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0700000042

第42章 医家——不为良相,便为良医(1)

古语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中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成就斐然。医中的圣手,甚至可以与治国平天下的良相媲美。我们这里所说的医家,泛指所有从医的人,既包括怀着悬壶济世理想的名医,也包括混饭吃的江湖郎中。他们之中有不少医德高尚、妙手回春的“神医”,其治病救人的神奇传说被千古传颂。

■ 巫医——中华医家的最初形态 ■

在中国,远在百万年前已有人类生存。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需要不断地同疾病和伤痛进行斗争。在还没有专职医生的时代,巫师兼行医生的职责。

商代巫医最盛行,其地位也很高。当时,奴隶主阶级为了欺骗人民,大力提倡鬼神迷信。巫师能歌舞音乐,代鬼神发言,并参与国家大事、祭祀神祖、呼风祈雨、医治疾病等活动。

在古文献中,“医”字从“巫”。巫医给人治病,常用祝祷的方法,称为“祝由”。《素问》中说:“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唐朝的王冰注曰:“祝说病由,不劳针石而已。”《祝由十三科自叙》则云:“有疾病者,对天祝告其由,故名曰祝由科。”

祝由靠的是祝祷、画符、念咒,当然不能治病,但古人很信这一套。《韩诗外传》中就说祝由能治病,并举例说,上古有一医者叫弟父,在为人看病时,用草编织成的刍狗作为献祷之仪式,面北向神灵祝祷,然后念咒,不一会儿,病人“平复如故”,说得神乎其神,但有时候就连古人也不相信祝由能治自己的病。

越治越病

清代,湖南一带祝由治病较兴盛,凡四肢损伤,都用符水、禁咒治之。有个人手臂疼,众人便劝他用祝由治病。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请了两位巫术士来看手臂。术士看后说,伤已附在你手臂上,先要把它赶走,然后再用符水医治。不过,病人要不顾臂疼,先频频举动,直到手臂肿疼病怪才会出来。病人一听吓坏了:“这么折腾,岂不越治越病!”连忙作揖谢绝。

上古时,祝由以祭祷念咒为主。汉朝后,就用画符箓代替献刍狗的祭祷仪式。

宋代,祝由科归入疡科内,称为“画禁科”,但并无专职人员和机构,形同虚设。祝由科的势力主要在乡间。祝由科的治病原理,是把病种从体内引到体外,并自称能收伏一些病怪。有些巫医用祝由为人看病,实际上是采用道家气功导引术。如治感冒:“以两手捧患者之面,引其鼻向之,略一虚气,脱然痊愈。”有的也杂糅按摩、推拿,诊治一些疑难杂症。

巫医中,除祝由科采用画符念咒法治病外,有些巫医虽在形式上用巫法,而在实质性的治病过程中却使用药疗。商代有名的巫医如彭咸等,就是如此。

巫、医分家是在东周以后至秦、汉之际。春秋战国时,医学已经很发达,分科医生也开始出现。东周时,有一部分巫医专用药物治病,医、巫开始分业。《史记》曾引扁鹊之说,谓病有六种不可治,“信巫不信医”,也是不可治的一种。

巫和医虽然在行业上分开,但巫的力量还是很强大,就是在有知识的上层人士中,也有许多人信巫。如孔子生病,子路就请巫来祈祷。

秦、汉时期统治阶级往往羡慕海外仙山,派人到蓬莱、方丈、瀛洲等所谓神仙居处,取长生不老的仙药。虽然没有成功,但此风历久不衰。

巫医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有人信任,有人贬斥,今天在偏远的乡间,还有巫医在活动,或装神弄鬼,或骗人钱财。

■ 古代医生——大夫、郎中、杏林 ■

在古时候的中国,替人看病疗伤的人被称为“大夫”“太医”“郎中”“杏林”等。考察这些名称的由来也是很有趣的。

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为人治病的人,“医生”一词,其本意是“学习医学的人”,“生”指学生。如《唐六典》中说,“医生四十人”,就是说学医的学生有40个。后来,人们才把行医人叫做医生。

