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0700000018

第18章 道教——得道成仙的乌托邦(2)

沛国的张陵(又称张道陵)创立了五斗米道,并将其广泛传播。他的孙子张鲁后来占据汉中,以五斗米道为基础,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割据一方数十年。后来,张鲁投降曹操,五斗米道开始在中原贵族中得到传播。

上述两种原始道教,都曾参与政治斗争,统治阶级对它们很不放心,于是就有一些贵族宗教家开始改造原始道教。

东晋的葛洪主张通过炼制、服食金丹成仙,并整理道教神学,写成了《抱朴子·内篇》。稍后的陆修静融合五斗米道教义与葛洪的学说,初步统一了原始道教与贵族道教的教理、科仪。陶弘景则继承老庄哲学和葛洪神仙理论,主张儒、释、道三教合流,并组建了一个以元始天尊为最高神的完整的道教神仙体系。

唐朝帝王与道教的太上老君李耳同姓,奉其为祖神、族神,极力推动道教的发展。唐朝的著名道士,有司马承祯、吴筠等。唐末五代以来,内丹派逐步压倒外丹派,成为仙学的主流。著名内丹学家有吕洞宾、陈抟、施肩吾等。北宋的张伯端著有《悟真篇》,被奉紫阳派的教祖。

三山合一

历代张天师统领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符箓,称为“三山合一”。明朝,太祖朱元璋敕命天师“永掌天下道教事”,立“万法宗坛”,乃“万法归宗”之义。从此,“正一天师道”便是包含了符箓诸派的统一的道教组织。

北宋的真宗、徽宗皇帝特别崇信道教,大大推动了道教的传播。南宋朝廷不太崇信道教,甚至还向道士征收免丁钱,但龙虎山历代天师仍被朝廷召见,在宫中设醮。当时,金朝统治区的王重阳主张性命双修,创立了全真教和出家制度。

后来,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受到成吉思汗的尊崇,全真教达到极盛。元代,在江南有许多知识分子信奉道教,宣扬三教同源,逐渐向理学靠拢。后来,紫阳派融入全真教,成为全真教南宗;原全真教则被称为北宗。符箓诸派则合为正一教。

明清时期,统治者严格限制道教活动,道教在教理教义上逐渐失去创造性,走向了衰落。唯有明朝武当山真武崇拜曾盛极一时,清朝道教的主要活动则在民间。

近代,道教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压迫和西方思想的冲击,在几大宗教中势力最弱、政治影响最小。道教组织松散,许多道士文化水平低,缺乏宗教知识,但道士陈撄宁、易心莹等,仍潜心修炼,著书立说,课徒传戒,延续了道教的法脉。

⊙五斗米起家——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张陵,东汉人,传为张良后裔。传说,张母夜梦神人自北斗而降,给她服下一颗香气袭人的丸药,于是就此怀孕;又说张陵降生时,异香满室,数日不散。

张陵自幼聪明,与“道”结下不解之缘。7岁时,他就开始研读《道德经》和天文地理、河洛图纬等书籍。24岁时,他被乡里举荐,入太学学习。

后来,张陵被朝廷征召为巴郡江州(今重庆)令。在任期间,他体恤下情,勤政爱民,深受老百姓的爱戴。但是,张陵很快辞官归隐,到北邙山修道。

多年后,他带着弟子离开北邙山,寻找更好的修炼之所。传说他们在一只仙鹤的指引下,来到了山色秀美、人迹罕至的云锦山,于是就在那里住了下来,开始使用九鼎丹法炼制仙丹。

云锦山炼丹

传说,第一年红光照室;第二年丹炉顶上出现五色祥云;第三年九鼎神丹炼成。丹成之后云锦山现出龙虎之形,张陵认为这是神丹炼成的祥兆,于是改称云锦山为“龙虎山”。年过花甲的张陵服用了九鼎神丹以后,变得鹤发童颜,耳聪目明,健步如飞。

