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0700000042

第42章 医家——不为良相,便为良医(1)

古语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中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成就斐然。医中的圣手,甚至可以与治国平天下的良相媲美。我们这里所说的医家,泛指所有从医的人,既包括怀着悬壶济世理想的名医,也包括混饭吃的江湖郎中。他们之中有不少医德高尚、妙手回春的“神医”,其治病救人的神奇传说被千古传颂。

■ 巫医——中华医家的最初形态 ■

在中国,远在百万年前已有人类生存。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需要不断地同疾病和伤痛进行斗争。在还没有专职医生的时代,巫师兼行医生的职责。

商代巫医最盛行,其地位也很高。当时,奴隶主阶级为了欺骗人民,大力提倡鬼神迷信。巫师能歌舞音乐,代鬼神发言,并参与国家大事、祭祀神祖、呼风祈雨、医治疾病等活动。

在古文献中,“医”字从“巫”。巫医给人治病,常用祝祷的方法,称为“祝由”。《素问》中说:“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唐朝的王冰注曰:“祝说病由,不劳针石而已。”《祝由十三科自叙》则云:“有疾病者,对天祝告其由,故名曰祝由科。”

祝由靠的是祝祷、画符、念咒,当然不能治病,但古人很信这一套。《韩诗外传》中就说祝由能治病,并举例说,上古有一医者叫弟父,在为人看病时,用草编织成的刍狗作为献祷之仪式,面北向神灵祝祷,然后念咒,不一会儿,病人“平复如故”,说得神乎其神,但有时候就连古人也不相信祝由能治自己的病。

越治越病

清代,湖南一带祝由治病较兴盛,凡四肢损伤,都用符水、禁咒治之。有个人手臂疼,众人便劝他用祝由治病。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请了两位巫术士来看手臂。术士看后说,伤已附在你手臂上,先要把它赶走,然后再用符水医治。不过,病人要不顾臂疼,先频频举动,直到手臂肿疼病怪才会出来。病人一听吓坏了:“这么折腾,岂不越治越病!”连忙作揖谢绝。

上古时,祝由以祭祷念咒为主。汉朝后,就用画符箓代替献刍狗的祭祷仪式。

宋代,祝由科归入疡科内,称为“画禁科”,但并无专职人员和机构,形同虚设。祝由科的势力主要在乡间。祝由科的治病原理,是把病种从体内引到体外,并自称能收伏一些病怪。有些巫医用祝由为人看病,实际上是采用道家气功导引术。如治感冒:“以两手捧患者之面,引其鼻向之,略一虚气,脱然痊愈。”有的也杂糅按摩、推拿,诊治一些疑难杂症。

巫医中,除祝由科采用画符念咒法治病外,有些巫医虽在形式上用巫法,而在实质性的治病过程中却使用药疗。商代有名的巫医如彭咸等,就是如此。

巫、医分家是在东周以后至秦、汉之际。春秋战国时,医学已经很发达,分科医生也开始出现。东周时,有一部分巫医专用药物治病,医、巫开始分业。《史记》曾引扁鹊之说,谓病有六种不可治,“信巫不信医”,也是不可治的一种。

巫和医虽然在行业上分开,但巫的力量还是很强大,就是在有知识的上层人士中,也有许多人信巫。如孔子生病,子路就请巫来祈祷。

秦、汉时期统治阶级往往羡慕海外仙山,派人到蓬莱、方丈、瀛洲等所谓神仙居处,取长生不老的仙药。虽然没有成功,但此风历久不衰。

巫医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有人信任,有人贬斥,今天在偏远的乡间,还有巫医在活动,或装神弄鬼,或骗人钱财。

■ 古代医生——大夫、郎中、杏林 ■

在古时候的中国,替人看病疗伤的人被称为“大夫”“太医”“郎中”“杏林”等。考察这些名称的由来也是很有趣的。

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为人治病的人,“医生”一词,其本意是“学习医学的人”,“生”指学生。如《唐六典》中说,“医生四十人”,就是说学医的学生有40个。后来,人们才把行医人叫做医生。

唐朝的医疗行政机构叫太医署,它既是医务行政机构,又是医学教育机构,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校。太医署设医科和药科。医科分为四部,即医部、针部、按摩部和咒禁部,每一个部门都由博士担任教学工作。学生学习到一定阶段,就举行考试,成绩优良者,批准成为合格的医生。“医生”一词由此而来。