唐朝的医疗行政机构叫太医署,它既是医务行政机构,又是医学教育机构,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校。太医署设医科和药科。医科分为四部,即医部、针部、按摩部和咒禁部,每一个部门都由博士担任教学工作。学生学习到一定阶段,就举行考试,成绩优良者,批准成为合格的医生。“医生”一词由此而来。

宋代承袭唐制,也称医生。《宋史·职官志》中写道:“太医局,有丞,有教授,有九科医生,额三百人。岁终,则会其全失,而定其赏罚。”

坐堂医

坐堂医,指旧时民间在中药店内坐堂行医的医生。据传,“医圣”张仲景担任长沙太守时,常在公堂上为百姓诊病,传为佳话。后人为纪念张仲景,就把中药店聘请来的医生誉为坐堂医。此外,自家开药铺兼行医的人,也称坐堂医。

古人还常将医生尊称为“医官”,如《金瓶梅》中常为西门庆家看病的任医官就是例子。医官是一种总称,自宋代以来,医官中最高一级的官职是大夫,依次类推为郎中、医效、柢候等。

“大夫”在古代是一种较高的官职,春秋时大夫有上、中、下之分,到了秦、汉,又有谏议大夫,唐代有御史大夫,但医官的职位还没有达到大夫一级。自从宋朝设“大夫”级医官后,民间就把医生称为“大夫”,北方尤其如此。特别是正规部门的医生,如太医等,则一律称“大夫”。对有些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和教育的医生,有时也称”医官”“大夫”。

“郎中”也是官名,不过其职位要比大夫低。唐、宋时期官衔泛滥,以官名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所以“大夫”“郎中”就可以随便叫了。

不过,“大夫”和“郎中”也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设馆医病的医生称大夫;至于草药店或上街高喊,或走乡串镇医治杂科的医生,都称为郎中。而且,北方人称“大夫”的多,南方人称“郎中”的多。

挂牌医

绝大部分医家都自己开药铺,或游荡江湖,行医兼卖药。也有少数人挂出招牌,只管诊病开处方,不卖药。这些人中大多数医术很高、名气很大,前来求医者车马盈门,所以不用卖药谋生;也有少数人刚刚从医,没有资本,开不起药铺,所以只看病不卖药。上述只看病不卖药的医生,常被称为“挂牌医”。

医生也叫“杏林”,这里有个典故。据传,三国时东吴有位与华佗和张仲景齐名的医生董奉。他精通医道,有妙手回春之术,医德也高。他晚年为贫民百姓治病不收诊费,也不取药钱,但要求病人痊愈后必须到山上种植杏树,重病者种植三五株,小病者种植一株,名为“康乐杏”。不到几年,杏林遍山。后来,“杏林”一词常用来专指那些医术精良、医德高尚的医家。

■ 药物疗法——内服外敷药到病除 ■

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的材料,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其中尤以植物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中药主要分内服和外用两种。

中药以内服为主,主要通过肠胃的吸收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其中包括汤剂、丸剂、散剂、膏滋药、丹剂等。

汤药,以药物配成方剂,加水煎煮、去渣而制成。汤药是中医应用最早、最为普遍的剂型。大多数中药通过煎煮后,可使有效成分溶解在水中,饮后易于人体吸收,收效较快。煎汤药的器具有沙锅、沙壶、瓦罐等。

神农尝百草

《淮南子》中记载,神农氏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史记》中也有关于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的记载。事实上,古人在动植物知识还极为贫乏的情况下,难免误食有毒植物,从而引起呕吐、腹泻、昏迷,甚至死亡。不过,他们同时也发现,服用某些植物可以解除某些病痛。

丸剂,是将中药研成细末,掺上水、炼蜜或其他辅助成型的材料,制成的圆形固体剂,多用来治疗慢性疾病。按照赋形剂的不同,丸药可分成蜜丸、糊丸、水丸、蜡丸、醋丸、药汁丸、树脂丸等数种,尤以前面四种最为常用。丸剂发挥药力比汤剂慢些,但药效却更持久,对患有慢性病和体弱的病人较为适用。

散剂,是用一种或数种药物的干燥粉末,按处方剂量规定均匀混合后,通过内服或外用来治疗疾病。无论内服或外用散,制法都基本相同,一般须轧为细粉,混合均匀。其中,用于眼科、喉科的散剂,对粉末的细微程度要求更高。

