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0700000011

第11章 佛教——了脱生死的不二法门(1)

佛教是“三教”中唯一的外来宗教,它源自古印度,约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土。近两千年来,它在华夏文明的土壤中扎根生长,与儒家、道家思想等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对中国的政治、文化、民族心理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少成语,如“惟我独尊”“在劫难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就源于佛教的传说、教义。

■ 佛教的创立与向中国的传播 ■

乔达摩·悉达多于公元前7世纪在印度创立佛教,被尊为释迦牟尼佛。此后数百年间,佛教逐渐向周边地区扩散,两汉之际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汉明帝时白马驮经,带来了佛教的春风;南北朝时,达摩将印度佛教禅宗一派的思想引入中土佛教,开创了中土禅宗;而大唐玄奘法师留学北印度,求回了大乘佛法。此后,佛教在中国兴衰交替,但从未被忽视。

⊙三转法轮——释迦牟尼创佛教

乔达摩·悉达多是佛教的创始人,由于佛教的广泛传播和教徒的渲染,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被神化为“佛法无边”的神,被称为释迦牟尼佛。

公元前632年5月的圆月日,南亚地区恒河中游的迦毗罗卫国降生了一位王子,他的父亲净饭王给他取名为悉达多。他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

佛祖降生

传说释迦牟尼是乘着口含白莲花的六牙白象,降入母胎的,而且他一落地,便脚踏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声道“天上地下,惟我独尊”。当时天上飘落满天花雨,九条龙吐出温泉水为太子淋浴。

悉达多十几岁时与邻国的公主结婚,在深宫大院里过着奢侈的生活。有一次,他看到了一个老人、一个残废者、一个乞讨者、一个死人,深受触动。便希望能够通过证道,帮助世人从年老、疾病、贫困和死亡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于是,他在20多岁时,放弃奢华的生活,告别了妻儿,踏上了追求真理的道路。在阿纳玛河边,他剃掉头发,披上袈裟,开始苦修,但直到他枯瘦如柴,却仍没有找到解脱之道。于是,他离开苦行林,在河边洗净身上的污垢,到一棵大树下,面向东方盘腿坐地冥想。

七七四十九天之后,他终于克服了身心内外的一切魔障,真正领悟到了宇宙的终极真理,掌握了解脱众生轮回之苦的方法,从此得道成佛,这一天是公元前588年5月的月圆日。佛教也自此诞生。

他在菩提树下觉悟到的真理是什么?那就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佛,不能成佛的原因是:无明烦恼障蔽了佛性。

三转法轮

得道之后,释迦牟尼“三转法轮”,从三种不同角度向曾经随他一起出家的阿难等五人宣讲“四圣谛”的佛法,并强调“中道”才是解脱的“正道”,反对极端苦行和任情纵欲。阿难等人便成为第一批佛教信徒和佛家僧侣,号“五比丘”。

成佛之后的悉达多被称为佛陀,意为“觉悟了的人”,又被尊称为世尊、如来、释迦牟尼等,释迦牟尼的意思就是“释迦族出身的圣者”。后人们把那棵树称为菩提树或佛树,就是智慧之树的意思。

之后,他说佛法45年。到公元前543年5月的月圆日,佛陀80岁的时候,他感到自己即将入灭,于是到伽耶城外的荜钵罗树之间躺下,头朝北方,右侧横卧,双足上下重叠,安详地圆寂。以后,佛教的教历便以佛陀涅槃时计算。

佛陀的日常生活

黎明起床,坐禅静思。中午托钵外出乞食,午饭后到静寂处坐禅沉思。黄昏时分为弟子宣法,或者到聚落里向俗人传教,直到晚上。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佛陀都在漫游和布道,只在雨季的三个月中停止旅行,称为“伐沙”(坐夏)。

二三百年后,佛教传入斯里兰卡,并由此向东进入缅甸,再经由缅甸传到东南亚;向北则进入西藏,继而向西进入阿富汗及中亚地区,向东传入中土。此后,佛教又快速传入日本和朝鲜,其教众与日俱增,最终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随着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壮大,佛教的开创者——释迦牟尼佛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很多时候,人们又将佛教称为“释教”。