炼丹成功后,为了向世人传道,张陵便率弟子数人从龙虎山辗转长安,翻越秦岭,经金牛古道进入蜀中地区,将风景秀丽的鹤鸣山选为传道的基地。

在鹤鸣山中,张陵将《道德经》的作者老子神话为太上老君,奉其为道教教主。他将《道德经》作为道教主要经典,并撰写了《老子想尔注》等24部道书。

《老子想尔注》

在这本书中,张陵断言老子就是太上老君,是“道”的化身。他还声称,君主如果按“道”去治国,国家就会太平。凡人如果按“道”去修行,就能长生不死。为了坚定徒众的信心,他还自称得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

有一年,蜀地瘟疫流行,张陵便和弟子们运用灵符、法水、神咒等救治世人。人们口耳相传,都说他医术神奇并能降妖伏魔,都纷纷拜入其门下,跟随他修习道术。张陵常教导弟子要修心养性、救治百姓。他还教老百姓制盐谋生,人们极为敬服他。

此外,张天师还设置专门的静室,让病人在静室内打坐,诚心诚意地向神灵忏悔,再由教徒为病人写“三官手书”。即将病人的姓名和服罪的意思,写成文书,手书内容说自己遭受疫灾,难以医治,诚心忏悔,祈愿太上老君及三官消除前世今生的罪业。

三官

“三官”即指来源于古代神话的天官(天帝)、地官(地神)、水官(水神)三神。古代神话认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经过这样的心理疗法之后,再辅以张陵配制的符水、药物,治愈了很多病人。老百姓从此将张天师视为神明,争相皈依他的大道。

入道的人需交纳五斗“信米”。遇到饥荒时,就拿这些米接济灾民。在那个灾殃不断的时代,这一举措受到了穷人的欢迎,入道的人越来越多。后世将张陵创立的教派称为“五斗米道”。另外,由于张陵有“天师”之称,所以该教派也叫“天师道”。

可以说,张陵才是道教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据说,他活到123岁时得道成仙,和夫人雍氏、四个女儿在青城山云台峰白日飞升,其子张衡继承了天师之位。

张陵所创建的五斗米道,是一个具有道德性、社会性的宗教团体。道教这个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之所以能盛行千年,与其早期就建立起了完善的体系大有关系。作为道教的创始人,张陵受到历代信道君王的尊崇,被尊为天师、大圣降魔护道天尊。

在张陵之后,其子张衡、其孙张鲁相继担任天师,继续传播五斗米道。张鲁任天师的时期,五斗米道发展迅猛,教团组织愈加严密,而且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区性政权。张鲁以教法治民,讲求诚信,统治汉中多年,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太平道——张角创教与黄巾起义

张角,河北巨鹿人。他和张陵一样,也致力于创立一个庞大的道教组织,其最终目的,却是要扯起反封建的大旗。东汉中叶以后,封建王朝横征暴敛,加以水旱频仍,疫病流行,老百姓苦不堪言,张角便领导发起了声势浩大的黄巾大起义。

张角巧遇南华老仙,得蒙传授《太平要术》。后来,张角开始在各地传道,其所建教团为太平道。张角便遣弟子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并暗中宣传《太平经》中反对剥削敛财的主张,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拥护,十几年间部众发展到几十万。

张角入道

《三国演义》中写道:“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角拜问姓名。老人曰:‘吾乃南华老仙也。’言讫,化阵清风而去。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

张角“周遍天下,置三十六方,各有所主”,即把所有信众按军事形式组织起来,分为三十六方,每方各设渠帅总领其事,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

张角自称“天公将军”,组织各“方”教徒,秘密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决定在各地同时起义。后来由于叛徒告密,张角提前行动,起义军头戴黄巾,一时“七州二十八郡同时俱发”,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然而,这次起义由于起事仓促、准备不足等,进展并不顺利。后来,张角病死在军中。不久,他的弟弟张梁、张宝也都战死。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黄巾军迅速瓦解。

起义失败之后,太平道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逐渐融合于五斗米道。

这次起义是由张角领导的道教组织“太平道”发起的,标志着道教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次起义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准备、有组织、有纲领的农民起义,意义重大。

⊙分分合合——道教教派的发展演化

道教产生后不久,就分裂出众多派别,它们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而且,道教教派的发展演化与社会历史进程密切相关,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道教派别。

