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8300000025

第25章 年末的李斯特大戏(3)

此时,另一个女人进入他的生活,俄国公主卡罗琳·冯·塞恩-维特根斯坦侯爵夫人。又是一位有夫之妇。这个女人博学多才,精力旺盛,更重要的是她还是一位家财万贯的公主。李斯特在魏玛地位虽高,工资却不高,两人排场奢华的生活开支几乎全都由她包办。与李斯特相伴的8年,卡罗琳的任务就是申请与侯爵离婚和监督音乐大师好好作曲。在李斯特的工作室里,放着一张卡罗琳的书桌,卡罗琳说:“他缺少了坐得住的肌肉。”她每天坐在这里陪他作曲,监督他把谱子写完,这个女人坚信她的使命就是造就一位作曲大师。

魏玛是一座舒适的德国小城,一派田园风光。歌德、席勒、巴赫都曾在此生活写作。16世纪后半叶,歌德曾创造了魏玛的第一个文化黄金时代,第二个黄金时代就是由1840年到来的李斯特一手开创。

李斯特首先指挥和训练乐队。他刚来的时候,魏玛的乐队人手都不齐,可是李斯特竟以这支乐队成功演奏了瓦格纳的大型歌剧《汤豪瑟》、《罗恩格林》和《漂泊的荷兰人》。他的指挥风格与他的演奏风格类似,追求音乐的情感极致。拍子打得玄乎,几乎不打节拍,动作很高调,看起来兴奋过度。他说,指挥是舵手,不是划船工。在后来的10年间,这位不知疲倦的舵手上演了43部歌剧。随着他的到来,舒曼、勃拉姆斯、瓦格纳、彪罗等知名音乐家都成了魏玛的常客,更有全欧洲的钢琴家都来此地朝拜李斯特。李斯特与卡罗琳的阿尔滕城堡高朋满座,常常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至凌晨。

李斯特在魏玛时期的主要收获是他的音乐作品。在此期间,他写了两部钢琴协奏曲、《浮士德交响曲》、《匈牙利狂想曲》、《但丁交响曲》、《钢琴大奏鸣曲》,还有十二部交响诗(《塔索》《哈姆莱特》《普罗米修斯》《匈牙利》《前奏曲》《山中所闻》《理想》等等)。这些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乐评人认为匈牙利狂想曲和第一钢琴协奏曲是杰作,而《浮士德交响曲》存在不足,交响诗《马捷帕》则比较差。

李斯特作为作曲家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创立了“交响诗”这种体裁。这是一种标题性的单乐章交响曲。他的“标题音乐”的想法来自柏辽兹。相比之下,柏辽兹的标题在音乐中表现得具体些,有事件,有经过,而李斯特将体裁叫做“交响诗”,说明他的标题音乐如诗歌,音乐展开更灵动而抽象。从“交响诗”中可发现李斯特是一位非常有事业远见的音乐家,他将交响诗规定为单乐章,相比传统的四乐章交响曲,单乐章的短小结构就是浪漫主义时代的规模,符合音乐结构小型化的趋势。在走向社会化之后,音乐必须足够吸引人,人们才会主动掏钱买票到音乐厅来聆听观赏,结构长大的音乐难以让人们集中注意力。

在传统的奏鸣曲式中,一般有两个性格不合的主题,它们像情人般纠缠不休,它们出现、相爱、争吵、动手打架、闹得不可开交之后才能达到最后的和谐。可是这样复杂的剧情在小型乐曲中就挪腾不开了。李斯特于是重新设计了一种主题变形,即所有的主题均衍生自同一音乐核心动机,因此主题们都像兄弟,没有大冲突,共同建设家园,其乐融融,也很和谐。

在这一主题变形发展的大家园中,大家都是一家人,相处起来自然比较随意、自由,于是音乐的结构便打开了,创造力增强,有了很多可能性,“交响诗”的“诗”化也鼓励了各种跳跃式音乐思维,于是结构更多样、细节更巧妙,和声也逐渐复杂化,例如出现了上文提到的瓦格纳的和弦。李斯特的结构像贝多芬的后期作品一样,具有开放性特征,给一些后来者,例如瓦格纳、勋伯格等等世纪之交的音乐大师们指出了继续勇往直前的道路。

