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4900000011

第11章 唐代曲子词

李白

清平调词·其一

【原文】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

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赏析】

“云想衣裳花想容”,开头就给人一种色彩纷呈、花团锦簇之感。这句话的意思是彩云像杨贵妃的衣衫,娇艳的牡丹像贵妃的容颜,这两句也可以理解为,杨贵妃的衣衫就像漂浮的彩云,而贵妃的容颜就像牡丹花。总之,花和贵妃的容貌融合,衣裳和彩云相应,流光溢彩,热闹非凡。

“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描写牡丹的美丽。“露华”,指带露珠的牡丹花。露珠是晶莹剔透的,牡丹花是娇艳美丽的,两者融在一起,更显牡丹浓郁的美。这里诗人用风露暗喻唐玄宗的恩泽,使花容人面都倍加美丽。

诗人将笔触从现实移到了天上仙境中。诗人写“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诗人肯定地说,这样美丽的容颜,如果不是在群玉山中见到,也只应该在琼瑶仙境中见到。诗人将贵妃完美自然地比喻成了天上仙子,一点没有谄谀之气。“若非”“会向”突出表现了贵妃美丽的容颜让人惊叹。“玉山”“瑶台”“月”这些素洁淡雅的景物,更加衬托了贵妃的美丽。诗人从空间上进行描写,并将人们从现实引到了天上仙境,意境优美。

清平调词·其二

【原文】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译文】

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像?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依仗新妆!

【赏析】

“一枝红艳露凝香”,诗人用这七个字描写,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不同角度,突出了牡丹花的美丽,同时“露”字,让我们想到了含露的飘香而又红颜的牡丹,那该是多么美丽的花啊,那牡丹似的杨妃容颜又该是怎样的可人。同时,含露也有杨妃受皇帝宠幸之意。“云雨巫山枉断肠”,诗人巧用楚襄王梦仙女的典故,言外之意就是楚襄王和神女只能梦中相会,而杨妃被皇帝专宠,连神女都比不上她。最后一句,诗人又用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来作比,赵飞燕还要用浓妆淡抹,而杨贵妃是天生花容月貌,不用修饰就完美无比。这些都极力赞美杨贵妃的美丽和高贵。诗人在这首诗中将人们带入了历史长河中,意境深远悠长。

清平调词·其三

【原文】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译文】

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长使君王带笑观看。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贵妃双依阑干。

【赏析】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诗人写到杨贵妃受唐玄宗的极度宠爱。这里“倾国”指杨贵妃,牡丹和美人两相映照,交映生辉,而使君王陶醉其中,频看不厌,这两句把牡丹、杨贵妃、玄宗融为一体,表明他们之间亲密的关系。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正是因为上面牡丹美丽动人,所以让君王常常欢笑,也消解了君王的恨。这里“春风”,代指君王。最后诗人点明,皇帝和杨贵妃赏牡丹的地点在沉香亭北,而“倚阑干”三字结尾,为整首诗铺上了一层怡然自得而优雅的神韵。诗人从这首诗中将人们又带回了现实,正面赞美杨贵妃和唐玄宗,笔力洒脱空灵。

忆秦娥·箫声咽

【原文】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译文】

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秦家楼上的下弦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遥望乐游原上冷落凄凉的秋日佳节,通往咸阳的古路上音信早已断绝。西风轻拂着夕阳的光照,眼前只是汉朝留下的坟墓和宫阙。

【赏析】

《忆秦娥》描绘了一个女子思念爱人的深切痛苦,用词凄婉动人,情思催人肺腑。

别的不说,单看开头一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仅此一句便把读者引入一个凄凉的境界,万籁俱寂忽有一缕箫声飘入耳际,一个“咽”字道出箫声的幽幽咽咽,隐显如泣。接下来秦娥之居,名为秦楼,一个“断”字,将秦娥的处境和心境充分地表现出来。

