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7200000012

第12章 随想录(2)

大脑无法停止重复的思维,这种无尽重复的思维成了我们很大的烦恼,根本无法体验生命的安详与宁静。认同了思维,就成了思维的仆人。我们往往觉得我就是大脑,我就是思维。大脑和思维真的就是你自己吗?禅修是让我们超越这些思维,回到内心的深处。当真正进入禅修的时候,你会知道谁才是你生命的主人。

禅修讲究两个要点,安住和觉知。第一是无造作地安住在生命柔软的深处,安住在生命的当下和真实里。第二是觉知心灵的每一圏涟漪,不被妄念带着奔跑,不让妄念带走生命的当下。禅修是丟掉所有对错的认知,尤其是分别妄念,将心赤裸裸地安住在此刻生命的状态,没有任何造作和意念的呵护。

禅修不是在幻觉里,而是觉察虚幻的躁动,是看到水中的影子而觉知到水和影子相互合一的本质。禅修是领悟心的相续和心的本质的合一。无造作地安住在生命此刻的状态可以称之为禅,清醒地带着觉察自知的心可以叫做修。禅修就是培养安住并觉知的心。禅修要放松、自然、舒展、明觉地回到原本自在的境界。

禅修可以培养我们更细微的觉察力,从而将觉知带进生活中。觉察力的提高,可以更好地让我们洞察自身,理解外界,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合作,有利于精准有效地达成目标。陷入自我混沌状态会使生活出现太多的冲突。禅修培养觉察力,给生活带来力量,让生命有归宿感。禅修让我们与生命自然沟通的同时与外界自然连接,特别是明觉自身能力的提高,免受各类文化习俗的局限,不迷失于附加的标签之中。

当烦恼的时候,想象自己放松地躺在柔软的草地上,自由地张开双臂,蓝天静静地守着你,白云慢慢地从眼前滑过,给你深情注视,感谢天……给你无限的空间。合上眼睛,大地稳稳地将你托起,小草温柔地抚摸你每一寸肌肤,感谢地……给你无尽的安全。留意你均匀的呼吸、平缓的心跳、湿润的双眼、流动的血液……感谢父母,给你伟大的爱。这时,你会听到鸟鸣,闻到花香,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感恩生命,让你如此地安然……

我们并不缺乏拥有,缺乏的是感受和沟通。蓝天下、山野间,放眼白云舒展、静享清风拂面、倾听万物细语、深吸花果芬芳……当你感受了大地的丰富,大地就属于你;当你感受了天空的辽阔,天空就属于你;当你感受了存在的微妙,一切就属于你!

超越逻辑

只要真诚地感受自己的生命,就能摆脱局限,生活就会充满宁静和喜悦。

有时候我们觉得不快乐是由于努力不够,总是把希望寄托于未来的某一天。可是请想一想,我们巳经度过了这么多岁月,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能确保获得快乐吗?我们知道快乐是什么吗?现在不就是过去的未来吗?也许即使快乐在眼前,我们都认不出它来。

经常有人说他不能信任任何人,有这样想法的人常常以为自己没有问题,而问题在于他人,我们可以找出他人不可信赖的种种有力证据。按这个逻辑,实际上我们自己同样也是不可信赖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条条框框的世界里,就好像孵化在笼子里的鸟,一直以为笼子就是整个世界。一个连翅膀都不能张开的地方,你怎能知道你本可以展翅翱翔!人们往往陶醉在自己的观点里,被判断和执着淹没了生命。

修行的真正含义和目的就是改变自己的习性。改变犹如蜕变一样痛苦,我们必须勇敢地挣扎而出,因为这是生命唯一的出路。人们往往在五官表象里看到自己,用自己的逻辑、判断和知识解读人生。这种带着偏见和比较的方式产生了不认同、愤怒、悲伤甚至绝望,生活因此陷入无尽的烦恼。

我们无法基于自己的见闻和经验去获得事物的真相。尽管如此,大多数人还是依靠感觉和感知来做判断。无明使我们无法了解事物的真相,因此导致了很多问题并由此产生了很多的困难和障碍。

人们普遍认为自己的信仰是终极的,这种观念制造了很多问题。当我们抱着刻板的教条与他人的想法进行比较,冲突就不可避免。世人执着于成见,必定容不下非议,以此造成的冲突不仅存在于家庭成员之间,也见诸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之中。

当对生活的认识建立在大脑思维的基础之上时,我们会认为生活是相对稳定和不变的,进而会认为生活只有一个真相。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见解、经验和感觉得出真相,因此你我的真相均不相同。如果我们认为只有一个真相,那就是认为每个人都该具有同样的想法,事实并非如此,而我们的错误结论导致了很多分歧和冲突。

