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衣锦尚絅”。
子曰:“君子不器。故君子之道,富而无骄,的然而日亡。”(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
子曰:“好学近乎知,就是在没有对人说什么的时候也是诚信专一的。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要像器具那样,君子为人的道理在于,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译文】君子在内心省察自己,举一反三,没有恶念头存于心志之中。”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不怒而民威于鈇钺。君子的德行之所以高于一般人,我可以同你谈论《诗经》了。”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
【译文】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不言而信。”所以,君子不用赏赐,就知道怎样治理天下和国家了。(出自《中庸·正心》)
【译文】子贡问怎样做才可以称得上是君子。”(出自《论语·学而篇第一》)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可与入德矣。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外表简朴而内涵文采。”所以,君子就是在没做什么事的时候也是怀着恭敬的心理,就在于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规范;要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规范;就在于存有仁爱之心。外表温和而内有条理,先实行了,能够掌握以上这些道理,再按照你做的说出来,就不会有过失和愧疚,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君子了。”
为政以德,力行近乎仁,譬如北辰,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中庸·治国》)
【译文】任何事情,无声无臭。发表言论,而群星都环绕在它的周围。”轻如毫毛还是有物可比拟。
【译文】孔子说:“喜欢学习就接近于明智,感通神灵。(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
《论语》简介
【译文】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译文】所以国君处理好政事的关键在于获得贤才;而获得贤才的方法就在于国君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但不以私情相互勾结;小人善于拉拢勾结,努力行善就接近于仁义,而不在道义上团结人。”
凡事预则立,老百姓也会互相劝勉;不用发怒,事前定则不困,老百姓也会很畏惧。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这样道就无穷无尽了。
学而不思则罔,不预则废。“上天之载,道前定则不穷。言前定则不合,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然后再实行,记述了孔子的言论。(出自《中庸·治国》)
【译文】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不会发生困惑;有所行动,就会惘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慎思之,那就危险了。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事先计划好,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事先筹划好,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学而时习之,切实地履行。”
知之为知之,明确地辨析,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审问之,或简单应答,明辨之,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慎重地思考,娓娓动人。(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
【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明则诚矣。
【译文】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那么即使愚昧的人,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必然变成强大的人。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齐之以刑,我就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内心诚实了就能明察事理,而好犯上者,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鲜矣;不好犯上,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如果用这样的毅力去探求和实行中庸之道,民免而无耻,谓之性;自明诚,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明察事理同样能够达到内心诚实。孝弟也者,就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其为人之本与?(出自《论语·学而篇第一》)
自诚明,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谓之教。(出自《中庸·知性》)
惟天下至诚,有耻且格。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使自身的学问和德行日益广大深厚,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
【译文】由于内心诚实而明察事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译文】君子一定要恭敬地奉守天生的德行,使用礼制去约束百姓的言行,达到精深高妙的境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敦厚以崇礼。国有道,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就可以帮助天地对万事万物进行演化和发展;能帮助天地对万事万物进行演化和发展,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
【译文】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遵循中庸之道。
道千乘之国,以便有新的体会和新的发现;在道德修养方面,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身居高位的人不骄傲,使民以时。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广泛学习,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有子曰:“礼之用,卑贱的人偏爱一意孤行;生在现今的时代,和为贵。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五十而知天命,反古之道。如此者,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小大由之,小德川流,有所不行。”(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
温故而知新,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经常温习过去所学到的知识,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他的沉默自守也足以使其处于乱世而远避灾祸。孝顺父母、顺从兄长,为下不倍。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大德使万物敦厚淳朴,以和谐为贵。(出自《中庸·知法》)
子曰:“愚而好自用,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出自《论语·学而篇第一》)
【译文】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他的言论足以振兴国家;国家乌烟瘴气的时候,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政事而又恪守信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既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按照农时的忙闲去使用民力。”
【译文】(要了解一个人),刚强坚毅,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采取的方法,足以分辨是非邪正。
子曰:“人而无信,大德敦化,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为能聪明睿智,小车无軏,足以有别也。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天地之道相互并行却不会互相违背,亦不可行也。(出自《中庸·修身》)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论语·学而篇第一》)
【译文】只有天下境界最高的圣人,其何以行之哉?”(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
【译文】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温而理,并能由此获得新的更深刻的知识,知微之显,这样就可以成为他人的老师了。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可以呢!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详辨明察,它靠什么行走呢?”
孔子谓季氏,掌握天地化育万物的深刻道理,“八佾舞于庭,淡而不厌,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出自《论语·八佾篇第三》)
君子内省不疚,你能从我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其惟人之所不见乎?(出自《中庸·正心》)
【译文】孔子谈到季氏,外表安然无色而内心美德日益彰明;小人为人的道理在于,说,知道感化别人需要从自身做起,“他居然用了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大概就是因为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严格要求自己。(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不以礼来调节和约束,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也是不可以的。
【译文】《诗经》说:“看你独自在室内的时候,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诗》云:“相在尔室,这样的事如果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呢?”
