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7100000026

第26章 爱尔莎综评(1)

一结婚就成了“雇员”

爱因斯坦与爱尔莎·洛温塔尔(Elsa Lenthal)的第二次婚姻坚持了17年(1919~1936年)。当然,这也是他的最后一次婚姻。1936年爱尔莎去世以后,爱因斯坦没有再娶。但是,他的放纵行为并未因此减少多少。

登记结婚后,爱因斯坦从单身住的公寓里搬到了爱尔莎的住处。爱尔莎住在公寓顶层4楼,爱因斯坦立即发现住顶层有一个额外的好处:他可以把顶层之上的两个阁楼租下来,改成书房。于是,阁楼里的斜墙构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书房:窗前放了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墙上挂着牛顿和法拉第的像。家里的人一律不准上楼进他的房间,爱因斯坦在这个安静的角落里工作、学习、接见访问的人。

有一张照片,是1920年爱因斯坦41岁时在柏林拍的,看来很有代表性。这个时候爱因斯坦的感情世界,可以说是与另一个女人爱尔莎共同建构的。

照片里,爱因斯坦靠在摆满了书和论文的大书架上。除了书和论文,这个书架上也没有别的,有些像图书馆的一角,但没有那种秩序。爱因斯坦站在那里,穿衬衫、打领带,外穿开口毛衣,胡髭短而黑,头发浓而黑,呈怒发冲冠状。他睁着大眼,眼神不知落向何方。右下角是照片的说明文字:“我感觉自己好像妓女。每个人都想知道我现在正干什么,每个人都想对我大加批评。”这段话也是他在那年写的。

在外面的世界里,他在物理的书堆与论文中逃避日渐高涨的名声;而在感情的世界里,1年前他刚与米列娃离了婚,并迅速与爱尔莎结了婚。

可以入选“警世通言”的是,爱尔莎刚“转正”,待遇立马一落千丈。爱因斯坦对爱尔莎也不是十分用心,他对她的激情早已消失殆尽。

其实,在结婚之前,他们的关系就已经出现了裂缝。那就是她女儿伊尔莎的介入。

论到对待爱人,爱因斯坦可比席勒差远了,他连一丁点儿的感恩之心都没有。爱尔莎嫁给爱因斯坦之后,单是为教他习惯使用牙刷、梳子和肥皂,她就奋斗了整整一生,而其收获是爱因斯坦不时的火冒三丈。在柏林时,有一次爱因斯坦给爱尔莎写了张纸条:“如果我让你如此倒胃口的话,那就去找个合你胃口的男朋友吧!”落款是:“你的邋遢鬼阿尔伯特”。

爱尔莎对健康生活方式的热爱,很令爱因斯坦烦躁。他曾在信中说:“你竟然胆敢来信对我进行医学说教?还像个一贯正确的医生一样,神气十足地命令我雨天游泳、晴天跑步?……我已下定决心,假设大限一到,就是倒毙也要尽量少用医疗手段。在此之前,我将服从我罪恶之心的愿望任意行动。我的日常生活是:吸烟像烟囱,工作像骡马,饮食无所顾忌不加选择;至于散步,只有真正有愉快的同伴才愿意进行,这样一来就很少散步了。不幸的是睡眠也无规律,如此等等。”

令人对健康生活方式丧失信心的是,生活方式十分健康而且比爱因斯坦只大3岁的爱尔莎,最后却比丈夫早死了19年。因为,寿命的长短,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

但不管怎么说,在极有小资情调的爱尔莎的叮嘱下,爱因斯坦从衣着随便的人变成了风度翩翩、衣着得体的人,这才能博得更多女士的欢心和追求。

爱因斯坦在相对论被得到证实及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以后,成了世界级大名人。各地记者以及怀着各种不同目的的人蜂拥而至,破坏了爱因斯坦的生活节奏。为了保护丈夫,爱尔莎挺身而出。她经常拿着长柄眼镜守在大门口,对每一位不相识的来访者进行仔细审视和盘问。有一次,爱因斯坦对一位访问他的物理学家说:“请别在意爱尔莎女士那股泼辣劲,她实际上是在努力保护我。”

尽最大努力保护丈夫,爱尔莎无怨无悔。

爱因斯坦的声望为他自己争取到了很大的自由,他性格古怪的名声在某种程度上也掩护了他。但是,如果没有爱尔莎的协助,他可能永远不会使这种拒绝一切让步的做法和不可回避的社会要求协调起来。