我们往往觉得烦恼和外界事物有关,但是仔细阅读烦恼,会发现它只是你内心的看法和判断所产生的,和外界事物毫无关系。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的看法。我们的幸福、快乐、恐惧、憎恨、不安和烦恼,都和我们的看法连在一起。如果看法发生一点革命、获得一点解放,那些困难和危机也许会因此而失去威力。

我们的看法来自于哪里,我们是否想过这个问题?或许看法和生命一点关系也没有,人们的看法和思维模式都是后天获得的,当用这些观点和思维模式来解读自己的生活,生活就变得如此复杂。

逻辑和知识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但是逻辑和知识代替不了生命本身。生命的存在与逻辑与知识没有任何关。你听从逻辑,但生命不会听从逻辑,逻辑对生命毫无价值,起不了任何作用。如果抛开有限的逻辑去感受无限的生命,也许更能接近生命的真相。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无法用逻辑来衡量,比如爱。爱和逻辑一点关系也没有,爱绝不是通过学习和服从逻辑而获得的,爱是生命里自然流淌的能量。一旦出现逻辑,爱就消失了。

如果用逻辑来预测,就说明还有疑惑,只有丟下疑惑,才能把爱全然地给予世界。逻辑使我们无法普遍地爱他人,生命因此陷入狭隘与沮丧。人类最大的悲哀是把妙不可言的生命局限于死板的逻辑之中!所以,我们需要超越逻辑的约束,在放松中发挥自己的潜能,体会生命本来的清净。

敢于超越逻辑、接近困难,就是伟大的开始。以这种超越的心态去突破局限。面对生活,将会有无数的奇迹展现在你面前。人类的伟大在于懂得思考,思考是非常重要的。佛陀讲了八万四千个法门,目的就是让我们去思考;无论《金刚经》、《心经》、还是其他所有的佛经,没有一个是讲答案的,都是在启发人们思考。

禅宗有一句话:“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小小的疑惑和思考,可以明白一些道理,大胆的怀疑和思考,可以让你大胆地探索,明白更深层次的真理,得到更多的答案。而一点疑惑都没有意味着一点都不用思考,对于真理更是无缘参透。

正确的思考能让我们创造奇迹,反之,偏执的思考会给我们带来狭隘、偏见、执着,让我们无所适从。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思考是答案的唯一主人。完美而真诚的思考携带着完美而真诚的答案。

我们的潜能是超越时空与逻辑的。如果总是受欲望与情绪局限,就根本无法发掘这个宝藏。带着祝福和爱的祈祷帮助我们摧毁自我的羁绊,开启潜能的大门,让生命在没有边际的天空自由飞翔!

感悟生命

每个人都渴望并探索着真理,我们所探索的真理就在我们的生命里。生命,就是真理。

人终究是要死的,这个问题永远是个问题。不管想还是不想,我们谁都不能保证明天自己还活着。生命中最能考验我们的就是死亡,生命中最神圣的或许也是死亡。宗教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是解决生死的问题。佛教的生死观不是拒绝生死,而是安然地接纳生死。

什么是无常?我们很难把书本知识和理论的推断带入生命中去理解无常,因为无常是无法用逻辑破解的。观想无常,能帮助我们接受死亡并清晰生命的不确定性。对于无常的认识,也许会让你了知生命的真相,从虚幻的骗局中觉醒而重新定义永恒,思考永恒。

当无常与死亡不再是未知的阴影,它们就再也无法笼罩你的生命。当死亡不足以影响我们去真正体验生命的时,我们就是真正超越了死亡。生命如此短暂,无论人多么聪明勤奋博学,能在死亡来临之前完成自己的所有目标吗?因此,充分享受生命的每一刻,生命才会更有意义。人生就是当下一刻。

人生有三大秘密:我们无法知道自己何时死亡、无法知道自己在何处死亡、无法知道自己以何种方式死亡。对死亡的恐惧让我们难以回到生命的自然状态去解读生命本身。思考死亡能够使我们超越生与死的局限,并且超越生死带来的希望与绝望,更深刻、更广博地解读人生、理解生命本身的存在。

人与人的经历千差万别,但生与死却是每个人都要穿越的门。我们往往求生厌死,无力承受生命的消失,所以避免提及任何关于死亡的话题。其实,思考死亡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价值。当你真正了解了死亡,就是了解了无常,也就懂得了拥有的内涵,也就会更加感恩与珍惜。

死亡是生命的一邰分,它从未和生命分离过。对生命来说唯一能确认发生的事实就是死亡。生命从存在开始就不停地向死亡奔跑,死亡是生命注定的结局。拒绝死亡,就意味着拒绝生命,生命的存在就是死亡的存在。

对于死亡,更多的人知道它是在物质层面的一种消失,然而在心灵层面,我们却无法确认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不了解死亡,也许就不能真正了解存在、更不能了解生命;了解了死亡,也许就了解了生命的全部。通过死亡探索生命,将会与生命在更深层次连接。有限的认知让我们相信死亡是生命的终点,可你是否想过,或许死亡也是生命的起点?

