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2100000027

第27章 身后之事(1)

废立太子

刘邦元配妻子是吕雉,当时刘邦已经快30岁,可以称得上是晚婚了。史书记载,刘邦与吕雉结婚以前,他曾与一位姓曹的女人同居,生下一子,就是刘肥,后被刘邦封为齐王,即《史记·高祖本纪》所载:“子肥为齐王,王七十余城,民能齐言者皆属齐。”这位姓曹的女人情况如何,史书无载。刘邦的另一位妻子薄姬,生子叫刘恒。薄姬之父是吴人,系其父与魏媪私通而生。魏豹为魏王,魏媪将薄姬献给魏豹。魏豹被韩信消灭之后,刘邦见薄姬楚楚动人,将薄姬收入后宫,但刘邦妻妾成群,美女如云,应接不暇,竟把薄姬给忘了,如此一年有余。一天,刘邦看到宠姬管夫人与赵子儿相视而笑,默默不语,刘邦怪问其故。两人禀告说:“我们与薄姬曾经对天发誓,‘苟富贵,无相忘’。”刘邦这才想起这位不幸的女人,立即召见薄姬,再三抚慰。薄姬告诉刘邦:“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有条龙盘在我的胸上,今日喜得大王召见。”刘邦说:“这是显贵之兆,我今晚成全你!”薄姬因此得与刘邦一夜同床共枕,生下了刘恒。薄姬与刘邦只是一夜夫妻,不久就难以得到刘邦的亲近。刘邦平定陈,杀死韩王信回来,认为把代地和赵地一并封给刘如意,不便管理,又把代地分为一国,诏令下臣推荐代王。燕王卢绾和相国萧何等33人上书推荐刘恒,声称刘恒贤智温良。刘邦因此封刘恒为代王。当时刘恒只有8岁。薄姬因此跟着8岁的儿子去了代国。刘恒后来成为皇帝,号汉孝文皇帝,即人们习惯上称的汉文帝。刘邦的另一位妻妾赵姬,生子叫刘长。刘邦平定英布之时,封刘长为淮南王。赵姬是刘邦妻妾中最为不幸的人之一。汉八年(公元前199年),刘邦率师平定韩王信残部,路过赵都邯郸,赵王张敖献赵姬侍寝。贯高等人刺杀刘邦之事暴露,赵姬也一起被捕。赵姬向狱吏哭诉,她身上有刘邦骨肉。狱吏报告之后,刘邦正在气头上,未予理会。赵姬之弟又打通辟阳侯审食其的关节,报告了吕后。吕后天性嫉妒,不肯报告刘邦。赵姬狱中生下一个男孩,气愤不过,自杀而死。狱吏抱着孩子去见刘邦,刘邦顿生悔意,令吕后抚养,取名刘长。刘邦的妻妾很多,但是有名有姓史书详加记载的只有吕雉一人,其余只知其姓或名的有

