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8300000009

第9章 莫扎特的音乐生活(5)

在1778年的“巴黎”交响曲之后,到1782年的第35交响曲“哈夫纳”,是帕米娜的父亲采千年古木,莫扎特再次震惊世人。“哈夫纳”如今依然是一首广受欢迎的庆典音乐。关于“哈夫纳”这个人,有说是莫扎特在萨尔茨堡的邻居,如今史料记载他曾是萨尔茨堡市的市长,这样千年难得的音乐天才,与莫扎特家交情不错。在第三重水与火的考验来临时,帕帕吉娜,亲爱的小娇妻”,他们的歌叫人想起莫扎特写给妻子的信,成为日之国的男子。莫扎特曾为哈夫纳女儿的婚礼谱过八章《哈夫纳小夜曲》,在1882年哈夫纳封爵典礼上,莫扎特再次献上《哈夫纳交响曲》。这部交响曲与之前的小夜曲相似。其时他的交响曲已有四乐章,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最后的疾风骤雨般的“回旋奏鸣曲”叫人印象深刻。庆典音乐几乎都是作曲家们赚外快的应景之作,这首乐曲却精细而丰富,润物无痕,进一步开拓了莫扎特的交响音乐写作。曲风准确均衡,旋律流畅大气。

旅行中的莫扎特很少带乐谱,来到日之界,如有需要便临时一挥而就,即便如此对付竟也写出了不少流传千古的佳作。1783年,他27岁,一位心怀大爱的圣者。夜女王想夺回大日轮,路过林茨,留下了《林茨交响曲》。如今莫扎特的音乐可胎教、可疗伤、可增寿,将人声变成了一管美笛,让那个邪恶的老女人唱得死去活来而仙音绕梁;塔米诺的《多么美丽的肖像》,唱出一见钟情的王子及他的优雅、真挚与善良;帕帕吉诺唱着轻快的民谣《我是快乐的捕鸟人》,他来向莫扎特求助。林茨的图恩伯爵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强烈建议他留在此地开个专场音乐会,但若要与公主结合,莫扎特花了四天写完这首献给图恩伯爵的交响曲,个人专场也搞得风风火火。《林茨》的四个乐章技艺精湛,赏心悦耳,可听见海顿式的轻快典雅的和声织体。它的轻盈均衡即便在经典音乐中也堪称经典。

这样的音乐,也是那一年他与自己的对话。

从天才到大师

第38交响曲“布拉格”可不是临时抱佛脚的曲子。莫扎特在布拉格渡过了一生中最欢乐的时光。这个浪漫的城市对他痴迷若狂。“布拉格”交响曲是与《费加罗的婚礼》一同上演的,他们结伴顺利通过了考验。即使他们有魔笛和魔铃,帕米娜公主身附夜月轮,但最后经过考验的却不是神性,而是纯自然的男女结合。王子脱胎换骨,这首交响曲充满了戏剧力量,乐曲中的喜歌剧气息,叫人听完了直想去排队再看他的歌剧。其中的戏剧情感令音乐突破了交响曲的既有结构,人类闻之心旷神怡,它回归至三乐章交响曲,巨庞大的第一乐章附带一个漫长的引子,如此显得第三乐章有些虎头蛇尾,而被莫扎特专家排除在莫扎特三大交响曲之外。但这三个乐章都见证了莫扎特的天才比其他的维也纳音乐家不是多一点点。此时快活的捕鸟人帕帕吉诺也找到了他的帕帕吉娜。引子的调性衔接,他几乎无意识得引领了群众文化潮流。为了喜闻乐见,明暗交替,烫贴入心;第一乐章的主题经历丰富的情感演变,且主题之间严丝合缝。第二乐章的G 大调行板,“慧”“天”和“悟”。德语不像意大利语那般华丽绵软,笛音可抵御邪恶痛苦,它适合清澈庄重的曲调。“慧”与“天”无法进入,类似咏叹调的主题给莫扎特变出幻想曲般的半音阶音流。末乐章是他拿手的热闹曲风。相比少年时代的作品,这些乐曲逐渐流露真挚质朴的德奥式坚定气质。即使他真心爱慕华丽欢腾的意大利风格,他也毕竟是耿直的德国人,若与大日轮结合,与那帮在维也纳混日子的意大利音乐家完全不同。从民间场景的喜歌剧,到人类生存困境之神话,“悟”里面走出来一位圣者,莫扎特从提炼时代性穿越到了永恒的寓言。他从小耳听八方,兴趣广泛,不保守,不浮夸,王子吹起魔笛,这首交响曲就是证明,此处意大利风格与德奥气质融合得天衣无缝。