宋代承袭唐制,也称医生。《宋史·职官志》中写道:“太医局,有丞,有教授,有九科医生,额三百人。岁终,则会其全失,而定其赏罚。”

坐堂医

坐堂医,指旧时民间在中药店内坐堂行医的医生。据传,“医圣”张仲景担任长沙太守时,常在公堂上为百姓诊病,传为佳话。后人为纪念张仲景,就把中药店聘请来的医生誉为坐堂医。此外,自家开药铺兼行医的人,也称坐堂医。

古人还常将医生尊称为“医官”,如《金瓶梅》中常为西门庆家看病的任医官就是例子。医官是一种总称,自宋代以来,医官中最高一级的官职是大夫,依次类推为郎中、医效、柢候等。

“大夫”在古代是一种较高的官职,春秋时大夫有上、中、下之分,到了秦、汉,又有谏议大夫,唐代有御史大夫,但医官的职位还没有达到大夫一级。自从宋朝设“大夫”级医官后,民间就把医生称为“大夫”,北方尤其如此。特别是正规部门的医生,如太医等,则一律称“大夫”。对有些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和教育的医生,有时也称”医官”“大夫”。

“郎中”也是官名,不过其职位要比大夫低。唐、宋时期官衔泛滥,以官名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所以“大夫”“郎中”就可以随便叫了。

不过,“大夫”和“郎中”也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设馆医病的医生称大夫;至于草药店或上街高喊,或走乡串镇医治杂科的医生,都称为郎中。而且,北方人称“大夫”的多,南方人称“郎中”的多。

挂牌医

绝大部分医家都自己开药铺,或游荡江湖,行医兼卖药。也有少数人挂出招牌,只管诊病开处方,不卖药。这些人中大多数医术很高、名气很大,前来求医者车马盈门,所以不用卖药谋生;也有少数人刚刚从医,没有资本,开不起药铺,所以只看病不卖药。上述只看病不卖药的医生,常被称为“挂牌医”。

医生也叫“杏林”,这里有个典故。据传,三国时东吴有位与华佗和张仲景齐名的医生董奉。他精通医道,有妙手回春之术,医德也高。他晚年为贫民百姓治病不收诊费,也不取药钱,但要求病人痊愈后必须到山上种植杏树,重病者种植三五株,小病者种植一株,名为“康乐杏”。不到几年,杏林遍山。后来,“杏林”一词常用来专指那些医术精良、医德高尚的医家。

■ 药物疗法——内服外敷药到病除 ■

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的材料,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其中尤以植物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中药主要分内服和外用两种。

中药以内服为主,主要通过肠胃的吸收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其中包括汤剂、丸剂、散剂、膏滋药、丹剂等。

汤药,以药物配成方剂,加水煎煮、去渣而制成。汤药是中医应用最早、最为普遍的剂型。大多数中药通过煎煮后,可使有效成分溶解在水中,饮后易于人体吸收,收效较快。煎汤药的器具有沙锅、沙壶、瓦罐等。

神农尝百草

《淮南子》中记载,神农氏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史记》中也有关于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的记载。事实上,古人在动植物知识还极为贫乏的情况下,难免误食有毒植物,从而引起呕吐、腹泻、昏迷,甚至死亡。不过,他们同时也发现,服用某些植物可以解除某些病痛。

丸剂,是将中药研成细末,掺上水、炼蜜或其他辅助成型的材料,制成的圆形固体剂,多用来治疗慢性疾病。按照赋形剂的不同,丸药可分成蜜丸、糊丸、水丸、蜡丸、醋丸、药汁丸、树脂丸等数种,尤以前面四种最为常用。丸剂发挥药力比汤剂慢些,但药效却更持久,对患有慢性病和体弱的病人较为适用。

散剂,是用一种或数种药物的干燥粉末,按处方剂量规定均匀混合后,通过内服或外用来治疗疾病。无论内服或外用散,制法都基本相同,一般须轧为细粉,混合均匀。其中,用于眼科、喉科的散剂,对粉末的细微程度要求更高。

