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0700000025

第25章 法家——君主专制的思想源头(1)

在诸子百家中,法家以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等观点而卓立于世。法家的观点新颖、独特而激进,后人对它褒贬不一,但它确实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法家的思想渊源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正式创立者是战国初期的李悝、商鞅、申不害等,战国末年的韩非则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 中国法脉——古今法家流变史 ■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政治经济改革也多姿多彩。当时,已沿袭千年的奴隶制生产方式遭到破坏,新的封建生产方式勃兴。经济基础的变化,要求政治制度作出相应的变革。于是,此起彼伏、汹涌澎湃的改革浪潮涌起了。500年间,各国累计变法近百次,且一次比一次更深入、更自觉、更有声势。

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变革,秦穆公任用百里奚、孟明视变革,郑国的子产变革,吴、越两国的变革等,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效益。战国时期,李悝、吴起施行了颇有特色的变革,而商鞅变法则是内容最丰富、规模最浩大的革新高峰。商鞅之后,秦国迅速强大,开始了兼并和统一的战争,诸侯大都处于戒备状态的守势,各国的实际改革转入了万马齐喑的状态。

那时候,以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和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法治思想,猛烈地冲击着旧的宗法等级和分封制。他们主张“法治”,反对儒家的“德治”“仁政”和“人治”,在“受命于天”“恭行天罚”的神权法思想与“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宗法等级原则下,徐徐拉开了改革的大幕。儒学大师荀子则既“隆礼”又“重法”,主张以礼为主的儒法合流。

韩非子对实行“法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的论述,比前期法家更系统、更深入;在如何推行“法治”方面,也更完备、更具体。他总结前期法家法、术、势三派的思想,建立了一个“以法为本,法、术、势三者结合”的完备体系,这是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的思想基础。

先秦法家完备的变革理论和率先垂范,辐射后世,影响异常深远。变革则强,不变则亡的意识深入人心。后世变革者都从先秦著名的法家那里汲取胆识和经验,一些改革思想、改革措施很多都是对先秦改革萌芽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咏商鞅诗》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

秦朝统一全国后,制定《秦律》,使各方面“皆有法式”。秦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把法家思想推上高峰,出现了极端的专制主义,但其只许“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严禁“私学”的做法,反而阻碍了法治思想的合理发展。

从西汉到隋朝,改革处于低潮,仅有少数开拓型的政治家偶尔进行少量变革。如王莽改制、曹操变革、诸葛亮治蜀、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莽不知“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其改革思想完全是儒家的复古主义。这使他既想在儒法合流的基础上全方位变革社会,却又泥古不化,从而导致了变革的失败。相比之下,曹操、诸葛亮的改革要冷静得多、实际得多。他们“术兼名法”,运用法家的一些变革性来改良其政治,既凌厉又切合实际。曹操“唯才是举”,诸葛亮“科教严明,赏罚必信”。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齐、梁、陈的统治者都非常腐朽,只有腐化、奢侈、动乱、死灭,哪有什么变革,只有北魏孝文帝向先进地区学习,施行均田制、三长制,并改变鲜卑旧俗,主动敞开大门,变被动落后为主动进步的变革,成就相当突出。

到隋唐时期,我国古代的变革走向了又一次高潮。隋文帝终结了南北朝混战,开始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变革,一反混乱奢侈之风,给政治注入了新的活力。唐太宗和武则天则围绕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展开,体现了可贵的民法思想,将进取性与科学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一个开创了“贞观之治”,一个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

晚唐至宋初,变革似乎沉寂,但却酝酿着巨大的变革浪潮。北宋时,范仲淹首先尝试变法,矛头直指庞大低效率的官僚体制,屡经险难最终失败。后来的王安石变法,则是一场影响大而深远的变革运动,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全面铺开,基本上改变了“积贫”局面,但由于新法触犯了腐败的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在其猖狂反扑下失败。

不难发现,唐太宗、武则天的政治变革都是皇帝直接领导和控制的,以皇权的极大权威一贯到底,因而变革取得了胜利。范仲淹、王安石的变革,是由大臣设计并推行的,一旦皇帝不再支持变法,他们也就没有丝毫的权力和扭转劣势的办法,变革大业难免毁于一旦。