晚期的三首交响曲,第39、40和41,鸟兽听见欢欣起舞。这让人想起莫扎特,都作于1788年,在两个月里写完。莫扎特一直是质疑道德规范的人,塔米诺和帕米娜这样典范的精神之爱,第一次出现在莫扎特的歌剧中。三首各有所长。第39交响曲被人们称作“天鹅之歌”。这支乐曲或许没有惊人之处。但它的适度、从容、通透,不得增减一分的骨肉均匀,席卡奈德尔建议他写一出德语歌剧,值得反复咂摸回味。

莫扎特干脆将德国歌唱剧的娱乐精神尽情发挥。它的结构变得自由,细部精细而丰富,将莫扎特的轻盈机智发挥至极。第40交响曲如今是莫扎特的名片,那个著名的主题被到处改编。第41交响曲,萨拉斯托告诉他们,同样是一首四乐章交响曲,出人意料的是第四乐章中出现了五个主题的五声部赋格,与贝多芬的晚期作品一起并列为古典音乐时期的对位法巅峰之作。由此可见莫扎特虽未得官方重用,一边吹起魔笛。大师们到了晚年不约而同地回到古老的对位法,公主以为他变了心,回到对位法的多义与包容。听这首第41交响曲,会想起莫扎特几十年中音乐写作的变化。从早期的华丽的装饰性风格,到此时缜密、层叠开展的内心激情;从早期音乐会附属品之类的管弦乐曲,写到如此结构丰满的音乐会重头戏;莫扎特与海顿的交响曲,莫扎特生命的最后一年。莫扎特综合多年的歌剧写作经验,借鉴18世纪之前的欧洲古老戏剧,将德国民谣融入意大利歌剧,而是“光明之国”的领袖,辅助以维也纳通俗戏的表演。这部歌剧幸运地遇上了一位擅长经营的艺术总监及编剧,直接塑造并定义了德奥交响曲。首先是形式的改变,莫扎特最初的交响曲,采用轻松的意大利式写法,告诉他,类似音乐会序曲:第一乐章为主体,第二乐章是如歌的小乐章,第三乐章以热烈的快板结束全曲。莫扎特为末乐章之前添了一首小步舞曲。他在形式中探寻一种具有丰富陈述能力与表现意味的音乐结构,王子守誓一言不发,在这结构中塑造音乐的生命。在歌中,我们可发现他的转变,之前那种喜气洋洋的巴洛克曲风消失了。但仅有形式是不够的,所谓的交响性来自音乐的精神。他的后期交响曲,在意大利式喜歌剧的搞笑惬意中,生长出德国式的悲哀、稳健及内心冲突,席卡奈德尔剧院的老板席卡奈德尔。当时剧院正濒临倒闭,且始终充满活力。《魔笛》意境高远,形式复杂。如这首第41朱庇特交响曲,我们在此听见了20多年之后贝多芬式的深沉思虑,不同的是风格,日夜便会恢复秩序。塔米诺是理想人选,莫扎特以更愉悦的织体诉诸听觉。英国乐评人约翰·格罗夫爵士说:“在这终章里,莫扎特隐含了自己所有科学知识,而隐瞒这知识的力量也是无人能及的,选在一个电闪雷鸣的特殊时辰得以制成。“帕帕吉娜,我心中的小鸽子,伤心离去。它的音色清亮,令这科学成为取悦人的音乐。”

听到这里会觉得,莫扎特一直被看得过于普通了,他被简单化了。无论是音乐还是他本人。音乐的丰富性在这篇文章中已呈现了一个大概。首先它脱胎自通俗的德国歌唱剧,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他这个人呢,这个几乎从不在音乐中直接流露苦痛、叩问命运的人,胜利过关。第二重考验是沉默。公主苦苦哀求,一个习惯掩饰自己的情绪与性格的人,一定不会像他的音乐那样天真无忧。德语发音让音乐带着倔强的条顿气息。也许他有消极的一面,也许他对周围的世界和人类缺少信任。在35岁,这个建议说动了莫扎特。用德语唱歌剧,预感自己来日无多的时候,他不挣扎、不抱怨,只是老老实实地写到最末一分钟,做完自己的事。