⊙白马驮经——佛教东传的开始

相传,在汉代明帝时,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一天夜里,汉明帝在夜间梦中,忽然梦见一个金身神人,头顶上现有白色的光圈,飞行于皇宫殿庭,令人心悦。

第二天,他将这个奇怪的梦告诉了朝臣,问是吉是凶。大臣傅毅对明帝说,西方有个天竺国,那里有位名为“佛”的神人,皇上可能是梦见佛了。于是,汉明帝便派遣郎中蔡和博士、弟子秦景等,出使西域天竺,去摹写佛的遗像。蔡郎中等一行人作为使者,去往天竺。

他们过天山、越葱岭,在西域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内)正好遇上了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两位高僧,于是便邀请他们到中土去,两位高僧欣然答应。于是他们用一匹白马,驮着一些经书和释迦牟尼的立像回到了京城洛阳。中国自此便有了佛教和跪拜的仪规。

第二年,汉明帝下令于洛阳城雍门外,兴建一座寺院,按天竺式样为摩腾、法兰建精舍居住。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所建造的第一座古刹禅院。“寺”的本义是官署,因摩腾、竺法兰初来时住在官署,又是外宾,为示礼待,就仍称新居为寺;此后中国的佛教建筑,就相沿称为寺了。

关于佛教传入的另一说法

“白马驮经”通常被认为是佛教传入中土的标志,但据考证,东汉初年已有人信奉佛教。如《后汉书》就记载,楚王刘英“喜黄老,学为浮图,斋戒祭祀”。人们显然是将佛与黄老方术等同视之,而佛教初入中土时也确曾依附过黄老方术。

汉明帝还下令,请画工绘制佛的图像,并安放在清凉台和显节陵上,还将白马驮回的佛经收藏于兰台石室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两位高僧,便在寺内翻译经书,自此,佛法东传,佛光开始普照中华。后来,二位高僧均在寺内圆寂。

因当时是用一匹白马把佛经驮回洛阳的,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便把这座寺院命名为白马寺。白马寺便逐渐成为了中国佛教文化的中心,并吸引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地的众多僧人,纷纷前来拜佛求法。北魏时,有三千多西域僧人,前来洛阳进行佛学交流。

白马驮经,使佛教文化在中土广为传播,对中国人的道德观念、思想文化以及国际文化交流,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千百年来,白马寺一直被东亚文化区域奉之为“释源”“祖庭”。数千年来,香火一直绵延不绝。

⊙一苇渡江——达摩游中土弘法

菩提达摩,中国禅宗的初祖。他生于南印度,是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子,拜印度禅宗二十七祖般若多罗为师,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

有一天,达摩向师父求教说:“我得到佛法以后,应到何地传化?”般若多罗说:“你应该去震旦(中国)。不过你到震旦以后,不要住在南方,那里的君主喜好功业,不能领悟佛理。”

后来,为弘扬佛法,达摩遵照师父的嘱咐,驾起一叶扁舟,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当时南方梁朝的皇帝梁武帝萧衍非常崇信佛教,听说达摩来到,立即派使臣把他接到都城,热情地款待他。可是在席间,梁武帝与达摩谈论佛理时,总是话不投机。达摩感到南京不是久留之地,于是便离开南朝都城,准备北上。

电影《达摩祖师》

在经历了兄弟间的王位之争后,达摩看破名利,决心潜心修行。师父般若多罗命他盖屋自修,以表诚心。他盖了又坏,坏了又盖,终于悟到佛在心中……67年后,他远赴中国弘法,一苇渡江,面壁十年,在少林寺开创中土禅宗一派。

当时高僧神光正在雨花台讲经说法,围观听讲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达摩路过雨花台时,也挤在人群中侧耳倾听,时而点点头,时而又摇摇头。

神光认为他对自己不敬,很不高兴。达摩走后,有人告诉神光,刚才那人就是高僧菩提达摩。神光听了,急忙去追。达摩在前,神光在后,一直追到长江边。

宽广的江面上既没有桥,也没有船,只有岸边不远处坐着一位老太太,身边放了一捆苇草。达摩于是就走上前去,向老人施了一礼,说道:“老菩萨,我要过江,怎奈无船,请您老人家化棵芦苇给我好吗?”

