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胡雪岩以为不可。他的道理也很简单,但一般人就是办不到,其中关键,在于胡雪岩会退一步为别人着想。胡雪岩直告王有龄,海运局里有个周委员,资格老、辈分早,如果王有龄让胡雪岩坐上这个位子,等于抢了周委员应得的好处。反正周委员已经被他收服,如果由周某代理当家,凡事还是会与胡雪岩商量,等于还是胡雪岩幕后代理。既然如此,就应该把代理职位赏给周委员。
这样一来,胡雪岩避免了将周委员的好处抢去,也避免为自己将来树立一个潜在的敌人。所以说,他的“舍”实在是极有眼光、有远见的。
利用同样的观念,胡雪岩还曾帮助了王有龄一次。
王有龄官场得意,身兼湖州府知府、乌程县知县、海运局坐办三职,王有龄在四月下旬接到任官派令,身边左右人等无不劝他,速速赶在五月一日接任视事。之所以有这等建议,理由很简单:尽早上任,尽早搂到端午节“节敬”。
清代吏制昏暗,红包回扣、孝敬贿赂乃是公然为之,蔚为风气。风气所及,冬天有“炭敬”,夏天有“冰敬”,一年三节另外还看额外的收入,称为“节敬”。浙江省本来就是江南膏腴之地,而湖州府更是膏腴中的膏腴,各种孝敬自然不在少数,王有龄四月下旬获派为湖州知府,左右手下各路聪明才智之士无不劝他赶快上路,赶在五月一日交接。如此一来,刚上任就能大搂“节敬”。
王有龄就此询问胡雪岩的意见,胡雪岩却说:“银钱有用完的一天,朋友交情却是得罪了就没得救!”他劝王有龄等到端午节之后,再走马上任。
胡雪岩之所以这样建议是有多方面考虑的,王有龄不是湖州第一任知府,在他之前还有前任,别人在湖州府知府衙门混了那么久,就指望着端午节“节敬”,王有龄名正言顺可以抢在头里接事,抢前任的“节敬”,当然名正言顺。可是,这么一来,无形中就和前任结下梁子,眼前当然没事,但保不准什么日后时候就会发作。要是将来在要命关键时刻发作,墙倒众人推,落井猛石下,那可就划不来了。
胡雪岩深深明白,好处自己不能占绝,干什么事情都不能吃干抹净,一定要为对方着想,有好处时分给对方一杯羹,这样才会不结下怨仇,等你失势时别人落井下石。胡雪岩精通做事的“心机”,数次避开可能出现的陷阱,不愧是一代经商奇才,值得有心人为之效仿。
每天反省五分钟
自省就是反省自己,这是只有人类才能办到的事。自省心强的人都非常了解自己的优劣,因为他时时都在仔细检视自己。这种检视也叫做“自我观照”,其实质也就是跳出自己的身体之外,从外面重新观看审察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为最佳的选择。这样做就可以真切地了解自己了,但审视自己时必须是坦率无私的。
能够时时审视自己的人,一般都很少犯错,因为他们会时时考虑:我到底有多少力量?我能干多少事?我该干什么?我的缺点在哪里?为什么失败了或成功了?这样做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以后的行动打下基础。
新约圣经里有一则这样的故事:对基督怀有敌意的巴里赛派人,有一天,将一个犯有奸淫罪的女人带到基督面前,故意为难耶稣,看他如何处置这件事。如果依教规处以她死刑,则基督便会因残酷之名被人攻讦,反之,则违反了摩西的戒律。基督耶稣看了看那个女人,然后对大家说:“你们中间谁是无罪的,谁就可以拿石头打她。”
喧哗的群众顿时鸦雀无声。基督回头告诉那个女人,说:“我不定你的罪,去吧!以后不要再犯罪了。”
当要责罚别人的时候,先反省自己可曾犯错。
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下去的。”有迷才有悟,过去的“迷”,正好是今日的“悟”的契机。因此经常反省,检视自己,可以避免偏离正道。
我们常说:“成功源自于自我分析”,“失败是成功之母”,“检讨是成功之父”。都是在说明一件事,自我反省。自我分析,自我检讨与成功有莫大的关系。
人生允许出现错误,但不能允许同样的错误犯第二次,人的一生如果充满着错误,那么他的结果就无法正确。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错在哪里。
一个成功的人往往是一个自我反省的人,自我分析的人。
每件事情都有其相应的时间和空间。既要花时间去实施,又要花时间去反省。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并不利用时间进行反省。在我们繁忙的日程表上往往会忽略这一成功秘诀的重要部分。
在一天结束时,一定要花些时间审视一下在一天中发生的事情——到什么地方去了,遇见了什么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等等。沉思一下做了什么,没有做什么,希望再做什么和希望不做什么。一定要尽可能生动而形象地记住那些相关的事件。记住颜色,记住情景,记住声音,记住交谈内容,记住经历。
经验可以变成商品,变成钱财,变成货币,经验是价值之源。然而只有记录下来的经验,经过认真思索沉淀的经验,才能将它们转变为有价值的东西。一个人命运上的差别不是由他们的遭遇决定的,而是由他们对待遭遇的态度决定的。为了能做一些对生活有益的事,我们必须从遭遇中汲取有价值的信息。
理想的反省时间是在一段重要时期结束之后,如周末、月末、年末。在一周之末用几个小时去思索一下过去7天中出现的事件。月末要用一天的时间去思索过去一个月中出现的事情,年终要用一周的时间去审视、思索、反省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事。