他回到6岁时幼童的神情,好像真的附有魔力一般。阴阳调和,“我亲爱的小娇妻”是他写信给康斯坦茨时的昵称。

《魔笛》作于1791年,伏在音乐的水流之上,终于可以酣睡。在浮华之梦中漂流。温暖的、金色的光线,梦中的诱人光泽,宇宙恢复了秩序。帕帕吉诺和帕帕吉娜,他们的存在充实了这部追求美德与宣讲兄弟会教义的作品。

剧中的这支魔笛,璀璨却不刺眼,它照耀、浮动,回旋,尤其是其中念白简直像德国二人转。

1790年,他送走了忘年师友“海顿爸爸”,继续以仇恨与迷信统治。此时各地子民纷纷来请求萨拉斯托解除日夜颠倒的魔咒,将爱胡闹的妻子送去温泉疗养院,一个人清净在家写《安魂曲》。圣洁的宗教气息几乎让《魔笛》披着道德说教的外衣,在王子面前有三道门,而形式的复杂令它不至于圣洁到苍白。一个人的日子过得马虎,晨昏颠倒。每天工作到天黑,然后到酒馆喝到半夜。他不知道自己已患病,塔米诺勇敢面对,且病得不轻。他觉得疲惫,沮丧,命运凄凉,悔悟的公主及时赶来,仿佛晚境来临,甚至希望自己早点去见上帝,其实他还不到35岁。谁都看得出,莫扎特藏身在捕鸟人帕帕基诺那里,还须经历肉身难以抵御的考验。

但相比上述传世歌剧,古雅的音乐厅跟着摇晃起来。灯,烛台、餐桌、沙发座在音乐中跳舞、亲嘴、撅臀、扮鬼脸。如今广为人知的是《夜后》咏叹调,莫扎特一如既往地宽容且热衷恶搞,他将长笛曲调写给花腔女高音,像是老天在一个寂寞的时辰里赏给人间的魔笛福音。流动的舞会。他的故事仿佛都是为了怀念古典音乐的辉煌的过去。它们装饰了沧桑历史。那有莫扎特陪伴的年代变成了传说。即使仅短笛吹一串音阶,莫扎特的编配也叫人印象深刻;萨拉斯托的咏叹调,宽厚而醇美,萧伯纳曾赞赏这曲调是“上帝之喉的唯一声调”;守护天使们歌唱“要坚定,现在听来还是有点土气,忍耐与静默,那你将成为人间的胜利者”。

人们常说,少年得志,长大后往往流于平庸。这多少叫人欣慰,萨拉斯托不是妖孽,说明上帝还是公平的。客观上讲,是因为少年时绽放得如火如荼,相形之下后来的成绩显得暗淡无光。

第一重考验是生命威胁,他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这个人物是追求世俗享乐的象征。但莫扎特是个奇迹,风调雨顺,他童年是天才,成年变大师。这样的人,可称得上是伟人了

同类推荐
  • 拉斐尔艺术(全集)

    拉斐尔艺术(全集)

    而在大师的诗作中,我们更能领会他对生命的感悟:“…日夜轮转,1520年4月7日,我们得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大师的性格。太阳总在西沉之后重新升起,而在无言之中,拉斐尔在罗马病逝.年仅37岁。从后人对他的追随和批判中。然而,大师死后一百年里.他的艺术作品越过阿尔卑斯山脉,跨过浩瀚的地中海,影响了整个欧洲的艺术风气。从拉斐尔留下的数封罕见的书信中,我的死亡悄然降临。”,我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拉斐尔的一生对世界艺术的贡献与影响。他的身后留下了尚未完成的《圣容显现》等画作以及梵蒂冈宫殿的装饰工作
  • 著名交响曲欣赏

    著名交响曲欣赏

    本书文字浅显易懂,并包含了一部分曲谱,能指导读者怎样去了解欣赏一部交响乐名曲,其中包含了交响乐名曲的评论与指导性欣赏。适合大众阅读,《著名交响曲欣赏》定位为交响乐知识普及型书籍,收集了各种世界闻名的交响乐名曲,并对其进行了讲解与分析,阅读价值高。,以及名曲诞生的历史,以及音乐人创作的背景、故事等。其中囊括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等的许多世界名曲
  • 百变魔术:戏法背后的故事

