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人有自信未必能够成功,但若没有自信就一定不会取得成功。自信心除了员工自我灌输外,还可以通过老板来灌输。如果老板经常训斥员工,批评员工这不行那不行,那么员工可能缩头缩脑、缺乏自信。反之,如果老板经常对员工说,“你很厉害!你很棒!”那么可以帮助员工重新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发挥潜能。对于员工的失败,与其打击,不如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让员工在失败中学习,这样有利于他们在成长中树立自信心,为未来的成功打下心理基础。
2.给员工提供适度挑战性的工作
这个工作,挑战性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容易打击员工的自信心,太低则容易养成骄傲自大的情结。适度的挑战性工作,让员工经过自己的努力和上级的帮助来克服困难,从中学到新的知识,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3.对员工的待遇要公正
金钱和地位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个人成就和价值的肯定。用量化的经济指标来衡量员工的不同能力和价值,并在部门内部建立能力优先机制,拉开收入档次。这是通过薪资培养员工成就感的另一个要点。
老板在培养员工成就感的过程中,有三个误区应该避免:
(1)避免单独强调成就感。成就感是员工自我激励的源泉,比精神激励的作用更持久。但是,老板不能因此而忽视物质激励的作用,一味强调从精神上的激励,会让成就感变成空中楼阁,没有所依存的基础。
(2)避免对所有人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要量体裁衣,根据员工的自身情况设计培养员工成就感的方法。
(3)避免过分监督。过度严密的督导体现的是对员工的不信任。当老板把权力交缎带员工,无须事无巨细一一过去,只需定期检查即可。
美国著名橄榄球教练保罗·贝尔,对他的球队为什么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是这样解释的:“如果有什么事办糟了,那一定是我做的;如果有什么差强人意的事,那是我们一起做的;如果有什么事做得很好,那么一定是球员做的。这就是使球员为你赢得比赛的所有秘诀。”
保罗这种将荣誉完全给下属的精神,让人深深震撼,也正是这种精神鼓励着一个又一个成员。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在企业里也同样如此,如果老板能勇于承担全部责任并将全部荣誉都给予下属,恐怕就不用担心部门成员不团结无法创造辉煌业绩了吧!
领导员工,谆谆教导不如以身作则
一位父亲去学校开家长会。
“你在家里喜欢跷二郎腿吧?”老师问。
“怎么了?”他面露惊讶,也显得有些难堪。
“任课老师反映,你家孩子总喜欢把脚放在桌子上!”
父母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与其再三地提醒,不如自己做好榜样。
同样,作为领导,想要下属做出你所期望的举动,也是如此。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相比絮絮叨叨的言传,不言不语的身教更能影响人、打动人。想让下属遵守规规章制度,与其在大会小会上三令五申,不如自己严格按照规章办事;想让下属吃苦耐劳,与其大力宣扬吃苦耐劳是一种美德,不如你首先表现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为什么身教胜于言传?因为人们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模仿他人的行为。
研究人员发现,生活中,人们习惯通过效仿来模仿别人的行为,或观察别人的反应后再作出相同的反应。下属或者年幼的子女尤其如此,他们总是在观察领导或父母的行为,并且不分好坏地加以模仿。
通常,被效仿者的社会地位越高,越平易近人,其影响力也就越大。能力出众、富有人情味的领导最容易成为下属关注的效仿对象。一般具有很强的领导力与号召力的领导人,大多是以身作则型。
有这样一家企业,在办公区域的很多地方设有透明的捐款箱。这些捐款全部用于资助希望学校。公司规定:迟到、早退或者开会期间接打电话的人,无论是员还是领导都必须捐款。公司的会场总会见到自觉站起来捐款的人。对于捐款数额,公司还明确规定:普通员工10元,总监以上100元,总经理和董事长200元。这充分体现了领导以身作则的作风。
领导公务忙,常因一些客观原因迟到,但也会照捐不误。有次在北京开会,老总路上遇上世纪大塞车,虽然塞车是非人为原因,但一到会场就先找捐款箱,拿出200元放进去。
由于公司管理层以身作则,公司的捐款制度得到了严格的贯彻执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会议文化。
因此,作为管理者,要意识到下属随时随地都在注意着自己、效仿自己。如果你希望有更多行为规范、能力超强、业绩突出的下属,不妨以身作则,先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能力、创造不凡业绩。
比如,严于律己,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制度,营造一种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氛围。体现在细节上,开会不迟到,不开小差,违反时,与员工一样,主动接受处罚。
面对困难与问题,勇往直前,敢于承担责任,必要时主动深入一线,与下属一道解决问题。比如,一名销售经理,下属初入行,工作有困难,经理没责备半句,亲自带下属去拜访客户,让下属在这个过程中观察、模仿、学习,逐步掌握与客户打交道的技巧。
这就是以身作则,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不用语言指示,便可带动下属,让下属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身作则,发挥榜样效应
没人能否认榜样的作用。如果你注重仪表,关注细节,你的员工也会慢慢注意起来,他会经常自问:我这样,达到领导的标准了吗?如果你不拘小节,你会发现员工也凡事要求 “差不多”“凑合”;如果你不准员工戴项链、戒指等饰物,你却带个婚戒,又把项链时隐时现地藏在制服里,你就不要期望他们能做得很好,因为他可能会说:“忘记摘了“,“别人又看不到”。所以,你如果希望员工做成什么样子,那你就做成什么样子。以身作则可以说是无言的榜样、身体力行的教育、最佳的角色扮演。
2.提升个人的培训、指导能力
俗话说:“打铁先要本身硬”,管理者首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具备人格魅力,先练好“内功”,这样才有可能管好企业。
3.要敢于负责任,敢下决断
作为企业的领导,要为企业负责,这是“角色”的要求。如果你遇事不敢下决断,不敢负责,那么你又怎能带领好你的员工呢?
