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0700000028

第28章 名家——匪夷所思的奇谈怪论(1)

名家,又称诡辩学派,是“诸子百家”中一个以擅长于通过名词、概念进行诘辩的学派,其学者称“辩者”。辩者所提出的命题,常是与常识大唱反调的奇谈怪论,但他们却给后人留下了启迪人的智慧、开发人思维潜能的思想火花,在中国思想史和世界逻辑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 胜人之口——名家成为先秦显学 ■

名家是先秦“显学”,主要论及“名”(概念)和“实”(存在)的逻辑关系。在政治上,名家主张“去尊”“偃兵”,反对暴力战争,提倡人人平等。

名家的著作《邓析子》《尹文子》《惠子》《公孙龙子》等,大部分已经散佚。其思想现在散存于《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中。

从逻辑上讲,概念明确,判断才能正确;名实相副,才能不相乱;人必须各安其位,事必须各从其类,国家才能井然有序,社会才能和谐稳定。东周时期,天下纷争不断,等级制度广受怀疑,出现了名实相违的状况。各学派都高度关注“名实”问题,如孔子就曾提出“正名”的主张,以求恢复“天下有道”的局面。

后来,名家学者邓析、惠施、公孙龙、尹文、田巴、桓团等,则掀起了名辩大潮。他们以渊博的知识、睿智的头脑、雄辩的口才,引喻设譬,日服千人,提出了无数新奇的辩题,赋予了名辩更多的思辨性、抽象性,催开了名辩之花。

凿不围枘

凿,指木头上的卯眼(榫眼)。枘,指的是榫头。榫头打入榫眼,榫眼自然就包围了榫头。可名家却说榫眼包不住榫头,理由是:榫头入榫眼,无论多么严实,都是有缝隙的,否则榫眼为什么经常需要打楔子呢?所以说“凿不围枘”。

名家在激烈的论战中得以发展,盛极一时。当时,名家学者的名声很大,地位也较高。如战国时齐国的“稷下学宫”聚集了大批的辩者和察士,许多名家学者都曾在那里聚徒讲学,宣扬名家学说。他们深受齐王尊崇,有的还被封为上大夫。

他们提出了许多在当时看来是惊世骇俗的奇谈怪论,而且彼此相互呼应,积极与其他学派展开争论。虽然其他学派指责名家不能“服人之心”,却承认其能“胜人之口”,“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因此,名家所提出的论题都得到其他各家的重视,使其能够成为与儒、道、墨、法、阴阳等学派并列的显学。

名家能够通过对概念名词的分析,将本来十分混乱的含义梳理清楚,使它能真正反映现实事物,同时使名词概念能对现实加以规范,纠正名不副实的状况。其局限性在于,流于纠缠在某一个问题上,做过细的繁琐论证,艰深难解。

郢有天下

郢是楚国的都城,只是天下的一小部分,名家却偏说它包含了天下。其理由是,郢为“小一”,天下为“大一”,“小一”虽是“大一”的一部分,其实却包含了整个“一”的要素,所以说郢有天下。

名家是先秦六大显学中最早衰落的学派,其思想流传于后世的也最少。这是因为名家学说虽然思辨,但是有很多违反常识的理论,很难为一般人所理解和接受。而且,名家的政治主张,不符合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需要,甚至与统治者的利益相违背,不仅得不到官方的重视和支持,还受到政治力量的排挤。

庄子对名家的评价很有代表性:“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古代学者是绝对倾向于“经世致用”的,因而对名家的“名实之辩”古人是不屑讨论的。名家在战国时被人视为“诡辩之术”,汉以后就成了“绝学”了。

白狗黑狗

白狗是白狗,黑狗是黑狗,可名家偏说白狗可以是黑狗,理由是:狗身长白毛叫白狗,狗身长黑毛叫黑狗;可是白毛的狗长着黑眼睛,眼睛和毛都是狗身上的东西,所以说白狗也是黑狗。

