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越国芋萝山有一位卖柴的美女,名叫西施,她患有心口痛病。每当病情发作时,西施总是双手捂住胸口,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西施的同村有一个长得奇丑无比的女子,名叫东施,住在村子的东头。她每当看见西施皱着眉头的样子,认为看上去很美,于是效仿西施双手捂住胸口,皱起眉头在村子里走来走去。结果,村里的富人见后:赶紧回家闭门不出,穷人见后赶紧带着妻子远走他乡。
丑女东施只看见美女西施手捂胸口、皱着眉头的样子很漂亮,但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多可惜呀!
四主要人物形象。
许由。
古代传说中:的高土。传说尧帝非常赏识他的才能,曾经要把帝位禅让给他,但遭到了许由的拒绝,此后许由就隐居于深山之中。
惠王。
战国时魏国的君主。魏国曾迁都至大梁,所以历史上也称之为梁惠王。
惠子。
庄子的好友,姓惠,名施,宋国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庖丁。
一位厨工,精于解牛之术。
田成子。
姓田名常,齐国的大夫。鲁哀公十四年,田常杀死了宋简公而夺了君主之位,自立为“平公”。
苌弘。
春秋时周国大夫,后来死于车裂之刑。
五精彩文段推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乌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惠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六文学成就。
《庄子》是诸子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先秦散文的典范,其丰富的想像、虚构的情节、奇妙的构思、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等特征,为后代如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等创作作品,提供了绝妙的蓝本。
在写作上,《庄子》运用了“卮言”、“重言”、“寓言”三种手法。“卮言”是运用浪漫的手法做抽象的论说,“重言”是引证或假托古今著名人物的学说,“寓言”包括些神话式的故事,也包括一些通常所说的寓言故事。
《庄子》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古人用“飞”字来评袋子价庄子文章的艺术特色。阅读庄子文章有强烈的“突兀而来、突兀而去”的感受。庄子认为,至高无上的大道难以用语方表达,逻辑的语言并不能充分地表达思想,只能借助于直觉体悟。由于对直觉体悟的强调,庄子在论述时很少作纯理论的阐述,而是把深奥的哲理化作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作者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融化在这些故事和其中的人物、动物对话中,书中的寓言都经过精心构思,跌宕起伏、纵横不羁的大手笔,在文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主要部分,而不是偶然出现的比喻和例证。
《庄子》的语言奇峭富丽,异趣横生,精彩传神,富于变化,作者喜欢运用独创的奇特词汇,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人名、地名等等,它们出现在文中,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庄子》的句法也独具风韵,作者爱用对偶、排比、回文、顶针等修辞手段和长短间杂的句式,错综变化,读起来酣畅淋漓。
《庄子》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奇幻丰富、光怪陆离的艺术想像世界。在作者富有想像力的生花妙笔下,飞禽走兽、草木虫鱼都被他赋予了人的思想、情趣和性格,而且在它们的活动、议论中,又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和观点。同时,作者还从神话会议产中吸收了很多材料,加以自己匠心独运的艺术创造,编制出新奇怪诞的形象和故事,使作品充满了神奇莫测的境界。
《庄子》的散文整体上体现出恣肆汪洋的风格特点。不同于先秦其他诸子的散文,《庄子》的文章已经形成了浑融完整的篇章结构,特别是内篇中的作品,每篇有明确的中心思想,有反映中心思想的标题,它们的篇幅大都较长,篇中围绕中心观点,洋洋洒洒地展开论述。但庄子纵恣的个性使他不屑于按因定的程式和规范去组织文章,其行文信笔挥洒,不拘一格,文中忽而议论,忽而譬喻,忽而叙事,纵横驰骋,变化莫测。
《庄子》中的思想,最大程度地阐释了《老子》的内涵,并将之发挥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后世以老庄并称,无论在哲学思想上,还是在社会政治、个人修养的运用上,《庄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真正将中国几千年文化发挥得辉煌灿烂的,不是孔孟的儒家文化,而是以老庄为首的道家文化。
七名家点评。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
《韩非子》
先秦散文中成就最高。
作者:韩非。
文体:散文。
成书年代:先秦。
一作者介绍。