虽然创立“交响诗”让李斯特如愿以偿被载入史册,但这些音乐一直没有被看好,评论批它们辞藻华丽,乐思无逻辑,形式甚于内容。甚至有评论说,这简直就像是把贝多芬的交响曲倒过来演。这些乐曲也未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今这些作品演出的机会已经不多了,也许已说明了它们的价值。

什么样的人适合当钢琴家

人有天分,也有局限。科学地讲,如果要将人的天分发挥至极,需要在TA最擅长的领域内不断深入。李斯特是难得的演奏家,天生的演员。其实钢琴家绝不是按部就班勤奋弹琴就能弹出来的,首先需要身体机能的弹性与平衡能力,需要天生的感染力与情感的力度。就像演说家那样,天才的演说家能够敏感地控制现场听众的情绪,钢琴家更需要这种才能,演奏时而引领听众的情绪,时而与他们进行隐秘的内心交流。此外也需要赢得上台机会的活动能力、与乐队合作的协调能力等等。当然最重要的,是气场!明星气场是天生的。李斯特成为钢琴大师,应是上述才能的综合结果。

而作曲家需要哪些才能?一般来说是想象力、创造力、鉴赏力、内省的能力、抽象与消化技法的能力等等等等,起码还得坐地住。从外在转向内心,并不可一蹴而就,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李斯特具有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但内省与抽象消化能力就稍逊了。他的老师车尔尼曾说:“如果他趁着大好年华在维也纳多潜心学习几年的话,那么他在作曲方面也完全能够实现人们当初对他抱有的殷切希望。”这话其实并不中肯。李斯特毕生勤奋好学,他写过大量的钢琴改编曲,改编了威尔第的《弄臣》、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帕格尼尼的《钟》,瓦格纳…,改编与后来的指挥当代音乐都是有效的学习。但作曲可以学,作曲的才华却不可学。总之,李斯特是一位天生的演员,而作曲是另一种才华。只是前一种才华太灿烂了,让他以为人的才华可以无限。

再来看李斯特的个性。他天性奔放,性情善变。演出太多时他渴望清净,真的隐居乡村他又觉无聊,因为从小习惯了掌声与追捧。他说自己向往大自然,而他的交响诗《山中所闻》听来毫无清风吹拂山间的轻盈,更多壮志未展的意思。据他的学生们回忆,虽然李斯特待人豪爽,但翻脸也快,心理活动阴晴难测。后来他的一位女友在传记中写道,即使当了神甫,他也照样享乐,享乐之后去忏悔,忏悔完了继续享乐。罗马的最后岁月,他喝酒喝垮了身体,整日消沉,暴躁,傲慢,不可理喻。大师也有弱点,也许李斯特的弱点是无法真诚地面对自己。要命的是,他有更崇高的理想。音乐史告诉我们,那些目的性太强的艺术活动,求名利、求地位,求关注,求名垂青史,结果往往都是求之,而不得。真正强大的艺术家都是那些别无所求的,挥洒逍遥无畏惧,就像晚期的莫扎特与贝多芬,只为实现自己而作曲,把心里奔腾的乐声写下来!最后,灵感只为真正热爱音乐的人而来,就像上帝只为真正信奉他的人而存在。

第五幕李斯特神甫。

1865,54岁的李斯特跟随卡罗琳来到了罗马,在这里他正式成为“李斯特神甫”。这一转变顿时引起一片哗然,“唐璜”变神甫,确实让好多人开心了一阵子。人们猜测他可能受了什么打击,或者是受卡罗琳宗教观的影响,或者他漂泊一生渴望最后的精神归宿,甚至还有可能想提高罗马的宗教音乐水平。此时他有一头完美的白发,风采依旧,穿上教士长袍,看起来更像一个神了。