膏滋药,是用中药加水煎煮后滤渣,将药液浓缩,再加冰糖或蜂蜜等辅剂制成的膏状剂型。多数膏滋药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成,药店也有成品膏方出售。膏滋处方配齐后,要通过浸泡、煎煮、浓缩、收膏、贮藏等工序。服用时,以开水冲调。膏滋药对体质虚弱者及慢性、顽固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比较适用。

丹剂,是在高温条件下,将汞及某些矿物类药物,烧制成不同结晶形状的无机化合物,再配制成丸剂、散剂或锭剂,它源于秦汉时期方士的炼丹术。

外用中药,以局部涂搽、敷贴、熏洗、点眼、吹喉、滴鼻为主要形式。它们具有解毒消肿、化腐排脓、生肌敛疮、杀虫止痒、止血止痛等功效,主要用于痈疽疮疖、疥癣、外伤、烧伤、虫蛇咬伤以及五官科疾患等。有些外用药还可内服。

汤熨,即将药物加热后置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进行热敷或往复移动,以促使其腠理疏通、经脉调和、气血运行,从而解除疾苦的一种外治方法。熨剂的配制主要有药袋、药饼、药膏、药汁、药酒等。

药浴疗法,即通过药物和水作用于人体皮肤或黏膜的一种治疗方法。药浴分为全身药浴、半身药浴和局部药浴。全身药浴适用于内科疾病的皮肤病、婴幼儿疾病以及某些骨伤疾病。半身药浴适用于截瘫以及下肢疾病。局部药浴又分为足浴、坐浴、手浴、肢体浴、头浴、面浴等。

敷贴疗法,是将药物敷在体表的特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式。若选用自身含有汁液的鲜品药物,只需捣烂外敷即可。如用干品,则须研为细末,然后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如鸡蛋清、酒、水、蜜糖等,调成糊状敷用。

酒为“百药之长”

《汉书》以酒为“百药之长”,《史记·扁鹊列传》中称,疾在肠胃,酒醪之所及。蒙古族可能早在汉代以前就能酿制马奶酒,在元代以前已开始用马奶酒治疗大出血昏厥的病人。藏族用青稞酒糟外敷创口。

膏药疗法,是以膏药敷贴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膏药是按处方将药物置于植物油中煎熬去渣,加入黄丹再煎后凝结而成的制剂。膏药的摊制有厚薄之分,薄型膏药适用于溃疡,应当勤换;厚型膏药适用于肿疡,数日更换一次。

■ 器物疗法——针灸、拔罐、刮痧 ■

除了使用药物之外,中医还使用各种器物治疗疾病。平常看起来毫不起眼的银针、艾条、瓷勺、木片、陶罐这些东西,到了中医的手中都成了治病救人的法宝。更神奇的是,中医甚至可以不用任何器具,只用自己的双手和肢体,就能治病救人,是以人们都说神医能妙手回春!

针刺,是通过对人体的一定部位进行针刺,以通行气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的治疗方法。人体有十四经络和奇经八脉,经络上分布着穴位,它们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将人体各部的器官组织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以运行气血、营养全身,使人体的功能活动得以协调和平衡。针刺就是通过刺激穴位,使机体恢复这种协调和平衡。针刺疗法可以分为体针、火针、七星针、三棱针等几种,其中体针疗法最为常用,适用范围也最广。

灸法,是利用艾绒或者其他易燃的材料或药物,在人体穴位上或患处烧灼或熏熨,借助火的温热和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平衡,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这种方法比针法更安全,也更易掌握,在民间的应用极为普遍。灸法可以分为直接灸、间接灸、艾条灸、温针灸、艾熏灸等多种。

从砭石到金针

针灸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砭石,即用石块磨制成的尖石,是最早的治疗工具之一。人们可以用它来挑破脓肿和刺激人体的某些部位,以解除病痛。1963年,在某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砭石。后世用于医疗的还有骨针、竹针、铁针、金针、银针、钢针等。

拔火罐,是以杯、罐为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使之吸附在人体穴位或相应的部位上,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罐的种类有竹罐、陶罐、铜罐、铁罐、玻璃罐、抽气罐等。拔罐法适用于风湿痹症、消化不良、头痛、高血压、感冒、咳嗽、腰背痛、月经病、软组织损伤等,尤其适用于小儿患者。

