才29岁。有三个孩子,肚子里的第四个小生命又捶击通往人生之门了。人的表达欲或表现欲总要寻找宣泄渠道。杨玉琪和周杏在一张床上睡了6年,只一扇得用竹子撑起的木格窗,只一月21元的工资,常年吃不上干饭喝稀粥,这就是这家五口人的全部生存条件。大儿子玉琪非常得意地告诉娘,说他会算账了:我家一天吃三顿粥。我们连着吃了7天,就是吃了21顿粥。对吧娘?

泰州城郊的农民每天早上4点进城卖菜,小玉琪每天清晨4点多钟去捡菜帮。每期“红大刀”没画完时,总有人来说,老杨一一虽然他才20来岁一一画完后叫我一声我去贴。第一家早上经常吃大饼油条,喷香的。小玉琪笔直地走过这一家,头是绝对不朝这家转一下的,眼睛直向正前方,鼻尖正好划出院门和自家之间的两点一线。有时第一家厨房炒菜声啪啪地响,把肉香飘向全院。小玉琪说,娘,人家请客了是吧?娘说,以后我们要有钱了,也把外婆请来,没钱就不谈了。或者催他快点快点,明天可以去贴了吗?终于画成,这些张贴爱好者拉来一辆板车,上边放着梯子、糨糊桶、扫帚、刷子和漫画,一路向“红大刀”那街口驶去。一毛钱,当然交给娘。照例的端肉,也是不能不端的。就是心里不好受,心里不平衡。9岁的小玉琪,朦朦胧胧中觉得不平等。追随板车的路人前呼后拥,狂欢节一般。但是为什么他家不能给外婆什么,总是要去拿外婆家的东西呢?他感到自尊的被损。

人的自尊初次被损害的痛苦,近乎人初次被破坏精神的贞操。这种难以名状的悲哀使小玉琪感到他端来的是一盆屈辱。

我问杨玉琪,又娶妻又发财。当初逮捕老杨是党的政策,现在释放老杨也是党的政策。虽然玉琪家过年都没有糖吃,这一盆茨菰肉是他家过年的全部象征。周杏在这个血统无产阶级家庭长大,成为一个正宗进步青年。这天他回家对娘说,街头有人戴着一二尺高的纸帽,手里柃只簸箕当锣打

我忽然看到他面孔肃穆如鉴真大师塑像的楠木,他声音低沉空蒙好似从1500年前传来的。

我一到泰州直奔他家。他家组合柜上空空荡荡。他虽是“坏人”,市里却特许他画画,尤其叫他画领袖像。妻正做晩饭。我说你俩怎么长得这么像?其实细究五官一点不像,但是自有一种共同的神韵。杨玉琪说妻今年27岁,比他小16岁。这位小妻子大概着意使自己“老化”,盘着头,也穿着粘土般的西服裙,身上没一点亮色。他在市中心街头办起名叫“红大刀”的漫画专栏,一个月出两三期,一期36幅。她披下了柔软光泽的长发,衬出一张滋润洁白鲜亮的脸,冰清玉洁。玉琢的脸上是两汪清泉般的眼睛。天!她为什么一直把美藏起来?

杨玉琪的父亲杨云飞,原是当时蒙藏委员会的一名简任级专员。解放初期董必武办公室找老杨谈话,新中国需要各方面人才,老杨若出来工作可原职原薪。然后他回首一看,后面排队走来的人没有一个不往这死角看一眼的。如果他能预测他暂不工作的话1955年肃反时他会被抓走,或许他就不致那么悠悠地慢几拍了。1955年抓走后判刑10年,后来转移到大西北,不知所以地不放,直至20年后,1975年国家特赦,又备受关照。有关方面一边安顿老杨参观访问3个月,一边做俞钊棣的工作。说当初你们离婚是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的,现在们复婚也是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的。新的一期“红大刀”要出来时,泰州街头很多人说:今天要换“红大刀”了。说毛主席的话人民一说一听,二说二听,你把老杨接回家吧,哪个也不敢说老杨是国民党反革命。政府还给老杨落实了两间住房。俞钊棣当初离婚为了孩子。她找有关方面说她不能给反革命带孩子。张贴的时候围观者每使交通堵塞。那时候俞钊棣高挑轻灵的个子,乌亮传神的大眼晴。老杨无论如何不能把20年前和20年后的两个俞钊棣合成一个人。然而他自己还有一点20年前的模样吗?偶有小孩在屋外喊:“暧,来看这个家有个老国民党!”“国民党是什么样子的?”老杨穿着件呢子长大衣,俞钊棣看着他是像个老国民党。越说越像!真是!