自我反省的时间越勤越有利。假如你一年反省一次,你一年才知道优缺点,才知道自己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假如你一个月反省一次,你一年就有了12次反省机会。假如你一周反省一次,你一年就有54次反省机会。假如你一天反省一次,你一年就有365次反省机会。反省的次数越多,犯错的机会就越少。
有一个青年,有一天在街角的小店借用电话。他用一条手帕,盖着电话筒,然后说:“是王公馆吗?我是打电话来应征做园丁工作的,我有很丰富的径验,相信一定可以胜任。”电话的接线生说:“先生,恐怕你弄错了,我家主人对现在聘用的园丁非常满意,主人说园丁是一位尽责、热心和勤奋的人,所以我们这儿并没有园丁的空缺。”
青年听罢便有礼貌地说:“对不起,可能是我弄错了。”跟着便挂了电话。小店的老板听了青年人的话,使说:“青年人,你想找园丁工作吗?我的亲戚正要请人,你有兴趣吗?”
青年人说:“多谢你的好意,其实我就是王公馆的园丁。我刚才打的电话,是用以自我检查,确定自己的表现是否合乎主人的标准而已。”
在生活中,不断作自我反省,才可以令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古语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圣贤也有犯错的时候。关键在于不要重犯同一个错误。这样不但会使自己的自信心受挫,而且别人也会对你丧失信心,不再给你机会了。不在错误中找到实质因素,你的道路将越走越窄,最终进入死胡同;倘若一犯错便能痛定思痛地反省,及时纠正错误,你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广,你的人生将越来越美好。
那么,我们该如何反省自己呢?
首先,要以“自知”的镜子来反照自己。若要了解自己行为的得失,则必须用“自知”的镜子来自照。反省如同一面明镜,在反省的明镜中,自己的本来面目将显现无余。一个人眼睛不要总是盯着别人,重要的是要先认识自己,从反省中认识自己,从自知的镜子中了解自己的真面目。
其次,要有悔改的勇气。一个人有过错不要紧,只要能改过就好,如果有过错而不肯改这就是大过,真正的过错。有些人犯了错,却不肯承认,因为他怕因此而失了面子。如果能够消除傲慢的习气,就会生起悔过自新的勇气来。时常反省自己的过失,发现了错误,就要及时改正,痛痛快快、切切实实地做事。比如,害了盲肠炎的病人,一定要把那节肠割掉,以除后患。一个人有了过失,也要用反省、忏悔的快刀把它切除。
今天有了过错,如果没有反省,明天还会照样犯。若能及时反省自己,知道犯错的缘由,随即改正过来,那么,以后就不会再有类似的过错。
人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及时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亡羊补牢,将功补过,而不是过多地自我谴责,自我责备。英国有句谚语,“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意思是:你去为已经无可挽留的损失而哭泣只会浪费你的好心情,聪明的人是会反省错误,之后吸取教训,然后坚毅地忘掉不幸,以更大的劲头、更热忱的心态去弥补损失,而不是过多地自责。
遇事要多考虑三分钟
发明家爱迪生谈自己的做事原则时说:“有许多我自以为是的事,一经实地试验之后,往往就会发现错误百出。因此,我对于任何事情,都不敢过早地妄自下决定,而是经过仔细权衡斟酌后才去做。”
古人说:“三思而后行。”只有事前经过反复思考和斟酌,才能增加成功的概率。养成这样一种工作习惯,处理事情才会更有把握。
一个人在工作中如果遇到事情不假考虑就去做,很容易给人留下一种鲁莽的感觉,而如果他能在遇事时多考虑,不但会给人留下成熟稳重的印象,而且还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所以,在工作中,遇事时一定要深思熟虑,尤其是在做要紧的事情且没有把握的时候,成败常常取决于你是否谨慎地思考和权衡过。
在遇到问题一时难以做决定时,就不应盲目行动,而应仔细地考虑一番。等到你对那个问题完全了解,对于解决方法也有了充分的把握之后,那你就不妨做决定,因为这时你已经无所顾忌了。
决定做事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对实际情况的掌握程度,千万不要在事实还不允许做决定之前,便草率行事。在许多时候,遇事多考虑考虑,就能避免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差错。
曾国藩带湘军围剿太平天国之时,清廷对其有一种极为复杂的态度:不用这个人吧,太平天国声势浩大,无人能敌;用吧,一则是汉人手握重兵,二则曾国藩的湘军是其一手建立的子弟兵,怕对自己形成威胁。在这种指导思想作用下,对曾国藩的任用上经常是用你办事,不给高位实权。苦恼的曾国藩急需朝中重臣为自己撑腰说话,以消除清廷的疑虑。
忽一日,曾国藩在军中得到胡林翼转来的肃顺的密函,得知这位精明干练的顾命大臣在慈禧太后面前荐自己出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大喜过望,咸丰帝刚去世,太子年幼,顾命大臣虽说有数人,但实际上是肃顺独揽权柄,有他为自己说话,再好不过了。
曾国藩提笔想给肃顺写封信表示感谢。但写了几句,他就停下了。他知道肃顺为人刚愎自用,很有些目空一切的味道,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才气也有脾气。他又想起慈禧太后,这个女人现在虽没有什么动静,但绝非常人,以曾国藩多年的阅人经验来看,慈禧太后心志极高,且权力欲强,又极富心机。肃顺这种专权的做法能持续多久呢?慈禧太后会同肃顺合得来吗?