刮痧法,就是利用一定的器具,如铜钱、银元、瓷碗、蚌壳、檀木香板、木梳背等,蘸上水或香油等润滑剂,在人体某一部位的皮肤上进行刮摩,使皮肤发红,直到呈现一块块或一片片的紫红色斑点为止,以防病治病。痧,旧时指夏秋两季发生的病,症状为微热、头昏、恶心、胸腔胀痛、上吐下泻等。因为用工具刮摩皮肤时会出现紫红色的小如沙粒的红点子,所以称为“痧”。刮痧疗法最早专治此种病,后来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火的疗效

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沙土,熨烫腹痛或者关节痛处,会减轻症状,这就是后世热熨法的开端。人们还发现,用火烧灼局部的皮肤,可以治疗牙痛、胃痛等,这又是我国古老灸法的雏形。

推拿,是医生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分,按照各种特定的技巧和规范性动作,在患者体表进行操作,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式。其原理主要是在人体体表的经络穴位上施用手法,通过经络内联外络,气血循行流注而产生局部及全身的作用。推拿手法技巧动作的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常用的推拿手法主要有推法、拿法、按法、摩法、滚法、擦法、摇法、扳法、拉法、振法、击法、理法等。这些手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或多种手法结合起来组成复合手法。

■ 古代名医——悬壶济世,妙手回春 ■

中华医学源远流长,在几千年中出现了不少医术和医德俱佳的名医。他们怀悬壶济世之心,施妙手回春之技,将无数身染病痛的人救度出苦海,被人们传颂千古。他们中较为知名的有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

扁鹊,原名秦越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医学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学家。他发明了望、闻、问、切“四诊法”,长期在民间行医,走遍齐、赵、卫、郑、秦诸国。公元前310年,忌妒他的医学才能的秦太医令李谧派人在崤山设伏,刺杀扁鹊,终年97岁。

张仲景,名机,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名医,据说做过长沙太守。他“勤求古方”,博采众家之长,再结合自己多年行医的经验,写出了我国最早的临床诊疗专著——《伤寒杂病论》,对后世的医药学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张仲景开“笑方”

南阳人沈槐年老无后,整天愁得寝食难安,终于忧虑成病。他的病,当地的医生谁也治不好。后来,张仲景给他开了个方子:用五谷杂粮面各一斤,做成蛋形,外边涂上朱砂服用。

沈槐看了这个药方,不觉好笑。他命人用五谷杂粮做成了一个5斤重的大药丸,但并不服用,而是将其挂在屋檐下,逢人就把张仲景奚落一番:“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谁见过五谷杂粮能治病?笑话!笑话!哈哈哈!”

不知不觉中,他忧心的事全抛在了脑后。张仲景又来登门拜访:“恭喜先生的病好了!”沈槐一听恍然大悟,又佩服,又惭愧。

华佗,字符化,是生活在东汉末年三国初期的名医。他十分同情下层的劳苦百姓,所以不愿做官,宁愿摇着串铃四处行医,为人们解脱疾苦,同时也把精力集中在医药的研究上。华佗由于医术高明而闻名遐迩。传说,他给魏王曹操治疗头风病,需要做脑部手术。曹操却怀疑是华佗要谋害自己,就把他关进大牢。华佗自知难逃一死,便想将自己著的医书《青囊经》传给牢头。哪知那个牢头却害怕惹祸上身,不敢接受,华佗只好忍痛将书付之一炬。

同类推荐
  • 民间演艺

    民间演艺

    我们就是要通过彰显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特征,维护中华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化,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事情。而对于每一个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可以通过本书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学习民族先人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并能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
  •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屹立千年的文明古迹,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奥秘?流淌万年的文明河流,述说着怎样的智慧心语?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追忆文明古迹,有的针砭社会时弊,有的思索文明走向,让您跨越东西方文化,纵横寰宇,俯仰天地,从整体视角品悟“文明与文化”这部大书。
  • 北京精神

    北京精神

    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
  • 泰国人

    泰国人

    本书从多个层面描述了泰国人的性格,探讨其国民性和民族性,书中还选择了一些能反映泰国人民生活和自然风貌的图片。
  •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热门推荐
  • 痞气狂妃

