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7700000024

第24章 子学名句——百花齐放(7)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出自《商君书·更法》)

【译文】讲究崇高道德的人,不去附和那些世俗的偏见;成就大事业的人,不去同民众商量。

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出自《商君书·更法》)

【译文】法度,是用来爱护百姓的;礼制,是为了方便办事的。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出自《商君书·更法》)

【译文】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如果能够使国家富强,就不必去沿用旧有的法度。如果能够使百姓得到益处,就不必去遵循旧的礼制。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出自《商君书·更法》)

【译文】如果没有百倍的利益不要改变法度,如果没有十倍的功效不要更换使用工具。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出自《商君书·更法》)

【译文】治理国家不一定用一种方式,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代。

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出自《商君书·更法》)

【译文】愚昧的人所讥笑的事,正是聪明人所感到悲哀的事。狂妄的人高兴的事,正是有才能的人所担忧的。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出自《商君书·农战》)

【译文】平常国君用来勉励民众的是官职和爵位,可是国家得以兴旺的根本却是农耕和作战。

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而得官爵,是故不官无爵。国去言则民朴;民朴,则不淫。民见上利之从壹空出也,则作壹;作壹,则民不偷营;民不偷营,则多力;多力,则国强。(出自《商君书·农战》)

【译文】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他教化民众都是要求通过专心务农来得到官职和爵位。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得到官职也没有爵位。国家废除空谈,民众就朴实而且不放荡,民众看见国家给人们的好处都是从农耕与作战这一途径发出,那么便会专心从事农耕和作战。民众专心从事农耕和作战,就不会苟且谋求其他事。民众不苟且谋求其他事,国家的实力就会雄厚,实力雄厚,国家就会强大。

王者得治民之至要,故不待赏赐而民亲上,不待爵禄而民从事,不待刑罚而民致死。(出自《商君书·农战》)

【译文】称王天下的君主掌握了统治民众的办法,所以不等君主实行赏罚民众便亲附于君主了,不等君主封爵加禄民众便从事农战了,不等君主使用刑罚民众就拼死效命了。

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出自(《商君书·去强》)

【译文】运用强民的办法来清除不服从法令的民众,国家会被削弱;运用刑罚使民众听话等措施来清除不服从法令的民众,国家就会强大。

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出自(《商君书·去强》)

【译文】国家很富强,却按照穷国的办法治理,这样的国家会富上加富,富上加富的国家就强大。国家贫穷却当作富国来治理,这就叫穷上加穷,穷上加穷的国家会被削弱。

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刑至事生,国削。(出自(《商君书·去强》)

【译文】加重刑于轻罪,刑罚就是不用也能将事情办成,这样的国家才能强大;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用刑轻重不一,即使用了刑罚,犯法的事情却不断发生,国家会被削弱。

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惠,惠生于力。(出自(《商君书·去强》)

【译文】重的刑罚产生实力,实力能产生强大,强大能产生威力,威力能产生恩惠,恩惠从实力中产生。

兵起而胜敌、按兵而国富者王。(出自(《商君书·去强》)

【译文】发兵打仗就能战胜敌人,按兵不动就富足的国家就能称王天下。

以日治者王,以夜治者强,以宿治者削。(出自(《商君书·去强》)

【译文】政务能在当日处理完的,可以称王天下;能在当晚处理完的,能使国家强大;要等到第二天才处理完的,国家就会削弱。

民胜法,国乱;法胜民,兵强。故曰:以良民治,必乱至削;以奸民治,必治至强。(出自《商君书·说民》)

【译文】民众凌驾在法规之上,国家就会混乱;法规限制住民众,国家的兵力就强大。所以说,用所谓的良民治理国家,国家就一定会乱,直到被削弱。用所谓的奸民治理国家,就一定能治理好国家,直到强大。

治明则同,治暗则异。(出自《商君书·说民》)

【译文】社会政治清明,那么民众就会心齐;社会政治黑暗,百姓就会人心涣散。

故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出自《商君书·说民》)