曹氏、戚姬、薄姬、赵姬、管夫人、赵子儿等七人。刘邦共有8个皇子:长子刘肥,曹氏所生;被封齐王,即齐悼惠王,为分封同姓王中土地最广和人口最多之人。太子刘盈,吕雉所生,为汉高祖刘邦继承人,号汉惠帝。宠子刘如意,戚姬所生,9岁立为代王,10岁立为赵王;后与其母戚姬一起被吕后虐杀。刘恒,薄姬所生,8岁封代王,后被大臣立为汉文帝。刘长,其母赵姬,被封为淮南王。刘友,不知其母,被刘邦封为淮阳王。刘恢,不知其母,被刘邦封为梁王。刘建,不知其母,被刘邦封为燕王。刘如意、刘友、刘恢被吕后害死;刘建病死,其独生子被吕后杀害。能够与太子刘盈争夺帝位之人,就是宠子刘如意。刘如意的母亲,是刘邦最为宠幸之人。刘邦娶戚姬,也具有传奇色彩。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兵溃彭城,匹马单身,被雍齿追得狼狈不堪。整整逃了一天一夜,刘邦单身来到一个村庄,已是夜深人静。刘邦人困马乏,又饥又渴,实在难以忍耐,只要能吃上一阵酒饭,马上将他杀头,大概也无所谓。他不顾一切,敲开了一村民之门,里面走出一位老翁,刘邦忙去询问村中有无兵马。老翁看到刘邦身披金甲,举止不凡,忙答:“村中没有人马,不知足下何方贵人?”刘邦也不隐瞒,将自己的情况说了一番,请求借宿一夜,乞食一餐。老翁听说,急忙请进,忙说:“老夫不知汉王大驾光临,有失迎接!”立即拜跪。刘邦跟着老翁进到屋里,老翁忙送水沏茶,令人升火煮饭。不一时,刘邦酒足饭饱,精神大振,询问老翁情况。老翁说:“此村唤做戚家村,数百人家都姓戚,兵荒马乱,难以度日。”刘邦说:“老丈可有儿子?”刘邦虽然只吃了一顿粗茶便饭,但是滋味好得很,他准备封这老汉的儿子一官半职。老汉说:“老汉只有一女,年方二九;虽是荒村民女,倒是知书识理。前些日子有一相士说小女天生贵相,日后定配王侯之人。汉王如果不弃,老夫愿叫小女侍奉大王。”刘邦推辞说:“多谢老丈招待,唯恐不配令爱!”老汉唤出戚姬,只见体态轻盈,容貌美丽,楚楚动人。老汉说:“快来拜见大王!”戚姬倒身下拜,刘邦忙搀扶,两手相接,如有一股电流,直透刘邦心里!真是一场喜剧即将开始,谁知将来成了一场悲剧!刘邦忙说:“承蒙老丈不弃,刘邦领情。”刘邦解下玉带,掏出些金银,递给老翁,作为定亲之礼!当上晚上,刘邦即与戚姬同床共枕,一夜欢愉。次日,日上三竿刘邦才起。刘邦要去找他的部下,与戚姬依依惜别。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四月,刘邦称帝,虽然妻妾成群,但是,难忘戚姬之情,忙差人将戚姬母子接入栎阳。戚姬此来,带着一个孩子,取名刘如意,虽然只有几岁,长得聪明伶俐,很得刘邦喜爱。特别是戚姬年轻美貌,能歌善舞,能说会道,知书识礼,一下子改变了刘邦的口味,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真是形影不离。只要无人,刘邦就把戚姬拥在怀里,亲近无比。周昌曾经在一次宴会时入宫奏事,看见刘邦正拥抱着戚姬调笑,周昌立即绕道想躲避。

刘邦在后面追赶,抓到周昌,骑在周昌颈上,问周昌说:“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仰面说:“皇上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刘邦于是大笑。此后,刘邦不断地加封刘如意为代王、赵王,戚姬受宠也日甚一日。可是戚姬有一块心病,就是太子的大位和吕后的凶残。想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当皇帝,大概是每一位母亲的心意;保住自己的荣华,保住自己的生命,这是动物都具有的本能。戚姬得到刘邦的宠幸,为了儿子和自己,企图趁机谋取太子之位。吕后自知凭女人的容貌,她绝对不是戚姬的对手,她要凭借她的太后地位,她的阴谋,拼死地保住太子的大位。不过吕后此时的策略是以退为进,忍气吞声。《史记·吕太后本纪》载:“戚姬幸,常从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刘邦欲立刘如意为太子,除了宠幸戚姬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汉家天下着想,他经常说这样的话,《史记·吕太后本纪》载:“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这就是所谓的“不肖之子”,“肖”就是“像”。像“老子”的“儿子”叫做“肖”,不像的叫“不肖”。所谓“类”,就是“肖”。刘邦是有眼力的,刘盈的确仁弱。秦二世葬送大秦江山,这是他亲眼所见的事情。历史证明,汉惠帝的确软弱无能,即位不久,大权旁落于吕后手中,在位虽然七年,但是毫无建树,郁闷而死。刘邦要废长立幼,关键在这里。刘邦封刘如意为赵王后,戚姬有些等不得了,旁敲侧击,影响刘邦,刘邦也觉得此事宜早不宜迟,于是把这件事由后宫推到了朝廷之上。《通治通鉴》载:上欲废太子而立赵王!大臣争之,皆莫能得。御史大夫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吕后侧耳东厢听,即罢,见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后世之人,常言周昌忠直。其实他是一个比较缺乏政治眼光的人,事实证明,刘邦废掉刘盈对于汉家天下有利,而让刘盈当皇帝对汉朝很不利。但是正因为周昌的这一直谏,这一场笑话,搅黄了刘邦的第一次废太子之事!当时,刘如意只有10岁,刘邦害怕自己死后刘如意难逃吕后之手,心中时常不悦。符玺御史赵尧知道这个情况后,建议刘邦给赵王配备一个强相,这个人应该是吕后、太子和群臣都敬畏的人。刘邦忙问:“谁可担此重任?”赵尧向刘邦推荐周昌,刘邦乃拜周昌为赵相,提拔赵尧为御史大夫。刘邦废除太子之事虽因周昌力劝而免,但是吕后害怕刘邦再废太子,越想越怕,但是想不出一条妙计。下人忙向她建议,说:“留侯张良足智多谋,深得刘邦信任,应该向张良求