■邓析——有案可稽的名家始祖 ■

邓析是有案可稽的名家始祖,他活跃于春秋末期,最早提出了“形名之辩”。据《左传》《荀子》《吕氏春秋》等书的记载,可略知其人其事。邓析开了先秦名辩思潮的先河,班固在《汉书》中将其列为名家第一人。

邓析是郑国人,大概与老子、孔子属同一时代。他是一个讼师——专门帮人打官司的人,相当于当今的律师。邓析的辩术极为高明,他在解释法律条文时,居然能“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邓析帮人打官司不收钱,大的官司只要外衣一件,小的官司只要短衣短裤。

犬可以为羊

名家说犬也可以是羊,理由是:事物的名称由人而定,与实际事物并非浑然一体;郑国人将未曾雕琢的玉叫“璞”,周人却将没有风干的老鼠肉叫做“璞”,也就是说,玉石也可以是老鼠肉,那“犬”这个名称当然也可以指羊了。

按照周代礼治,国家刑律是不公开的,百姓无从知道刑罚中的具体规定,生杀大权完全掌握在执法者手里。子产首先改变旧制,将刑书铸在鼎上并公之于众,打碎了笼罩在法律上的神秘光环。邓析则将刑书刻在竹简上,随着刑书的四处流传,更多的人了解了法律。后来,邓析因触犯郑国统治者的利益,最终被杀害。

“两可说”是邓析的一个重要思想。简单地说,就是模棱两可、混淆是非的理论。在邓析看来,辩论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能任意胡说,否则就会带来祸患,特别是辩论必须要遵循一定的标准,所以“两可”这种辩说方法不可滥用。

邓析常在悖论中展示其思想内涵。有一次,一个富翁落水而死,其尸体被别人打捞走了。富翁的家人想赎回来,但对方开价太高,就去找邓析帮忙。邓析说:“别急,他若不卖给你,还能卖给谁呢?”而捞到尸体的人也去找邓析帮忙,邓析对他说:“别急,他若不找你买,还能找谁买呢?”

马有卵

马是胎生,禽是卵生,可名家却偏说马能生蛋。惠施的理由是:万物本质是同一的,胎生的马与卵生的禽都是(动)物,所以马也可以有蛋,或者可以卵生。

此外,邓析还提出了不少看似诡辩、实际上哲理性很强的结论性辩题,现在列举于下。

一、山渊平,天地比。据一般常识,山高,渊低,天在上,地在下。然而,与无限高的宇宙空间相比,山与渊、天与地的高低差别就很微小了。所以,山与深渊可以说是平的,天与地也是一般齐的。这一命题说的是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

二、齐,秦袭。袭是重合的意思。“齐,秦袭”是说齐国与秦国都在一个地方。本来齐国在东,秦国在西,但东西方位的差别也是相对的,与无限的宇宙空间相比,齐国与秦国的地理位置也可以看成同在一地。

三、钩有须。有人认为,“钩”应为“娩”。这句话是说女人有胡子,乍看实在荒唐,但因男子中有似女子柔弱性情者,女子小也有似男子阳刚之气者,因而说女子有男性,与说女子有胡须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四、卵有毛。鸡蛋有毛,的确没见过,但这个命题所包含的道理却是对的,它强调了事物发展转化的可能性。因为鸡蛋内在包含有发育成小鸡羽毛的基质,如果没有这种基质,孵出的小鸡就不会有羽毛。从这一点说,卵是有毛的。

孤驹未尝有母

孤驹就是没有母亲的小马驹,不过常人看来它至少是曾经有过的,但名家却说,孤驹从来没有过母亲,理由是:死了母亲的小马才叫“孤驹”,母亲没死的时候不叫“孤驹”;所以一匹小马驹从开“孤驹”的那一刻起,就没有母亲,所以说孤驹从来没有母亲。