此词句句自然,字字锤炼,沉声切响,掷地有声。通篇亦无幽岩跨豹之奇情、碧海掣鲸之壮采,只见寥寥数笔,微微唱叹,却有无比巨大的艺术力量。

张志和

张志和(730-810)字子同,初名龟龄,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著有《玄真子》集,《全唐诗》收录其九首诗词。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

渔歌子

【原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飞翔,桃花盛开,春水初涨,这时节鳜鱼正肥美。渔夫戴上青色的箬笠,披上绿色的蓑衣,斜风拂面,春雨如丝,渔夫在这其中乐而忘归。

【赏析】

这首词塑造了一位在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里,怡然自得的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的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点明地点,并写白鹭自在地飞翔,用其象征渔翁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翁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翁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刻画出渔翁捕鱼的情态。

全诗用语活泼,着色明丽,生动地表现了渔家悠然自得的生活。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793年),和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当年又中博学宏词科,官监察御史。永贞年间,参与王叔文革新运动,被贬连州刺史,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后受裴推荐,晚年任太子宾客,故后世称“刘宾客”。

刘禹锡诗才卓越,被誉为“诗豪”。内容多反映时事和民生疾苦,诗文继承了前人优秀文学遗产,又吸取了民间文学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

竹枝词二首·其一

【原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译文】

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一片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赏析】

这是刘禹锡在任夔州刺史时所作,词中描写一位恋爱中少女的情感。

“杨柳青青江水平”,首句描写了美丽的江南景色。江边杨柳青青,江中流水平缓。为整首词提供了一个优美的背景。

“闻郎江上唱歌声”,写少女听到心上人的歌声。在如此美丽的环境听那心上人熟悉的歌声,怎么不让人情思萌动呢。

三四句描写了少女听到歌声后的心理活动。少女心中早已对这个小伙子思慕已久,但小伙子还没有表现出什么。今天,他唱起歌来,少女心中在想他好像对自己有些意思但又很模糊。所以,她想这个人,好像变化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东边还太阳高照,真让人捉摸不透啊。“道是无晴还有晴”,意思是“道是无情还有情”。词人用谐声的双关语把少女或迷惘、不安或眷恋或等待的心绪刻画得淋漓尽致,形象生动,淳朴自然,仿佛那个在江边徘徊沉思,时而双眉紧蹙,时而眉开眼笑的少女就在眼前。

白居易

忆江南·其一

【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

江南风光好,风景早就很熟悉了。晨光照映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烈火还要红。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呢?

【赏析】

这首词是白居易回忆江南景色时所创作的,从内容上看,这首词写的是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江南风光的美是毋庸置疑的,而作者是抓住了江南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来写的。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着重表现江南那最明艳的鲜红的江花、最美丽的碧绿的江水。

从修辞上看,“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都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非常之绚丽多彩和生机勃勃。那迷人醉人的春色,当年曾有机会一睹容颜,而现如今却没有那样的机会了。诗的结尾一句,“能不忆江南?”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热爱之情表露无遗,也激发着读者对江南美丽风光的向往。

长相思

【原文】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译文】

汴水长流呀,泗水长流呀,流呀,流呀,流到长江古老的渡口,遥望去,江南的群山在默默点头,频频含羞,凝聚着无限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哪儿是尽头,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一轮皓月当空照,让我俩紧紧偎傍,倚楼望月。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的场景。因为心境哀愁的关系,致使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蒙上了一层哀怨的感觉。

词的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写女子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但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爱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她了。作者短短几句,就把情人的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

词的下阕抒发了女子的相思之痛。两个“悠悠”,刻画出她的思念之深。这种情感的强烈,只有到情人的回归才能休止。然而那不过是个空想,无奈啊,在这种情况下女子只能“月明人倚楼”,倚楼而望,回忆昔日的欢乐,来遣散心中的郁闷罢了。