当人的尊严被损害到极点的时候,这种悲剧感或许又转化为荒诞。9岁的自尊的玉琪绝不会想到当他19岁的时候,那天他正穿着裤衩光着上身在漂染车间干活,又有人喊他开会。不过在“红大刀”旁还有一个专栏叫“点鬼台”,公布“坏人”的名字。批***还是张少奇王少奇,反正都是他。台下是毛巾厂的工人,大都是女工,很多是姑娘。台下喊你怎么不穿衣服?对政治斗争太不严肃了!批斗会主席说不像话,怎么不穿衣服?杨玉琪说好的我去穿。他窃以为走来走去穿衣服,正好可以借此放松一下,很快活的。杨玉琪自然榜上有名。动辄批斗、打倒他,羞耻心全给批掉、打掉了。80年代我国始有健美表演时,社会上很大晔了一阵:到底是健美还是伤风败俗?而杨玉琪在60年代就很堂皇地只穿小裤衩站在台上。是的,如同两个旅人同住一家旅馆。两个人一样自尊,如果“文革”再延续10年,你会不会变成另一个人?杨玉琪说不会。只是早已人鬼不分,人鬼群居,所以泰州很多人并不知道他是鬼,但都知道“红大刀”。1954年,他7岁的时候,前苏联国家元首伏罗希洛夫访问中国,我国少年儿童送礼物带给苏联小朋友。孩子们的画一层层送上去,最后被入选的是一幅松树画,刺绣了好送给伏罗希洛夫爷爷带回去。泰州全市少年儿童开大会,把这幅画像锦旗般地挂起来,因为画的作者是泰州小朋友,叫杨玉琪。到1956年梅兰芳返故乡泰州访问,全市小朋友夹道欢迎。小玉琪在第一排,朦胧中觉得像梅兰芳这样才是个人物。当初友人向周杏介绍杨玉琪说,他就是“红大刀”。

同类推荐
  • 谁为谁憔悴

    谁为谁憔悴

    山区青年石大川通过考大学从农村进入了都市,毕业后为生计他以“晓雄”的名字“服务” 于都市的富婆们。开公司的种文欣感情上屡受挫折,她在晓雄这里得到了慰藉,于是用金钱买断了晓雄的自由。钟文欣的女儿钟蕾天真纯洁,在网上结识了“黑马王子”并身不由已地爱上了他。石大川就是“黑马王子”,他在网上是纯洁而昂扬的。作者对人格的多面性进行了深入的挖掘。
  • 山海经密码1

    山海经密码1

    这是一个历史记载的真实故事:4000年前,一个叫有莘不破的少年,独自游荡在如今已是繁华都市的大荒原上,他本是商王朝的王孙,王位的继承人,此时却是一个逃出王宫的叛逆少年。在他的身后,中国最古老的两个王朝正在交替,夏王朝和商王朝之间,爆发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战争。
  • 有时岁月徒有虚名

    有时岁月徒有虚名

    杀猪的老四,喂牲口的槐叔,牲口房的香气弥漫的童年时光,那些暧昧然而温馨的夜晚,那些甜蜜而又苦涩的游戏,像一幅画,明亮的调子,恍惚的阴影,淹死的瞎朴子,老去的槐叔,消失的猪圈和牲口房,每一天都在缓慢变化的芳村……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7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7卷)

    主要内容包括:伊人寂寞、生死回眸、晚点、光头、继父、知音、嵌入灵魂深处的弹头、返祖、点燃一个冬天、天才、刺客、陌生的康乃馨、归途、投诉母亲等。
  • 海水太咸

    海水太咸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热门推荐
  •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 心灵鸡汤精粹版3

    心灵鸡汤精粹版3

    有一种距离叫做远,有一种东西却叫缘,有一种情怀叫思念,有一种关心叫无言。最幸福的事就是和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守住一生的幸福约定。
  • 职高气扬:出人头地的35个升迁决窍