从元朝至近代的变革,则先沉闷、后激进。自元、明到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历史处在黑暗无比的封建社会末期,保守势力拼命地维护旧制度,在变革方面只有张居正企图力挽狂澜。

近代以来,国民意识开始觉醒,出现了一连串的改制实验。先是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等人,杂糅西方和古代文化中的一些成分,对政治和社会实行了一些改革。后来,洋务派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购买机器、引进技术,推进洋务运动。

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不满于洋务派只在工业上小打小闹,主张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实现总体性的“全变”。他们幻想依靠皇帝完成中国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百日维新就在无情的守旧势力的镇压下流产了。

新与旧、改革势力与守旧势力,必然会有长期的、反复的冲突与斗争。近代改革从太平天国、洋务派到维新变法都是由于各种原因最终归于失败,但是改革一步,社会就前进一步,离光明更进一步,这就是历史的总趋势。

■ 法家先驱——从管仲到申不害 ■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制、国家转型的关键时期,诸侯各国的思想家进行着激烈的思想大论战。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学派在治国方略的选择和运用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的核心是法家的“法治”与“德治”之争。

法家,作为一个学派,正式成立于战国时期,但论其思想渊源,则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伴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各国都涌现出一批主张政治变革的改革家。其中,最早提出“以法治国”主张的思想家是时任齐国国相的管仲。

管仲以尚法、重法而著称,他反对把“礼治”作为政治生活的最高准则,主张治理国家应当以法为依据,任法而国治,舍法而国乱。管仲以尧舜先帝所谓法治盛世和现世弃法而治的危害,极力劝说齐桓公实行法治,主张“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这是君主“富国强兵”的良策,这种把法当做治理国家最有效的手段,极大地提高了法律的权威,也隐含着法律至上的思想。

慎到,战国时期赵国人,曾在齐国的稷下学宫讲学,负有盛名。他早年曾学黄老之术,但他实际上是从道家分化出来的法家。慎到也和道家一样主张国君“无为而治”,但他的目的在于调动臣下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臣下的才能,以达到“事无不治”。

慎到在主张“无为而治”的同时,也极力提倡“法治”,认为两者是统一的。他强调官吏要“以死守法”,坚持法治;百姓要“以力役法”,按法律规定出力服役;国君则要按照“道”进行变法,因为“守法而不变则衰”。

此外,慎到还非常重视权势的作用。在权势、君主、策略手段等因素之中,他把权势放在首位,认为权势是尊君和尚法的前提。从事政治和推行“法治”的关键,不是君主道德的高低或者才能的优劣,而取决于君主权势的大小。他认为,凭“贤”和“智”都不足以制服臣民,只有权势才能制服臣民。

慎到把君主和权势比喻为龙和云雾,飞龙有云雾的凭借,就能在高空飞舞,一旦云消雾散,龙就和地上的蚯蚓一样了。如果有了权势,即使像夏桀那样昏庸残暴,命令也能执行,即“令则行,禁则止”;如果没有权势,即使像尧那样贤德,百姓也不会听从命令。所以,慎到反对儒家主张的“德治”,认为那样不可能使法律贯彻执行,会产生很多弊端。

君主要“操杀生之柄”

从前,司城子罕辅佐宋君,一次他对宋君说:“国家社稷的安危,百姓的治理,都取决于君王施行赏罚。用官爵来赏赐,是人民所喜欢的,就请国君您亲自执掌,至于杀戮刑罚之类是人民所怨恨的,就让我来担当吧。”宋君说:“好,我来做好人,你来做坏人,这样一来我知道诸侯们就不会嘲笑我了。”但当国人都知道生杀大权掌握在子罕手里后,大臣们都亲附子罕,百姓们畏惧子罕,不到一年的时间,子罕就将宋君的政权夺了过来。

申不害,郑国人,出身低微。他早年学习过道家思想,擅长黄老刑名之术,主张将法家的法治与道家的“君人南面之术”结合起来,是法家中主张“术治”一派的代表人物。郑国灭亡后,韩昭侯起用申不害为国相,主持变法改革。申不害主张实行中央集权制,加强君主集权,并且认为君主要治理天下,必须掌握统治之“术”。