韩非子(约前280~前232年),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出身于韩国贵族,是荀子的学生,战国后期重要的法家代表人物。他眼看着韩国越来越弱,曾多次建议韩王变法图强,均遭到了韩王的拒绝,于是发愤著书。他的书传到秦国,秦王赢政看到之后,非常赏识他,于是派兵攻打韩国,向韩国索要韩非。韩王没法子,派遣韩非出使秦国,此后就留在了秦国。由于秦始皇身边佞臣的阻碍,韩非并没有得到重用,最后被嫉贤妒能的李斯、姚贾陷害,死在秦国的狱中。
二作品档案韩非子。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变革促进了农业及科学文化的发展,这种发展使新兴封建地主阶级势力迅速壮大,它们表现出夺取统治地位的强烈愿望,旧的奴隶贵族自然不甘心轻易失败,于是新旧两个统治阶级在统治地位的争取上展开了持久面激烈的斗争。这种斗争,也表现在了意识形态之中。各阶级的代言人纷纷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于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大辩论。《韩非子》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代表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统治者利益,极具论辩性的法家代表的著作。它以严谨的逻辑性,及犀利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参与了“百家争鸣”的大辩论。
《韩非子》综合了战国前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等人的学说,又吸取了诸子百家之所长,建立起了自己的一个理论体系,有“法家学说大全”之称。其思想主张符合新兴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反映了新兴的统治阶级夺取和巩固政权的要求,是与历史发展的趋势相一致的,具有进步思想性的散文集。
《韩非子》全书共五十五篇,约十万字。通行的注本有清朝末期王先慎的《韩非子集解》和今人陈奇猷的《韩非子集释》等。
三内容概要。
《韩非子》,又称《韩子》,先秦法家的代表作品,反映了韩非子的思想学说,提出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地主阶级治国方略。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法治为主,他主张法、术、势互相结合,把国家的法令、人君的权术和政治的权力列为治国大计。在他看来,治国的措施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即“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性恶论”是韩非子实行法治的理论根据。他主张严刑峻法,崇尚功利,奖励耕战,用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来统治国家。他的学说为君主建立专制主义的封建国家提供了有力的、可靠的思想武器。
《韩非子》大多是长篇议论文,内容主要以宣扬法治主张为主,其次是论述老子,以及评论儒、墨、道、名的文章。重要的篇目有《五蠹》、《孤愤》、《解老》、《喻老》、《显学》、《定法》、《难势》、《问田》等,还有以寓言和历史故事形式写的《储说》、《说林》等,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韩非子》中还有一些妙趣横生的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滥竽充数”、“郑人买履”等。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不论严寒酷暑,总是在田间辛勤耕作着。
农夫的田里有棵树桩,这天,从远处急速跑来一只兔子,正好撞在树桩上,碰断了脖子,倒地气绝而亡。这个农夫没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一只肥大的死兔子。从此以后,他撂下手里的农具,不再耕田,整天守候在树桩旁边,希望再拾到撞死的兔子。
兔子当然不可能再捡到了,宋国人的田里却长满了草,他自己也成为宋国人茶余饭后的笑柄。
滥竽充数。
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让人为他吹竽。每次吹竽,他总是安排三百人合奏,他认为这样够气派。
有一位南郭先生,原本不会吹竽,打听到宣王的爱好后,就冒充吹竽能手,在宣王面前自我吹嘘一番,请求为宣王演奏。宣王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南郭先生的请求,让他加入了吹竽的队列。
于是,每当演奏之时,南郭先生就手抱着竽笙,摇头晃脑,装模做样一番,从而获得了与其他乐师同等价值的报酬。
后来,齐宣王驾崩,其子湣王继位,他也喜欢听人吹竽。不过,滑王喜欢听独奏,要求吹竽手们一个个地演奏。这样,南郭先生再也混不下去了,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偷偷溜出皇宫,跑了。
自相矛盾。
集市上,有个楚国人正在叫卖手中拿的矛和盾。
他得意地举起手中的盾说:“快来看哪!我的盾坚硬无比,无论多么锋利的东西都无法刺穿它。”接着楚国人又举起另一只手中的矛吹嘘道:“我的矛锋利异常,无论多么坚硬的东西都可以刺穿它。”
围观的人听了他的话,感到十分可笑,便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呢?”