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味深,是一首难得的上乘之作。

同类推荐
  •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本文是一个典型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课题。从比较的视角,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文本分析、社会批评、实证研究、文化研究等批评方法,对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影响和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本文所探讨的互文性仅限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层面,对于国内出现的从语篇分析角度进行的诸多研究中只是在必要时提及,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目前互文性在中国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只出版了一部专著,国内对互文性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说还处于有待深化和提升的阶段,因此本文将用较为浓重的笔墨对互文性理论的前历史、其在法国的诞生、其在欧美的流变及其理论本身的特点进行追根溯源、系统梳理和详尽描述
  •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精短小说合集,刘国芳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中国,只要是读书的人,《花开的声音》在创作上昭示了一种微型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微型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他对微开型小说这种文体的把握与运用已达驾轻就熟的程度,善于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注重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歌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讲究构思的精巧,追求艺术的多样,写实的、寓言的、象征的、荒诞的,摇曳多姿,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精品小说。
  • 散文随笔篇(名人佳作)

    散文随笔篇(名人佳作)

    散文作为一种轻灵而又自由的文体,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使得“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 郁达夫大全集(超值金版)

    郁达夫大全集(超值金版)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在新文化运动中是独树一帜的。他作品中的“伤感”与“颓废”迅速打动了那些刚从封建礼教的桎梏下脱离出来,却又陷入彷徨的青年的心,“沉沦”几乎成了战乱时代青年苦闷忧郁的代名词。本书不仅收录了郁达夫以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散文《故都的秋》《一个人在途中》,脍炙人口的古体诗,表露心迹的日记等,还还收录了一些郁达夫与亲人、爱人及友人来往的重要书信。另外,在分类上,编者没有根据以往广义的散文概念进行分类,而是把游记和自传单独编排,以求用更清晰的视角让读者领略郁达夫散文的魅力。
  •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礼教下延,色情上升:中国文化的分层互动、重读《红旗歌谣》:试看“全民合一文化”、无邪的伪善:俗文学的道德悖论、从金庸小说找民族共识、双单向道:20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本势态、三层茧内:华人小说的题材自限、无根者之梦:海外小说中的漂泊主题、好一双“中国式眼睛等。
热门推荐
  • 2020,期盼中国

    2020,期盼中国

    本书将晦涩的理论以通俗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为读者勾勒出了未来十年的发展图景。其间既有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总体方面的概括,又有各行业、各领域具体且精道的分析与预测。
  • 魔妃惹不得

    魔妃惹不得

    不就是盗个墓而已嘛,还穿越了?夜染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自己被围观了,是被扒光衣服的那种围观!而更加悲催的是,自己手腕上一只黑色的手镯,里面居然封印着一只只有自己才看得见的暗魂!这只暗魂对她说:来,姑娘,我教你一门心法,你没事的时候练着玩!——夜染悲呜,这心法太特么邪门了!
  • 我们听到青蛙的歌唱

    我们听到青蛙的歌唱

    《我们听到青蛙的歌唱》分别收入作者刘国芳的小小说、短篇小说、散文等数十篇。刘国芳是我国有影响的小小说作家之一,二十年来,已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小小说2400多篇,收入《我们听到青蛙的歌唱》的小说和散文富有诗情画意,从精短的篇幅里,浓缩了丰富的生活容量,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社会的终极价值关怀。著名小小说评论家刘海涛教授说:“刘国芳的名字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小小说发展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的创作昭示了一种小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小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31岁小美女的幸福经

    31岁小美女的幸福经

    一个幸福的女人无论走了多远,走得多累,眼神中、仪态里、言语中,永远都抹不掉那种优雅、那份灵秀,仿若一场婉转、一泓深情。内心幸福的女人无论那时多辛劳,别人觉得有多苦,她都能安之若素,最终重返自在安逸。一种途径获得一种幸福,一种幸福洋溢一种气质。幸福的气质是温暖的气质,是迷人的气质。幸福更多的是一种感觉,一种满足安然的感觉。有时候,平安健康地活着,自由自在地呼吸,身边有珍惜自己也值得自己珍惜的人,就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
  • 重生之嫡女倾城