4.关注员工
平时可以多多关注员工的家庭、爱好等信息,如果一个管理者连他的员工都不了解,那么他怎么去管理他的员工呢?
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下属的名字
卡耐基说:“记住人家的名字,而且很轻易地叫出来,等于给别人一个巧妙而有效的赞美。”透过每个人最敏感的名字,来使人感觉备受尊重,虽然只是短短的几个字,虽然只是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其中却蕴涵着神秘的力量,起着奇迹般的激励效果。对于领导者来说,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下属的名字,虽然这是件不起眼的小事,却能起到潜移默化打动人心的作用,有助于提升领导本人的人格魅力,同时赢得下属好感和信任。《杜拉拉升职记》中的人力资源总监李斯特便是这样一位聪明的领导。
李斯特能够准确地记住每一位经理的名字,有一次他遇到大客户部南大区销售经理邱杰克,就三步并作两步,大步流星地向前,用力地抓住邱杰克的手握着,左手同时拍着邱杰克的肩膀,用夏威夷阳光一样的热情说:“Hi,Jack!How are you doing?”邱杰克同志看到HR总监这么记得自己,很是高兴,还没听到表扬,脸就笑得像朵怒放的大菊花,连连说:“I am fine,thank you!”
李斯特能准确地记住每一位经理的名字,他有力地和人们握手,拍他们的肩膀,并且洪亮爽朗的大笑,和他说话打招呼的员工受他感染,都开心地笑着。李斯特的这种做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下属的情绪,哪个下属看到上司对自己如此热情和重视,不会开心呢?那么接下来的事,自然是受到鼓舞的下属更加拼命为上司出力了。难怪杜杜拉拉暗自惊叹这些大老板惊人的记忆力,称他们为“天才”。
安德鲁·卡内基被称为钢铁大王,其实他自己对钢铁的制造懂得很少。他手下有好几百个人,都比他了解钢铁。但是他知道怎样为人处世,这就是他之所以以一个门外汉的身份创造奇迹的原因。他以能够叫出许多员工的名字为荣,并得意地说,当他亲任主管的时候,他的钢铁厂未曾发生过罢工事件。
因为在员工的心目中,卡内基无疑是极受尊敬和爱戴的,他们都因为自己受到足够的重视而确认卡内基的形象是伟大的、值得信任的。
卡内基在10岁的时候,就发现人们对自己的姓名看得惊人地重要。而他利用这项发现,去赢得别人的合作。他孩提时代在苏格兰的时候,有一次抓到一只兔子,那是一只母兔。他很快发现了一整窝的小兔子,但没有东西喂它们。可是他有一个很妙的想法。他对附近的那些孩子们说,如果他们找到足够的苜蓿和蒲公英,喂饱那些兔子,他就以他们的名字来替那些兔子命名。这个方法太灵验了,卡内基一直忘不了。
几年之后,他在商界利用这个秘密赚了好几百万元。例如,当卡内基和乔治·普尔门为卧车生意而竞争的时候,这位钢铁大王又想起了那个兔子的教训。
卡内基控制的中央交通公司,正在跟普尔门所控制的那家公司争生意。双方都拼命想得到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生意,你争我夺,大杀其价,以致毫无利润可言。卡内基和普尔门都到纽约去见联合太平洋的董事会。有一天晚上,在圣尼可斯饭店碰头了,卡内基说:“晚安,普尔门先生,我们岂不是在出自己的洋相吗?”
“你这句话怎么讲?”普尔门想知道。
于是卡内基把他心中的话说出来——把他们两家公司合并起来。他把合作而不互相竞争的好处说得天花乱坠。普尔门注意地倾听着,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接受。最后他问,“这个新公司要叫什么呢?”卡内基立即说:“普尔门皇宫卧车公司,当然。”
普尔门的目光一亮。“到我的房间来,”他说,“我们来讨论一番”,这次讨论改写了一页工业史。
安德鲁·卡内基这种记住以及重视他的下属、朋友和商业人士名字的方式,是他领导才能的秘密之一。当他亲任钢铁厂主管的时候,钢铁厂未曾发生过罢工事件,而创造这种奇迹的玄机就在于将下属的名字刻在心头,以至于下属对他感恩戴德,心甘情愿的为他服务。可见,一个人的名字,对他本人来说,是所有语言中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
刻意记住下属的名字,并且多去喊他们的名字,定能让下属在惊喜和满足之余对你产生好感,并且,记住下属的名字,可以让下属感受到领导的关心和重视,在工作中自然会更加尽心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