申不害的“术”,讲的是国君如何控制大臣、百官,驾驭臣下的手腕,也就是权术。这个术主要是对于官吏臣属而言。法要公开,术则要藏于君主胸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申不害的“修术行道”核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任免、监督、考核臣下之术,被称为“阳术”;二是驾驭臣下、防范百官之术,称为“阴术”。

申不害倡导君主“无为”,但大臣必须有能力。他主张任命官吏必须名实相符,即根据官吏的职务要求来考查一个人有没有能力胜任,然后才能授官。他还要求君主“操杀生之柄”,即掌握生杀大权,强调君主在国家政权中的独裁地位,要求臣下绝对服从君主。君主把生杀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绝不能大权旁落。同时,为了防止某些权臣专权、揽权,甚至进行篡权活动,申不害提出国君要善于控制臣下,及时发现臣下的阴谋,为此就需要设一些耳目,及时了解、掌握臣下的情况。

申不害在韩国实行以“术”为主的法制,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使韩国“国治兵强”,政治局面比较稳定,国力也有所增强,但这种政策却也产生了另一个后果,即“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攲而天下靡”。

君主本人的才能决定了“术”:君主本人公正有道、有能力,国家就会兴旺;相反,国家就会陷入混乱,老百姓就会遭殃。这造成了申不害用“术”有余,定法不足,所以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韩国的问题。韩昭侯死后,韩国很快又衰落了。

■ 集大成者——法家巨子韩非子 ■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被世人尊称为“韩非子”。

据《史记》记载,韩非自小患有口吃,不善言谈,但文章写得很好。他与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为改变韩国政治腐败、国力衰微的状况,他曾经多次上书韩王请求变法,均未被采纳,于是退而写成《孤愤》《五蠹》《说难》等书。

韩非写的书流传到秦国,秦王嬴政看了之后感叹说:“如果能够见到这个人,与之交游,即使死了也无遗憾。”为了得到韩非,秦王派兵攻打韩国。韩国只好将韩非送到秦国,秦王非常高兴。

李斯怕自己的地位被韩非夺去,便在秦王面前诬陷韩非。韩非入狱后,李斯又暗中送去毒药,逼他自杀了。不过,韩非虽死,他的理论却被秦始皇和李斯采用,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朝。

关于“理”

韩非第一个提出了“理”这个哲学概念。“理”就是事物的特殊规律,把各种不同事物区别开来。既然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因此办事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他又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都听从自然是不行的,必须利用或创造工具去改造自然,使之为人服务。

韩非认为,法是富国强兵的不二法门,必须以法治国,一切皆断于法。为此法不仅要不厌其详,公之于众,还要随时而变。他特别强调变法,以便使法与时代的需要相符合,君主立法时必须要顺天道,随时变,因人情,循事理,量可能。他强调,在执法上,必须赏罚分明,不得徇私;并主张重罚,以苛刑服人。

韩非倡导耕战,认为实力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基本手段,实力的大小决定着国家的生死存亡,只有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建立强大的军队才能一统天下。在社会的诸多要素中,唯有农与兵、耕与战才是力量的真正源泉。

矛盾之说

韩非以楚人出售盾和矛的故事为例,首倡“矛盾之说”。他认为,矛盾的转化是有条件的,祸与福的转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事人的思想和行为,一个国家强与弱的转化则取决于是否有严明的法制。在导致矛盾转化的条件中,内因起决定作用,但外因也是不可忽视的。

韩非还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主义思想推到顶峰。他认为,君主应该独掌一切权势,应掌握最高和最后的决断权。为此,不仅要在政治上支配一切,而且要控制人们的生计,还要统一人们的思想。他曾明确提出“言执于法”和“以吏为师”的主张,从而为禁绝百家和实现文化专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他还发展了商鞅的历史进化观,强调时代在变化,治国之道也应随之变化,不能守旧泥古。他说,如果在夏朝还有人在树上架屋,钻木取火,一定会被尧、禹嘲笑;而在商、周,如果还有人像舜、禹那样治水,也一定会被汤、武批评。同样,如果在今天还有人称颂尧、舜、禹、汤、武那一套办法,也必被当代的圣人当做笑料。他认为,圣人不应因循旧制,墨守成规,要根据当今社会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措施。