膏滋药,是用中药加水煎煮后滤渣,将药液浓缩,再加冰糖或蜂蜜等辅剂制成的膏状剂型。多数膏滋药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成,药店也有成品膏方出售。膏滋处方配齐后,要通过浸泡、煎煮、浓缩、收膏、贮藏等工序。服用时,以开水冲调。膏滋药对体质虚弱者及慢性、顽固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比较适用。

丹剂,是在高温条件下,将汞及某些矿物类药物,烧制成不同结晶形状的无机化合物,再配制成丸剂、散剂或锭剂,它源于秦汉时期方士的炼丹术。

外用中药,以局部涂搽、敷贴、熏洗、点眼、吹喉、滴鼻为主要形式。它们具有解毒消肿、化腐排脓、生肌敛疮、杀虫止痒、止血止痛等功效,主要用于痈疽疮疖、疥癣、外伤、烧伤、虫蛇咬伤以及五官科疾患等。有些外用药还可内服。

汤熨,即将药物加热后置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进行热敷或往复移动,以促使其腠理疏通、经脉调和、气血运行,从而解除疾苦的一种外治方法。熨剂的配制主要有药袋、药饼、药膏、药汁、药酒等。

药浴疗法,即通过药物和水作用于人体皮肤或黏膜的一种治疗方法。药浴分为全身药浴、半身药浴和局部药浴。全身药浴适用于内科疾病的皮肤病、婴幼儿疾病以及某些骨伤疾病。半身药浴适用于截瘫以及下肢疾病。局部药浴又分为足浴、坐浴、手浴、肢体浴、头浴、面浴等。

敷贴疗法,是将药物敷在体表的特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式。若选用自身含有汁液的鲜品药物,只需捣烂外敷即可。如用干品,则须研为细末,然后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如鸡蛋清、酒、水、蜜糖等,调成糊状敷用。

酒为“百药之长”

《汉书》以酒为“百药之长”,《史记·扁鹊列传》中称,疾在肠胃,酒醪之所及。蒙古族可能早在汉代以前就能酿制马奶酒,在元代以前已开始用马奶酒治疗大出血昏厥的病人。藏族用青稞酒糟外敷创口。

膏药疗法,是以膏药敷贴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膏药是按处方将药物置于植物油中煎熬去渣,加入黄丹再煎后凝结而成的制剂。膏药的摊制有厚薄之分,薄型膏药适用于溃疡,应当勤换;厚型膏药适用于肿疡,数日更换一次。

■ 器物疗法——针灸、拔罐、刮痧 ■

除了使用药物之外,中医还使用各种器物治疗疾病。平常看起来毫不起眼的银针、艾条、瓷勺、木片、陶罐这些东西,到了中医的手中都成了治病救人的法宝。更神奇的是,中医甚至可以不用任何器具,只用自己的双手和肢体,就能治病救人,是以人们都说神医能妙手回春!

针刺,是通过对人体的一定部位进行针刺,以通行气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的治疗方法。人体有十四经络和奇经八脉,经络上分布着穴位,它们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将人体各部的器官组织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以运行气血、营养全身,使人体的功能活动得以协调和平衡。针刺就是通过刺激穴位,使机体恢复这种协调和平衡。针刺疗法可以分为体针、火针、七星针、三棱针等几种,其中体针疗法最为常用,适用范围也最广。

灸法,是利用艾绒或者其他易燃的材料或药物,在人体穴位上或患处烧灼或熏熨,借助火的温热和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平衡,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这种方法比针法更安全,也更易掌握,在民间的应用极为普遍。灸法可以分为直接灸、间接灸、艾条灸、温针灸、艾熏灸等多种。

从砭石到金针

针灸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砭石,即用石块磨制成的尖石,是最早的治疗工具之一。人们可以用它来挑破脓肿和刺激人体的某些部位,以解除病痛。1963年,在某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砭石。后世用于医疗的还有骨针、竹针、铁针、金针、银针、钢针等。

拔火罐,是以杯、罐为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使之吸附在人体穴位或相应的部位上,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罐的种类有竹罐、陶罐、铜罐、铁罐、玻璃罐、抽气罐等。拔罐法适用于风湿痹症、消化不良、头痛、高血压、感冒、咳嗽、腰背痛、月经病、软组织损伤等,尤其适用于小儿患者。