李斯特神甫照样风流。此时,又出现了一位桀骜不羁的伯爵夫人,奥尔茄·雅尼纳,一个意俄混血女人,这个女人寸步不离追着他,后来又闹自杀又出自传地报复他。她写了一本叫做《一个女哥萨克人的纪念》,将李斯特(书中化名)写成一个虚荣而虚伪的冒牌绅士。这又叫人想起李斯特父亲的预言,他的女人们可真是一个也不让他省心。就像李斯特靠女人养活、借绯闻上位,这些女人好像跟他谈恋爱也都是为了赚点传奇好写书兜售。李斯特的三个女人离开他之后都忙着著书立传,玛丽·德·阿古俨然已成了著名女作家,她的《内莉达》主要发泄了苦闷怨恨,算不上优秀文学作品,但有大师八卦,当时很畅销。公主卡罗琳离开他之后,在罗马闭门写作,一边抽她不离口的烈性雪茄,一边写长篇大卷的神学大作—《教会的外表软弱无能的内在原因》,她终于千回百折地离了婚,但此时她感觉与李斯特的这份爱情只剩下外壳,李斯特答应结婚只是为了成全她,于是她离开了。她虽然蛮横聒噪,却是一位诚实高尚的女人。后来,李斯特又与一位女学生走到了一起。

李斯特一生风流,情债无数,欠到最后总是要还的。就像人们说的,老天会给风流的父亲安排一个折磨他的女儿,让他尝尝如坐针毡的滋味。后来李斯特的女儿柯西玛确实让他受够了苦头甚至耻辱。女儿抛下他的得意门徒彪罗,跟着瓦格纳私奔,让他彻底崩溃,从此与瓦格纳绝交。而且这还不够,柯西玛在父亲去世这件事上简直恩断义绝。1886年,瓦格纳去世之后,柯西玛邀请病重的父亲来拜罗伊特为悼念瓦格纳的音乐会捧场。看完了《特里斯坦》之后,李斯特的急性肺炎发作,三天之后就在拜罗伊特过世了。在他去世期间,柯西玛竟隐瞒了父亲的死讯,不让亲友来出席父亲的葬礼,拜罗伊特在悼念瓦格纳期间不能奏李斯特的音乐,在瓦格纳这个大神旁边不能有别的神。柯西玛不但长得很像父亲,连绝情都像。

也不能说李斯特在罗马修道院担任神职时期无所作为,他确实写了不少宗教音乐,如《匈牙利加冕弥撒曲》、清唱剧《耶稣基督》和《塔索的隆重葬礼》。像《匈牙利加冕弥撒曲》,当时的演出相当轰动,只是李斯特的宗教音乐改革没有得到教会支持,后来他只好撒手作罢。

据说李斯特的晚年十分颓唐,他没有家,夜夜聚会、酗酒,享受女人们疯狂崇拜。即使穿上法衣,他依旧无所皈依,随波逐流。他名声大到了不可自主命运的地步,他说:“我哪怕只能谱写出一部真正富有创造性的作品,我也会情愿舍弃观众所有的欢呼”。但是他缺乏意志和内心力量,缺乏真正的信仰。他身上的宗教感与吉普赛性格之间的冲突也让他日益消沉。