    职高气扬:出人头地的35个升迁决窍

    本书阐述了35个关于职位升迁的诀窍。包括“信念——我一定坐上那把金椅子”、“谋划——万事俱备待东风”、“关系——有人气就有官运”等6部分内容。
  • 冷情王爷嚣张妃

    冷情王爷嚣张妃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那一场相遇,注定成为一个劫,逃不开宿命轮回,避不过生死纠缠,我舞尽妖娆,倾尽芳华,终,还是要与你擦肩......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闺宁

    闺宁

    谢姝宁死了。同幼子一道死在了阳春三月里。可眼一睁,她却回到了随母初次入京之时。天上白茫茫,路上雪皑皑,年幼的她被前世郁郁而终的母亲,和早夭的兄长一左一右护在中间。身下马车摇摇晃晃,正载着他们往她昔日噩梦驶去……
  • 桃花攻心:美人泪三千

    桃花攻心:美人泪三千

    他纤长的手指从她的发梢上拈下桃花瓣,她的指尖轻轻拂过他的眉梢,他蹙眉轻说:“就算死我也不许你离开我。”她眸光潋滟,娇艳一笑。曾为谁痴,为谁欢,看似幽梦一帘。那一袭白衣胜雪的男子,却因她一抹笑颜而至死相护,美人的泪滴落在他的手心,她的唇低喃,“如果有来世,再也不愿与你们相识。”她手臂上的桃花烙印在黑夜中与他额间的烙印心心相惜,他寻找了五百年的女子,她手中的长剑穿透他的肩,血溅在他飞舞的黑丝上,他的笑摄人心魂,指尖穿过她的发,抹去脸上的泪痕,“活了那么多年,真好,终于可以安安稳稳的睡去。”绿罗衣,年年芳草萋萋,一场小清新穿越,一个王室更替的阴谋,众多渴望爱与被爱的人儿……翩翩公子,俊美不凡,风流天下,招蜂引蝶,美男成群,你更爱谁?
  • 汤姆索亚历险记(世界最美儿童文学第二辑)

    汤姆索亚历险记(世界最美儿童文学第二辑)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 于1876年。小说描述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丰富多彩的浪漫生 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做出 了种种冒险的事。《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虽是为儿童写的,但又是一本写给所 有人看的读物。正如马克·吐温在原序中写的:“写这本小说,我主要是 为了娱乐孩子们,但我希望大人们不要因为这是本小孩子看的书就将它束 之高阁。”因为阅读这部小说能让“成年人从中想起当年的自己,那时的 情感、思想、言谈以及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做法”。
  • 夫君太倾城之绝色狂妖

    夫君太倾城之绝色狂妖

    愿用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她,洛平安,本体为红桔梗的万年花妖。本生活在现代,却被降妖师连手封印在历史的某个异空间里。回到历史,她又如何继续她对他的千般爱恋。他:“女人,滚开。”她:“想要恢复法力就乖乖听话。”他:“你想怎样?”她微微一勾唇,轻笑:“吻我。”他:“混蛋,你休想~!!!”
  • 【锦】烽烟丽人行(全本)

    【锦】烽烟丽人行(全本)

    【锦书轩】让你爱上文字的香气【流光飛舞】编辑旗下出品本书是通过清末民·国初落魄小格格欧阳春雪灾难重重的童年和青年时情路的坎坷,直至到抗日战争爆发她走上革命道路,讲述她在这段动荡岁月里所经历的情感,家族恩怨,名族大义,本书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时期的再现。欧阳春雪与教她的督军大少爷吴春林之间的感情纠葛;欧阳春雪家破为了给其弟弟治病,被骗买入京城大户王定义家为奴,被王家从国外回来的大少王英凯所爱慕;吴春林和王英凯是在国外的留学的同学,在一次王家举办的家宴上,看见了长大的欧阳春雪,旧情复发;吴春林的介入,引发了两大家族之间的纷争,爱该何去何从?抗日战争爆发卢沟桥事变,欧阳春雪随王家人逃难路上与其家人跑散,路遇见几个去延安的大学生就随他们去了延安,她有了不一样人生,欧阳春雪在部队成长了起了,后为了给部队买药欧阳春雪再次返回北平,为了掩护药品被俘。吴春林被党派回北平参加营救欧阳春雪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