当死亡来临的时候,如果我们带着宁静、喜悦,带着祝福和爱离去,结局是多么幸福快乐;如果带着悲伤、寂寞,带着恐惧和遗憾,结局是多么悲哀可怕!真实地接纳死亡,会让我们与无限的爱连接。

给自己一点时间,深刻地想一想:生命中归根结底你最缺少的是什么?每天忙碌也好,无聊也罢,烦恼重重,都是为什么,到底要什么?到底在追求什么?今天挚爱的也许就是明天厌恶的,明天期许的也许就是后天躲避的,“要”与“不要”纠缠着我们整个的生命,掠夺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该“要什么”和“不要什么”而犹豫徘徊,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走完了全程。

身处如此繁华的世界、物质的天堂,我们却几乎没有笑容。在生活里笑不出来,难道在天堂里能笑出来吗?你是否想过,在过去的生活中,你的行为、言语和意识曾伤害过多少生命?然而反过来,你又真正成就过多少人呢?

如果不能把你的感觉与你的心灵联系起来,即使到了天堂,也到不了快乐与幸福。

很多人都在努力寻找生命的答案。其实,世上没有其他的答案,赤裸裸的自己就是答案。佛陀只是为我们指引方向,让我们能更接近答案。生活中需要老师,生命中也是如此。老师让我们懂得改变和进步,任何改变生命的元素都可以称为老师。生活让你改变,敢于面对生活,就意味着敢于亲近老师,生活是生命最好的老师。

别人只能帮助你,只有你自己才能拯救你。佛教讲的不是佛和菩萨的解救,佛教告诉我们,改变自己是拯救自己的唯一方式。

信念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人们的生活。如果这么多年的努力还没有得到真正想要的东西,我们是否还继续坚持原有的信念呢?信念是尘世快乐的根本,正确的信念是开启转变、祥和之门的钥匙。有了它,我们与他人的互动就会圆融和愉快,就有可能维护好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当信念不存在、不正确时,我们就会孤独、空虚、不快乐。

佛教的核心不在于信仰,佛教的核心是在生活中感悟人生、感悟生命、感悟自己。如果没有一点感悟和改变,还是一味情绪深重、充满烦恼,那么,即使信佛一万年也没有任何意义。

修行的真正内涵和目的是什么?是改变。人们往往沉迷在自我的观点里,无法改变。改变需要勇气!改变自己,丟下自我的所有习性、判断和执着,否则,判断和执着就占据我们。很多所谓信佛供佛的人都在自欺欺人,其实供奉只不过是用来满足欲望的另一种方式,从来没有真正供奉过。

供奉了佛的东西却比佛还关心,这能叫供吗?我们虚伪得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多么虚伪。

没有必要去改变生活的角色。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戏,人人都是演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接受你的角色,但记住这只是一场戏。所有的东西,我们只有使用权,没有拥有权。虽然我们认为生活当中的任何东西都必须要拥有,比如房子、金钱和权力,事实上我们连自己的身体都无法拥有,也只是暂时地使用罢了。

我们崇尚复杂的生活,因而失去了单纯的生命,变得如此脆弱、痛苦、不自在。不管追求什么,我们最需要的是自由。真正的快乐是什么?是我们的自由。自由来自于生命。在生活和生命之间,我们需要更多了解的是生命。生活是生命的产物,是为生命服务的,应该为生命带来和谐、安详、快乐和喜悦。

我们唯一能选择的就是过好每一天。能真正拥有的就是此刻,此刻改变就是所有的改变。

此刻是过去的延续,未来的开始;此刻是一切力量的根源,是一切的起点。当下从没有与生命分离过,它就是你的本质。当内心深处没有任何挂碍,把嫉妒的心、愤怒的心、贪婪的心、怀疑的心、执着的心,八万四千个心全部归零,连自己的性别、身份等等一切都没有了,我们就回到了一个“空”的状态。这是每个生命原始的本然。

回到生命的当下去感受生命本身!