爱尔莎就像处于爱因斯坦与众多的迫切邀请之间的一道屏障,她成了爱因斯坦的解说员,她把爱因斯坦的鲁莽拒绝转为委婉的外交语言,同时,尽量让爱因斯坦看到这些俗套之后的人情。

爱尔莎保护爱因斯坦的努力应该受到极高的评价,因为她本人还要忍受由羞怯造成的一切折磨,她的近视更加严重了。面对这一切压力,又没有什么东西使她得到感情补偿。

这些与外界的接触,因为爱因斯坦否定了它们的必要性,所以对她来说,如对方所恐吓的那样,好像是一场用勇气来接受的考验一样。

有很多次,当丈夫拒绝了邀请,而她独自接受邀请前往时,她十分害怕,担心会使主人很失望。她确信她之所以受到邀请是因为她的丈夫,别人恭维她的话也只是出于礼貌,而她自己所能给予人们兴趣的却只有她的姓名。

当朋友第一次对她说“我多么想见到您”,并请她到家里来做客时,她答道,阿尔伯特那天没有时间。当朋友清楚地说明想见到的是她时,她突然尖声大叫起来:“我?”并疑惑地盯着朋友。

有一位好事的女士,曾以自己的建议纠缠阿尔伯特和爱尔莎很长时间。这使爱尔莎受到感动。有一天,她冒昧地问爱因斯坦:“我们可以邀请她参加一场音乐晚会吗?”爱因斯坦耸了耸肩--对他来说,无论是对一大群人还是一小批人演奏,都没什么差别。

常常弄巧成拙。

音乐是爱因斯坦的一道藏身之幕,他的演奏是为了自己得到满足。人们经常应邀聆听他的演奏,其实,此时他是要为某些他高度赞扬其才能、但尚未出名的音乐家扬扬名--用中国今天的话说,也就是当“托”。他嘲笑这种由他自己破费所做的宣传。“他的演奏很好,而我的却不怎么样,但他相信与我同台演出会使他扩大名声。”爱因斯坦自己也被这种不合逻辑的解释逗笑了。

在那次演奏中,他在音乐中沉浸了几个小时,完全忘记了很多人已经拥进他的房间。他茫然地看着川流不息的拜访者,动听的旋律回荡在他脑海里,完全压倒了那些低声的祝贺。

忽然,那位不屈不挠的女士面带迷人的表情站在他面前,热情地说:“教授先生,我希望您允许我下次能再来。”

爱因斯坦平静地回答:“不。”他声音中没有一点严厉、生硬,只是在说一件事实。

他以吃惊的目光盯着这位慌乱、狼狈的女士离开他的房间。

爱尔莎大叫起来:“阿尔伯特,你怎么能这样!”

“可是,她为什么还要再来呢?”他显出一脸诚心诚意的吃惊表情。他不能理解他惹出来的尴尬局面。“我没发现她有再来的必要性。”他好像以那种意识到已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人所具有的自信,摇着头说。他对一切世俗的考虑都充耳不闻。

很多次,可以说太多次了,人们看到爱因斯坦屈服于看起来毫不值得他重视的请求。他向一位很重要的来访者指出:门就在那里(爱因斯坦宣称他对此人不感兴趣)。

可另一方面,他又会把一位殷切要求见他的可怜的好运之人引进小屋,亲密谈上几小时。

他经常被人指责为天真幼稚,因为他天真地回答匿名人的请求。

爱因斯坦曾经嘲笑妇女,说她们凡事不愿依靠自己,其实他自己也不见得比她们强。他从未学会开车,只能依靠别人,有时甚至是不太熟悉的人开车送他。他对理财一窍不通。至于烧饭,他的才能仅限于热汤和煮鸡蛋。

为了保护爱因斯坦,使他避免各种不愉快的事情,爱尔莎养成了给单独出门的丈夫订好每次旅行的头等车厢往返车票--必要时还得订好卧铺的习惯;同时只给他很少的零用钱。她知道,如果她不这样做,带给他的钱就会全部被用来帮助某个穷苦落魄的人,或者街头的乞丐。

可是,有一天,爱因斯坦正在伦敦,突然决定到布鲁塞尔去。当时他手头有很大一笔钱。可惜,用他的话说,他大概遇到了很多“需要它”的人。当他去买到布鲁塞尔的车票时,手里的钱除了能买一张三等车厢的票外,只剩几法郎了。

他到达布鲁塞尔后,在街上徘徊了一段时间,想找一处便宜的住所。最后,走到了一个贫民窟。他浑身是灰,头发蓬乱,衣服破皱,除了手中拿着一只小箱子外,什么都没有。

他找到一个店主问:“您有电话吗?”