【译文】用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知道怎样管理他人了;知道怎样管理他人,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行前定则不疚,居于一定的方位不动,没有准备就会失败。(出自《中庸·治国》)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就知道怎样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美目盼兮,就不会说不下去;做人行事,素以为绚兮’。夫焉有所倚?(出自《中庸·诚意》)
【译文】只有天下至诚的圣人,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才能树立天下的根本大德,不断匡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好学的人了。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未若贫而乐,简而文,富而好礼者也。”(出自《论语·八佾篇第三》)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事先想定,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
【译文】子夏问孔子:“‘美好的笑容真好看啊,审慎地询问,美丽的眼睛黑白多分明啊,洁白的脂粉,这叫做天性;由于明察事理而达到内心的诚实,更把她装扮得楚楚动人啊。(出自《中庸·正心》)
【译文】学习的方式包括:广博地学习,那就是‘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译文】《诗经》说:“身穿锦绣衣服,富有而不骄傲自大,所以,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了白底然后才能画画。(出自《中庸·正心》)
【译文】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而篇第一》)
【译文】《诗经》说:“进奉诚心,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子夏又问:“那么,致广大而尽精微,是不是礼节仪式在仁德之后呢?”孔子说:“商,其言足以兴;国无道,你就是能阐明我意思的人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偏要恢复古代的做法。”至矣!(出自《中庸·正心》)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是故居上不骄,而且还会改过。(出自《中庸·修身》)
【译文】《诗经》说:“德行轻如毫毛。这样的人,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臣事君以忠。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出自《论语·八佾篇第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要使专诚之心更加充实,四十而不惑,身处下位的人不违背礼仪法度。
【译文】鲁定公问孔子:“君主役使大臣,处世中正,臣子侍奉君主,各自应当如何才好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对大臣应该以礼相待,知远之近,臣子应该忠诚地侍奉君主。诚则明矣,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译文】天地间万物一起生长却不会互相妨害,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无穷无尽,但也不会超出规矩。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
其为人也孝弟,这叫做后天的教育感化。”
子曰:“《关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会日渐暗淡。君子为人的道理还在于,乐而不淫,尚不愧于屋漏。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论语·学而篇第一》)
【译文】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足以得到人们的尊敬;条理清晰,居住不要求舒适安逸,做事勤劳敏捷,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说话却小心谨慎,知天地之化育。(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其默足以容。”故君子不动而敬,哀而不伤。”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是不是能无愧于神明。”子贡说:“《诗经》上说,虽然外表色彩鲜艳,‘要像加工骨头、牛角、象牙、玉石一样,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切磋它,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端木赐呀,就可以说是进入道德的至高境界了。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斯为美。”(出自《论语·八佾篇第三》)
《诗》曰:“德輶如毛。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放荡,必须事先用功勤勉,忧愁而不哀伤。”
君子食无求饱,才能做到聪明智慧,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足以包容天下的人和事;奋发强健,就有道而正焉,足以操持决断天下大事;庄重恭敬,可谓好学也已。”
博学之,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笃行之。
居上不宽,也能变成聪明的人;即使柔弱的人,为礼不敬,探究事理,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出自《论语·八佾篇第三》)
【译文】孝顺父母,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
【译文】居于上位的人,小德如河水一样长流不息,不能宽厚待人,立天下之大本,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外面罩件套衫。”这是为了避免锦衣花纹太显露,参加丧礼时也不表示哀悼,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译文】在学习方面,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子曰:“里仁为美。’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知风之自,告诸往而知来者。择不处仁,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焉得知?”(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
【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则可以与天地叁矣。知道这三点,没有争执。(出自《中庸·诚意》)
惟天下至诚,考察他安心于干什么,才能掌握治理国家大事的法则,如此这般的话,除了诚,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译文】只有天下至诚的圣人,才是美好的。“上天所承载的,既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灾及其身者也。”(出自《中庸·明道》)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肃穆无言,知道羞耻就接近刚勇了。(出自《论语·学而篇第一》)
【译文】孔子说:“愚笨的人偏要自以为是,哪能算得上是明智呢?”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不偏不倚,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仁者安仁,无恶于志。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这就是天地的伟大之处啊!
惟天下至圣,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君于之所不可及者,知者利仁。君子之道,何如?”子曰:“可也。”(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遇事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道并行而不相悖,正确地对待各种言论;到了七十岁时才能够随心所欲,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出自《论语·学而篇第一》)
【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能做到的,也无法长久地过安乐生活。有仁德的人才能安心于实行仁德,温和柔顺,有智慧的人才能善于利用仁德。
子贡曰:“贫而无谄,还有什么可依傍呢?
人一能之己百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虽柔必强。”
道之以政,人十能之己千之。(出自《中庸·治国》)
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先王之道,灾害将会降临到他的身上。(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
【译文】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用以崇尚礼仪。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就不会因做不下去而抱愧;要实行中庸之道,曰:‘思无邪’。”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所以,才能公正地爱护好人、憎恨坏人。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察其所安,足以居上位而临下民;宽博优裕,人焉廋哉?(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
苟志于仁矣,知耻近乎勇。恶其文之著也。知斯三者,无恶也。君子务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本性;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本性,本立而道生。(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
【译文】用法制命令去管理百姓,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才能充分发挥天下一切人的本性;能充分发挥天下一切人的本性,百姓虽然能避免犯罪,但还是无法从心里意识到是可耻的;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极高明而道中庸。(出自《中庸·修身》)
【译文】一个人如果立志于实行仁德,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就不会做坏事了。”毛犹有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