■ 惠施——口若悬河的辩论高手 ■

惠施属于“合同异”派,主张“合同异”,认为一切差别、对立都是相对的,从而导致其借用概念的相对性,强调并夸大了事物的同一性。他提出“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我知天地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指出空间是相对的;还提出“日方中方睨”“今日至越而昔来”,以此说明时间的相对性;以“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大一”“小一”论证“万物毕同毕异”,得出“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的结论。

惠施,战国时期宋国人,与同时代的庄子交情很深。惠施死后,庄子曾在其墓前慨叹道:“自从夫子死后,我就再也没有辩论的对手了!”

丁子有尾

丁子,是楚国人对蛤蟆(青蛙)的称谓。人人皆知青蛙没有尾巴,可名家偏说青蛙有尾巴,理由是:青蛙的幼虫——蝌蚪是有尾巴的,可见青蛙原本是有尾巴的。

惠施曾任魏国宰相15年,主张联合齐、楚两国共同抗秦。他学富五车,时人黄缭曾向他请教天不坠落、地不塌陷的道理,以及产生“风雨雷霆”的原因,他“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惠施竟能不假思索,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遍讲万物道理,足见其学识渊博。

惠施长期高居相位,处于魏国政治斗争的中心,为了应付来自各方面的阻力,推行自己的政策,不仅需要相当高的政治智慧,而且需要高超的论辩技巧。从史料来看,惠施是一位杰出的雄辩家,有着杰出的政治智慧和雄辩才能。

有一次,匡章在魏王面前攻击惠施,说农夫之所以要杀死蝗虫,是因为它们糟蹋庄稼。现在惠施出行时排场很大、铺张浪费,跟蝗虫没什么区别。惠施回答说:筑城时,人们或者使用大杵在城上捣土,或者背负箕畚在城下运土,也有人拿着标杆进行计算和测量。像我这样的人就是使用标杆的人。让织丝的女子变成丝本身,就没法织丝了;让木匠变成木材那木材也没法加工了;如果让圣人变成农夫,也就不能治理农夫了。我是治理农夫的人,你凭什么要把我比做蝗虫呢?”

火不热

火为名,热为实。火不是热,若火是热,人说“火”字便会烧坏嘴巴;说“火”字而不烧坏嘴巴,可见火不热。

惠施与庄子在思想上是一对诤友和辩友,他的许多思想就载于《庄子》一书中。两人的辩论,有时看似在玩弄概念游戏,实际上其中包含着十分深刻的哲学意义,它涉及严肃的认识论问题,即认识者考察问题的角度和认识能力的问题。

有一次,庄子与惠施二人同游于濠水桥上。庄子对惠施说:“水里的白鱼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看来很快乐。”惠施质问道:“你又不是鱼,怎么能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反问:“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答道:“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但你也不是鱼,你也不能知道鱼的快乐,这不是很明显的道理吗?”庄子回答道:“一开始你说‘你怎么能知道鱼是快乐的?’这就说明当时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才来问我的。我是在濠水桥上知道的。”

黄马骊牛三

骊牛,指的是纯黑色的牛。在常人看来,一匹黄马与一头黑牛,显然是两种东西,可名家却说,一匹黄马与一头黑牛是三种动物。公孙龙的理由是:黄马一个,黑牛一个,“黄马黑牛”的名称一个,加起来是三个。

■ 历物十事——关于“合同异” ■

惠施的著作没能流传下来,但《庄子》中却幸运地保存了惠施“历物十事”,即分析事物的十个命题。从这些命题中,可以窥见惠施哲学、逻辑思想的大概。

命题一: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人们都认为宇宙大,而构成宇宙万物的原子小;但没有比它大的东西它才能叫大,没有比它小的东西它才能叫小。所以,原子不能算最小的,宇宙不能算最大的。此命题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认识到了宇宙空间的无限性,以及宇宙空间无限的对立统一。不过,惠施把“至大”“至小”都称为“一”,很容易就会抹杀大小的区别,滑入“大小不分”的相对主义的泥沼。