刮痧法,就是利用一定的器具,如铜钱、银元、瓷碗、蚌壳、檀木香板、木梳背等,蘸上水或香油等润滑剂,在人体某一部位的皮肤上进行刮摩,使皮肤发红,直到呈现一块块或一片片的紫红色斑点为止,以防病治病。痧,旧时指夏秋两季发生的病,症状为微热、头昏、恶心、胸腔胀痛、上吐下泻等。因为用工具刮摩皮肤时会出现紫红色的小如沙粒的红点子,所以称为“痧”。刮痧疗法最早专治此种病,后来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火的疗效

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沙土,熨烫腹痛或者关节痛处,会减轻症状,这就是后世热熨法的开端。人们还发现,用火烧灼局部的皮肤,可以治疗牙痛、胃痛等,这又是我国古老灸法的雏形。

推拿,是医生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分,按照各种特定的技巧和规范性动作,在患者体表进行操作,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式。其原理主要是在人体体表的经络穴位上施用手法,通过经络内联外络,气血循行流注而产生局部及全身的作用。推拿手法技巧动作的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常用的推拿手法主要有推法、拿法、按法、摩法、滚法、擦法、摇法、扳法、拉法、振法、击法、理法等。这些手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或多种手法结合起来组成复合手法。

■ 古代名医——悬壶济世,妙手回春 ■

中华医学源远流长,在几千年中出现了不少医术和医德俱佳的名医。他们怀悬壶济世之心,施妙手回春之技,将无数身染病痛的人救度出苦海,被人们传颂千古。他们中较为知名的有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

扁鹊,原名秦越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医学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学家。他发明了望、闻、问、切“四诊法”,长期在民间行医,走遍齐、赵、卫、郑、秦诸国。公元前310年,忌妒他的医学才能的秦太医令李谧派人在崤山设伏,刺杀扁鹊,终年97岁。

张仲景,名机,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名医,据说做过长沙太守。他“勤求古方”,博采众家之长,再结合自己多年行医的经验,写出了我国最早的临床诊疗专著——《伤寒杂病论》,对后世的医药学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张仲景开“笑方”

南阳人沈槐年老无后,整天愁得寝食难安,终于忧虑成病。他的病,当地的医生谁也治不好。后来,张仲景给他开了个方子:用五谷杂粮面各一斤,做成蛋形,外边涂上朱砂服用。

沈槐看了这个药方,不觉好笑。他命人用五谷杂粮做成了一个5斤重的大药丸,但并不服用,而是将其挂在屋檐下,逢人就把张仲景奚落一番:“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谁见过五谷杂粮能治病?笑话!笑话!哈哈哈!”

不知不觉中,他忧心的事全抛在了脑后。张仲景又来登门拜访:“恭喜先生的病好了!”沈槐一听恍然大悟,又佩服,又惭愧。

华佗,字符化,是生活在东汉末年三国初期的名医。他十分同情下层的劳苦百姓,所以不愿做官,宁愿摇着串铃四处行医,为人们解脱疾苦,同时也把精力集中在医药的研究上。华佗由于医术高明而闻名遐迩。传说,他给魏王曹操治疗头风病,需要做脑部手术。曹操却怀疑是华佗要谋害自己,就把他关进大牢。华佗自知难逃一死,便想将自己著的医书《青囊经》传给牢头。哪知那个牢头却害怕惹祸上身,不敢接受,华佗只好忍痛将书付之一炬。

同类推荐
  •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九种对联类型:对联基础、春节对联、节日对联、婚嫁对联、贺寿对联、丧葬挽联、居家对联等。
  •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本书将藏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宽泛概念,从世界观,历史来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人司空见惯,却又个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用几十字、数百字的有限的篇幅告诉了大家。所有的问题答案,来自于已出版的藏学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由藏族青年学者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原有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可谓是本藏族文化常识的ABC,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
  • 中国文化性格