计。”吕后忙派吕释之去求张良。张良知道吕释之的来意,本想拒而不见,又恐得罪吕后,只得请进。吕释之仗着吕后的威风,说:“你是皇帝重臣,深受皇帝信任,如今皇上要废太子,你怎么袖手旁观,不出一计?”张良说:“皇上在危急之中,会用我的计策;如今天下已定,皇上因为爱心和天下之事而欲易太子,本是皇上自己的事,就是有我这样的百余人相劝,也无济于事。”吕释之说:“我受吕后重托,来求先生,先生为何置之不理?”张良为了免祸,说:“这种事情不是靠言辞能够解决问题的。要想劝阻皇上废长立幼,天下只有四人。这四个人是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由里先生,世称他们四皓。这四皓年岁已高,因皇上失礼,逃到商山,发誓不为汉臣。皇上很敬重此四人,每每欲得之。你去转告皇后,嘱太子修书,带上重礼,派能言善辩之人,前去相聘。此四人定会前来相助。四人来,太子以他们作为客人,事之以师礼,经常陪伴左右。皇上知道此事,就不会再说废立之事了。”吕释之忙去报告吕后。吕后依计行事,请来了“四皓”。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七月,淮南王英布谋反,刘邦正在生病,不觉想出妙计:令太子刘盈亲征,胜了可以得到磨炼;败了乘机废掉。一箭双雕,刘邦非常得意。四皓探得消息,认为皇上要太子带兵,太子危险了!四人忙去对吕释之说:“太子率兵,建功不能加封,无功则受祸。夫人戚姬,日夜侍御,‘母爱子贵’(《史记》语);赵王刘如意,皇上常说:‘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史记》语)。这充分表明,皇上要让如意代太子。你快去叮嘱太后,让她向皇上哭诉:‘英布是天下猛将,极善用兵;朝中众将,全是皇上旧臣,怎听太子调度?太子出师,必败无疑。一仗之败,牵动全局。皇上虽然病体初愈,也只好御驾亲征,众将才肯用力,英布不难平定。’只有这样,才可保住太子,否则,情况实在不妙。”吕释之急忙告知吕后,吕后缠住刘邦,哭哭泣泣,说来说去。刘邦心烦,也觉得有理,说:“我知道这不肖之子干不了大事,我亲自领兵还不行吗?”刘邦只得亲征,全体大臣都去送行,张良平时深居简出,也感形势严峻,前去送行。张良嘱咐刘邦,楚人凶悍,不要与其硬打硬拼,一定要小心谨慎。刘邦说:“先生安心养病,我定会记住你的言语。”张良说:“太子留守京师,应命太子为将军,统帅关中人马,方可服众心。”刘邦又请张良为太子少傅,将上郡、北地、陇西车骑,巴蜀步卒,中尉兵3万人,全部划归太子总领,然后才与张良告别而去。张良此举,大概也助了吕后一臂之力,当然,对于刘邦安心征讨英布,也有重要作用。刘邦击败了英布后,到老家省视父老乡亲。这是刘邦当皇帝的第一次还乡,也是最后一次还乡,可算“衣锦还乡”,风光一回。刘邦从故乡回来,已是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十一月,由于征途劳累,箭伤复发,急回长安住进长乐宫,每日都是戚姬陪伴。她看到刘邦生病,心情格外沉重。刘邦深感戚姬一片衷情,想到自己一旦死去,定难保证戚姬母子性命,暗下决心,决定来日废长立幼。次日,刘邦召集重臣进宫,再次提出废去太子之事。张良现为太子少傅,不好坐视不管,只得进谏,刘邦微闭双目,似睡非睡,全不理睬。张良自知无可奈何,并且认为刘邦此举对汉朝有利,托病首先退去。众人见张良尚且无法进言,只得闭口,免遭无趣。刘邦看见众人沉默不语,心中暗自欢喜,说:“既然大家没有不同意见,就这样定了吧!”