【译文】因此,实行法治的国家,官吏处理政务不必听从君主,民众处理事务也不必听从官吏。

故圣人承之,作为土地、货财、男女之分。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出自《商君书·开塞》)

【译文】所以,圣人顺应当时社会的发展形势,制定了关于土地、财货、男女等的归属权。名分确定了而没有制度不行,因此设立了法令;法令确立了而没有人来管理也不可,因此又设立了官职;官吏有了而没有人统一领导不行,所以设立了君主。

民愚,则知可以王;世知,则力可以王。民愚,则力有余而知不足;世知,则巧有余而力不足。(出自《商君书·开塞》)

【译文】所以说民众愚笨,那么有智慧就能称王天下;世上的人聪明,那么有雄厚的实力就可称王天下。民众愚笨就会力量有余而智慧不足;世上的人聪慧,就会智慧有余而实力不足。

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出自《商君书·开塞》)

【译文】圣人不效法古代,也不局限于现状。效法古代就会落后于时代,局限于现状就会阻碍社会发展。

故兴王有道,而持之异理。(出自《商君书·开塞》)

【译文】所以建立王业有一定原则,而守住王业的办法却不相同。

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故效于古者,先德而治;效于今者,前刑而法。此俗之所惑也。(出自《商君书·开塞》)

【译文】古代的民众淳朴又宽厚,现在的民众乖巧而虚伪。所以在古代,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用道德教化民众放在首位;现在治理国家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法治放在前面而使用刑罚。这个古今不同的治理方法世俗之人是不能理解的。

夫正民者,以其所恶,必终其所好;以其所好,必败其所恶。(出自《商君书·开塞》)

【译文】治理民众的人,如果用他们所讨厌的东西去治理,最终民众一定能得到他们所喜欢的;如果用他们所喜欢的来治理,民众一定受害于他们所讨厌的东西。

故王者以赏禁,以刑劝;求过不求善,藉刑以去刑。(出自《商君书·开塞》)

【译文】所以称王天下的君主用奖赏督促民众,用刑罚规劝民众;不理会民众的善举,而追究民众的过错,用刑罚除掉刑罚。

故圣人之为国也,不法古不修今,因世而为之治,度俗而为之法。(出自《商君书·壹言》)

【译文】因此,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不效法古代,不拘守现状,根据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来制订与之相适应的政策,考察社会风俗来制定法令。

法不察民之情而立之,则不成;治宜于时而行之,则不干。(出自《商君书·壹言》)

【译文】假如对法度的确立,在不考察民众的具体情况就设立它,就不会成功;对政策的确立,是使其能适应当时的形势要求而使用它,就不会相抵触。

是以明君之使其臣也,用必出于其劳,赏必加于其功。功赏明,则民竞于功。为国而能使其民尽力以竞于功,则兵必强矣。(出自《商君书·错法》)

【译文】因此,英明的君主使用他的臣子和民众时,重用他们,一定是因为他们对国家有功劳,奖赏他们一定要加在他们的功绩上。论功行赏原则明确,那么民众就会争着立功。治理国家能让民众争着立功,那军队就强大了。

故明主者用非其有,使非其民。(出自《商君书·错法》)

【译文】所以英明的君主能利用不是自己的东西,役使不属于自己的民众。

人君不可以不审好恶。好恶者赏罚之本也。(出自《商君书·错法》)

【译文】因此君主不能不了解清楚民众的爱好和厌恶的习性。民众的喜好和厌恶是使用奖赏和刑罚的根本原因。

是以明君之使其民也,使必尽力以规其功,功立而富贵随之,无私德也,故教流成。(出自《商君书·错法》)

【译文】所以英明的君主役使他的民众,使他们一定用尽全力来谋求立功的事。功绩建立了,富贵便随之而来。除此之外国家没有私下的奖赏,所以国家的政令就能够成功执行。

故凡明君之治也,任其力不任其德,是以不忧不劳,而功可立也。(出自《商君书·错法》)

【译文】所以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根据民众为国家出力的情况加以任用,而不是根据私人恩德使用。因此,能不担忧不劳累便将功绩建立起来。

