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0700000017

第17章 道教——得道成仙的乌托邦(1)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1800多年来,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道教将“道”视为万物之源,元气必须守道,才能产生万物,道离不开气。以这种道与气的宇宙生成论为基础,道教构筑了一个庞大的神灵世界。

■ 追根溯源话道教 ■

道教形成于东汉时期,但其渊源很悠久。远古的巫卜祭祀、先秦的道家思想、战国秦汉的方士活动、儒教的阴阳五行学说、外来的佛教教义等等,都被装进了道教这个大熔炉。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熔炼与淬火,最后才炼出了道教。

⊙黄帝求仙——道教的根本源头

儒教的渊源可以上溯至西周初年的周公,而道教更是来头不小,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中华民族共同的始祖——黄帝。

黄帝,又称轩辕黄帝,生活在夏商周之前的上古时代,因生长于西北的姬水,所以取姬姓;因出生在轩辕之丘,所以号轩辕氏;因他生长劳作的一带土地是黄色的,所以登位后被称为黄帝。《史记》称其“以土德王,故号黄帝”。

传说黄帝晚年的时候,有一天,仙人浮丘公来见黄帝,看到他郁郁寡欢,便关切地问:“尊敬的帝王啊,你为何闷闷不乐呢?”黄帝长叹了一口气,伤感地说:“清晨起来,我到溪边梳洗,面容倒映在水中,我这才发现自己已经两鬓染霜,胡须斑白,唉!我老了!”浮丘公说道:“世上万物有生必有死,您担忧又有什么用呢,只有神仙才能长生不老呀!”

草创文明

黄帝在位期间,草创了中华文明的大体。他亲自主持制作冕服,用象征土地之色的黄衣为龙袍;铸鼎、铸钟、铸镜,制礼仪、订历法、造车船;命史官仓颉创造了象形文字,命隶首创造数字、制定度量衡,命伶伦制造乐器、制定音律。此外,他还精通医术,和神医岐伯一道创立了最早的医学体系,后人据此编成医学圣典《黄帝内经》,“岐黄之术”也成了医术的代称。

黄帝听了浮丘公的话,不愿意坐着等死,便决心去追求长生不老的境界。他听说崆峒山的一个石洞里住着一位神仙,人称广成子,已经活了1200岁了,于是专程去拜访他,向他请教修炼道术的要诀。广成子告诉黄帝,要保持心境平和,清净无为,坚持修炼,方能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广成子的话令黄帝大受启发,从此黄帝便跟着广成子学道。据传,黄帝晚年到荆山一带视察灾情,为了给灾区百姓治病而炼丹,他亲自开采首山之铜,在荆山下铸鼎,虎豹等百兽纷纷跑来帮助黄帝视火参炉。当鼎铸成的那一瞬间,天忽然开了,一条黄龙从天而降,迎接黄帝升天。黄帝与随行的宫臣70多人一起跨上黄龙,白日升天。

旁观的百姓在感念之余,把黄帝遗留下来的衣服埋葬在桥山下,这就是今天陕西黄陵县的黄帝衣冠冢。黄帝白日飞升的传说表达的正是道教一贯的主张:人可以通过修炼而回归于天,人与神之间连接的唯一通道就是“修炼”。

战国晚期至西汉初年,道家学派顺应当时的社会形势,宣扬“清净无为”的治国之道,还将黄帝拉来与老子并列,合称为“黄老学派”。东汉末年,黄老学派与当时流行的神仙方术相结合,形成了黄老道,成为道教的前身。从这个意义上说,要追溯道教的历史渊源,必然不能漏掉了黄帝。

⊙博采众长——道教的思想渊源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是多元的、复杂的,道教植根于这样的社会,其渊源也必定是博采众长,由各种思想、观念汇流而成。

具体而言,道教的信仰主要源于原始社会的鬼神崇拜,上古时期的神仙信仰、黄老之学,以及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等。首先说鬼神崇拜,古人对一些自然现象不理解,就将其视为神的意志的反映加以崇拜。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神崇拜的思想。由于自然现象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富于变化,所以原始的自然崇拜不是崇拜单一的神,而是多神的崇拜。后世的道教也是多神教,大概就源于此。所谓的“法事”,其中有很多是模仿了古人鬼神祭祀礼仪和礼制。