    中国文化性格

    本书选取了燕赵、三秦、三晋、齐鲁、吴越、荆楚、巴蜀、滇云、岭南、青藏、闽南等十一个文化生态群体,撷取了各地的民俗民情、地方风物、饮食、建筑、文化名人等历史沿革,力图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区域文化上,构建一个清晰的文化性格脉络。同一般的人文文化书相比,本书内容广泛,不仅停留在对风俗人情的简单介绍上,而且是从“文化性格”上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对中华文明的一个深入思考。
  •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是一部全面展现中国民俗民风的百科全书,全书分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俗民风、中华老黄历四个部分。这里有民间诸神那些迷人的传说故事,有中国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历法,有独具特色的婚丧嫁娶仪式,有让人心生畏惧的民间禁忌,也有充满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这些汇成了一个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中华民间世界。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李怡、毛迅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汇编了当代文学研究名家的精辟论述,系统地对这个命题进行了阐述。栏目有“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文学史新论”、“巴蜀文学重读”、“对视与争鸣”、“现代中国文学档案”等。
热门推荐
  • 倾城丑王妃:爆笑五公主穿越系列

    倾城丑王妃:爆笑五公主穿越系列

    【日十更】【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她是出了名的丑女人,整个东临谁人不知,偏偏她又喜爱美男,喜欢到不可自拔的地步,看到一个就想拉回家去。搞得整个东临城里人人自危,男男们都不敢出门,万非得已时,出门都会扮成女装。他是大中朝的大皇子,平时作风严谨,不苟言笑,处理事务雷厉风行,却又是个生性洒脱不驹的家伙,向往闲云野鹤般的日子,不愿受任何人,任何事的牵绊。当生性淡漠且洒脱不驹的他与花痴到没底的她相遇,又该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呢??敬请观注《倾城丑王妃》为您一一道来。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废材无敌之锦绣仙途

    废材无敌之锦绣仙途

    21世纪的霸道小妞,风灵汐,商业大亨之女,自小练武,拥有雄厚的武术功底。却是一朝穿越,千古恨,一不小心便成了那毫无灵根,人尽可欺的风灵汐。柔弱如柳枝,手无缚鸡之力,被人骂了一世的废物。她会忍气吞声?那你便想错了。同一个名字,不同的遭遇,在她到来的那一刻,世界在她手中翻转。没有灵根?那不成问题,仙根附体,岂是你们这些凡夫俗子能看的透的?谁说雷峰塔里压的是白素贞,里面压的可是无尽的宝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咱有空间,咱怕谁!灵丹?玄丹?仙丹?姐通通看不上,要来,咱就来极品神丹,医死人,肉白骨,那都不在话下!要她嫁人?风灵汐才不会乖乖就范,第一步,便是逃婚。
  • 2011年散文排行榜

    2011年散文排行榜

    为了梳理和总结2011年中国散文创作,中国散文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散文创作中,推荐编选了2011中国散文排行榜,入选的40余篇作品均富有艺术特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代表了2011年度中国散文创作的整体面貌。囊括了包括余秋雨、贾平凹、陈忠实、梁晓声等著名作家的2011年佳作。
  • 再嫁之盛世嫡妃

    再嫁之盛世嫡妃

    雕花的木案上一顶小巧的暖炉,在寒冷的冬季带着几许温暖,却不能温暖凌小小已经寒冷到麻木的心房,从炉里钻出来的袅袅青烟伴随着丝丝清香,却也让凌小小慵懒惬意的倚在榻上,神情是淡漠的。而她眼前的男人神情则是有着几分不安,有些不知所措的看着眼前的凌小小。气氛有些诡异,也很尴尬。罗海天轻轻地咳嗽了一声,打起嗓子:“小小,我有话想和你说。”他示意两边伺候的丫头退下,可是凌小小……
  • 白骨精是怎么修炼的

    白骨精是怎么修炼的

    白领+骨干+精英,是现代女性人人追逐的对象。这些不甘活在男人光芒背后的大女人,是再怎么收服老公和家庭的呢?
  • 中华武术

    中华武术

    《中华武术》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中华武术》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 万世武神

    万世武神

    人族少年苦修武道,获得天赐神通,开启真灵之瞳,看透一切虚妄,登顶武道巅峰!雷天引领人族与圣魔妖三族热血争斗,将各族天才踩踏脚下,镇压强者泯灭生死轮回!万世武神,长盛不衰!请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知不言小说,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