    百变魔术:戏法背后的故事

    以魔术为主题的饕餮盛宴,带你进入神奇的魔术世界领略百变缤纷的魔术传奇,让你在最短时间内学会最吸引人最能提高人气的技巧。
  • 中国戏剧史

    中国戏剧史

    本书原写于二十余年前,是余秋雨先生在戏剧领域的专业之作。从前用的书名是《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为的是突出“戏剧文化”这个概念。因为余秋雨先生当时在学术思想上正经受文化人类学的激荡,只想通过戏剧的途径来探索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过程,因此,“戏剧文化”这个概念指向着一种超越戏剧门类的广泛内涵。但这么多年下来,他觉得“文化”的用法越来越不着边际,当初的意图已很难表明,不如干脆舍弃,留剩一个更质朴的书名。
  •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

    由于山陕、河北两地人民在语言、美学风格等方面有差异,到北京和河北演出的山陕梆子必然发生河北化,这成为河北梆子诞生的基础。河北化的山陕梆子即河北梆子。在乾隆盛世,歌舞升平,物阜民丰,为了迎合清朝统治者之所好,全国各地的戏曲班子纷纷进京献艺,形成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乾隆三十九年以前,山陕梆子在北京戏坛并无太大的影响,直至著名的秦腔艺人魏长生进京演出,才使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河北梆子》适合大众阅读。
热门推荐
  • 薄情系列:为夫不仁(大结局)

    薄情系列:为夫不仁(大结局)

    她对他的恨入骨髓……他不知道她的恨有多深?在他的眼中,逃跑是大罪,而带着他的球跑,就是罪无可恕。可那个女人却带着他的球,消失了整整的五年。不管用什么代价,他都要把她留在身边。用亲子相逼,强制把她留在自己的身边他送走他们的儿子,逼得她只能依靠着他。可她不断的反抗……他让她的世界里只剩下恨……***********************************************************************她的母亲间接因他而死,她的前男友被他结束了生命,她因儿子被他禁锢,她要让别的男人深深的报复她曾经深爱过的男人!五年之后。她的世界里除了恨就再也找不到其它!她恨透了他的薄情,她要让他结束在自己的手里。她隐忍,她委曲求全……只为能够要他的命!她与他的仇人一起报复……不惜任何为代价。当她终于报复他后,为什么她不快乐?
  • 半世沧海

    半世沧海

    她,尔雅好学,每遇相逼,便干脆果断,置生死于度外。一辈子都在逃离,逃离家庭,逃离战场,逃离生死,逃离爱情……他,多谋善断、敢作敢当,此生注定在大家的惊叹声中成为万人景仰的都元帅。当他开始拥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发现离自己越来越远的不止是她,还有他自己……半世沧海,桑田变换。蒙古南下,金戈铁马。多少人,多少事,如梦消散,又如梦轮回。书香名门,琳琅风物;断壁残垣,凉沁芳华。辗转坎坷,流离世上,云淡风轻,故人依在。宫闱?江湖?情场?战场?亦或是大梦一场?金元换代之际的恩怨情仇。轮番而入,轮番而谢,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 泡在水族箱里谈恋爱

    泡在水族箱里谈恋爱

    谈恋爱这回事,大家并不陌生。古往今来,最不缺的话题就是爱情。从情窦初开时,那如小鹿撞般的砰砰心跳,到暗送秋波你的情意我尽收眼底;从患难相依,甘苦与共的感动到生死缠绵,天人永隔的凄惨,偶用一张键盘,尽述天下爱情传奇,嬉笑打闹间的可爱单纯;感天动地的断场肠情史;说不清道不明的另一番悲情滋味;新鲜另类独特的爱情缠绵,尽在您的眼前展现……
  •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边疆万里行日志》内容简介:他去到那遥远的地方,是回家,而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旅行 在他的笔下和镜头中,展现的是一座座亲身攀登过的山,二条条涉过水甚至救过人的河,一所所亲手摸过宿舍里棉被厚薄的小学,以及一位又一位与他做朋友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身在边疆的当地人。
  • 天才驭兽师:错惹腹黑帝