东汉末年,最重要的道教组织是符录派。符录派又分两支,即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后来,太平道并入五斗米道。之后,五斗米道又分化为“天师道”和“正一道”。

魏晋南北朝是道教的大发展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道派是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和楼观派。天师道在上层社会的势力较大;上清派是新兴道派,以南岳魏华存为第一代尊师;灵宝派兴起于江南一带,得名于《灵宝经》;楼观派活跃于西北地区楼观一带。

东晋的葛洪是官方道教理论和仪式的奠基人,其葛氏道在道教中有着特殊地位。葛洪热衷于炼丹秘术,一直过着“神仙丹鼎”的炼丹生活,其著作《抱朴子》集魏晋时代炼丹术之大成。他将道教的神仙信仰系统化、理论化,并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

魏华存

魏华存,东晋女道士,从小喜欢钻研老庄之学。后沉湎于神仙之道,经常服用胡麻散、茯苓丸等益气之药,练习吐纳,摄生致静。传说,她得仙人传授《上清经》《黄庭经》,隐居在南岳衡山精修,年过八旬,肤如凝脂,颜如少妇,最后化形飞升。

北魏的寇谦之创立“新天师道”,极力取消原始道教的政治性、组织性,积极维护统治阶级的伦理道德,建立了一整套新的教规教仪,努力将道教纳入巩固统治者地位的轨道。从他开始,道教才正式获得最高统治者的承认。

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开创了茅山宗。他自幼聪明异常,10岁时就有志于养生之道。后来,他归隐茅山,佛道双修,在道观中设佛道二堂,隔日朝礼。后来,茅山逐渐成了上清派的中心。陶弘景晚年显赫一时,梁高祖太子曾随陶弘景学道,齐梁间侯王公卿从陶弘景授业者达数百人,人称“山中宰相”。

茅山道士大都学问高深、声明远扬。隋唐时期,道教进入鼎盛时期,茅山派则是当时道教的主流,著名的茅山道士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被请到京城,与皇亲国戚论道。道教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

宋元时期,北方的全真道和南方的金丹派较为兴盛。全真道由王重阳创立,主张儒、释、道三教同流。南方的金丹派由东汉末年的金丹派发展而来。宋元以后,道教的主要组织派别没有太大变动。

全真七子

王重阳的七大弟子,皆俭朴刻苦,不事营造宫观,专注于内修“真功”。他们先后开宗立派:马钰创遇仙派,谭处端创南无派,刘处玄创随山派,丘处机创龙门派,王处一创嵛山派,郝大通创华山派,孙不二创清静派。

⊙走向民间——道教的民俗化之路

进入明朝中期以后,正统道教在上层统治者中的地位逐渐衰落,但道教的多神崇拜、内丹炼养、积德行善等宗教观念却在民间广为流传。它们与儒、佛二教的通俗教义相混同,与传统的宗教、迷信观念相融合,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

道教所崇拜的神灵,有很多是起源于中国民间的。如道教神仙体系中的道教俗神,包括城隍、妈祖、瘟神、蚕神、药王、财神、雷公、土地、关帝、灶神、门神等,原本都只是在民间流传,后来逐渐被道教发现、吸收、改造,成为道教众神中的一员。

古代社会,科学落后,人们常常会把自己无力解决的现实问题,寄希望于神灵的佑助,这就是民间神仙信仰的源头。善男信女们祈雨拜龙王,消灾奉关帝,治病祷药王,想发财敬财神,求子嗣供娘娘,求功名拜文昌,出海保平安拜妈祖。

上述对道教俗神的崇拜祭祀,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民俗。在那些善男信女眼中,不同的神有着不同的职责,能解决的问题不同,出现的时间和地点也不同。如正月十五奉天官赐福,腊月底祭灶王,城隍庙看抬神,东岳庙逛庙会等。

另外,八仙、财神、福禄寿三星等是道教所特有的神灵,他们也都得到了民间的普遍祭祀。祭祀活动离不开道教法术,如祈雨、送子、超度、求签等,其内容是很多样化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源于民间巫术,经过道教的改造,变得更加系统化。