到了晚年,李斯特广招钢琴门徒,当时朋友们都认为他此举太荒废,现在看来这却是他晚期意义最深远的事业。他对女人、学生都是有求必应,对待学生尤其厚道,不收学费,甚至都不怎么挑选学生。他喜欢被学生簇拥的感觉。他的心血在一些天资卓越的学生身上取得了巨大回报,他培养了不少杰出的钢琴家,如著名俄罗斯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英国钢琴家、作曲家欧仁·达贝尔、匈牙利钢琴家拉法埃尔及葡萄牙、波兰、德国等等各地的钢琴名家,他们将李斯特的演奏法传播至世界各地发扬光大,形成李斯特钢琴学派。像我们如今熟悉的阿劳就是李斯特的第二代学生;美国钢琴家范·克莱本的母亲也是李斯特的第二代学生,算起来克莱本是第三代;德国女钢琴家埃利·奈伊Elly Ney曾跟随李斯特的学生学琴;第一位将自己的演奏以蜡和赛璐璐录制下来的钢琴家弗朗西斯·普兰提也是李斯特的学生。各种钢琴学派,德奥、俄国、英法,追根溯源,几乎都汇聚到了李斯特,据说李斯特的徒子徒孙们已经构成了半部现代钢琴史,他们将李斯特的传说源远流长。他们都弹过李斯特的钢琴曲,试图在钢琴中寻找大师的神髓,却见他如日影倏忽,不可捕捉。那些华丽的炫技没有留给后世钢琴家们丝毫机会,它们其实很难弹,一旦炫过了头即成低俗,真正能够弹出华丽而沉着、蓬勃而无喧嚣之美的,唯有天才之手。

1881年的一天,70岁的李斯特从魏玛的楼梯上摔下来,之后便一病不起。这不禁叫人想起他最辉煌的年代,也是在楼梯上,他全身披挂勋章被疯狂的粉丝们从酒店房间里扛下来的情景。

再灿烂的青春,终会逝去;再传奇的故事,也有落幕时分。

唱片推荐:俄罗斯钢琴家拉扎尔·贝尔曼(Lazerberman,1930-2005)弹的李斯特钢琴作品。

李斯特的作品一直是钢琴家的考验,炫技不仅炫技巧,更是秀乐感,一旦炫技过头即成低俗。拉扎尔·贝尔曼最近因为村上春树的新书《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而爆红,村上在书中详细描写了这位钢琴家弹奏李斯特的妙处。伯尔曼的弹奏技巧灵活而稳健,他的左手低音浑厚开阔,右手的高音光华灿烂,他让李斯特的作品大气而富有学养,一扫当年江湖杂耍师的浮华。

同类推荐
  •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其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出于一种朴素的愿望,为了让大家对艺术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和理解,王志艳精心编撰了《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 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

    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

    本书为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小结,书中涵括了1984到2011年流传于湖北的黄梅戏剧目。
  •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的书法艺术》介绍了董其昌的生平事迹、书法艺术特色、书法作品赏析等内容。
  • 著名歌剧欣赏

    著名歌剧欣赏

    ,并对其进行了讲解与分析,包括《白毛女》、《江姐》、《费加罗的婚礼》、《茶花女》等。其中包含了歌剧的评论与指导性欣赏,《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著名歌剧欣赏》定位为歌剧欣赏入门普及型书籍,收集了世界著名的歌剧,及其创作的背景、故事等
  • 达·芬奇笔记

    达·芬奇笔记

    1651年,一位名叫拉斐尔·杜弗里森的法国出版商根据达·芬奇笔记手稿整理出版了《达·芬奇笔记》。笔记手稿非常随意,稿纸凌乱,没有排序和编码,有的甚至是达·芬奇用左手写成的反书——后人需拿镜子才能破解。手稿无所不谈,但中间不连贯,同一页稿纸上有可能开头说天文,中间谈声音原理,最后说色彩,许多文字写在稿纸边缘。这些即兴的议论,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光辉,给后人以无穷的智慧的启迪。配上达·芬奇手绘的图片,本书具有极高的欣赏和保存价值。
热门推荐
  • 做心平气和的女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女性情商课

    做心平气和的女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女性情商课

    女人最宝贵的财富不在别处,在于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世界著名心灵导师写给女人幸福一生的忠告:不要盲目和别人攀比,幸福是感觉的,不是炫耀的;不刻薄,尖锐的话题要用平和的语气来说;不抱怨,从控制情绪开始;优雅的谈吐让你魅力四射;工作让女人更有魅力;爱人是沙,握得越紧失得越快;告诉他,他是你这一生最正确的决定。
  • 荆棘天使