这时,太子太傅叔孙通跳了出来,发表了一番宏论,《史记·叔孙通列传》载:叔孙通谏上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早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高祖曰:“公罢矣,吾直戏耳。”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高祖曰:“吾听公言。”

这一场劝谏,与周昌那一场不同。叔孙通想来一定拔剑在手,准备自刎,所以刘邦才不得不说“公罢矣,吾直戏耳”。刘邦不是怕叔孙通自杀,而是怕强行废长立幼,引起大臣不满,天下混乱。看来刘邦当皇帝,并不是随心所欲。叔孙通此举,为汉家天下带来了吕后专政。刘邦关于太子废立之事,主要是从国家安定着想,情感最终被理智战胜。历史上很多人把个人的情感放到国家大事之上,事实证明,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如果刘邦决意废立,下了诏令,谁也奈何不了他!可是他之所以没有这样干,为的就是国家的稳定。如果他坚持这样做,结果必然是和吕后反目,影响到和樊哙、张良等功臣的关系,给刘氏天下留下隐患。刘邦之死

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春天,刘邦征讨英布时所受箭伤快要好了,心情也很不错。戚姬日日陪着,过着比较清闲的日子。突然有人传报燕王卢绾私通匈奴,准备谋反,刘邦大怒,箭疮迸裂,疼痛难忍。虽然病重,刘邦仍要处理国家大事。他与卢绾关系很深,所以立即派人前去查实。刘邦的病一日比一日沉重,满朝大臣也忧心忡忡,吕后更是如此。她以为刘邦之所以久病不愈,就是日日宠幸戚姬,消去了神魂,所以一心想叫刘邦回到她宫里。可是又怕因此引起刘邦怀疑和嫉恨,一时拿不定主意。宠臣审食其见状,忙给她出了一个主意。叫太子带着文武百官去请刘邦回宫,令刘邦难以推辞。吕后依计而行。刘邦正在戚姬宫中与戚姬调情,忽报太子率文武百官朝见。刘邦一猜就知道其中深意,就传太子进来面见。戚姬问:“太子来这里做什么?”刘邦说:“一定是吕后的主意,要接朕回到正宫去。”戚姬无限凄凉,说:“陛下此去,恐怕贱妾再难见面了!”话未说完,泣涕并下……刘邦说:“你先退下,我自有留下的道理!”戚姬退下,太子和群臣进来拜见,请刘邦回到正宫养病。刘邦说:“你们来见朕,是想我朕日康复,还是加重朕的病情?”众臣异口同声,希望刘邦早目康复!刘邦说:“既然如此,你们还不退下,让朕静静休息,还在这里干什么?”审食其说:“皇上回到正宫,同样可以静养,何必一定要留在这里!”

同类推荐
  • 思想之王:伏尔泰

    思想之王:伏尔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封建叛逆、反政府诗人、在英国、回国的日子、在瑞士、抗争、胜利、最后的岁月等。
  •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

    才子与佳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多见诸中国古代小说,寄托着从古至今中国人的爱情乌托邦。两千年前的《诗经》,在开篇就为我们描述了男女相恋。中国古代最为人称道的爱情故事,莫过于那些才子佳人的相知与相守的感人轶事!其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坚守,陆游与唐婉的凄美,无不深深感动着一代代的人!古人读书的最好境遇或许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而茫茫凡尘能有一位红颜知己可谓人生之幸事!
  • 战国终结者

    战国终结者

    两千年来,人们对秦始皇的骂声不断,如果赢政地下有灵,大约该愤愤不平,颇为不满吧!公平一点讲,作为一位帝王,而且是刚刚从乱世中走出来的帝王,秦始皇能够做到“政平”“守法”“好文”,我们对其还有什么好苛求的? 后世对秦始皇最为诟病的地方,可能就是他的暴虐和求仙问道。但后者不过是人之常情,今人不也概莫能外?至于前者,古来即有“乱世用重典”的说法。如果是守法下的暴虐,至少也该给他一个“良民”的称号吧!“依法治国”。恐怕秦始皇做得比很多朝代的帝王都要好很多!
  • 史迪威日记