劝善书

《太平经》《太上感应篇》《关帝觉世真经》《文帝孝经》等,是道教有名的劝善书,大都以封建伦理为宗旨,劝诫世人修道积德、行善去恶,极力宣扬善恶报应思想,鼓吹鬼神奖善罚恶。劝善书大多通俗易懂,易被广大下层民众接受。

在中国民间的各种节日活动中,也可见到道教的影响。例如,在春节这个中国民间最盛大的节日中,就随处可见道教的影子。敬灶神、贴门神、贴桃符、燃爆竹这些风俗,无不与道教相关。

道教与民俗相关联,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即原本道教特有的节日活动,如道教神仙诞辰的庆典活动,在民间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例如,元宵节就是由庆祝天官诞辰的上元节演变而来的;鬼节是由中元节演变而来的,民间多在这一天祭祀死去的亲人,祈求亡灵鬼魂早日得到超度。道教的某些庆典、节日,也糅进了许多民间娱乐方式,如人们熟知的“庙会”等。

扶乩等方术也是道教世俗化的表现。道教的扶乩在南宋时就已流传到民间,到了明清之际,扶乩之风愈加兴盛。从巫师、道士至文人士大夫,从宫廷贵族到市井小民,热衷扶乩的人数不胜数。

道士假借扶乩降笔造作经书,读书人凭扶乩猜测科考试题,老百姓祈求乩仙降赐仙方治病。其中经书造假,是明清时代的道教的一大弊病,托名吕祖、关帝、文昌降笔的假经书尤为多见。其中讲述内丹功法的书极少,通俗的劝善书、功过格极多。

■ 道教的教义、信仰及行为规范 ■

⊙道法自然——道教教义的精髓

要想理解道教教义,必须先明白“道”的概念。可以说,“道”就是道教教义的精髓,搞清楚了道的来龙去脉,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掌握道教教义。

第一次把“道”作为最高哲学概念提出的,是道家创始人,后来被道教神话为“太上老君”的老子。他把“道”看做世界万物的总根源,认为无形无象的“道”具有创生的特性。世间万物是“有”,源头就是“无”,“道”是创生“无”的东西。

在老子眼中,“道”又是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任何事物,每个阶段的发展都由“道”驾驭、规范、控制着,从万物运动变化的角度来说,它就是万物发展的规律。

老子提出的“道”有三个特性。首先,“道”是客观的、自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受其他事物的干扰。其次,“道”有虚和静的特性。再次,“道”有无为的特性,无为就是顺应自然不妄为。

建立在道家学说基础上的道教,对“道”的思想精义进行了继承和发展。首先,道教仍然将“道”视为永恒存在的世界的本原。其次,“道”无所不在,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再次,“道”的本体是无,也就是说,没有任何规定性的存在。

道的德性

道无形无象,空虚幽深,因应无穷,极富创造力。它先生天帝,继生万物,具有伟大而崇高的母性。它赋予我们生命和源源不断的能量,助我们不断成长,有所作为。它养育却不占有,给予却不自恃有功,奉献而不索取。

同类推荐
  • 山西民间故事

    山西民间故事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李怡、毛迅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汇编了当代文学研究名家的精辟论述,系统地对这个命题进行了阐述。栏目有“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文学史新论”、“巴蜀文学重读”、“对视与争鸣”、“现代中国文学档案”等。
  •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朦胧中芳香飘来,纯洁如水月夜白,细寻找,山崖小花独自开,泉涧霜草衰,风雨吹不败,东方即白斜雾霭,冬雪融化春徘徊,馥艳轻盈云绿黛,满山满谷花盛开,微笑中,人人钗头有花戴
  • 中国文明简史