楚国人被问得瞠目结舌,不知怎样回答。
郑人买履。
有个郑国人,准备到集市上去买一双新鞋。在家里,他用一根绳子,根据脚的大小量了个尺码,又在上面做了记号,去集市的时候,把尺码忘在了家里。
郑国人来到集市上,左挑右选,看中了一双新鞋,待伸手去拿尺码时,才想起绳子没有带来。于是他放下鞋子,对卖鞋的摊贩说:“我把尺码忘在家里,等我回家把尺码取来,看看是否合适。”说完,他急忙跑回家去取,待他折回到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他白跑了两趟。
有一个人间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挑选的那双鞋的大小呢?”郑国人一本正经地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出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四主要人物形象。
扁鹊。
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他在赵国行医,也到过齐国行医。在赵国时,人们赞誉他的医术和医德,故得扁鹊之名。扁鹊医术高明,兼通内科、妇科、五官科、小儿科。秦太医令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的精妙,暗中派人将他刺杀了。直到今天,天下谈论脉道的医生,都拿扁鹊当开山祖师。
蔡桓公。
春秋时期蔡国的桓侯。其刚腹自用,不听劝告,讳疾忌医,最后使自己丧命。
李斯。
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年轻时,跟随儒学太师荀卿学习帝道、王道之类儒家的治术。在秦国时,很得文信侯吕不韦的赏识,任命他为郎。(宫禁中守卫值班的官)。以“消灭诸侯,建立帝王的业绩,完成天下的统一”游说秦王赢政。政封他为长史(丞相的属官)。听从他的计谋,暗地派遣有谋略的游说之土,带着金玉宝物,对诸侯国家内的知名人土,能收买的收买,不能收买的就暗杀。秦王政一面用这类手段破坏诸侯各国君臣间的团结,随后就派遣善于用兵的将军前去进攻。
公元前237年,秦国曾下《逐客令书》,李斯认为这样做是“抛弃人民来帮助敌国,排斥宾客让他们侍奉诸侯,使得天下的人才,退缩不敢西来,住脚不再踏人秦国。这就叫做借兵器给敌人,送粮食给盗贼。”赢政大悟,废除了驱逐客卿的命令,恢复李斯的官职,继续使用他的计谋,后又调升他当廷尉(最高司法官员)。
从李斯初佐秦以来,前后二十多年,秦王政终于吞并天下。统一全国后,被封为丞相。李斯曾建议秦始皇梵书坑儒,修订了秦王朝的典章制度,制定具体法令,后来为宦官赵高陷害。公元前208年,被判处五刑(黥劓、斩左右趾、笞杀、枭首、菹骨肉于市),在咸阳市上腰斩,父母、兄弟、妻子三家族的人,都遭诛杀。
卞和。
春秋时楚国人。在荆山(今湖北南漳县西)拣到一块玉璞(未经加工的玉),将其呈献给厉王,厉王派玉匠鉴定之,玉匠说:“这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欺骗他,砍了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玉璞献给他。武王让玉匠鉴定此玉,得到的答复还是石头,武王一怒之下砍了卞和的右脚。武王死,文王立,卞和抱着这块玉璞在荆山上痛哭,眼泪哭没了,流出许多血来。文王听说后,就请玉工对这块玉璞加以雕琢,发现是一块稀世宝物,于是命人做成玉璧,并称之为“和氏之璧”。
五精彩文段推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鲁人身善织屡,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屡为履之也,而截止越人跣行;缟为之冠也,而越人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节选自《韩非子·五蠹》
六文学成就。
《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韩非子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韩非子的文章说理精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国家可亡之道达47条之多,实属罕见。《难言》、《说难》二篇,无微不至地揣摩所说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趋避投合,周密细致,无以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