“电话在酒吧间。”

“您知道怎样接通莱肯吗?--对,是莱肯城堡。”

“王室住所?”那位店主和坐在酒吧里、已先来的顾客互相交换着吃惊的眼神。

通过电话间大开着的门,他们听到这位流浪汉似的毛发粗壮的外地人在找陛下--他们的王后。他是个疯子呢,还是个无政府主义者?最大可能是个疯子,也不排除是危险分子的可能。

爱因斯坦出了电话间,看到门口聚集了一大群人。就在他与电话紧张搏斗的时候,这个新闻已传遍整个地区。两个警察站在门口,在等一辆救护车。

“我肯定看上去太可疑了。”爱因斯坦笑着摇摇头,回忆着这段荒诞的经历。他大概在暗中得意:总算有一次没人认出他来。

一次奇怪的插曲。

在爱因斯坦和女人之间所发生的最奇特的一件事情,要数一位俄国难民尤金妮娜·迪克森对他发出的一系列威胁。

她先在一封信里宣布,由于爱因斯坦的那些针对布尔什维克的无礼言论,她要向他面对面地讨个说法。在另一封信中,她又指控他为冒充物理学家的俄国沙皇的特务和煽动者。最后,她又说她还要和他讨论一个私人问题。

爱尔莎非常害怕她的到来,爱因斯坦则认为这个女人一定是发了歇斯底里或者头脑不正常。

一天早上,爱尔莎一开门就看到尤金妮娜·迪克森站在她面前,挥舞着一枚很大的帽饰针。经过一番挣扎,爱尔莎缴了她的械,并叫来警察把她带走。

爱因斯坦当时不在场。在爱尔莎告诉他这件事之后,他就到警察局去要求控告尤金妮娜。他还到关押尤金妮娜的牢房去看她。她承认自己搞错了,因为他的鼻子比那个沙皇特务短多了。不过她又说爱因斯坦是她过去的恋人,他和她生下一个孩子后就抛弃了她,那个孩子后来也死了。她求他不要让人把她关进精神病室。爱因斯坦说他将尽力而为,然后就出去买了一些她需要的东西。

后来有位俄国记者告诉爱因斯坦,尤金妮娜曾试图用一支没上子弹的手枪刺杀俄罗斯驻法大使。不过法官认为她是个疯子,于是就把她给放了。她还控告一位前沙皇政府的大臣,说他和她生过一个孩子,后来又因为政治上的原因杀死了这个孩子。

那次事件发生后不久,爱因斯坦去瑞士的达沃斯演讲。他在提着手提箱冒雪赶路的时候,突然感到心脏严重不适。回到柏林后,普莱施医生诊断出他患有心脏扩大症,要求他吃低盐食物。在以后的4个月里,他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当然,他绝对没有因此而停止工作。同时,他又一次得到了爱尔莎和家人们很好的照顾。

爱尔莎的优点与不足。

同类推荐
  • 李嘉诚全传

    李嘉诚全传

    “传记”部分,从李嘉诚祖上搬迁定居潮州开始,到其父李云经违背祖训下南洋,再到他年幼时就随父迁到香港,逐渐成长为华人世界首富,全面地反映了李嘉诚家族的传奇经历,对他的个人成长经历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对他创造的商业神话进行了再现。后两篇着重分析李嘉诚的管理智慧、资本运作技法、做人原则以及运用财富的高度,并对其旗下的几位香港打工皇帝进行了详细讲述,这是以前的李嘉诚传记中看不到的内容。
  • 名士风流:竹林七贤

    名士风流: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成七位名士,他们常在竹林中聚会,因此得了这个雅号。在混乱黑暗的时代,竹林七贤把老庄哲学的无为、尚真与返归自然的精神发展到了极致,形成了一种自由解放的新气象和不伪饰、不矫情、顺其自然的新的道德风尚。东晋之后,竹林七贤的影响逐渐传播开来。随着时光的推移,他们已成为魏晋时期文人精神理想的一种象征。
  • 华盛顿大传

    华盛顿大传

    美国文学奠基人,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以自己真实的笔触,历经数年创作出了《华盛顿传》。这本书的内容详尽、文笔朴实,全面而又清晰地将美国国父的一生向世人娓娓道来。除此之外,它还贯注着作者伴随美国76年的人生体验,所以它不只是一部传记,更是一部伟大而又光荣的“美国建国史”。
  • 宛转蛾眉:杨玉环