    史迪威日记

    二战之前,他曾先后3次被派往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东南亚节节进逼,他临危受命,被再次派往中国,指挥中缅印战区的对日作战。在将近3年的时间里,他指挥盟国军队在缅甸与日军展开了两次惊心动魄的大血战,为战胜日本法西斯立下殊勋。因战功卓著,他被晋升为四星上将。然而,他所始料不及的是,中美英三国由于各自的需要和利益,在对日作战的战略等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中美两国之间更由于军队指挥权和租借物资的分配等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他除了要忙于对付日本人之外,还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去应付这些“国际政治问题”。盟国间的这些矛盾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史迪威也因此在1944年10月被解除了在中国的指挥职务。
  • 大文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文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文学是什么?文学就是人学。文学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反映,也是人类和自然界关系的再现。文学既可以揭示生活的本质,又可以体现人们的喜怒哀乐。人类如果没有文学,其生活就会枯燥无味。因此,伟大的文学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热门推荐
  • 据说将军是重生

    据说将军是重生

    我的名字是将军起的,我的命也是将军救的,将军做什么我都支持。只是,将军的神机妙算似乎有些奇怪了。将军:“还记得,上官小姐十五岁那年,我见到她坐在树下弹琴,美得让人忘记呼吸。”我:“报告将军,上官小姐今年才七岁!”直到我最好的朋友也当上了将军,我才意识事情好像越来越不对劲了……这其实是一个女扮男装又崇拜将军的姑娘意外发现队友暗恋她的故事。
  • 有妖气:魔妃千千岁

    有妖气:魔妃千千岁

    今个儿吹的神马风?莫名的把她吹到古代来发疯!轰个战机能把自己轰穿越了……她果然是个天才!作为胸怀天下的第一废物大小姐,必须怀揣穿越女两大技能——无耻+装X!“世界,全都归我所有,所以我不会对我的东西弃之不顾,因为我的欲望强烈啊!”只是征服世界的方向好像有点不太对。中二皇子,闷骚公子,就连那倾国倾城的病娇“侍女?!”也来参上一脚。面对三人的积极进攻,雷婷厚颜无耻的绯红表示,“其实我只想当个安静的萌妹子。”家有妖气!魔妃千千岁!
  • 绝世邪妃

    绝世邪妃

    她,21世纪古武世家家主,手段狠辣,冷酷无情。她,盛元王朝将军府大小姐,花痴愚昧,受世人朝笑。胆小懦弱,人人可欺。一场阴谋灵魂互换,当她成了她,一次华丽的蜕变,该是何等的风华绝代,惊艳四方.他,倾城之貌,惊世之姿,有战神之名,受世人景仰,也是人人避之不及的嗜血狂魔。却一脸柔情的说:“女人,你是这世上唯一能温暖我心,也是我黑暗人生里的光明。不要离开我,不然我会毁掉整个世界,拉你一起下地狱.”当同样强悍,不可一世的两个人在这异世初遇擦出怎样的火花.当两人一起携手与共时,将在这幻天大陆谱写一段怎样的传奇.片段一:新郎满面红光的走进洞房,看见床上的人儿很是激动。倒满两杯交杯酒,拿起玉如意指尖颤抖,紧张的屏住呼吸慢慢挑开。看着红盖头下的人儿,面容顿时铁青,骨节分明的十指紧握成拳,咬牙切齿的怒吼:“该死的,南宫彤玥你死定了。”藏在屋顶的某女打了个寒颤,忍住心虚,挥了挥粉拳在心底说道:谁怕谁。一个用力屋顶塌陷“嘭”……**********片段二:烛火昏暗,满室暧昧。某男化身为狼,惊喜若狂,终于如愿以偿了。大手一挥,两人身上的衣衫散落一地,含情脉脉的诉说情话,情动之时……“玥儿。”某男面黑如墨,青筋隐动,委屈的叫着。“嗯。”某女脸色娇羞,一脸媚态,水眸疑惑的盯着某男。“为夫前世今生欠你太多,现在遭报应了。”紧紧的抱住某女,哀怨的说道。“魔障了?”“看吧!”修长的食指指着某女腰间,苦大仇深的盯着,像是要撕了般。“……”某女看去,也有些傻眼,这是——
  • 重生古代恋情