命题二: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

没有厚度的东西不可重叠,但能扩大到千里。这相当于平面几何中所说的只有长宽而没有厚度的平面,这在现实中是没有的,只是几何学的抽象。惠施以此否定了“无厚”与“其大千里”的区别。

轮不碾地

名家说车轮并不碾在地上。理由是,轮所碾地的部分永远都是整个轮子的一小部分,而地被碾的部分也只是大地的一小点,所以碾地之轮并不是“轮”,被碾之地也并非“地”,所以说“轮不碾地”。

命题三: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与无限大的宇宙空间相比,天与地、山与泽的高低差别极其微小。可以说,天与地也是一般高的,山与泽可以说是齐平的。

命题四: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日方中方睨,太阳刚好正中的时候,也正是偏斜的时候。也就是说,太阳没有绝对的正中位置,正中的一点转瞬即逝。这体现了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物体的运动,必须既在这一点又不在这一点才能进行。

同类推荐
  •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献礼项目 ——《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之一。按照历史地理内涵的要求,把宁夏 的地理沿革、疆域变迁、政区演化,以及长城、雄关、重要地名的出现, 还有山脉、河流、湖泊等方面的内容做了系统介绍。从宁夏远古地理环境 和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写起,沿着王朝兴替设章分节逐一进行介绍,注 重史料价值结合地方特色,还特别将宁夏省解放后一直到宁夏回族自治区 成立,以及最近几年_的行政建置与区划变动一一做了记录。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 、大禹治水 、精卫填海 ……这一个个流传广泛的古代神话传说,无一不展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 和无穷的幻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 。
  •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喜欢把中国和印度做比较?印度和中国同样是古老的国家,到底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他们穿着纱丽、练着瑜伽、谈论着玄之又玄的精神生活,却又讲着英语、玩着鼠标……作者跋涉两万公里,走遍了印度70个城市,上百个景点,同时结合大量史实,穿越于历史与现实间,用一步步的脚印去丈量印度这片土地。从不同的宗教根源入手,以政治、经济、历史等多个视角去拷问印度的文化,描绘出一个多姿多彩的印度浮世绘。《印度:漂浮的次大陆》一书为作者“文化旅行”系列作品第一部,后续作品《一半印度、一半中国》、《骑车去元朝》等即将出版。
  • 纳西族风俗志

    纳西族风俗志

    本书读者对象: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专业工作者及有兴趣读者
热门推荐
  • 西点责任课

    西点责任课

    在西点军校200多年的历程中,她培养了众多的军事人才,其中有3800多人成为将军。仅1915届的164名学员中,就有59名成为准将以上军官,其中3位四星上将,2位五星上将和陆军参谋长,1名当了美国总统。从此,西点成了成功教育的代名词。本书将告诉你西点如何培养你的责任感。
  • 说话说到位

    说话说到位

    说话很难,难就难在说话太容易。这并不矛盾。薛维的话可以张嘴就来,骂人的话可以脱口而出,吹牛也用不着上税,实在自己一个人寂寞还可能自言自语。但在这人声鼎沸的世界里,让人们挑着听你的声音就不太容易了,再让人为你的话而鼓掌喝彩更是难上加难。有时候使尽全力去喊未必让人震惊,一声叹息却让人心潮澎湃;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常有鼾声相伴、平平淡淡的只言片语指不定就能换来掌声雷动。看来说话确是一门学问。
  • UFO未解之谜

    UFO未解之谜

    从19世纪以来,世界各地不断地出现目击不明飞行物(英文缩写为UFO)的报道或传闻,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有空间科学以来,“UFO”、“飞碟”、“外星人”的目击事件与日俱增。在这些报道中,UFO像是“幽灵”一样出没于地球的空域。随着宇宙科学的发展,人们愈来愈关切在茫茫的大宇宙中,除了地球人之外,究竟有没有“外星人”,或者说是否存在地外智慧生命?如果说“有”,他(她)们究竟是什么模样?生活在宇宙的何方?地球人应怎样寻找他(她)们呢?
  • 不做你的妃:太子请让开