故王者之政,使民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民习以力攻难,故轻死。(出自《商君书·战法》)

【译文】所以成就王业的政治主张,是使人民怯于乡里械斗,而和敌人作战就勇敢。人民习惯于用力量攻打凶险的地方和强悍的敌军,所以没有怕死的心情。

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先知也。(出自《商君书·战法》)

【译文】用兵的重大法则在于谨慎,研究敌情,考察双方兵力的多少,这样或胜或败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王者之兵,胜而不骄,败而不怨。胜而不骄者,术明也;败而不怨者,知所失也。(出自《商君书·战法》)

【译文】能称霸天下的帝王的军队,打了胜仗不骄傲,打了败仗不抱怨。打了胜仗不骄傲,是因为战术高明;打了败仗不抱怨,是因为知道了打败仗的原因。

若兵敌强弱,将贤则胜,将不如则败。若其政出庙算者,将贤亦胜,将不如亦胜。政久持胜术者,必强至王。若民服而听上,则国富而兵胜,行是,必久王。(出自《商君书·战法》)

【译文】如果敌我双方军队实力强弱相当,将领的水平超过敌人的就能获胜,将领的水平不如敌人的就会打败仗。假如战前的决策出自朝廷的谋划,将领超过对方的会取胜,将领不如对方的话也能取胜。在政治上长期掌握获胜的战术,国家就一定能强大,直到称王天下。如果民众服从并听信君主的治理,那么国家就会富强,而且军队打胜仗,执行这一原则,就一定能长期称王天下。

凡用兵,胜有三等,若兵未起则错法,错法而俗成,而用具。(出自《商君书·立本》)

【译文】凡是用兵作战,获胜的根本有三:军队还没有出征就推行法治;推行法治,使民众形成专心从事农耕和作战的风气;风气形成了,那战争所需要的人、财、物等工具便有了。

故曰:兵生于治而异,俗生于法而万转,过势本于心而饰于备势。(出自《商君书·立本》)

【译文】所以说军队诞生于政治,却又因政策的不同而差异;风俗有法治的约束才能形成,却又随法治不断发生变化,取得胜利的优势在于民心,却又因武器的精良而增加。

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出自《商君书·兵守》)

【译文】四面受敌的国家重视打防御战,背靠大海的国家注重打进攻战。

国以功授官予爵,此谓以盛知谋,以盛勇战。以盛知谋,以盛勇战,其国必无敌。(出自《商君书·靳令》)

【译文】国家根据战功授予官职,给予爵位,这就叫用官爵来增加智慧和谋略,用官爵鼓励勇敢作战。用官职、爵位增加智慧和计谋,用官职鼓励民众勇敢作战,这样的国家一定无敌于天下。

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权者,君之所独制也。(出自《商君书·修权》)

【译文】法度是君臣共同执掌的;信用是君臣共同树立的;权力是君主独自控制的。

故赏厚而信,刑重而必;不失疏远,不违亲近,故臣不蔽主,而下不欺上。(出自《商君书·修权》)

【译文】所以重赏之下树立了信用,而重罚也是必然的。(重赏)不忘关系疏远的人,(重罚)不回避关系亲近的人。这样臣子就不会蒙蔽君主,百姓就不会欺骗统治者。

法者,国之权衡也。(出自《商君书·修权》)

【译文】法度是一个国家衡量是非的标准。

君好法,则臣以法事君;君好言,则臣以言事君。君好法,则端直之士在前;君好言,则毁誉之臣在侧。(出自《商君书·修权》)

【译文】君主好法度,大臣就以法律奉君,君主爱听好话,大臣就以谗言奉君。君主好法度,身边就会聚集正直之士,君主好谗言,身边就都是奸臣。

圣人之为国也,一赏,一刑,一教。一赏则兵无敌,一刑则令行,一教则下听上。(出自《商君书·赏刑》)

