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7700000040

第40章 兵学名句——战争智慧(6)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出自《鬼谷子·捭阖》)

【译文】如果要合理运用开放和封闭的规律,要从阴阳两方面来试验。因此,与处于“阳气”中的人谈论,可以用崇高的语言来说服他;与富有“阴气”的人交流,则要用低微的语言引导他。用卑下来求索微小,以崇高来求索博大。由此看来,我们就可以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策略,当说则说,当停则停,出入自如,天下便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没有人不能说服了。谋事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说服普通民众,可以说服一个家族,甚至可以掌控一个将相王侯,可以游说天下国君。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出自《鬼谷子·反应》)

【译文】古代以大道教化众生的圣人,其作为都是与无形的自然规律相伴而生的。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出自《鬼谷子·反应》)

【译文】所以要想掌握情况,要先从自己开始,只有了解了自己,然后才能了解别人。

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出自《鬼谷子·反应》)

【译文】自己首先认真确定策略,再以此来统领众人,策略要不暴露意图,让旁人看不到其门道所在,就可以称为“天神”。

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出自《鬼谷子·内揵》)

【译文】想要游说君王的谋士,务必要事先揣摩出君王的心思;想向君王进献策略的谋士,务必要循势而为,因势利导。

故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出自《鬼谷子·内揵》)

【译文】所以说,在没有了解对方想法之前就去游说的人,定会事与愿违;在不掌握实情的时候就去游说,定然没有好结果。只有了解情况,依据实际确定策略,才能够充分施展自己驾驭形势的计谋,推行自己的主张。这样才能进退自如,随心所欲。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出自《鬼谷子·忤合》)

【译文】世上没有永远显贵的事物,事物没有永恒的师长和榜样,圣人常常是无所不做,无所不听。办成要办的事,重要的是不违背预定的计谋。如果为了自己的君主,合乎这一方的利益,就要背叛那一方的利益。凡是计谋不可能同时忠于两个对立的君主,必然违背某一方的意愿。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者,不能隐其情。(出自《鬼谷子·揣术》)

【译文】揣摩人情,游说人主的谋士,应在对方最高兴的时候去游说,要使其欲望极度膨胀。只要对方有欲望,他就不愿隐瞒事物的真实情况。而在对方怀疑,戒惧时去游说他,则要使其对所厌恶的事情恨至极点。倘若对方有所厌恶的事,此时也不会隐瞒其真实情况。

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其所亲,知其所安。(出自《鬼谷子·揣术》)

【译文】如果遇到其情感受到触动却不能体现其内心善恶、好恶变化的人,就暂且搁置起来,不与他交谈,应该去了解其所亲近的人,从而从侧面了解其外表不为所动、处之泰然之时的内心真实情感。

故计国事者,则当审权量;说人主,则当审揣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一也。(出自《鬼谷子·揣术》)

【译文】因而,决策国家大事的人,必须会权衡得失利弊;同理,游说人主的谋士,也必须会揣摩人主的心理。策划、谋略、探察人的欲求,均同此理。揣情之术,可以使人富贵,也可以使人贫贱;可以使人有重权,也可以使人微不足道;可以使人受益,也可使人受害;可以使人成功,也可以使人失败。这些都是揣情之术产生的后果。

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此三者惟圣人然后能任之。(出自《鬼谷子·揣术》)

【译文】因此,谋划策略,最困难的就是周到缜密;进行游说,最困难的就是让对方全部听从自己的主张;办事,最困难的就是必办成功。需做到这三点只有圣人才能胜任。

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也。(出自《鬼谷子·揣术》)

【译文】所以说谋划必须周到缜密;游说要选择与自己观点相通的对象。所以说:“办事情要稳健,无懈可击。”

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与时相偶者也。说者听,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听。(出自《鬼谷子·揣术》)

【译文】要想使所主持之事取得成功,必须有适当的方法。所以说:“客观规律是与天时互相依附的。”进行游说的人必须使自己的说辞合于情理,合情合理才有人听。

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出自《鬼谷子·权术》)

【译文】所以与智者谈话,就要以渊博为原则;与博者说话,要以强辩为原则;与善辩的人谈话,要以简要为原则;与高贵的人谈话,要以鼓吹气势为原则;与富人谈话,要以高雅潇洒为原则;与穷人谈话,要以利害为原则;与卑贱者谈话,要以谦恭为原则;与勇敢的人谈话,要以果敢为原则;与愚笨的人谈话,要以锋芒毕露为原则,这些都是与人谈话的原则。然而不少人却常常背道而驰。