老人随手抽出一根芦苇递给达摩。达摩双手接过芦苇,来到江边,把芦苇放在江面上,然后双脚踏于芦苇之上,飘飘然渡过了长江。这时神光追到江边,看到达摩一苇渡江,不禁望江兴叹。

达摩过江以后,手持禅杖,信步而行,见山朝拜,遇寺坐禅。北魏孝昌三年(527),他来到了嵩山少林寺,看到这里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环境清幽,是一块难得的佛门净土,于是就把少林寺作为他传教的落脚点,开始广集僧徒,弘扬禅宗。自此以后,达摩便成为中土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中土禅宗的祖庭。

只履西归

达摩圆寂后两年,北魏使臣宋云自西域返回中土。他行至葱岭时,看见达摩僧衣飘飘,手提一只鞋子赤脚西来,忙上前问道:“大师到哪里去?”达摩道:“去往西天。”事后,宋云才知达摩已死。人们打开达摩的棺木,里面只有一只鞋子。

⊙西天取经——玄奘留学北印度

在佛教传入中土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就是唐僧玄奘。玄奘是唐都长安大慈恩寺的僧人,他少年出家,精通佛教经典,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来,他发现前人翻译过来的佛经有很多错误,就决定亲自到天竺求取真经。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玄奘从长安出发,踏上了西行取经的征程。当时,朝廷禁止唐人出境,他逃过重重边防关卡,跟随一名胡人偷渡玉门关。

此后,他历经五天四夜滴水不进、艰难地通过了800里大沙漠,取道伊吾,年底到达高昌,后又沿天山南麓继续西行,经阿耆尼国、屈支国、跋禄迦国,翻越凌山,沿大清池西行,来到素叶城。

一天,走得筋疲力尽的玄奘正要拿起水袋喝水,哪知一不小心,整皮袋的水都泼翻了。他想返回去取水,可又马上告诫自己:不到达目的地,决不退后一步。

玄奘西行路线(当今地名)

西安→天水→兰州→武威→玉门关→哈密→吐鲁番→焉耆→库车→阿克苏→天山穆苏尔岭→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托克马克西南→乌兹别克斯坦→兹嘎拉山口→阿富汗北境→兴都库什山→阿富汗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印度。

玄奘继续前进,经昭武九姓中的石国、康国、米国、曹国、何国、安国、史国,翻越中亚史上著名的铁门,到达今阿富汗北境,由此又南行,经大雪山,来到今阿富汗贝格拉姆,东行至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城,进入了天竺(今印度)。

随后,他在天竺古寺那烂陀寺,跟随高僧戒贤法师修习佛法,并且声名鹊起。

后来,北印度伟大的帝王、诗人兼戏剧家戒日王,在国都曲女城为玄奘举行无遮大会,由他宣讲大乘佛教教义。与会的有20多位王公和5000多名大小乘佛教高僧,却无一人能驳倒玄奘,他因而获得了“大乘天”的尊号。会后,戒日王请他骑象巡游天下,宣讲佛法,一时间在印度掀起了“中国热”。

贞观十七年(643)春,玄奘携带657部佛经,取道今巴基斯坦北上,经阿富汗,翻越帕米尔高原,沿塔里木盆地南线回国,两年后回到首都长安。玄奘此行,行程5万里,历时18年。

玄奘带入中土的佛经

主要有《涅般经》《菩萨经》《虚空藏经》《决定经》《华严经》《大般若经》《未曾有经》《维摩经》《金刚经》《五龙经》《摩竭经》《法华经》《瑜伽经》《西天论经》《佛国杂经》《大智度经》《大孔雀经》《维识论经》等。