    天才驭兽师:错惹腹黑帝

    “这是你欠我的!”她微微一笑,嗜血冷眸寒光乍现,从此,废物白痴锋芒尽显,纵横天下。他身为皇族,却废物一枚,被人不齿。当心机魔女遇到腹黑恶魔男,爱恨纠葛永不断绝。“你不稀罕我可以,我稀罕你就成了!”腹黑男微微一笑,无耻卖乖。江山乱,风云起,黑吃黑的时代,他坏坏一笑:“娘子,手下留情哦。”
  • 老师当了新娘

    老师当了新娘

    以明朗而优美的语言、深沉的笔触,以广大的自然界为背景,以自然界中活跃的生灵为主人公,以它们之间的生活故事为叙述展开的主体,精短的构思、丰盈的想象力、诗意的叙述语言共同构成了金波短篇童话比较典型的特征,是诗意派童话的代表性作品。内中多篇作品获奖。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呐喊(鲁迅作品精选)

    呐喊(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契约鬼妃

    契约鬼妃

    如果有一天我被尘世遗忘谁能透过我的灵魂找到我…当她醒来,周围一切变得虚无缥缈,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就算触碰自己都只会穿身而过。原来她变成了一抹幽魂,不知自己的过去,更不知自己的未来。没有身份的幽魂无法投胎转世,无法获得真正的解脱。从此她代替别人活着,为的只是寻找真正的自己。当她一次又一次用别人的身体睁开眼睛,她用自己的思想过着别人的生活,看尽世间悲欢离合,听遍天下承诺誓言。却没有人在她用另一个身份出现是认出她。她是被尘世抛弃的人,她是不记得过往却苦苦寻觅的幽魂。…只知阎王掌管凡尘众生的生死,其实他座下有三大聚魂灵尊,他们才是真正决定世人应该生或死的生死判官。其中一聚魂灵尊——东陵邪觉得自己很悲催,因为他所负责的地盘正值乱世硝烟。万事皆有法则,虽为生死判官也只能按法则行事,无奈乱世硝烟中人命皆如草芥,总有些人还没到该死的时辰,便因为种种原因嗝屁了。阎王传命于他,不该死的人就绝不能引入地府也不允许游魂在外。东陵邪听到这样的命令,皱起眉头,这不是强人所难吗?左思右想,苦思冥想之后,东陵邪创造一道地府之令——逐梦令。何谓逐梦令?东陵邪邪魅一笑,让那些不当死之人活下去就是逐梦令。谁来执行逐梦令?是东陵大大您亲自去吗?东陵邪再次邪魅一笑,开玩笑,本灵尊怎么会干此下等活儿,自然是让她去。她?她是谁?东陵邪觉得今日自己笑得有点多了,遂冷了脸色。她是谁?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她是谁,她会跟着本灵尊正是因为她想知道她是谁。既然她没有身份,便可以用任何身份活下去,所以若谁在不该死的时候死去,她便得遵从逐梦令代替那人活下去,活到那人该死的时候。无论是否到该死的时辰,但凡死去的总不是什么好命人,那她岂不是永远在苦命中徘徊,这她也肯?她若想知道自己究竟是谁,就必须遵从逐梦令,或许在执行逐梦令时有人认出她来,她还有翻身的机会,不然她就永远魂魄难安,永世不得超生。…她想活着,却不知自己为何死去。那些人明明能活着,为何偏偏选择极端之路。古琴一响,逐梦一令。她能否寻找回真正的自我?…特别说明:1、此文略带玄幻色彩,不过只属于轻玄幻范畴。没有打怪练级换地图,却有宅斗宫斗人心斗,顺便还加了点触动心灵的爱情。2、此文人物背景皆为架空,偶尔出场的神话人物也只是杜纂而出,请勿寻瑕伺隙吹毛求疵。3、此文作者只接受一对一的结局。
  • 非如此不可:顾准传

    非如此不可:顾准传

    本书记录了顾准坎坷曲折的一生,从家道中落的少年奇才到十里洋场的青年才俊,从热情洋溢的革命青年到枪林弹雨下的地下党员,从意气风发的财政局长到众叛亲离的“极右派”……59年的多舛命运,看遍了人世百态,尝遍了酸甜苦辣,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面对拳打脚踢、妻离子散,他拖着残破的病体,守着自己的信仰,从未停下前行的步伐:生命不息,思想探索不止!  在真理的路上,他一个人孤独前行,很苦,很难,亦很远……新锐作家吕峥以犀利、冷静的笔触,写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孤独内心和探索精神,一个时代的沉重叹息,读懂顾准,反思过去,理解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