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出自《鬼谷子·权术》)

【译文】听话贵在聪明,要听出对方真实的想法,智慧贵在高明,要总结出规律,言辞贵在奇妙,要语出惊人。

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万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出自《鬼谷子·谋术》)

【译文】所以,事物不断变化,才能产生问题;因为要解决问题才需谋划;只有通过谋划才会产生计策。研究计策才能产生相应的方法;有了方法才能游说决策者,使前进,进而不通,再退一步,进退之中形成制度,以此制度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如此看来,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一个道理,控制万事万物也是同一法则啊!

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出自《鬼谷子·谋术》)

【译文】愚昧的人是容易蒙蔽的,不肖之徒是容易被吓住的,贪婪的人就容易被引诱;所有这些都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出自《鬼谷子·谋术》)

【译文】强者是由弱小的力量不断积累而变成强大的;强直的形式是由许多微小的曲线而积成的;由于积累才使不足者成为富裕者。这就是道术的一种具体表现。

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出自《鬼谷子·谋术》)

【译文】身处亲密地位而说话却虚伪而见外,就会逐渐被疏远;身处疏远地位而说话却情深意切,毫无顾忌,就会非常危险。

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出自《鬼谷子·谋术》)

【译文】可以知心的人,就可以重用;不可以知心的人,善于谋划的人是不会用的。

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出自《鬼谷子·谋术》)

【译文】所以说:“办事情最重要的是控制人,而不是被人控制。”控制别人的人,手中掌握着主动权;被人控制的人,他的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中。

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出自《鬼谷子·谋术》)

【译文】一般地说来,圣人处世之道称为“阴”——谋略原则为隐而不露。愚人处世之道称为“阳”——谋略原则为大肆张扬。聪明的人,成事容易;而愚鲁的人成事困难。

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出自《鬼谷子·谋术》)

【译文】用智,就要用在一般人不能知道的地方,就要用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

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出自《鬼谷子·决术》)

【译文】圣人所以能成就大事业,有五种手段:有的用正面的道德教化;有的用暗地里的手段来对付;有的假托诚信之辞与对方结成联盟以借用对方的力量;有的用蒙蔽手段迷惑对方;有的却用一般化的手段迷惑对方。

《孙膑兵法》简介

《孙膑兵法》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兵书,也是《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作者为孙膑,传说他是孙武的后代,在战国时期生于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阳谷、鄄城一带),曾和庞涓一块儿学习兵法。

夫兵者,非士恒势也。此先王之傅道也。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出自《孙膑兵法·见威王》)

【译文】用兵之道,并没有永恒不变的模式。这是先王所陈述的道理。一个国家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可以避免亡国,把江山世代延续下去。如果不能取胜,就会割让土地,以至危及国家生存了。所以,用兵不可不慎重对待。

然夫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事备而后动。(出自《孙膑兵法·见威王》)

【译文】那些轻率用兵的人常遭失败,贪图胜利者常遭屈辱。所以说,用兵绝不能轻率,胜利也不是靠贪求而能得到的。用兵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才能付诸行动。

夫权者,所以聚众也。势者,所以令士必斗也。谋者,所以令敌无备也。诈者,所以困敌也。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出自《孙膑兵法·威王问》)

【译文】权力是保证军队整体指挥的必需;威势是保证军兵用命的条件,智谋可以使敌军无从防备;诡诈能让敌军落入困境。这些都有助于取得胜利,但又都不是用兵最要紧的事项。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出自《孙膑兵法·月战》)

【译文】天时、地利、人和三项条件缺了任何一项,即使能暂时取得胜利,也必定留下后患。

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此王者之将也。(出自《孙膑兵法·八阵》)

【译文】所谓懂得用兵规律的人,那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国内深得民心。对外要熟知敌情,布阵要懂得八种兵阵的要领。预见到必胜而出战,没有胜利的把握则避免出战。只有这样的人才是足当重任的将领。

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则多其弩,险易必知生地、死地,居生击死。(出自《孙膑兵法·八阵》)

【译文】地势平坦的地方用战车,地势险阻的地方则多用骑兵,地势狭窄险要的地方多用弓弩手。但无论在险阻还是平坦的地方,都必须先弄清楚,哪里是生地,哪里是险地,要占据生地,把敌军置之死地而后消灭。