思前想后,曾国藩没有写这封信。
后来,肃顺被慈禧太后抄家问斩。在众多官员讨好肃顺的信件中,独无曾国藩的只言片语。
“三思而后行”救了曾国藩一条命。世上的事情都有一个恰到好处的分寸。有一分谨慎就有一分收获,有一分疏忽就有一分丢失。十分谨慎就完全成功,完全疏忽就会彻底失败。办事只在讲究一个谨慎用心。
许多人在办事时,开始比较谨慎,过不了多久,就松懈下来了;有的人对大事、难事比较谨慎,对小事、容易事就疏忽。生活中不是常常有因忽略小事而酿成大祸的惨痛教训吗?到了困难的事情面前一筹莫展,还不是在容易事前疏忽大意而造成的吗?如果不想失败,就要十分谨慎。
尤其是当一个人在精神上受到了刺激、情绪低落或身体不适时,千万不要草率地做决定,因为那时你的判断力已不再准确。你应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在充分考虑的情况下,综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再做决定,否则事后你一定会为你的草率而后悔不已。
杰克的妻子不幸去世了,留给他一个三岁的儿子。这使他的生活受到很大的打击。在工作之余,他还要身兼母职,照顾儿子,因而感到压力很大。
一年后,杰克宣布再婚。新任妻子立即负起照顾家庭的重担,杰克也重新全将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然而,新家庭很快就出现了问题,他妻子的脾气变得越来越不好,甚至有精神抑郁的情形。到后来,她甚至对家里的事情不闻不问,也不再理睬孩子。
杰克为此感到非常苦恼,他找到了一位牧师,问:“我是不是应该与这样的太太离婚呢?”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所以很希望牧师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
牧师听说杰克能把整本《圣经》的故事倒背如流,于是问他:“如果你是基督的话,你会怎样处理这个局面呢?”
杰克一听,不禁感到有些恼火:“耶稣是伟大的神,而我只是一个凡人罢了。我怎么能和耶稣相比呢!”
牧师笑着说:“你说的没错。可是,我还是想请你设想一下:假如耶稣也有一位太太,而他太太的表现跟你的太太一模一样,他会怎么做?”
杰克一下子呆了,他想了又想,终于开口说:“耶稣连他的敌人都爱,更何况是自己的太太呢?我得对太太多关心,多了解,让她知道我其实是很爱她的。”
于是,杰克回家后主动向太太道歉,并且许下诺言:以后绝对不会再忽略她。
他的太太十分感动,终于对他说出了心中埋藏很久的怨言。她说“和你结婚后,我就立即成为孩子的母亲,你知不知道我的身心压力有多大?然而,你不仅从不替我分担,反而一天比一天更加沉迷于工作,对我不闻不问。我在未嫁前就已经担心,你和我结婚只不过是要替孩子找一个全职保姆罢了。你对我的疏忽,更加验证了我的忧虑。”
这时候,杰克才恍然大悟,明白了自己的过错。从此,他对太太更加关爱,体贴了。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快乐幸福。
试想,如果杰克没有仔细考虑就直接和太太离了婚,他能拥有后来幸福的家庭生活吗?如果他草率地做出决定,他就永远不可能知道问题是出在哪里。就算他再次结婚,恐怕也难以幸福。
前面几则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学习。
任何刚开始创业的青年人,都要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就是在下决心之前,一定要对自己多发问,注意整理自己的思路,想想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决定。这个过程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在处理难题的实际情况中往往会收到奇效。
一个很成功的推销员曾这样说:“他的成功源于他勤于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我甚至还想出一个秘诀来这样做。”他说,“去拜访顾客之前,我一定要先静下心,喝杯咖啡,擦擦皮鞋。这样一来,在我真正踏入顾客办公室之前,我有一个最后思索的机会——想想如何表现自己。所得到的效果好极了!除了能使我从容地应付对方所提的问题外,还使我推销了很多的东西。”
所以我们说,无论所做决定重大与否,一定要在此之前给自己以思考的时间,多对自己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