    痞气狂妃

    二十一世纪街头一姐叶小冬穿越成新娘才女变弃妇,她被一纸休书遂出皇子府,从此失踪沓无音讯。四年后,她带着一个萌到爆的嫩宝,流里流气地杀回来,飓风一样扫得京城一片人仰马翻。——戳,到底谁才是娃儿他爹?——◆◇◆——◆◇◆——◆◇◆——◆◇◆——◆婚约某女追杀刺客闯进某男府中不慎伤了某男,于是从此开始被某男无下限倒贴卖萌地逼着负责赔偿…“亲~到底要怎样你才肯放过我啊亲!”“你害得本王不行了,反正你们孤儿寡母也缺个男人,嫁给我撑个门面得了!”“除了这个,我什么都可以答应你。”“如此…本王委屈点,嫁给你们行了吧!”◆宴会天下第一美人婉玉公主:“真不明白,这世上怎么会有你这么粗俗不堪的女人?”左相府最受宠的大小姐:“如此下作龌龋,只有瞎了眼睛的男人才会看上你。”某女一脸亲切热情地望向身边的俊美男人:“亲,这里有包治眼疾的神丹妙药保证药到病除,节假日优惠七折包邮有回扣哦亲!”某男冷冷道:“来人,打烂这几张敢诅咒本王的狗嘴。”几位美人听后顿时脸色一菜,当场吓晕过去…◆婚礼“爷,四皇子说他没给王妃写过休书,他说王妃应该是四王妃,您这是强抢侄媳!”“混账东西,活腻了他!”一身红衣的俊美新郎官咬牙切齿地就想下马宰人,某人连忙拉住:“王妃让人给他喂了十公斤巴豆浓缩汁,小王爷让人给他喂了二十公斤巴豆浓缩汁。”想起那对母子的彪悍,某人当即打了个哆嗦,惹天惹地惹神惹鬼也别惹上那俩恶魔啊!◆婚后一某日,某男心血来潮,忽然问道:“卿卿,你怎么给咱儿子取个这样的小名?”“他小名咋了?”某女眼眨眨,某男:“太名不符实了。”他儿子介么可爱,怎能配以夜叉之丑名?孰料某萌宝昂起小脸,分外不满地瞪过来:“肿么不符实了?!”“→_→”◆婚后二“娘子,儿子今天给锄禾日当午,配了一个下联为起舞弄清影。”“有才,不愧是我生的,嘿嘿…”“还有一个横批:日忙夜也忙。”“贴切,我儿天才,像我,哈哈!”“他跟夫子说,这联写的是我们两个。”“…⊙﹏⊙‖∣°…“——◆◇◆——◆◇◆——◆◇◆——◆◇◆——【关于结局】本文男女主身心干净,结局一对一。已有大量存稿,更新及时,喜欢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亲们,欢迎跳坑!记得要收藏哦O(∩_∩)O~
  • 你注定是我的爱

    你注定是我的爱

    缘分是一本书,翻得不经意会错过,读的太认真会流泪。。。她叫叶天泞,她爱的是航雨程,是一位风度翩翩,亲切,阳光,稳重的人;而她是他们的竟争对象;航雨程对叶天泞的百般照顾,叶天泞的安心依赖,换来的是另一位第三者(科亚秦)的从中破坏;最后,这关系将会如何继续下去?她:叶天泞,将会落入谁家!又会是怎样的未来?喜欢这本书的读者们可加书友QQ群:7380056
  • 傲气凌神

    傲气凌神

    苍玄庭,自小便是家族的废物,然而一场意外的遭遇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撕天神决,尊者之心,九层空间!为他打开了一扇成为强者的大门。从血腥残酷的督卫选拔,到蛮荒世界的杀戮,再到“大世界”中的真正争霸!血,让苍玄庭从一个废柴不断突破,踏上巅峰!血,让苍玄庭从一个任人宰割的蝼蚁。封尊称神,傲气凌神!!
  • 吊在窗上的魂

    吊在窗上的魂

    真实再现了发生在北京的二十多起案件。情节触目惊心,案情曲折离奇,本书以预审员的独特视角,故事凄楚哀怨,结局血泪交织,读来令人沉思
  • 我是汽车驾驶与维修能手

    我是汽车驾驶与维修能手

    为“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之一。《我是汽车驾驶与维修能手》主要向你介绍了汽车的基本结构、汽车的正确驾驶、汽车发动机的检查与维修、底盘的维修、汽车电气的维修、常见故障诊断及处理等内容。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希望农民朋友用书上的知识指导实践,用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早日把家乡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梦想与升华:十七岁 我走进非洲