    荆棘天使

    茉拉伊原本是看守第五重天的天使,因为无意中放跑了邪眼沙利叶而被惩罚,降职为守护天使。她负责守护的人类出生时就有着银灰色的双瞳,被视为“无瞳之子”,关进了死亡之塔。为了证明他不是恶魔,茉伊拉违反了天界的规定,赐予他可以看见天使的眼睛。可是仇恨蒙蔽了他的双眼,他与九尾狐妖闻人霜订下盟约,走上复仇之路。天使、恶魔、血族,所有能代表梦三生的奇幻元素都将一一呈现,这段跨越了种族的爱恋,必定铸成一段新的传奇。
  • 绝脉高手

    绝脉高手

    这次是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但文风还是灯火自己的,大伙如果喜欢玄幻,可以试着去看看,若对您胃口,请收藏支持。
  • 成功靠自己

    成功靠自己

    成功靠自己,自己的事必须自己做。不可否认,人生中有很多艰难困苦,这往往是成功路上最大的障碍,很多人为此在等待老天开眼,希望能得到他人的援助,可是,更多人在这种等待中垂垂老矣,一事无成。世界上没有什么救世主。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有“凡事靠自己”的坚强和自信,那么你就...
  • 一个乡村的冬夜

    一个乡村的冬夜

    八月天,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遥远的麦子》《黑神的别样人生》《低腰裤》《父亲的王国》等。现任某报社记者。
  • 老婆大人,请爱我

    老婆大人,请爱我

    新文《豪门惊婚:总裁真霸道》http://m.pgsk.com/a/865423/两年前,她和他的婚礼轰动全城,隔天却因为车祸上了报纸头条:车毁人亡。两年后,她回国,却误入圈套……落地窗前,男人从晨光中转身,附耳低语:“小姐,你和我死去的前妻……简直长得一模一样。”恐惧一寸一寸在心底蔓延,她却不得不强装镇定,“这位先生,我不认识你,我们这是第一次见!”他不语,神情深不可测。——苏子轻以为噩梦已经过去,却不料……一个月后,公司空降神秘大人物!庆祝会上,她目瞪口呆,他深谙难懂。会场无人角落,他将她抵在楼梯扶手上,沉声问:“两年前的车祸,不和我解释一下?嗯?”——后来苏子轻才知道,他并没有被蒙在鼓里,只是以此步步相逼,索欢无度。可世上女子千千万,他为何偏偏选中了她?是巧合?是阴谋?还是她不敢奢望,他不曾言说的……爱情?★☆☆★喜欢请点击下方的【加入书架】,以便第一时间收到更新通知。新人新文,收藏、留言、咖啡都是免费的,亲们多支持,谢谢。
  • 兔子彼得和他的朋友

    兔子彼得和他的朋友

    在世界儿童文学长廊里,活跃着一只古老而又年轻、顽皮而又惹人喜爱的兔子--彼得。1902年,他以在花园里狼狈逃窜、丢掉了蓝上衣的形象首次亮相,随后,他和他的伙伴们便一个接一个地以不可抗拒的魔力闯进了数以千万计孩子的童年生活。淘气而又胆小怕事的兔子彼得,不知天高地厚的松鼠特纳金,不谙世事而却又颇有主张的水鸭杰迈玛,勤劳的刺猬提吉o温克夫人,爱搞破坏的小老鼠露辛达和简……他们可爱、调皮、爱犯懒,时不时有点小脾气。书中的画面将孩子们的日常世界与幻想世界结合到一起,字里行间洋溢着友情和爱心的温馨。
  • 冷血公主PK冷血王子

    冷血公主PK冷血王子

    她是冷血的豪门千金,从平民一跃而成千金后,质疑声和羡慕声纷至沓来,她不在乎,可是她好端端地上着学,却招来了学校的冷血王子,初吻被夺,遭人恶整,这豪门冷公主岂能咽下这口气?王子又怎样。我可不怕你,既然你不仁,休怪我无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任务就是成长的机会

    任务就是成长的机会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任务,如何才能把握机会,如何才能达到我们心中的目标?在本书中,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和大量的实例展示,向我们指出了详尽的办法与操作步骤。抓住成长的每一步,就在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