玄奘百折不挠求取真经的事迹轰动了长安,唐太宗对他的壮举十分赞赏,在洛阳行宫接见了他。从此玄奘定居洛阳,专心翻译从天竺带回的佛经。他还和弟子一起,将西域多国的地理、风俗等记载下来,编成《大唐西域记》。后来,明朝的吴承恩根据玄奘取经的事迹和有关民间传说,写成了著名的神话小说《西游记》。

⊙盛衰无常——中国佛教的发展

佛教传入中国,至今已两千余年,期间经历了输入、传播、兴盛、时盛和时衰的过程。从魏晋到隋唐、宋元至明清,随着广泛传播,由承袭外来佛教,逐步形成了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具特色的佛教。

这种带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佛教,渗透到了中国各民族人们的思想意识、民族关系、文化艺术以及生活习惯、风俗传统等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从我国现存的大量佛教经典和史籍中都有充分的反映。

一般说来,在东晋以前,佛教的传播只是在皇族和上层贵族中有影响,这属于输入阶段,也称依附时期。这一时期的佛教,被视为方术的一种,其活动主要是对佛经的翻译。

直到三国时期,佛教才有了较完整的汉地戒律、仪规,出现了汉地出家僧人。东晋时,佛经的翻译量日增,出现了依附、融合于玄学的特点,还未定型独立。

南北朝是中国佛教广泛传播的时期。这一时期,佛教开始出现了独立发展的趋势,并有了不同的宗派,如北方有地论宗和楞伽宗等,南方有涅盘宗、成实宗、三论宗等,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超越前代的佛教文献和佛教学者。

中国人对佛教的态度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崇尚儒学、儒教,使得佛教始终没有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是处在一个求生存、求发展的状态下。中国人对佛教的态度是,信则有,不信则无;需则求,不需则不求;有病才求,无病则不求。

隋唐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在文学艺术、寺塔建筑、石窟造像等许多方面都有所表现。这一时期,皇室对佛教宽容、保护,民间也对佛教既信且行,编经、写经、刻经盛行。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律宗、禅宗、净土宗、密宗等佛教宗派,就诞生在这一时期。朝鲜半岛各国和日本,都派了许多僧人来华学习佛法。

不过,唐朝后期出现了大规模灭佛的事件,唐武宗下令拆毁寺院,迫使僧尼还俗,熔化佛像,焚毁经书,没收田地寺产,使佛教受到沉重的打击。许多宗派从此一蹶不振,不过,较简便易行的禅宗、净土宗大为兴盛。

从宋朝开始,理学作为正统的官方思想,不仅蒙上了一层佛教的色彩,而且还进一步吸收了佛、道二教的思想和宗教教义,从而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清末。

晚清、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定,战争连绵不断,佛教衰落至极,戒律废弛,迷信盛行。虽有一批有识居士、僧人发心整顿佛教,重振宗风,如郑学川、杨文会等在南京创办刻经处,太虚等一批高僧大德积极整理僧侣制度,提倡僧侣教育,关心国事,支持民族救亡运动等,但总体上,佛教仍是走下坡路的。

佛教传入中土是从南北朝开始的,在中国佛教进入了兴盛阶段,宣扬佛教的各种艺术形式,如塑像、画像、音律、雕刻、寺院建筑等,并得到了极大发展。

■ 佛教的教义、理念、戒律与礼仪 ■

理解了四圣谛与五蕴皆空,明白了四法印与六道轮回,就大概懂得了佛教的教义。了解了五戒、八戒、沙弥戒、具足戒,大概就能明白佛教设置的戒律的意义。明了了知恩报恩与转迷成悟,也就可以理解佛教的人生观念。不懂合十、问讯、礼拜,就难窥佛教礼仪的堂奥。

⊙教义——四圣谛与五蕴皆空

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它们是佛陀当年在菩提树下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冥想,悟得的四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是佛教最早、最基本的理论,也是解脱之道。