    梦想与升华:十七岁 我走进非洲

    在这本被喻为“青春成长的心灵钙片”的散文随笔集中,作者不但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她出国留学,从心理变迁到生活变迁的真实故事,同时也将非洲的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校园文化等展现给读者。孟梦用真实的笔触撰写了游历非洲的惊险、兴奋和异同于东方的趣闻轶事;在现实生活中体认到非洲民众的达观、热情和近原始状态下的煎熬与苦难;在学习和交流中明晰了多元文化的相抵与相容……
  • 至尊狂妃:邪魅大小姐

    至尊狂妃:邪魅大小姐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王牌杀手,穿越到一个废物大小姐身上,没人疼没人爱,被自己妹妹推到河里香消玉殒。再睁开眸子的她多面圆滑,冷酷,腹黑,狡诈。创建明月帝国第一情报局,第一兵团,玩的是样样风生水起,她的魅力无限,成就最伟大的势力。风华绝代。吸引了无数男子为她牵肠,为她挂肚。而她,却只驻足于身后那一抹宠爱无限,一直放任她成长给她全部的宠爱的男子的身上。他说:“箫儿,你想做什么放手去做。本王是你最坚实的后盾。这世界,就是本王捧在你手心里的玩具。”
  • 只和皇帝玩亲亲

    只和皇帝玩亲亲

    五岁那年,她饿的快昏迷的了,无意中咬了一口眼前的肉,结果把他的毒全吸到了自己身上,从此后她成了武林盟主的救命恩人。她一身武功,可惜只是用来压制体内的寒毒,随意的动用真气不死也要呕一大口鲜血,再衰的是,她的医术天下无双,可惜却解不了自己身上的寒毒。十年后,江湖发出一执追婚令,害的她连天下第一庄也不要了,连夜卷铺盖落跑。普天之下,莫非江湖,江湖不到的地方,那就是皇宫。终于混进了和亲公主的队伍里,顺利的以丫鬟的身份进了皇宫,可惜为什么没有人告诉她,那个传言中英明神武的皇帝,竟是个高深莫测的危险人物,一个不小心可就连小命都没有了。好不容易因为救了公主毁容的那张脸,却又冒出了鬼魅帮,害的她被当成人质抓了去,这也就罢了,还因为她手腕上那个月亮行的胎记,竟说她是前朝的九公主,拜托,她只是名字叫阿九罢了。复国?呵呵,开玩笑,皇帝是那么狠,她敢吗?再说天下太平,她虽然是贵为天下第一庄的庄主,虽然她的未婚夫是武林盟主,可她还是没胆量和皇帝对着干。其实这一生只要开开心心的她就谢天谢地了,她的寒毒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作,也就是说她的小命随时会被阎王爷招去,有时间复国还不如和皇帝玩亲亲。~~~~~~~~~~~~~~~~~~~~~~~~~~~~~~~~~~~~~~~~!!!!!!!!!!!!!!!!!!!!!!!!!!!!!!!!!!!!!!!!!!推荐旧文完结小说:《替身老婆》终结系列之一(杨雪落和安熙照)《替身床伴》终结系列之二(雨清和曲驭)《穿越之调戏美男》终结系列之三(叶蔷和叶君寒,雷辰)古代文:完结《只和皇帝玩亲亲》(阿九和夜帝、)《穿越之杀手皇后》(彦水水和彦少卿)公众文:《弃妃绝爱》
  • 谋略的故事

    谋略的故事

    很多人为如何提高自己处世、办事的策略苦恼不已,读了很多智谋类书籍也无济于事。殊不知一滴水里就蕴藏着浩潮的大海,一个小故事中就孕育着博大的智慧。本书共收录了近300则中国古代经典的谋务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从浩如烟海的古代谋略典籍中摘选出来的。其中很多故事被国外无数政治家、军事家和企业家奉为经典。本书分政治谋略、军事谋略、断案谋略、说辩谋略、智童谋略等五大部分。与其他智谋类书籍相比,本书所辑故事短小精练,但对于人们提高办事能力,丰富人生智慧的意义却毫不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