    重生之嫡女倾城

    高门嫡女重回九岁,面对庶妹争婚,姨娘施计,胞弟被欺,她乔装柔弱步步为谋,谁想却引来瘟神三皇子“好意相助”……“小狐狸,你确定,要一直这样抱着我吗?”“滚开,你这个登徒子!”“欲擒故纵?很好,本皇喜欢!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驿唐

    驿唐

    驿传系统是个好东西,不过每年都要吃掉朝廷一百多万贯才能维持运转。但李潜接手后它就变成了摇钱树。什么?馆舍一直闲置无用?太浪费!对商旅开放,收他们住宿费。驿丁闲得无聊?没关系,开通民邮,准许民间通过驿站寄送信件,造福百姓。怎么,这些钱还不够支持驿传系统运转的?没关系,当当当……大唐的国家钱庄开业喽!没错,李潜就是要依靠驿传得天独厚的网点优势和强大的运输优势组建大唐国家钱庄,利用钱庄将中小商业者团结起来,抗衡门阀的商号。不仅要打击他们的商业命脉,还要改良科举,广泛选拔寒门士子加入朝堂,打击他们的政治力量。民富国强,若不整武备无异于一块肥肉!异族亡我中华之心不死,与其被他们欺凌,不如奋起将他们扫平!颉利不是要入侵中原吗?灭了!吐谷浑不是不老实吗?灭了!高句丽不是不服吗?灭了!西域诸胡不是蠢蠢欲动吗?灭了!大唐铁骑所到之处,看哪个敢撄其锋!
  • 婚姻呼叫转移

    婚姻呼叫转移

    (正文完)番外系渣男回头的暖宠把一个人的温暖转移到另一个的胸膛,让上次犯的错反省出梦想,每个人都是这样,享受过提心吊胆,才拒绝当爱情待罪的羔羊---题记廉诗斐曾经为了逃避对徐贺湛的暗恋只身到了异地,当她以为找到了真爱回来参加姐姐廉诗语和他的婚礼时,在他眼里她成了推姐姐摔下楼的人,姐姐成了植物人,而她成了罪人。十天后她代替姐姐嫁给了他,从此她活在自责与折磨中,她曾经以为只要她真心地对他,真心地照顾姐姐她的生活就没有遗憾了,只是她忘了她也是有感觉的人,她最怕的就是徐贺湛对她的冷漠与憎恨。女儿的到来也没有让他改变对她的看法,反而让她对他彻底失望了。当她知道姐姐摔下楼的事是姐姐和曾经的恋人设计好的时,廉诗斐觉悟了,原来今天的一切不是她错了,而是她太傻了。她曾经对徐贺湛说我不是非得爱着你才能活下去,少了对你的爱也许我会过得更好。只是她当放弃了那份爱,徐贺湛才发现,她的放弃让他感觉到痛苦。
  • 猎爱弟皇

    猎爱弟皇

    那一年,他十二岁,她十七岁。他是被发配冷宫的九皇子,她穿越成为冷宫的宫女与他相伴。她将他环住,心疼地说:“小音别怕,姐姐带你离开这个鬼地方!”*那一年,他十七岁,她二十二。他已经坐上紫晖国的皇座,她爱的人却因为‘天下’离她而去。他紧紧地将她抱在怀里,眼神凌厉:“姐姐别怕,小音打下天下送给你!”*当男孩成长为男人,却发现自己心爱的“晴儿姐姐”却将眼光放置在别的男人身上。猎爱,终于开始!*【易昭水】桃花公子,青岚国三皇子,作为人质被困在紫晖,名满天下的才子。【寒墨夕】雪湮圣者,雪灵石原来的主人,冷酷,强大【乐乐】苏晴柔的奴仆,具有异常的恢复能力,忠心,单纯【七夜】女主的师兄,一个有着狼一样眼睛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