方仙道

上古时期,已有人修习神仙方术。到了战国时期,又出现了一些记载仙人、仙境、仙药等的传说故事的著作。而且,历史上许多帝王都曾派方士到各处搜寻神仙及仙药。神仙信仰发展到东汉中晚期为道教所吸纳,成为早期的方仙道。

方仙道继续向前发展,并且向黄老道过渡。黄老道中的“黄”就是黄帝,“老”就是老子。黄老道的主要理论基础为黄老之学。黄老之学非常古老,大约产生于战国中期,但到了汉初才逐渐系统化成为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思想,即黄老思想,并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这时方士们趁势以黄帝、老子附和神仙学说,奉二人为神仙。自此,神仙学说开始与黄老之学相结合,单一的方仙道便向黄老道蜕变。东汉末年,神仙学和黄老学进一步结合,正式形成了黄老道。

无论是方仙道还是黄老道,其历史观、宇宙理论都没能脱离成型于战国末期的阴阳五行学说。方士邹衍提出的“五德终始”理论,标志着该学说的成熟。到了汉代,方仙道索性将阴阳五行学说并入道教的教义。

总之,道教的渊源,宏观上主要就是原始的鬼神崇拜、神仙方术和黄老之学结合、发展的产物,具体修炼方面则大量吸收了养生学和阴阳五行说的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信仰糅合在一起,水乳交融,形成了道教的思想来源。

⊙老子论道——探究世界的本质

老子,又名老聃,实名李耳,春秋末期楚国人。他是道家始祖,后被神话为太上老君。相传他生就白眉毛、白胡子,并因此而得名。他生活在距今约2500年前,史书记载他曾任“周守藏室之史”,相当于今日之国家图书馆馆长,是学界泰斗、精神领袖、元首顾问。其地位不低,在当时就有着相当的影响力。

例如,孔子就曾专门跑去向他问礼。老子对他说:“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存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赞老子

孔子向老子问礼,回去后由衷地感叹道:“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孔子对老子高深莫测的智慧十分佩服,将他看做龙一般的人物。可见,老子的确是一位千古奇人,那么他所著的《道德经》又是怎样一本书呢?

《道德经》,又称《老子》,全书分《道经》和《德经》两篇,共计81章,仅仅5000多字,却微言大义,包罗万象。其内容涵盖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以及处世之学、用兵之道、治国之策……似乎世界上什么事情都说到了,任何问题都可以在书里找到答案,甚至有人认为,读通它即可得道升仙。

《道经》从第一章到第三十七章,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它主要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老子认为,“道”是无形无象的,但却是宇宙的本原,万物化生都是出于它的运动和变化,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产生万物后,又寓于万物,使万物得到润泽和生长。

《德经》从第三十八章至第八十一章,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它阐述了老子的处世方略,道出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长生之道。“德”的基本内涵,是本体的“道”具体到天地万物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性。

老子在《道德经》中首次提出了“道”的概念,标志着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飞跃。“道”的特性是自然无为。按道办事的人,只是依照万物自然的状态去发展,是辅助,而不是约束和强制,这就是“无为”。

“道”虽然模糊难辨,但它作用于天地万物时,又表现了某种规律,这是人们可以认识和遵循的。老子还认为,万物的根源是虚静状态的,老子希望避开世间的纷争,保持内心的平静,回到虚静的本初状态中。

老子对“道”与“德”的描述,是从多个层面剖析了宇宙、万物、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本身的种种内涵,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特别是关于对立统一的思想更为世人称道。《道德经》全书旨意精深,文辞简约优美,善于取譬设喻,且颇多民间谚语,时见用韵,在先秦哲理散文中别具一格。

更可贵的是,世上之学,大都推崇强者、大者的哲学。只有老子毅然反其道而行之,提出“柔弱胜刚强”,建议世人“知强守弱”,建议领袖人物“受国之垢”“受国不祥”。仅凭此点,《道德经》便可高居世界哲学之巅峰。