    中国文明简史

    本书是一本大家写给大家的人文通识读物,带你进行一次典雅深邃的中国文明审美之旅。全书包括了史前时期、夏朝和商朝、周朝、秦朝、汉朝等十三章内容。从浩繁卷帙的长卷中,追索文明的发展,聆听历史的足音,感受中华文明的厚重、丰富与苍凉!
  •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书中详细介绍了游牧文明的兴衰历程,着重讲解了蒙古高原数千年的游牧历史,并将其与其他国家的游牧发展做了比较。作者在书中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迁徙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畜牧业发展的轨迹,让人信服地剖析了草原畜牧业发展必然超越游牧生产阶段,达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的现代化畜牧业阶段的趋势。
热门推荐
  • 用美国小学课本学英语

    用美国小学课本学英语

    本书精选北美中小学课本中的标准课文,涵盖的学科广泛,包括数学、语文、科学、艺术、生物、化学、体育等等。藉此你可以从中体验到美式教育的精髓。我们试图让你真正“浸入”到纯正的英语环境中,实现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的完美结合,充分调动自己无意识记忆的潜在能力,让英语学习不再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魔法是这样炼成的

    魔法是这样炼成的

    天元大陆上一个有着人类,精灵和矮人混合血统的男孩富兰克林创造了自己的魔法世界,一个身负全系魔法的小家伙是如何得到的呢?每一系别的魔法之间的关联是怎么样的,是如何的创造自己的魔法世界的?地下神奇的侏儒文明,一切的一切都在天元大陆,最后的结局都在意料之外。
  • 修身立世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修身立世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本套《中华典故故事全集》全部精选我国著名典故故事,并根据具体思想内涵进行相应归类,主要包括《爱国为民的故事》、《军事战争的故事》、《修身立世的故事》、《智慧谋略的故事》、《读书学习的故事》、《品质修养的故事》、《社会世情的故事》、《世事明察的故事》、《心灵情感的故事》和《悟道明理的故事》等十册,书中每个典故都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悍,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阅读和收藏的良好版本。
  • 心理医生不会告诉你的秘密

    心理医生不会告诉你的秘密

    本书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案例,从众多角度阐述了现代人常见的各种心理问题,介绍了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并附有较为专业的心理测试题,相信会使各位读者从中得到帮助,从而时时生活在幸福快乐之中
  • 逆天凰妃:毒医大小姐

    逆天凰妃:毒医大小姐

    一朝穿越,现代女神医成为异世废柴大小姐。当身体里的灵魂成为天之骄子,那个人人轻贱的废柴破茧成蝶震惊众人。弱肉强食的世界,风云悸动,她翻手覆雨,凤飞九天。再世重生,她定活出自己的风采。笑看人生,执子之手,天地之下,唯我独尊。
  • 星辰变

    星辰变

    一名孩童,天生无法修炼内功。为了得到父亲的重视关注,他毅然选择了修炼痛苦艰难的外功。春去秋来,时光如梭,这个孩童长大了……变成了一名青年,真正改变他的命运,是一颗流星化作的神秘晶石——流星泪。这颗流星泪在青年无所觉中,融入了青年的体内,青年他也仿佛破茧化蝶一般蜕变……而随之而来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而他的父亲也终于知道了他从来没有真正倾注心力的儿子的惊人实力……
  • 为龙之道

    为龙之道

    (起点三组签约作品)当洪荒早已破碎,封神已经完结;来自未来的灵魂,穿越到了古代一条拥有龙族血脉的灵蛇的身上,会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揭开怎样的秘密呢?他,又该如何寻找属于自己的道呢?为什么灵脉又叫龙脉,人皇又叫真龙天子,为什么龙会成为后世的图腾,真正的龙,到底是什么?一切的一切,精彩尽在《为龙之道》本书的书友群:111341449(欢迎加入)
  • 逆青

    逆青

    千年前,青天界以妖族为本,人族渺小无依,为奴为仆,而后八大圣师横空出世,斩杀妖族大圣,创下人间八大圣派,奠定人族千年基业。 千年过去,八大圣师早已消失,而人间的修炼者,一旦达到武学顶峰,则必遭神秘人物镇压。 看穿越而来的萧寻,如何立于此间天地,以武逆仙! ———————— 本书QQ交流群:292372264(千人群,情节讨论,聊天打屁,歪歪唱歌,鄙视老叶。) 新书《神罡》上线,下面有传送门。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