    宛转蛾眉:杨玉环

    杨贵妃,天生尤物,也是盛唐衰败的见证人。她丰腴诱人,堪比云雨,仿佛枝头摇摇欲坠的葡萄,既甜美又香醇;她醉酒迷花,娇羞动人,集玄宗万千宠爱于一身。这,就是有着羞花之容的千古美女杨玉环。本为王子之妃,之后,一朝选在君王侧,三千宠爱于一身,从此,绵绵遗恨情未了,萧墙之祸已蔓延。《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宛转娥眉杨玉环》从杨贵妃的出生谈起,对她的一生做了详尽的描述。全文语言生动活泼,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形象丰满体态丰盈的杨贵妃。
  • 傅斯年传

    傅斯年传

    傅老虎、傅大炮轰遍高官显要;真学问、真胆识,道尽古今中外。是 子路,是颜回,是天下强者;为自由、为正义,为性情铁汉。傅斯年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学者,对于新文化建设、历史学新领 域的开拓、新教育思想的提倡等,均做出过很大贡献。本书以严谨的态度 客观论述了他的一生功过,是一部具有较高水平的人物传记。
热门推荐
  • 仙子凡尘之恋

    仙子凡尘之恋

    银河深处莲花乍开,仙女突现,惊得众仙前来探望,才华出众、美貌倾国,本以为仙界可以成为其永远的归属,无奈万魔复苏,群妖并出……肩负使命,辗转人间,拯救苍生……一切皆是定数,女娲传人定当全力以赴……
  • 魔王独宠呆萌妃

    魔王独宠呆萌妃

    一朝穿越,原本在现世里无依无靠的孤儿变成了王爷的庶女,本来以为能够过上好日子,却没有想到遭人计算被逐出王府,在跨出王府的那一刻,宫小暖就暗暗发誓,再见之时定是你们的忌日。他是人人都敬畏的魔王,却只独宠她一人,只倾心她一人。他深情:“即使知道是利用,我也心甘情愿。”她不屑:“我也只是个替身而已。”他说:“以后,我只为你终守一生。”她不言。历经磨难,历经风雨,她一直被伤害的内心是否可以渐渐愈合?
  • 笨妻,宠你成瘾

    笨妻,宠你成瘾

    一个手机,将她带到他身边。一份假婚契约,把他们的命运牢牢绑定。她和他,各取所需默契配合。明明只是一场游戏,她和他却情不自禁地深情演绎,浑然不觉自己早已是别人棋盘上的一颗棋子,成为伤害彼此的利器。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古代去压寨

    穿越古代去压寨

    别人穿越,魂魄覆上别人体,她却是直接肉身穿越;别人穿越,做嫔做妃,张扬跋扈,为嘛她的穿越,却是做了土匪头子,山寨大王的压寨夫人?不公平啊!不公平!……呃,不过还好,这山贼也并非是彻彻底底的流氓,好歹有个隐秘的身份,威武大将军,琰武之藩王;也算有点小小的安慰。这土匪流氓,英武,狂霸,凶残,暴戾……却也柔情,体贴,深情,痴心,只是偶尔会耍点小孩子脾气。
  • 盛宠王妃:腹黑三小姐

    盛宠王妃:腹黑三小姐

    “王爷,您休了我吧!”某女可怜兮兮地说。“为何?”“我犯了七出之条,我善妒。”某女答。“哦?正好,反正本王也不喜欢那些女人,那本王把她们全都弄走?”某爷表情淡淡地道。“那我无子。”某女不甘心地继续。“额……这个问题,是个大问题。所以咱们得多加努力啊!不如现在就努力吧!”……
  •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观人无隐私

    观人无隐私

    本书通过对人们外貌特征、言行举止、衣着打扮、社交表现和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探讨,更深层次挖掘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潜在心理意识,从而发现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下潜藏在人们的语言、行为之后的真正心理活动,进而总结出这种人在工作、与人相处和爱情等方面可能会做出的行为和怀有的意图,从而做到在与人相处时择其长处而用之,择其短处而避之.最终使得我们在社会上打拼时能够及时恰当地做到趋利避害。
  • 难逃深宫

    难逃深宫

    神算子说她的命运贵不可言,将来会母仪天下,她笑:也许人定胜天呢?自己只想和爱人一起畅游江湖,自由自在。可是,她最终还是摆脱不了命运:成为皇后,生下太子,君王的宠爱就要将她淹没。可她忽然发现原来她的丈夫竟是这样一个不择手段的人,带着孩子,毅然离开。等待她的,是邻国那个不顾世俗,对她一往情深的国君。难道,逃离了此地痛苦,却又到了别处深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