凡兵之道四:曰阵,曰势,曰变,曰权。察此四者,所以破强敌,取猛将也。(出自《孙膑兵法·势备》)

【译文】用兵的根本有四项:第一叫兵阵,第二叫兵势,第三叫机变,第四叫兵权。懂得这四项,才能用来打败强敌,捉拿猛将。

故善者制险量阻,敦三军,利屈伸,敌人众能使寡,积粮盈军能使饥,安处不动能使劳,得天下能使离,三军和能使柴。(出自《孙膑兵法·善者》)

【译文】因此,善于用兵的将领善于审视地形险阻而加以利用,能够指挥全军将士进退自如,敌军兵多时能使其变少,敌军军粮充足时能让其挨饿受饥,敌军稳守不动时能使敌军疲劳,能让得全国民心的敌军离心离德,能使全军同心协力的敌军不和。

将者不可以不义,不义则不严,不严则不威,不威则卒弗死。故义者,兵之首也。(出自《孙膑兵法·将义》)

【译文】军队的将领绝不能不公正,如不公正就不可能严格治军,治军不严就没有威信,将领没有威信,那士兵就不会拼死效命。所以说,公正是统兵的首要条件,就像人必须有头一样。

将者不可以不仁,不仁则军不克,军不克则军无动。故仁者,兵之腹也。(出自《孙膑兵法·将义》)

【译文】军队的将领不能不仁爱,将领不仁爱军队就不会有制胜的能力,军队没有制胜的能力就不能使用。所以说,仁爱是统兵的中心事项,就像人必须有腹心一样。

将者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力,无力则三军之利不得。故德者,兵之手也。(出自《孙膑兵法·将义》)

【译文】军队的将领不能不施恩德,将领不施恩德就没有威力,没有威力的将领就无法发挥全军的威力。所以说,恩德是统兵的手段,就像人必须有手一样。

将者不可以不信,不信则令不行,令不行则军不榑,军不榑则无名。故信者;兵之足也。(出自《孙膑兵法·将义》)

【译文】军队的将领不能不讲信用,将领不讲信用,他的命令就无法贯彻执行,军令不能贯彻执行,军队就不能集中统一,那军队就不会有声名了。所以说,信用是统兵的支点,就如同人必须有足一样。

天地之理:至则反,盈则败,日月是也。代兴,代废,四时是也。有胜,有不胜,五行是也。有生,有死,万物是也。有能,有不能,万生是也。有所有余,有所不足,形势是也。(出自《孙膑兵法·奇正》)

同类推荐
  • 雁门关

    雁门关

    雁门关自古即为中国北部一重要的边防要塞。历史上除元、清等少数民族王朝外,雁门关一直是牵动历代中原王朝最敏感的那根神经。秦击匈奴、唐阻突厥、宋御契丹、明防瓦剌……滚滚狼烟几乎从秦一直燃烧到近代。作为中原门户,雁门关参与并见证了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一部雁门关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的现代化,即敦促教育国民由传统臣民向现代公民转变,是近一百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也都在推动的社会大课题。清末民初的北京,作为全国观瞻所系的“首善之区”,在由传统帝都向民国首都转型的过程中,强力发起了从散漫、保守的传统“臣民”道德向具有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的现代“国民”道德转型的社会教化运动。这场运动明面上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现代转型,实质上却是清末民初北京文化权力关系(传播谁的道德)、文化阶层关系(谁对谁传播道德)及文化社会关系(怎样传播道德)的深刻综合反映。
  •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段渝主编的《巴蜀文化研究集刊7》内容介绍:伊尹是商王朝开国的辅弼良臣,一名伊挚、尹挚,单称伊,又名阿衡,辅佐成汤伐灭夏桀,建立了商王朝。汤之后,太甲不遵汤法乱德,伊尹放太甲,摄朝政,保证了早期商王朝王室政权的平稳过渡。伊尹的治国大略流芳后世,到春秋战国时期乃有伊尹学派形成。
  •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古典文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
热门推荐
  • 重生珠光宝鉴

