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1200000017

第17章 艾尔弗雷德·马歇尔(3)

我们可以怀疑一部科学论著中是否应该涉及信仰的问题——虽然在这方面马歇尔和牛顿的情况是相同的在这两位伟人之间有一种神奇的相似之处,这使我感到惊奇,并且一直不知道这种相似是来自于他们相似的时代背景还是纯粹出于偶然。这种相似一方面表现为他们的学术泰斗地位、对自己信仰的坚定,以及对于批评的敏感;另一方面表现为他们都不愿将自己的作品悉数发表出。在晚年,他们对于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都刻意表现出轻视。——原注。我就是怀有这种疑问的一个人。而且不止于此,我们可能都不赞同其中的某些特定信息。我承认我只反感那种维多利亚中期的道德说教,它带有边沁主义味道,是没有魅力、没有感情的中产阶级价值观。但它改变不了这样一个事实:绝大多数马歇尔的读者有着不同的感情倾向,他们喜欢那种在他们看来是唯一正确而高尚的精神分析法。

但是在马歇尔的著作中,有一种比他实际完成的任何研究更伟大的东西,它蕴涵着不朽,或者说具有任何一个特定成果所不可比拟的生命力。由他的天赋所创造的那些著作都留传下来,供我们学习,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便利,当然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损失。除此之外,在《经济学原理》中还有关于继续前进的微妙的建议或指导,以及我在开始时曾经努力加以证明的那种领袖气质的表现。列举一些马歇尔为后人提供便利的例子是很容易的,而要说明其领导者气质则相对困难。

第一,如此重要的研究成果指引了它所教育的一代人的研究工作,这也是很自然的事。因此,1890年以后三十年间的经济学文献,充满了对马歇尔的主张和方法的重申、发展和推论。马歇尔的学生和继承人庇古教授的著作,罗伯逊、拉文顿、肖夫及其他许多人的著作,提供了无数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实例。甚至埃奇沃斯的一部分贡献也属于这个范畴。关于理论方面举一个例子就够了,关于技术方面另外举一个例子也就够了。

马歇尔首次证明,完全竞争并不总能使产量达到最大限度。据我所知,这个说法就像是一个古老城池的第一个裂口,它产生了这样一个命题:通过限制利润递减的行业和扩大利润递增的行业,产量可能会超过竞争的最大极限。庇古、卡恩和另外一些人,根据这种提示继续进行了研究,最终开创了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的新领域。

另外,需求弹性的概念不一定像人们赞扬的那么有价值,可是由此产生了我们大家都认为方便地运用弹性来进行推理的方式。现在可供使用的弹性概念几乎有一打,其中替代弹性列在首要地位。尽管它确实只在极为有限的假定中行得通且并不实用,但可以极大地解决那些曾经引起极不必要的争议的问题——例如,机器应用到生产过程中究竟能不能损害工人的利益这一问题。“替代”这一概念在马歇尔的学说体系中是基础性的。对“替代原理”的强调,几乎可以看做马歇尔理论和瓦尔拉理论之间的主要区别。这一新的分析工具所需要的“材料”完全为《经济学原理》中能够找到的资料,只要把这些资料“组合”在一起就行了。

第二,虽然马歇尔对长期和短期概念的区分并没有很好地表达出他原本期望借由它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但这种区分极大地推动了清晰、现实的思维的发展,并且完全有资格获得它所受到的重视。马歇尔自己广泛地应用它,并且通过它给我们上了一课,而我们已经并且现在还在渴望从这一课中受益:一个完整的经济学分支以缓慢增长的方式发展起来了,这就是短期分析法。

第三,马歇尔更显然是另一个较晚出现的经济思想体系,即不完全竞争理论的创始人。我认为这一点不会引起什么争议,但是这一点在英国式的不完全竞争理论方面表现得特别明显。皮埃罗·斯拉法在1926年发表的著名论文中向英国读者提出的思想,是从与马歇尔成本递减曲线的逻辑难题的斗争中体现出来的。这在《生产成本和生产数量》里更为明显。而且在《经济学原理》中还有正面的建议,特别是关于个别厂商的特殊市场的注解。哈罗德先生和罗宾逊夫人建立起来的我们所欣赏的结构,只是证明他们是最优秀的马歇尔主义者,同时也是具有强大创造能力的经济学家。

我承认,有一点也不是绝对不可辩驳的,那就是我将以马歇尔的名义提出的第四点主张。我曾经说过,虽然他掌握了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但把它放在了不重要的位置上,而把使用起来比较方便的局部分析法放在了突出位置上。然而,特别是在第6篇中,他对于整个经济过程开始了广泛的概括。如果这些概括既不是局部分析,也不是全面分析,那么它们的性质是什么呢?我认为我们必须认识到另一种理论——在我自己的研究室里它被叫做“综合法”。当然,他没有将他对这种总量的论述与货币联系起来。他在这一点上的失败可能是我要向他提出的唯一的批评。诚然,他在货币理论方面是有很多很重要的发现的——由于本文是对《经济学原理》的评论,所以在这里对此无须赘述。但是实际上,如果一个人从局部分析出发,然后又希望对经济过程整体做一些论述,在对不便于使用的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失去信心时,就应该求助于综合法。这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吗?用罗宾逊夫人的话来说,难道货币理论不能像总产出理论和就业理论那样自动发挥作用吗?