⊙教主诞生——太上老君横空出世

一直以来,老子在世人心目中都只是一个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谦逊睿智的老人,但到了东汉末年,他却被五斗米道的创始人张陵奉为道教教主,并神话为太上老君。张陵亲自撰写了《老子想尔注》,对老子的《道德经》进行了宗教化的解说与注释。《道德经》从此便成为了道教的最高经典,与《周易》《庄子》并称道教“三玄”,而且被视为“三玄之首”。此后,老子进一步被神化,后世道教尊他为“太清道德天尊”,说他出生于元始之时,无因而起,是万物之先,元气之先。

老子成了道教教主、成了神仙后,关于他的出生也被附会了浓重的神话色彩。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中说,老子身长九尺,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足有八卦,以神龟为床,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祥云为衣等,总之是容貌特异,一看就是神仙。

另据传闻,太上老君无世不出,曾数易姓名。后世有《老子八十一化图》,描绘了他历代变化的不同形象。据说,上古时代,太上老君曾化身为万法天师,黄帝时代号广成子,周武王时号育成子,汉初为黄石公,汉文帝时号河上公,等等。

又有传说,汉成帝时,太上老君降生在曲阳;明帝时,老君下降,授于吉“一百八十戒”。汉顺帝时,老君降于鹤鸣山,授张陵《正一盟威》秘录,并赐《太清中经》930卷、符文70卷。建康元年又授天师三洞众经及超度九祖斋直之法。北魏明皇帝时,老君降于嵩山,授道士寇谦之《云中音诵新科之戒》,后又降赐符箓70卷,并命他授皇帝“太平真君”之号。

老子降生

传说,老子的母亲感应到大流星而受孕,72年后才分娩。老子是从母亲的左腋出生的,生下来就能行、能言。他步生莲花,左手指天,右手指地,宣称:“我当开扬无上道法,普度一切众生,周遍十方及幽牢地狱,应度未度,咸悉度之。”

道教认为,老子累世化身,是因为“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所以“神明之君,应着之时,形象相好,动静有则,以正理邪,周偏无滞,救度无穷,或称为圣,或君或医,或师或友,依缘相逢”。

太上老君受到统治者的尊崇,始于唐朝。由于唐代皇室姓李,与老君同姓,唐太宗就宣称自己是老君的后代,尊太上老君为唐李王朝的祖先。唐高祖时,相传太上老君曾降于羊角山,并宣称:“我帝祖也。”唐高宗便为他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并追封为“太上玄元皇帝”。

唐玄宗则加封他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还将其诞辰日定为“玄元节”。后来,唐武宗为兴道教大肆灭佛,并将“玄元节”改为“降圣节”。北宋时,笃信道教的宋真宗又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明代时,老君的封号为“太清仙境太上老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德皇帝”。

自晋朝以来,道教的上清、灵宝两派相继塑造了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两位新的神灵,加上太上老君,被称为“三清”,处于道教神仙体系中的最高级别。在“三清”之中,太上老君虽然屈居第三位,但民间老百姓还是习惯将太上老君看作道教的最高神。

⊙道教根基——博大精深的道家学说

道家学说是一个系统完整、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涉及自然、社会、人生、军事、道德等众多领域。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直到今天,人们也还惊叹于老子的超直觉。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在科技那样低下的时代,老子竟能摒除感性,进行理性的思辨。

老子认识到,现实世界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是表面的宇宙万物,又是隐蔽的宇宙法则。他把一切感知称为“道”,从而将思考的范畴由社会人生提升扩展为宇宙本体。老子将道解释为有无相生、阴阳对立互补。主张只要能恪守静,就可以弱胜强。

道→无→有→万物

在道家看来,道既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宇宙万物赖以存在的根据,是一个高度抽象的一元性、超越性的哲学范畴。它无形无名,先于天地而存在,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宇宙万物都由它派生出来,其过程为“道→无→有→万物”。