    重生珠光宝鉴

    *新文推荐《邪少猛追妻,彪悍小中医》*一次飞机失事,使得三十六岁的苗函嫣回到十八岁那年。随着命运的改变,拟补前世的遗憾,使得悲剧不再重现,更让她学会了珍惜。一步步登峰踏远,却发现父亲和她前世的死亡并非意外,在恨意的使然下,她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路。漫步浮世间,她只为活出自我保护家人!皎月难圆,我命由我不由天,既然上天给了她如此天赋,她便要狂给世人看!古董界的鉴定大师,赌石界的翡翠王,考古界的天纵奇才,商场上的高傲女神……只是这个男人是怎么回事?女神撇撇嘴:“自恋是病,得治!”
  • 终极刺杀

    终极刺杀

    虽然不想到处杀人。国家的安宁,没有办法了,有个国家暗中组织的暗杀队伍,他们专门暗杀对他们帝国不利的人。但是他们面对的都是很厉害的对手,每个都是强敌。不过不怕,因为他们有四圣器在手,龙吟剑,对那些危害国家的人,凤鸣刀,龟嘶扇。他们有着全大陆最强的组合,怕什么,就算他是最强的恶灵法师,只能是杀!,但是为了大陆的安全,在兰希大陆上,虎啸枪,也照样不是他们的对手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2)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体感交互技术

    体感交互技术

    本书提出了体感计算的研究,探讨了基于体验性认知的个性化电子学习方式,并且分析了面向儿童的艺术创造体验,在体感虚拟化身的帮助下,用户可以通过身体运动,促进情感心智的全面发展,
  • 红楼寻梦之涵玉盟

    红楼寻梦之涵玉盟

    当黛玉听到宝玉与宝钗成婚的消息,那一缕芳魂不愿附体,只想飘到一个无人的地方。可是怎奈有着绛珠本体的她,又怎能随心。她回来了,回到黛玉的身上。但是回来的她,却想离开这个地方。她带着雪雁和紫鹃走了。可是她能走到哪里去呢?她这一走又掀起多少故事来。本文属于慢热文。简介以后还会再改请大家见谅。
  •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一直被视为纪伯伦一生的巅峰之作,自出版以来赞美始终不绝,被人誉为“小圣经”“东方赠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等。纪伯伦因此书声名大振,被世界认识、关注。此书收录了《先知》、《先知花园》、《先行者》等多部散文诗集,讨论了爱、婚姻、施予、悲欢、自由、时光、善恶、美、死亡等多个世界之源问题,承载了纪伯伦最厚重也是最成熟的思想,而散文诗中的语言优美绝伦,因此《芝加哥晚邮报》称:“真理在此,用黎巴嫩式的美、音乐和理想主义表现出来的真理。”
  • 卡耐基成功人生经典

    卡耐基成功人生经典

    卡耐基是二十世纪伟大的人生导师,半个多世纪以来,从西方到东方,几乎世界上任何一个语族都有卡耐基的译著,他也因而被誉为“人类出版史上第二大畅销书作家”。本书为您解读卡耐基式的成功宝典。
  • 道德经(白话全译)

    道德经(白话全译)

    史文哲翻译的《道德经白话全译》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国学大师冯友兰、知名学者傅佩荣、大作家王蒙等。  《道德经白话全译》体例,先列原典,后附译文、注释,并精选古人所做注解,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借此引领您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 血色残阳

    血色残阳

    江南的陶镇是一个古老的城镇。陶家是这里辉煌几代、富甲一方的大户。这日,陶家喜气洋洋,正准备迎接在外经商的老爷回家过六十大寿。不料,迎回来的却是老爷的无头尸和陶家人从未谋面的老爷在外新娶的五姨太。陶家从此人心惶惶。对于老爷的死,陶家的姨太太们和大少爷又喜又怕。喜的是,治家严苛的老爷死了,平时做的那些违背家规的丑事就不会暴露,终于可以躲过轻则钉刺、重则投井的处罚;怕的是,新来的五姨太似乎知道每个人的秘密,还知道陶家一个关于财宝的秘密。自从五姨太进了陶家,怪事接连发生……就在陶家人互相倾轧、乱成一团之时,死去的陶老爷回来了……
  • 望雁归

    望雁归

    原本是想去地府找阎君讨个说法,一睁眼却发现身处一个凶杀案现场,最要命的是竟然成了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阴差阳错成了知府外室所出的小小庶女,大妇强势毒辣,便宜爹爹窝囊自私,幸亏小娘亲还有几分智慧,看小小庶女如何混的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