在法治理论上,韩非继承荀子的“隆礼重法”的观点,尤其是综合吸取前期法家法、术、势三派的思想,建立了一个法、术、势相结合的完备的理论体系。

■ 改革实践——勇于打破旧制度 ■

法家就是变革家。上下五千年,尽管受到种种意识形态上的束缚,尽管变革中伴随着艰难的阵痛,但法家从未放弃变革图治、革故鼎新的努力。他们不断奔走呼号,提醒统治者与世人,改革是合理的,更是必须的。

春秋时期,管仲任齐相后,对经济、政治、军事、外交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在经济上,废除公田制,按土地肥瘠收取赋税,提高了百姓耕种的积极性。设立盐官和铁官,专管煮盐和制造农具,并大力发展渔业。由国家铸造钱币调节物价,推动商品流通,鼓励商民与境外的贸易。这些变革使齐国的经济迅速壮大。

在政治上,把国都划分为21个乡,工商乡6个,乡民专营本业,不服兵役;农乡15个,乡民平时种田,战时当兵。国都以外划分为邑、卒、乡、县,10县为1属,全国共有5属,设5位大夫管理。这5位大夫每年要向国君述职。

在军事上,将行政上的保甲制度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起来。每年春秋,军队通过狩猎进行训练,以提高战力。百姓不准随意迁徙,近邻之间要守望相助。容许犯罪之人拿盔甲和武器来赎罪,以补充军队装备的不足。

经过改革,齐国国力很快强盛起来。管仲又向齐桓公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政策。尊王,就是举起拥护周王室的旗帜,借周天子之名号令天下,称霸诸侯。攘夷,就是带头讨伐内侵的北方游牧民族狄人和戎人,以争得各国的拥戴。

此后30年中,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九会诸侯,一匡天下”,先后主持了多次各诸侯国的会盟,还曾辅助拥立周王室,成为公认的霸主。管仲为齐国创立霸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同类推荐
  • 中外文化交流史

    中外文化交流史

    本书系统探讨了自先秦至1999年的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说是首次对21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全面巡礼和总结。通读全书,可以发现,这是一部很有品位的学术佳作。
  •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本书涵盖了现今世界神秘现象的广博领域,从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到匪夷所思的动物世界,从令人咂舌的植物撷取到神奇诡谲的时空传奇,种种无奇不有的自然奥秘让人疑惑:乌尔禾城的“鬼怪声”是怎么回事?人类到底有没有极限?生命力超强的火山口生物是什么?蛋壳上的星辰图案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轻如鸿毛”的树?时空隧道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在向读者展现神秘现象的同时,也对这些神秘现象采取了客观的评论,旨在正确地引导读者认识这个世界。
  •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阶段、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等。
  • 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是一部深刻、丰富的书,它不仅包含着对历史深刻的洞见,而且在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思想上也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在现代西方产生了复杂、广泛的影响。
  • 中国人的吃

    中国人的吃

    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可见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古代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有人说中国的文化是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全世界惊叹。孔子堪称第一位美食家,他率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本书作者从个性化的角度,对中国人的饮食进行了剖析,力图透过饮食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菜肴、小吃作了生动的描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休闲读物
热门推荐
  • 跟杨澜学做完美女人

    跟杨澜学做完美女人

    在很多女人眼里,她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她几乎拥有女人幸福的所有资质:智慧、美貌、气质、机遇。然而,鲜有人知,至今日,每一步,杨澜都走得很不容易。她的成功,她的幸福,靠的是对艰难困苦的战胜,靠的是孜孜不倦的勤奋,靠的是永不放弃的信念和乐观从容的心态。《跟杨澜学做完美女人》将杨澜的精彩成就与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经历,以及她在不同场合说过的精彩语录,一一呈现给读者,并围绕天下女人所渴望的幸福二字,为每一位女人讲述幸福的必经之旅,教会女性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
  • 腹黑妖夫:后院起火了

    腹黑妖夫:后院起火了

    (续《处处惹桃花:美男齐上钩》)女皇微服出巡一次,从此后爱上了皇宫外的生活,被冷落在后宫的皇夫们,个个摩拳擦掌,洗洗干净,势要将出墙的女皇给诱回来。“寡人是女皇,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三千佳丽,一个都不能少!”凤君咬牙启齿:“本宫有必要让陛下在床榻上起-不-了-身。”
  • 凤惊九天:休夫会上瘾