道家还引入“气”的概念,视“气”为宇宙生成的一个基本环节。道是世界普遍的法则。“道”的作用是自然而然的,它不强制、不干预万物的成长,经常向事物的相反状态运动,以静制动,以柔弱胜刚强。道法自然即以自然而然为法则,这种自然本性构成了道家思想的实质和理论基础。

庄子是老子道学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讲学和著述。庄子穷困潦倒,穿的是破衣、烂鞋,以钓鱼、打草鞋为生,家中经常断炊,因而常向别人借米。然而,他思想境界高超,学识渊博,孜孜不倦地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他不认为传统隐者找到的种种避世方法就可以逃避黑暗,他提倡“游世”。

“游世”思想表面诙谐轻松,无可无不可,实则是庄子坚守内心孤独,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一种方式。庄子继承了隐者的理想主义传统,要在世俗生活的腐朽气息之外寻找清新的人生。他以飘逸的文风,恣意的笔调,极为丰富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并为后人留下了美丽的篇章《庄子》。

老子和庄子都有鲜明的政治态度和政治理想。老子的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它是针对社会弊病提出来的一种救世方案。庄子的政治理想就是“至德之世”的乌托邦。他们的理想国和乌托邦却未能为世人所接受,并在“人间世”得以实现。

道家理想政治和乌托邦构想的核心是无为而治或无为政治。老子认为,当时天下纷扰、不可收拾的根源就是有为政治,只有除欲去智,返璞归真,实行无为而治,才能拯救社会。庄子则反对悦生恶死,主张跳出生喜死悲等情感纠葛。

此外,道家学说还有“超越善恶”“超越名利”的道德观;注重惜气、守气贵气、保精固精的养生观;“以弱胜强”“以奇用兵”“后发制人”“哀兵必胜”的战争观等。

■ 道教发展简史概说 ■

在中国的几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远古时代的求肉体长生的信仰发展为神仙信仰,形成以追求成仙为主要内容的方仙道。两汉时期,失意的黄老学者转入民间,与方士相结合,形成黄老道,这是道教的前身。在融会道家哲学,墨家神鬼思想、阴阳家思想、儒家学说、古代巫术、术数、民间信仰,以及古代医学、科技等的基础上,道教逐渐形成。

⊙道教法脉——从炼外丹到修内丹

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标志着道教的正式创立。

当时,河北人张角创立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以符水、咒语为民治病,并分派弟子分赴各地布道。十余年间,其门下信徒达到数十万。184年,张角领导了著名的黄巾军农民起义,大大推动了太平道在民间的传播。后来,起义虽遭镇压而失败,大批信徒被残杀,但太平道却流传了下来。

同类推荐
  • 中华美德3

    中华美德3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日用与收藏(和谐教育丛书)

    日用与收藏(和谐教育丛书)

    本书介绍了生活中常见器具,如筷子、剪刀、梳子、镜子等的发展历史,也说明了如笔墨纸砚等文化收藏品的前世今生,读来贴近生活,妙趣横生。
  • 山西民俗

    山西民俗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史话:海上丝绸之路》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兴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和贡献等内容。
  •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朦胧中芳香飘来,纯洁如水月夜白,细寻找,山崖小花独自开,泉涧霜草衰,风雨吹不败,东方即白斜雾霭,冬雪融化春徘徊,馥艳轻盈云绿黛,满山满谷花盛开,微笑中,人人钗头有花戴
热门推荐
  • 经纪人娇妻

    经纪人娇妻

    她是名门千金,却遭妹妹妒忌,后妈憎恨。为抢她不爱的未婚夫,妹妹不惜陷害她成为残花败柳。
  • 后宫斗:毒手遮天

    后宫斗:毒手遮天

    冷宫五年,无以为食,她靠蛇虫鼠蚁为生,落得一生剧毒。放血去毒,生死一线。那个允诺护她一生的男人,两度将她逼上死路。大难不死,她以一双毒手,翻手为云覆手雨,步步走上权宠的最高位。
  • 皇后不嫁