同类推荐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出家六年,精研佛经,一朝归来,即向文化大师南怀瑾叫板!此人就是本书作者董子竹。他认为,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六年如一日诵读《金刚经》,对儒佛道三家均有深入研究的董子竹认为: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与谬误。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大亨的女人

    大亨的女人

    一场家族斗争,她家破人亡,他将她父亲的产业纳入麾下。他春风得意,她流离失所。她被迫嫁给五十岁脑满肠肥的暴发户做续弦,婚礼上,她咽尽苦涩,强颜欢笑,他静执酒杯,冷眼旁观。“我死后,把孩子交给他。”寒冷的冬夜,她坚难产下他们的孩子,撒手西去,他正拥着他的新任未婚妻。她死了,却葬在别的男人身边。这个城市人人都知道,钟离岳恨伊千夏入骨,可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又常常会想起那张娇俏的容颜。有个声音在唤他,“钟哥哥……”他知道,她从没有离去,至少在他的心里。年轻的家庭教师,有着最最朴素的容颜,可是她的一举一动,却又隐隐熟悉,当她就要带着她的亲生儿子远走高飞时,他突然出现在机场,“伊千夏,你还要走吗!”**************亲们,妻子的外遇出版本《爱是无法预料的伤》当当亚马逊有售。
  • 《本草纲目》中的百病食疗方

    《本草纲目》中的百病食疗方

    探寻《本草纲目》中防治疾病的食疗智慧,广阅薄取,品鉴本草巨著之食疗精华。融一代神医李时珍的养生智慧于平常的食物中——大枣、小米、萝卜、木耳等,摇身一变,成为你身边最可爱的健康使!最理想的养生方式,尽在本书。
  • 笔仙惊魂

    笔仙惊魂

    小武、慕凡、柳丝丝、凌菲儿是两对情侣,租住在一套古旧的四合院。因为停电,四人玩了请笔仙游戏,他们犯下笔仙游戏的两大禁忌——追问笔仙的死因、没有送走笔仙。他们被告知,如果没有送走笔仙,笔仙就会一直缠着他们,这是一个不死不休的诅咒。神秘的黑衣老太,诡异的黑猫,邻居异样的眼神,蹑手蹑脚的影子,居住在坟场的房东,幽怨的歌声时不时在夜半响起,四人在噩梦与真实之间穿梭,濒临崩溃……究竟谁被笔仙附体?怎样才能让诅咒消失?一连串恐怖事件背后,是谁在张牙舞爪?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暴君的蛇蝎宠后

    暴君的蛇蝎宠后

    然而,我去取,若世人拦我,气质若仙,我便杀人,貌若天仙,若神佛多事,在不知不觉间,我便屠神。*世人皆说景陵是暴君,她是闻名七国的仙临寺内唯一的女娃,却不知道景陵的残暴源于秦君兰的教导。世人皆说景陵残暴凶狠,必须要死!小小王宫,毫无人性,她素手翻天,却不知道他为了君兰倾尽了柔情,对其他人,曾经被她相护的人却渐渐走进她的视野里,只有无情。”然,他甘之如饴。*他说,必还十丈!如若触犯,“你想要的,惊世骇人!正剧,天命运转,一生一世,当她察觉时,一夫一妻。*为她,她再度醒来,杀万人,她轻然一笑,焚百书,手段却是凶残如鬼!面对宫中永不停息的阴谋毒计,所以我什么都可以是!”别人逆她一寸,他背负暴君之名。她说,却为一人甘心踏入魑魅秦宫,“因为我什么都不是,却不再是她。请勿参考历史,七国天下,奴家伤不起。那人已经世人之上,无人能及的存在!为她,圣僧选中的弟子,平六国,统天下,最终惨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青少年培养语文兴趣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培养语文兴趣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雾都孤儿

    雾都孤儿

    狄更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后世奉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雾都孤儿》是他第一部伟大的社会小说,也是中国一代又一代读者最熟悉的世界文学名著之一。小说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奥利佛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
  • 圣临传说

    圣临传说

    万年之际,如同滔滔黄河,浪淘沙,千古英雄人物,竟埋于此。昔年的煞气霸绝的七煞天邪、冷血柔情的煞血修罗、妖媚英武的噬魂天妖也沉入历史的长河。但是对于亘古不变的华夏大陆来说,只是昨夜黄花一般,虽然早已凋零,可是对于人杰地灵的华夏,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人才辈出的时代也必将来临。万年后的封印破碎之时一种新的开始,冷潇然等十位圣子所面临的只有更多的劫难。
  • 九神幻想

    九神幻想

    一个普通人怀揣神的法术,穿越到斗气与异兽的世界。迷茫的他,如何开始新生。黄泉之海中得到寒冰圣龙的寒冰斗气,生命的奥义。那场远古之战中,为何众神陨落。至今却是异兽成圣,无人敢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