【译文】圣人治理国家的办法,统一奖赏,统一刑罚,统一教化。实施统一奖赏,那么军队就会无敌于天下;实行统一的刑罚,那么君主的命令就能实行;实行了统一教化,那么民众就会听从君主的役使。

明赏不费。(出自《商君书·赏刑》)

【译文】公正高明的奖赏并不浪费财物。

明赏之犹至于无赏也。(出自《商君书·赏刑》)

【译文】公正明确的奖赏达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不用奖赏了。

明刑不戮。(出自《商君书·赏刑》)

【译文】严明的刑罚不是为了杀人。

明刑之犹至于无刑也。(出自《商君书·赏刑》)

【译文】公正严明的刑罚用到一定程度,等于没有刑罚。

圣人非能通,知万物之要也。(出自《商君书·赏刑》)

【译文】圣明的人不能通晓一切,而是明白万事万物的要领。

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出自《商君书·画策》)

【译文】因此用战争消灭战争,即使进行战争也是可以的;用杀人消除杀人,即使杀了人也是可以的;用刑罚消灭刑罚,即使加重刑罚也是可以的。

故善治者,使跖可信,而况伯夷乎?不能治者,使伯夷可疑,而况跖乎?势不能为奸,虽跖可信也;势得为奸,虽伯夷可疑也。(出自《商君书·画策》)

【译文】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能使像跖一样的人变得诚实可信,而何况像伯夷这样的人了?不会治理国家的人,即使是像伯夷一样的高洁之士也可疑,更何况跖了?假如形势使人不能做坏事,即使是跖一样的人也可以信赖;假如形势能让人做坏事,即使是伯夷一样高洁的人也可疑。

恃天下者,天下去之;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者也。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出自《商君书·画策》)

【译文】依靠天下的人,天下的人就会抛弃他;自己依靠自己的人,才能得到天下。得到天下的君主,首先是要自己得到自己的人;能战胜强大的敌人,首先自己能战胜自己。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出自《商君书·画策》)

【译文】因此,圣明的帝王不重视道义而重视法律,而且法律必定要严明,君主的命令一定要贯彻执行,那就可以了。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出自《商君书·弱民》)

【译文】人民不敢抗拒法律,国家就强,人民敢于触犯法律,国家力量就弱,所以治理得法的国家一定要使人民不敢抗拒法令。

故以强,重弱;弱,重强,王。以强政强,弱,弱存;以弱政弱,强,强去。强存则弱,强去则王。故以强政弱,削;以弱政强,王也。(出自《商君书·弱民》)

【译文】所以实行强民的政策,以致兵力弱而又弱,国家就削弱;实行弱民的政策,以致兵力强而又强,就能成就王业。用强民的政策攻治强民和弱民,强民仍然存在;用弱民的政策攻治弱民和强民,强民就会消灭。强民存在,国家就弱;强民消灭,就能成就王业。可见,用强民政策统治强民,国家就会削弱;用弱民政策统治强民,就能成就王业。

故为国者,边利尽归于兵,市利尽归于农。边利归于兵者强,市利归于农者富。故出战而强,入休而富者,王也。(出自《商君书·外内》)

【译文】所以,治国的人要把守卫边境的好处都给士兵,贸易的好处都给农民。边境的好处给士兵,就强大;贸易的好处给农民,就富庶。所以在外征战兵力强、在内国家富的,就成就王业了。

处君位而令不行,则危;五官分而无常,则乱;法制设而私善行,则民不畏刑。(出自《商君书·君臣》)

同类推荐
  •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者, 不可行商。《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易经》的本文和八卦中的 爻辞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谋略智慧极多。田由申编著的《易经中的谋略之道》从《易经》的六十四卦剖析出六 十四种为人处世的智谋和策略。
  •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秦汉建制、隋唐盛世、宋元之治,一直到明清之际,中华文明在世界上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中国文明延续发展至今,不但创造了丰厚富足的物质文明,还创造成了博大精深的精神文明。这一切成就不但泽被了华夏子孙后代,而且也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 三字经新读