    皇后不嫁

    《王爷的鬼妃》简介——“啊,我不是故意睡你的床……”她看着站立床边的冷面男子,他长得挺好看,可脾气不怎么着,她又不是故意睡他的床。“嗯哼,不是故意的,骗谁呢?”王爷的邪魅凤眸看向床上那张带泪娇颜,欣赏她那藏在薄纱下的玲珑身段,她是他的妃。“你,你别过来,我不认识你?”这个男人看起来好像很生气,他,他干么也爬上床?还,还将她裹在身上的被褥给夺走…“你不是很想要,本王成全你。”他将她压在身下,手脚并用,她想抵抗,可惜无效,三日三夜的缠绵让她昏睡了过去……の翩翩的文の《邪恶总裁》《皇后不嫁》《妈咪的情人》《小妾有点坏》《错孕小秘书》《总裁温柔点》《夫君们,吻上瘾》《妈咪的总裁前夫》《总裁爹爹,我有了!》の亲言亲语の①喜欢《皇后不嫁》的亲亲们,请点击书页上方的[会员中心]免费注册成为潇湘会员。②会员注册成功之后,请点开书页简介下方[放入书架]收藏本文好方便亲随时看更新。③收藏之后,喜欢本文的亲们请给本文[投票推荐],用您手中的票票来支持翩翩的文。④另:普通会员每日有三票,VIP会员每日有九票。盼望亲们留言支持翩翩,谢谢咯!
  • 千字文(国学启蒙书系列)

    千字文(国学启蒙书系列)

    《千字文》原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南朝梁(502年─549年)周兴嗣所作的一首长韵文。它是一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文章。据说是梁武帝取了王羲之写的一千个字体,令其亲人练习书法,而后觉得杂乱无章,于是又命周兴嗣(470年─521年)编为一篇文章。千字文是用来教授儿童基本汉字之重要启蒙读物,和《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百千”。同时在汉字文化圈也受到重视。
  •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中老年病痛一扫光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中老年病痛一扫光

    纯食材配方!速查速用,值得珍藏! 医学博士收集编写的最古老、最齐全、最安全巧治中老年病痛的经典老偏方。 传统经典医药典籍,经过民间千年验证和作者多年医疗实践。 最安全的系列养生书,畅销200万册! 医学博士朱晓平执笔,万千读者盛赞:实用,有效,安全。
  • 秦始皇的小妻子

    秦始皇的小妻子

    (全书完)跨越三千年,只愿秦皇拥有爱,后世不再血腥!她本是二十一世纪的名流设计师,却因被神子选中,在她功成名就之时,跨越三千年去到了他身边。因,他的成就充满血腥,他一统天下后的铁血制度让世人心凉,所以神子想是因为他没有爱……一朝穿越,她落于龙床,从睁开眼睛起,她便记住了那位帝王深邃的慑人黑眸,认识了这个战争未期最伟大的帝王。他对李斯讲,寡人无须弱点。当弱点不舍除去也不能成为强处时,他放逐了她。站在乱世的尘埃中,她认识了各路豪杰,背负刺秦大任,但同样无情的人会如众民愿吗?她会如神子所期望的吗?是改写历史还是与史同行,是为民请愿还是助纣为虐?这个问题她早有答案,因为她本如他一般,喜欢的就执着着喜欢,就算他是万人都想杀之而后快的秦王政!——正局版:“不是我。”依殇琴直视主位上的冷酷君王。“陛下,就是楚妃,臣妾亲眼看到的,就是她把颜妃推下湖的。”盛宠的苏妃仗着第一个生下皇子,柔弱的语气却强势的讲。“陛下,要为妾身做主呀。”颜妃躺在床上哭得上气不接下气。“陛下,据太医说颜妃妹妹怀的是皇子,这下可好,六个月大的孩子就这么没了。”苏妃说着执起手绢轻轻擦着眼角。呵……在这个时代怎么可能知道怀的是男是女。依殇琴在心里冷笑。“来人,把楚妃赶出宫,让紫柔美人代替楚国公主一名。”座位上的君王冷冷讲完,看也没看房里的三大妃嫔起身离开。—————————————————————师徒情深版“请问你们认识我师傅吗?”采花楼内,一身男装的殇琴,在万众瞩目的情况下,拿着一张栩栩如生的画像问人找师傅。“这不是剑客荆轲吗?”“对啊对啊!就是他。”其实说的好听是剑客,不好听便是刺客,而她却把身在暗处的人的画像放在太阳下晒。“不准说出你在哪里见过我。”二楼走廊的昏暗角落处,被称做轲兄的男子左手滑出了袖中的剑抵在她脖子上,右手捂住她尖叫的口,低沉着声音冷冷的讲。“不然我便杀了你。”“那你就收我做徒弟!”“我说过,我从不收徒弟。”“我找到师傅......”“好。”男子嘴角抽搐了一下,还答应了。___________________虐情版:“你是楚妃时是陛下的弱点,现在你是依殇琴,便是陛下一统天下的最快捷棋子。”她助纣为虐背叛天下人之后,李斯温文尔雅的声音让她掉进了冰窖之中。“琴,这就是你放弃天下人选择的人吗?”儒家把她从齐国地牢救出来时,张良这么问她。
  • 轮回剑

