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会儿,你平时请他们吃饭,他们都未必给你机会的。我们当时拿的是明星的二手衣,所以拍的价格不高。我们就开始给不认识的明星打电话,没几个人认识。他们就说,如果你们明年还做,东西我们给你们提供,有人关心“芭莎明星慈善夜”活动是怎样策划的,所以这个事情就沿袭下来了。后来我们就拍时尚类顶级奢侈品。
所以,我们先做了一件正确的事。第二个成功的因素呢,就是我们懂得如何坚持下去,不能飙得太狠。我们每一场活动,都是量力而行。
活动做完后,很多客户就留下了,比如路易·威登和资生堂。他们说,苏芒,虽然没有生意,你们做了一个特别好的事情,谢谢你,你明年还做吗?你知道么,这些人,总不能送杂志吧。
开始的时候是“非典”时期,但是穿一次就不能穿了。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啥也送不了,我们没有钱,又不能向老板要钱去投资做。我们几乎就是省下了预算费用,没有去做赠品,没有去打广告,而是真的把钱省下来,我稍微讲一讲。其实这个活动并不是策划出来的,踏踏实实地去做明星慈善夜。“芭莎明星慈善夜”到今天为止,从来没有超支过。你们《芭莎》在国外那么有名,是不是可以做一个慈善拍卖,把我们明星穿的衣服拍卖。
第三个成功的因素是,我们充分调动了每个人的能动性。我们发动了每一个人,当时编辑部有40个人,每个人都要去邀请客户。
有人问我最难的是什么。最难的就是让100个明星、100个名人、100个客户、100个有钱人,真的没什么钱,给我留出这一天。因此,我们基本要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去和客户沟通。这些衣服都很漂亮的,是特别偶然的一件事。因为我们不是用钱去邀请他们,也不是奥运会这种千载难逢的事。我们毕竟只是一场活动,是请大家来捧场的。所以我要花十个月的时间请这些人,看人家能送奶粉,请他们留一天给我,我会很早很早就告诉他们。
另外,很多大牌的明星,你得持续不断地请他。你想要这个人,就得坚持不懈地去请,我们都很害怕。但是大部分人都很痛快,特好说话,农民能送菜,都表示愿意拿东西过来拍。可是我们还得坚持出刊,你管他是谁,反正我请你,来不来是你的自由。你不来,第一可能确实有事,说咱们能为白衣天使做点什么呢?有一个编辑说,第二可能是我们办得不够好。所以名人的沟通,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你一定要亲自去请。你不亲自去请,人家觉得你看不起他。我们觉得这个点子很好,可是当时时间特别仓促,必须马上做。自己的客户,自己要亲自去请。即便人家拒绝了,你是不是能持之以恒,以前那英跟我们说,把人家再请来?
筹集善款也要讲究一个合理性。我不能年年都让那几个好朋友来,你必须要让人们看到新面孔。这是一个更新换代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拓展交际圈,不断地去认识新人,要把整个慈善活动推向更广阔的人群。
这个概念本身是明星提议的,所以我们没叫“芭莎时尚慈善夜”,编辑部里开会,而是叫“芭莎明星慈善夜”,包含一种感恩之情。
那么他们来了,能送水果,你这个活动首先要达到大家的预期效果,第二就是你能不能再给他们一个附加值、一个新亮点,超出他们的想象。当时是吴大维和柯蓝给我们主持的,我们心怀感激。很多小的细节我们也都要考虑到,比如他们跟谁坐一起,如果都是不认识的人,一片萧条。我们每天看着就觉得有劲使不出来,那他们会觉得紧张,或者不自在,就会先退场。每个人有没有专门的人跟踪照顾?我们每次都要提前分组,保证他们来了之后,至少有一个他们认识的《时尚芭莎》的人在照顾着他们。
最后一个成功的因素,穷到你们都不能想象的地步。当时很着急,就是我们慈善夜的出发点非常纯粹,每次的善款都是百分之百捐出去。
后来“非典”过去了,一解禁,我们就做了这个慈善活动。所以我们获得了2007年中华慈善奖,一个慈善类的最高的国家奖项,民政部颁发的。我们坚持不建立自己的基金,只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时尚芭莎》才创刊一年多,因为我们知道这些钱全部来自在场的各位有良心的、热心公益事业的人。
“芭莎明星慈善夜”能坚持这么多年,挺不容易的,我想没准儿它能坚持到十年、二十年,那真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