同类推荐
  •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朦胧中芳香飘来,纯洁如水月夜白,细寻找,山崖小花独自开,泉涧霜草衰,风雨吹不败,东方即白斜雾霭,冬雪融化春徘徊,馥艳轻盈云绿黛,满山满谷花盛开,微笑中,人人钗头有花戴
  • 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孔庙建筑历史悠久,已有近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就在孔子故乡曲阜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立庙,内藏孔子生前用过的衣、冠、琴、车、书等,“岁时奉祀”。这是中国最早的孔庙。
  •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经过作者马骥数年的搜集整理,汇集了成都的传统方言及现代方言,添加新词甚多,科学造字量之大,在内容及词汇上超过以往任何四川方言类图书,可谓与时俱进。独树一帜。加上精心编排,通俗现代,查找特别方便,更有别于学术性书籍。另附有特色篇章,开篇愉快,贴近生活,可读性强,《成都方言》是一部难得的众口味图书,有助于热爱成都方言的人们参考借鉴。
  •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文学通论”,凡收录三十七家文章四十四篇,杂记七十五则,目的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文章之利病可以析焉”;下册为“国故概论”,凡收录二十家文章三十六篇,杂记三则,目的亦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学术之源流于是备焉”。全书讲解深入浅出,实乃国学入门之必备。
  •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一枝奇葩,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化色彩于一体,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瑰宝,青少年熟练地掌握大量成语,不仅可以使语句精练,条理清晰,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今后驾驭语言文字和具体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该书甄选的成语艺术性、思想性、故事性强,且在当代使用频繁,十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热门推荐
  • 校怨

    校怨

    今天你欺凌她了,夜幕降临时她在日记本里漫漫记录下了你所犯的一切罪孽,熄灯了,你怕吗?有人站在阴郁的走廊里用阴森的目光盯着你,她穿着校服站在走廊上发出“滋滋”声,越来越快越来越频繁,只有欺负她的人才能听到这种声音。
  • 奸商养成记

    奸商养成记

    什么叫寸土寸金?什么叫寸金难买寸土地?万丈高楼平地起,左看右看买不起。存折上几个零算什么,比不上房产证上一个名。原本欢欢喜喜去看房,谁知天上掉下一块天花板,吧唧一声,人穿了……人世间最悲哀的事是什么?答:房到手了,人却穿了……既然上帝给了我穿越的机会,我就用它来捣腾房、地、产!
  • 悠然庄园:农家有女初长成

    悠然庄园:农家有女初长成

    一朝穿越,穿到穷的叮当响的农村,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五岁的弟弟和一间破到不能再破的茅草屋。又接收了一个比她还穷的土匪山寨,做了史上最穷的女寨主。不过,幸好她有无敌空间,不仅带领着家人和山寨脱了困,还练就了一身非凡法术,炼丹制药更是信手拈来。一不小心,就误惹了众美男心。温润如玉的年轻药师对着她道:“我只是太爱你了。”傲娇冷酷的千金公子对着她道:“我只知道,今生非你不可。”颠倒众生的妖孽王爷对着她道:“没有你,我活不了。”······
  • 无敌悍女妖孽男