    轮回剑

    六道变,轮回现,千载情缘一线牵;前世缘,今生续,为卿独战天下。被轮回剑带入异世的赵信,无故卷入轮回大陆纷争之中,毅然踏上修真之路。前世的伊人,今生的她,六道之秘究竟是何?轮回之子是否能够定鼎六道?
  • 飞云掣电:雷电灾害的防范自救

    飞云掣电:雷电灾害的防范自救

    本系列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各种避险自救技能。
  • 红楼惊梦之黛灵

    红楼惊梦之黛灵

    她,一个空谷幽兰般的女子,绝尘的美貌,绝尘的才情,让人不忍心靠近,只怕一不小心,绝尘的她便会轻轻的离开,再也无处找寻。他,一块浊世美玉,干净的皮囊,可笑的痴情,纵有千般宠爱在身,又怎么能摆脱世俗的污浊?即使抛弃荣华万千,奈何终究一梦,梦醒后一切皆是空。她,瑶池王母的半支弃簪,不甘心被尘埃的掩埋,一心下凡,只为了实现那繁华世间惟我独尊的得意与荣耀。他,西方灵河的黑鳞神龙,摒弃了上神的诱惑,封印自己的灵力,下凡而去,只为了那一抹清丽的身影,只为了,她是他的心头之血。明枪暗箭的算计利用让纯洁的她几乎送了性命,更让他一改温文如水的儒雅,雷厉风行…天地动容的心心相通让痴然的他遁入空门,更让她顿时希望,风尘艳骨冰封于皑皑白雪…本以为,自此后,可以云淡风轻,长相思守谁成想,却也是,步步为棋,密雨惊风…——*——*——*——*——*——*——*——*——*——*——*——*——本文无关红楼原著,请红迷们凡事不要太较真。喜欢此文的读者亲亲们,欢迎光临!看文时别忘了收藏,留言,当然还有——票子…珠珠贪心,越多越好哦~还有珠珠的书友群:21056754(未满),想进来参加讨论的朋友请加进来,敲门砖:所有带着红楼字样的文字,不限此文…——*——*——*——*——*——*——*——*——*——*——*——*——沧海明珠09年力作:唯美清穿文《怡情绝恋》瑾瑜的大神推荐文:穿越正剧:《倾歌天下》精彩红楼文推荐:沧海明珠的完结文《宝黛情长》:梅灵的红楼新文《禛心俜玉》:瑾瑜的红楼热文《红影黛姿潇湘月》:
  • 四川文艺年鉴

    四川文艺年鉴

    总体来看,文化视界的真诚与扩展,是2011年度四川文学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四川文学艺术面临的环境日益繁复,文化生产、文学创作的审美与市场都面临许多新课题、新挑战。为此,四川文艺界正积极开拓、创新求变,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丰厚资源和精神内涵,并将之融入现代中国的大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