    不做你的妃:太子请让开

    【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请勿雷同,请勿盗版!】【搞笑版】不就是爬山么,居然一不小心穿越了!穿越过来居然还遇见一只熊,还好出现了一个帅哥相救!一,这不是长的像熟人么?当然要到他家去混吃混喝。不就是逛逛街,英雄救美一番么,居然把身边的朋友弄丢了,呜呜这可怎么办?居然还遇见一个冰山酷男,抓着人家的手不放,我命怎么那么苦啊!变态冰山男接招吧,姐就是要勾引你,让你爱上姐,然后一脚把你踢掉!哈哈......———————————————————————————【正剧版】她,一朝穿越,邂逅如同冰山的男子,针锋想对,误会重重,最终是什么化解他们之间的芥蒂?他,冷漠无情,却不想一个娇小的身影,在一次次的针锋相对中潜入他的心,当昔日的对变为错,曾经的最爱逝去之后,他们的爱又将何去何从?她说:“我要的爱是全部,如果不是宁可不要。”他说:“今生如果无法与你携手,上穷碧落下黄泉我也一定会找到你。”爱就如毒药一般让他们相互纠缠、刻骨铭心......
  • 后宫有个大姐大

    后宫有个大姐大

    穿越而来,却因着一张容颜,成了当今炫朝之后。*若干年后,斑驳城墙之上,那一袭水色飞舞,战鼓连天。硝烟起,八方玲珑。女子以双掌击响战鼓,势如破竹,助我夫君……一统天下。
  • 痴傻神女:邪王的盛宠狂妃

    痴傻神女:邪王的盛宠狂妃

    原本皇上亲封的神女,爹宠娘疼的天才小姐,却因引狼入室而成为众人口中的痴傻小姐,瞬间从天堂坠落地狱,亲娘上吊而死,亲爹不闻不问,整日被自己的哥哥折磨,过着非人的生活。谁知,上天眷顾,让她再次清醒,从此脱胎换骨,开启了逆袭之路,棒打狠毒哥姐,惩罚亲爹嫡母,收获世人艳羡的爱情。
  • 误入豪门:总裁很霸道

    误入豪门:总裁很霸道

    一个霸道的男人和一个聪明的女人,霸道的男人隐藏在暗处的温柔,是他最厉害的杀手锏,聪明的女人时刻都明白自己的身份,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该做什么,当这样两个人相遇之后,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亿万星空我等你

    亿万星空我等你

    他是她这辈子最强大的敌人,然而却在葵树下一见钟情。“没有人能动我的她,一根寒毛也不行,否则,只有用鲜血来偿还!”“没有他的天,心就是冰冷静止的,任何人想要伤害他,都得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一句承诺,千山万水,亿万星空,我等你!
  • 老狐狸说话心经(大全集)

    老狐狸说话心经(大全集)

    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老狐狸却说:“巧言令色,助你成功。”须知,成功者的故事里,从来都没有侥幸。狮子把羊叫来,问他能不能闻到自己嘴里发出的臭味。羊说:“能闻到”,狮子咬掉了这个傻瓜蛋的头。接着,他又把狼召来,用同样的问题问狼。狼说:“闻不到。”狮子把这个阿谀奉承的家伙咬得鲜血淋漓。最后,狐狸被召来了,狮子也用同样的问题问他,狐狸看看周围的情形,说: “大王,我患了感冒,闻不到什么味。”于是活了下来。马雅可夫斯基曾说: “语言是人的力量的统帅。"一个人想获得成功,必须具有能够应付一切的口才。
  • 海上世界

    海上世界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