    无敌悍女妖孽男

    总之一句话,暗主就是一位世间仅有绝世无双的好男人一个叱咤风云的黑道女罗刹,一个俊美绝伦的暗夜妖孽男,一段交锋似的初见,只是一句“你真菜!”结下一段不解之缘,男妖孽腹黑狡诈阴险,女罗刹自恋贪财好色,到底是谁在养谁?到底是谁在主沉浮?是他,妖孽无双?还是她,举世风华?男妖孽言他血统高贵,女罗刹自诩血统上天下地无双,血统强强联合得出的小包子又该如何?血统的强强联合可不是闹着玩的哦;-);都市异能爽文!男强女强,双强联手,结局一对一!本文纯属虚构,架空现代,涉及专业知识方面纯属自创,娱乐足矣,蔷薇岛屿上的美男都是她的男人;传言大姐是一个奇丑无比的女人。不可较真,传言世界之端有一座美丽的岛屿,名曰蔷薇岛屿;传言蔷薇岛屿上,蔷薇绽放,妖娆无双;传言蔷薇岛屿上最多的都是美男,龙潜凤采的俊美;惊才风逸的英俊;悠然自若的儒雅;精雕细琢的妖孽…各色各样,云风无匹。传言美丽妖娆的蔷薇岛屿上却有一个人神共愤的女人,道上的人称之为大姐;传言大姐心狠手辣,心思歹毒,手段残辣,辣手摧花,以免石化凌乱雷绝倒!期待留言!!!期待收藏!!!,人见人吐,鬼见绕路,就连仙人看见从此不再修仙途;传言道上男人谁见谁躲,实在不成就直接撞墙以保自己的清白;传言…传言…总之一句话,大姐就是一个丑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母夜叉。传言世界上有龙门,龙门有四主,三主皆现人世,个个玉树临风风流人物,只有暗主无人缘见真容;传言暗主风华绝代、玉面无双,既有龙潜凤采的俊美,又有惊才风逸的英俊,还有悠然自若的儒雅,也有精雕细琢的妖孽;传言暗主俊美绝伦,脸如雕刻般犹如妖精现世,风华妖娆绝世无双;传言暗主眼眸深邃,只为心爱之人闪烁;传言道上的女人为之疯狂,犹如海洋之水前赴后继,绵延不绝;传言…传言…
  • 欧·亨利作品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欧·亨利作品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伊犁马

    伊犁马

    该书收有作者的《白房子》《马镫革》《诱惑》《伊犁马》和《大顺店》等短篇小说。除《大顺店》写一名惨遭过日军蹂躏的“慰安妇”茴香扭曲畸形的人生经历外,作品大多写一名边防战士复员前后的生活、工作环境和情感变化以及对生活的深沉思考。这本书收录的,是作者的一些重要的中篇小说。例如《白房子》,例如《雕像》,例如《大顺店》,它们在发表时都产生过大的影响,现在在网络上依然有着很高的点击率。评论家朋友们认为,这几个中篇都是代表中国转型时期中篇小说最高成就的作品。
  • 开店细节全书

    开店细节全书

    把店开起来不难,但如果把店开火了却不容易。一个店铺就是一个小企业,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想生意兴隆,就得把每个细节都做到位。
  • 买断半条命

    买断半条命

    身怀神秘医术的展若海,一直平淡安份地做他的妇科医生。直到这一天,意外成为一群猖狂匪徒的人质,他开始踏上一条充满激情和危险的道路。匪徒首领任逸华发现这个身为人质的妇科医生医术高超,胆大心细并且身体素质出众,而且,他们的匪帮缺少的正是这样一个医生,于是,任逸定通过各种手段,迫使展若海留在身边为匪帮服务。展若海身陷囹圄,无可奈何地被迫与一众匪徒过起了逃亡的生涯。
  •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千里不同俗”。《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从中华民族的姓名生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建筑、传统节日、婚庆礼仪、信仰禁忌以及民间艺术等诸多层面,“百里不同风,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精彩生动的民俗画卷
  • 好妈妈都是营养师:0-3岁宝宝营养配餐与饮食宜忌

    好妈妈都是营养师:0-3岁宝宝营养配餐与饮食宜忌

    《好妈妈都是营养师(0-3岁宝宝营养配餐与饮食宜忌)》不同于市面上一般的婴儿食谱,它涵盖了更多生活中必须掌握的育儿知识,如宝宝每个阶段的标准体重,如何度过长牙的烦躁期,提高睡眠质量,补足各种微量元素,等等,针对宝宝的每个成长细节都给予了新妈妈们细心的指导。妈妈最懂宝宝,妈妈最懂妈妈。本着分享的心情,有了这本书。编者想把更多的好妈妈喂养智慧分享给大家,希望各位新妈妈能亲力亲为,给宝宝的每一餐都注入满分的营养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