    三字经新读

    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新读(第2版)》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对原著进行解释的基础上,还赋予了新的理解、新的立意,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和一些生动的典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中国文化的精髓。《三字经新读(第2版)》内容丰富,文字通俗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从“崇文重教”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四川客家教育的族群性和区域性特色。即从族群比较的角度,将四川的客家人与湖广人作比较,分析客家文化在与巴蜀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为了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四川客家教育所充当的角色及发挥的功能,突出客家教育的族群性特色;通过区域比较,即在比较四川客家聚居区与客家散居区以及四川客家与闽、粤、赣客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出四川客家教育的地域性特色,揭示了四川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分析四川客家教育发展模式与特色,从而勾画出四川客家的教育史轮廓。
  • 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精心编就1000多道形式新颖、内容精彩的知识竞赛题,内容涵盖人们应该懂得而又易于掌握的各门各类知识。既突出知识性,又把知识性同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和谐地融为一体,增强可读性,让读者游弋在逸闻趣事点缀的知识星空里,自由翱翔,体味知识带来的无限乐趣。
热门推荐
  • 星梦情缘大玉儿传奇续

    星梦情缘大玉儿传奇续

    望支持深沉新书《二战悲歌:梦断莱茵河》2010年开始连载,首部穿越二战纳粹德国的小说,黑暗历史中的爱恨情仇。《重生之大辽王妃》原名《大辽王妃》最近改版她,是一代贤后大玉儿,史书上记载她辅佐一代君王,培育两代幼主!是一位美貌与智慧兼并的奇女子。然而,现实中的她却胆小懦弱。她,是一个现代社会的女孩,聪明开朗,敢爱敢恨。当她变成了她,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改变呢?
  • 我是装饰镶贴工能手

    我是装饰镶贴工能手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我是装饰镶贴工能手》针对农民工从事装饰镶贴工而编写,主要介绍墙体涂装、镶贴饰面、金属装饰、木装饰、玻璃装饰等基本知识、施工要求和技能、技巧。《"金阳光"新农村丛书:我是装饰镶贴工能手》由常用装饰镶贴工具、墙面与顶棚抹底灰、一般抹灰工程罩面施工等十二部分构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职场中50个第一次

    职场中50个第一次

    什么时候,所有人会把目光聚焦到你身上?一定是你“第一次”处理某件事情的时候:第一件见大客户,第一次与同事竞争,第一次被同事排挤,第一次给领导送礼……“第一次”最能暴露你处理问题的能力。职场的冷酷在于,做错事,周围人可能向你传递“你错了”的信号,却不告诉你错在哪里。
  • 海水太咸

    海水太咸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吃货娇妻

    吃货娇妻

    四九城内,没有人不认识徐宸,他是徐家的嫡孙,身份尊贵,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他说一不二,杀伐果决,可是这样的一个男人在一个叫江瞳的小女人面前却始终接二连三的破例,甚至被她骑到头上作威作福。
  •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100个历史故事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100个历史故事

    本书为青少年朋友精心挑选了100个中外历史上生动有趣,充满智慧的故事,每一个历史故事都浓缩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蕴藏着丰富的生活智慧,反应着古代人民的生活,每则故事后都配有“智慧解读”,从而历史故事的背影和人物进行阐述和评价,帮助青少年了解中国历史,领悟古代人民的智慧。
  • 悦读MOOK(第七卷)

    悦读MOOK(第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呆萌王妃:绝色王爷狂霸拽

    呆萌王妃:绝色王爷狂霸拽

    无耻是她的代名词,卑鄙是她的座右铭,她小气又扣门,可温柔可妖艳,个性百变,一朝穿越,C杯变成飞机场,绝色容貌变路人,嫁给五十岁的老皇子不说,还面临当陪葬品的危险?气晕宰相,骂死御史,皇帝她敢忽悠,神兽她敢威胁,无耻奸妃,横行异世。银发红眸的男人,冷眼看她:“滚!”,她却死皮赖脸的贴了上去。千金易得,美男难求。
  • 让身心与梦想齐飞(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让身心与梦想齐飞(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