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四:录音协助录音机为我们的背诵也创造了条件。我们可以自己读课文,录下音来,然后利用零碎时间多遍播放,反复加深头脑中的印象,最后再边想边背,往往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方法五:喜欢音乐的同学不妨试着将古诗词与歌咏联系在一起如岳飞的《满江红》、陆游的《钗头凤》、李煜的《虞美人》。这些古词歌曲都可尽力从收音机里学会唱了,词自然也就记住了。除了这些已谱曲的古词外,还可常常运用其他歌曲的曲调填上古词中的文字来唱。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不妨将它唱成《我的祖国》的调,运用这种方法,也能够背出许多首词来。
背诵的方法层出不穷,还需要你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主动地去寻找。
勤做读书笔记法。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积累资料的方法人各有异。但最基本和常用的,莫过于做笔记。笔记可不拘体例、不限长短,内容庞杂,形式多样,然而主要是这样四种方式:
摘录式。
这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主要摘录书籍、报刊、杂记、调查报告、文书档案中,与自己学习钻研内容有关的原始材料。比如你学的是文科,便可摘录有关的学习资料、重要文章、警句格言、词语典故等。如果学理科,就得摘录有关文献、重要的结论与证明、独特的技巧,等等。这样便可备你不时之需。
提要式。
即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对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或某一章节、定理等进行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把其内容、要点写出来。这不仅可备忘、备查,而且可训练你的综合、概括能力。列宁的哲学笔记,有很多就是采用的这种形式。如《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等著作。而且他对摘录内容,还往往写出自己的意见、批评或注释,以及自己独创的符号和评注。比如“注意”、“说得对”、“辩证的精华”等提示性简明字样。明确地表明了列宁对某段论述的意见或批评。提要应力求简明扼要、脉络分明,最好以某一主线展开。
心得式。
记下的是对某一问题思考的心得。如李贺的《史纲评要》,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皆是这样的著作。心得也可以是札记、体会。札记多为旁征博引,辩证考订;体会多为引申阐发、借题发挥。沈括的《梦溪笔谈》,茅盾的《读书札记》,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就是用的这种方式。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要求有更多的个人创见,难度也较大。但它却是创造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制短篇,一旦需要时,就可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作品。
写这类笔记,要特别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火花。理科生则应注意抓住学习研究中所碰到的难点和问题。有些重大发现,往往是由一个简单的疑问开始,经过冥思苦想或从某一点上受到启示的。对任何一点良好的思索,哪怕是一丁点儿都不应放过,要把它及时记下来,这很可能成为你作出成就的关键。
索引式。
即写下有关的论文题目或书名等。在学习中可能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看到某些东西感到十分有用,但内容却太多,上述三种笔记法又都不易采用。或者是这个内容,你本身就有这本书,所以也不必采用上述方法。但是往往到要用这个内容时,你却忘记了或找不到了。诸如此类问题,只要搞好素引,便可顺手拈来。自学成名的史学家陈垣曾说:“教学和研究要从目录学入手”,“目录学就好像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所以,平时应把所有的资料,按照内容本身的性质搞出一个索引来,以备查用之便。
上述四种做笔记的方法,可视各人的爱好、条件而定。至于书与格式,记在笔记本、活页张、卡片、纸条上均可。如果是自己的课本、书刊,那么写在天头、地脚、篇末、段尾都行,也可在书中作些符号或标记。总之,各种方式均有所长,但从使用价值来看,采取做资料卡片的形式更好些。做卡片请你注意几点:
一是每张卡片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这样既灵活,又不乱,便于分类整理装订成册。
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本、卷首、页码等,便于查找。
三是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应注意积累卡片向某些方面集中,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深化。
四是一定要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按性质或需要把卡片编上页码,分类插放。既为查找使用提供方便,又可在整理过程中使自己平时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条理起来。
触景生情记忆法。
你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以前学过的课程,许多课堂的细节你可能都已经忘了;但是你因病或因故所缺的课,却往往留有深刻的印象,你可以记住课文是关于什么的,甚至可以记住那其中的生字大概在何位置。一个小偷偷你的钱包,被你当场发现,他夺路而逃。虽然只有一次见面,但你一定忘不了他的模样。商店橱窗里摆着一个美丽的玩具,你无比喜爱,那么估计只是这一次路过看一看,你已经记住了它的颜色、标价。这些记忆,似乎是很自然的事,似乎是很轻松的事。为什么?
因为你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你生病了,你把痛苦融在了记忆中。对于那个小偷的相貌,你的憎恨、蔑视之情融了进去,而对你所爱的玩具,你的喜爱与关注使它在你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感情的作用。用你的情绪来感染你所要记的资料,这在记忆学中称作情绪化。它可以使你强化对所要记忆问题的印象。爱它、恨它,同时你也就记住了它。
触景生情记忆法即是利用与记忆对象有关的景物促进记忆的方法。识记者置身于与记忆对象有关的景物之中,能对记忆对象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产生强烈的情绪和情感反应,从而对记忆对象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与记忆对象有关的景物还能成为回忆记忆对象的中介和线索,使人们更好地回想出曾经记过的内容。
触景生情,可以使你记住生活中发生故事的每一个细节,同样,它也可以帮你记住许多要求你去学习记忆的东西。可能当时你记得不牢,印象不深,隔些天就会忘记,可一旦你将自己的情感也融入其中,它就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时间愈久,也就愈清晰。
在语文学习中用触景生情法可以记忆诗词文章。
那些课文,古诗词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映,正所谓“诗言志”。至于“言”何“志”,这是我们理解诗词的关键。如果我们把我们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相交融,就能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给课文设计一个场景,闭上眼睛,让它像电影一样在眼前放映?也就是在脑海里设计一个场景,一个个镜头,让抽象的文字变成你脑海中的图像,这其中都蕴藏着一环扣一环的情节,并让这图像运动起来,依着设计的情节向下发展,你就像导演一样,先在脑海里将这部“剧本”拍成了“影片”。记忆就会变得容易得多。举一个例子。假如我们要记忆这样一首古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现在,这首诗就是你的剧本了。你可以闭上眼睛,设计一部小短片剧本了。屏幕上是刚刚进行过争战的军营,朦胧的夜色中,刚刚从战场上浴血而归的战士们还身着盔甲,在开庆功宴。芬芳的葡萄美酒酒香四溢,士兵们推杯换盏,好不热闹。身穿火红战袍的将军在那琵琶乐中刚要一饮而尽,忽然战士来催他上马征战。将军豪迈地拍拍战马,放下酒杯,高声说:“要是醉倒在沙场上,众位可不要笑我。自古以来,冲杀征战,有几个能活着回来的?”说罢,拍马而去。好一个豪爽的将军!怎么样?现在试试背一下这首古诗,是否有思路顺畅、背得轻松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