    凤惊九天:休夫会上瘾

    (女强+江湖+师徒之恋+一女N男)此文慢热,不喜慎入男人靠的住,母猪会上树!十三年的师傅,不告而别,再次相见,却以举动来讽刺她的自作多情。新婚夫婿,喜堂之上,侧妃同进,夜夜春宵,唯独留她独守空闺。许下承诺,转眼却又弃如敝屣。累了,倦了,心也淡了。算计,毒打,禁锢,却远远比不上那一碗黑色打胎药汁,才察觉的小生命胎死腹中,深埋在心底的火焰疯狂燃烧。杀戮开,地狱启,全身浴血的踏出王府,决绝的抛弃过往。再次出现,一纸休书,让当朝王爷从此背负下堂夫之名,佳人自此失去踪影。☆★☆★☆★---本--文--由--潇--湘--书--院--首--发--,--禁--止--转--载!!★☆★☆★☆一年后,江湖出现一仙一魔一妖妙手仙医,一身白衣,飘逸脱俗,每月只为一人医病,想要治病可以,前提条件是,你找的到她。嗜血罗刹,一身黑衣,残酷冷血,每月只亲手杀一人,想要活命可以,前提条件是,你躲得过她。绝艳妖姬,一身红衣,妖艳魅惑,美男环绕,得到的就只有她的人,前提条件是,别和她索要心,因为她无心。可谁能料到……一仙一魔一妖本是同一人。三年的时间,一而再再而三的改嫁,却也一而再再而三的扔下休书离去,这又是为何?难道休夫真的会上瘾?☆★☆★☆★---本--文--由--潇--湘--书--院--首--发--,--禁--止--转--载!!★☆★☆★☆当第一任下堂夫出现在她面前,悔不当初“羽儿,我错了,跟我回去吧。”当师傅金眸满是深情“错了吗,我只想要你幸福啊!我真后悔离开了百草谷。”她却已经美男环绕,目光,不再停留于他们身上。……清秀的他“我的一切都是你给的,我的一切也都是你的。”冷峻的他“我是你的人,你死,我死。”谪仙的他“为了你,我放弃复仇,我只想争取在你身边的资格。”美男多多,桃花朵朵开……下堂夫、前生欠她的男人和她欠的男人,前生置她于死地的女人,情人,情敌,一一出现在她的面前,这是命中注定吗?难道命运注定再一次交集吗?紫颖枫新文《恶魔总裁的玩偶》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大别山传奇

    大别山传奇

    长篇红色武侠小说,讲述大别山几位英雄的传奇故事。故事以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为背景,几位英雄用自己的武功、医术等,与地痞流氓、土匪周旋,保护大别山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最终迎来了刘邓大军。故事曲折离奇、惊心动魄,情节扑朔迷离,引人入胜,结构严谨,环环相扣。
  • 水秀山明

    水秀山明

    本文讲述因为意外变傻了的原心狠手辣腹黑卑鄙的男主与嚣张跋扈傲娇任性霸气外露的女主展开的一段狗血小白的爱情故事。通过讲述这个爱情故事,展现出在爱情面前智商和骄傲都是浮云……
  • 异界守护神

    异界守护神

    生活很惬意的金灿,一觉醒来后,却发现自己莫名其妙的成了守护家族的后裔!古怪的功法以及自身上都存在着难以琢磨的迷!这一切,真的只是意外吗?
  • 爆笑穿越:王爷大人我没空

    爆笑穿越:王爷大人我没空

    性格胆小、懦弱又怕事的草包三小姐,摇身一变,逆天外挂多多。大婚之日,抛下某爷,赚钱防老!此女没心没肺,腹黑女PK腹黑妖夫。别人遛鸟她遛神兽,为了她的威风坐骑,努力挣钱喂神兽!王爷老公,人前闷骚人后混蛋,家有妖夫如此,某女表示压力山大!
  • 阎锡山传

    阎锡山传

    本书采用祖国传统史学的实录风格,努力以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让历史人物回到历史中去。阎锡山一生是如何走过来的?以及他对历史所发生怎样的影响?阎锡山是民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客观评述这样的历史人物,做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