    重生古代恋情

    本文纯属YY之作,属慢热型,女主柯吟风是现代的剩女,独立坚强,有点大女人,不完美不万能,有大脾气小毛病。寻寻觅觅,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真爱。死后重生到古代,也许是上天给她安排的另一个浪漫的开始,也许又是前世的重复,谁知道呢?请相信,面包会有的,美男也会有的。第一卷小荷才露尖尖角[内容简介]睁开眼的那一刻,她发现自己成了一名只有五岁的小乞儿,身边围着的那一张张肮脏的小脸使她触摸到了内心的那一丝柔软。有谁能知道,弱小的身躯里却隐藏着一个成熟而独立、坚决地想要改变自己及他人命运的灵魂呢?“吟风,该给我取名了吧?”小三忽然道。她看向他那双明亮的坦荡的眼,眉宇间似有股浩然正气,于是冲口而出:“浩然,你就叫浩然吧。”他姓皇甫,名浩然。他几乎忘记了自己原有的名字。也许是刻意的遗忘,也许是对未来的麻木,但是,柯吟风却燃起了他内心深处对未来的渴望。“你说的啊,不能再忘了我。”浩然对她说。可是,年幼时的许诺会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呢?眼前的这张脸,模糊了性别,模糊了年龄。……眉目清远如山黛,目光清冷如寒月,气质清雅如荷莲,面容清俊如秀竹。趴在他的脚边,柯吟风甚至能闻到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淡淡清香……少年忽然冲口而出:“想学这手功夫吗?”……“那就跟我走吧。”话一出口,少年就愣住了。他小小年纪,地位尊贵,权势惊天。天赋异禀,却心机深沉,行事狠辣,独自品尝着高处的孤独与寂寞。遇见她,是他黑暗生命中的乍现的一丝光明,也是他注定要承受的劫难。他姓邬,世人都知他是邬郡王世子。他任性妄为,自大骄横,遇见她时,他将她视为眼中的一根刺。可谁会料想,这根刺竟会刺入他的心中,每每想起,便一阵疼痛。也曾想,将这刺拔出,种在地上长成树。只是以他们敌对的立场,她永远只能是他心头的一根刺。骆青瑶,骆家堡新一代当家人,世人公认的经商奇才。他外表俊美,潇洒风流,却独对她青睐有加。他说,她是个谜,一个令他无法解开的谜。她说,他们会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可是,为什么,听到这句话后,他会感到不甘和失望呢?冷心,绝杀门门主继承人。遇见她,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无心的人,开始触摸到了心脏跳动的频率,也一并的,品尝到了心痛的滋味。邬郡王看向城门口柯吟风他们远去渐渐消失的身影,眼底几不可察地闪过一丝困惑。这个女孩,年纪尚小便有如此胆色,长大了还不知会变成怎样的一个女人。
  • 谁是电工

    谁是电工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柳传志的领导智慧

    柳传志的领导智慧

    每个著名企业家都有其独步天下的“秘技”,这也是其耀眼的闪光点。柳传志从创办联想开始,即以其卓越的领导力,为联想人乃至整个企业界所称道。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冷酷殿下判出局

    冷酷殿下判出局

    为毛她就这么悲剧啊!总是被奸人陷害不说,父母惨死,哥哥与她断绝关系,未婚夫都要抛弃她?她告诫自己:“不坚强懦弱给谁看!”半年后她华丽地再度出现,化身嗜血公主,报父母之凑!那个男人却说爱她?“男人你早已经被判出局了!”她潇洒离去。
  • 我曾爱你那么多

    我曾爱你那么多

    爱情不停站,要开到地老天荒需要多勇敢?因为一次偶然的机缘,安小朵与背景复杂的律师黎孝安相遇,两人相互吸引,很快展开了一场热恋,她的人生轨道在不知不觉中偏移。当她如痴如醉沉浸在幸福中,当她忘情地享受着他给予的爱,当她还做着地久天长的美梦时,所有的一切却因为父亲的出现戛然而止,命运之手 收回了所有的慷慨,将她从云端推向深渊。情人转眼变成仇人,对与错,爱与恨,全在一念之间。那场事故,是意外发生还是有心人机关算尽下的结果?迷雾重重的背后,究竟是谁一次又一次地扼杀了她的幸福?光阴流转,等到思念与爱抚平所有伤痛,他们能否回到当初最美好的时光?
  • 中小学校园安全常识教育

    中小学校园安全常识教育

    中小学校园安全关乎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关乎学校的根本任务和培养目标;关乎学校的事业发展和稳定,关乎教育的形象和行业作风;关乎“三个代表”思想的落实,关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因此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与防范一直备受关注。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还有40万至50万左右的学生受到中毒、触电、他杀等意外伤害,而这些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与学校有关的。编著此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掌握安全预防知识,珍爱生命,学会自我保护,面临危险时能够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