第五,我曾经指出,马歇尔明确地坚持一个经济发展理论,虽然按照他的习惯他没有尽力引起读者的注意,但这一理论却占据着他的思想的中心。不要怀疑我多么赞同这个理论,但是我必须强调指出,它不是作为一种哲学,而是作为一个研究工具而存在的,而且它所产生的影响比我们大多数人能够意识到的要大得多。H·L·穆尔的趋势价值,只有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才可以认为和均衡价值相近似。W·M·皮尔逊在其中发现了论述趋势的理论,类似于他在《哈佛——晴雨表丛书》中所做的有关趋势的论述。然而这显然引出了最重要的部分。

第六,马歇尔的影响是促使现代计量经济学出现的最有力影响之一。《经济学原理》和《国富论》的相似之点很多,但如果不考虑两者出版的年代,并将两者归入主观的、受时间限制的成就中,按照同一标准来衡量的话,则有一点前者肯定比后者优越。亚当·斯密聪明地汇集并发展了他本人的思想和前任的思想中所有他认为最有价值的内容。但对于他所接触的范围内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即17世纪的“政治算术”,他没有做出任何工作加以发展。可是马歇尔则掌握分寸,坚决地把研究引向不仅是量的而且是数的经济科学,并为其准备了条件。在这一方面,对其重要性的评价是不会过高的——经济学在得出结果之前永远不会获得也不应获得声望。

马歇尔对这一点的认识程度可以从他的“新老经济学家”(1897年)这篇演说里看出来。但我们所应当感谢他的远不只是一个方案;我们应当为他的确定研究方法而感谢他。要使自己相信这一点,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再看一看我所描述的他的“方便的工具”。所有这些工具,显然在统计意义上说是可以运用的。我们只需要尝试利用统计资料构造公司模型、家庭模型、市场模型,就会发现在此过程中会意外地遇到这些工具所要解决的问题。尽管如此,这些方法的确是有用的,但在认识到下述情况之前,我们不能给予它们以充分的估价:不管它们可能是另外什么东西,它们首先是计量的方法——用于数字计量的工具——也是一般统计计量的一部分。它们可能不是最好的工具,也不是唯一的工具,但它们在同类工具中是最先出现的,而经济学方面的努力几乎无法从其他工具入手。

例如,那些研究很大程度上首先指向统计需求曲线的衍生物,而马歇尔的需求理论提供了可接受的基础。这显然不是巧合。如果他没有打算研究出一种至少在很多情况下可以用在统计上的近似方法,那么强加上那些使我们能解释点弹性或需求曲线本身的限定,就可能变得毫无意义了。实际上,只要我们从这一观点来看曾经引起许多反对意见的那些限制,它们就成为完全可以理解的了。拿消费者的地租这个概念来说,诚然,这个概念与上述限定确实没有联系,但是如果它不是意味着导向用统计来估价数量化的福利,为什么马歇尔不愿意提及“盈余”这个多变量函数的存在,而一定要像此前迪皮特所做的那样,坚持把自变量的数量削减到两个呢?当然,同样的论证也可以应用到他的成本和供给函数上,另外还可以解释他为什么坚持使用那些在理论家看来不可取的长期工业供给曲线,并解释出了相当一部分对更恰当、更普遍的模型来说是未知的可能性。

马歇尔在货币理论领域中所取得的成果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个现象:在他的著作中到处可以找到能够有效掌握统计资料的理论工具,这种见解实际上是他的一切作品所具有的最突出的特点。毫无疑问,庞巴维克的推理是定量的,但他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统计计量这一可能性,他也从来没有努力让自己的理论朝着这一方向发展。至于瓦尔拉的体系,虽然不像我们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惨淡,却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只有马歇尔的学说鼓励我们前进,虽然它也同时告诫我们谨慎前行。我们可以根据他的教导进行工作,无论是极力推进还是谨慎前行,他都是我们伟大的导师。

我们正站在一个山谷的边缘上,妄想从中找出一条平坦的、没有崎岖的大路,但不幸全都失败了。然而每当我们回头看时,我们就看见他宁静、庄严、安稳地坐在他的信仰的城堡中,喃喃地教导着我们,述说着于我们大有裨益的教诲。其中,最值得我们深思的莫过于:“我越学习经济学,越觉得我对它的了解太少……在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我比在开始的时候更能感觉到自己在这个领域的无知。”的确,他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

同类推荐
  • 趣谈外国著名文学家

    趣谈外国著名文学家

    他们都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先驱,是他们创造了一个神奇的文学世界。也是他们让我们能读到那么美的文章,他们也是平凡的人,可是他们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
  • 梦想成真:大衣哥朱之文

    梦想成真:大衣哥朱之文

    这是一本关于大衣哥朱之文的励志传记。朱之文一唱成名天下知,进入“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并成功登上春晚,红遍全国。他的成功绝非偶然,关键在于他有一个好的心态,把唱歌当爱好,30年如一日地勤学苦练铸就了他的辉煌。令人敬佩的是,虽然出身贫寒,朱之文从没有放弃对音乐的梦想和追求,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小土屋、田野里、河岸边、建筑工地上都有他练习唱歌的身影。如果没有这种“铁杵磨成针”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音乐追求,也就没有今天的“大衣哥”。
  •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上)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上)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秦汉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

    秦汉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

    本书汇集了从秦到汉23位帝王的小传,涵盖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朝廷政务、后宫生活及得位根由、身死原因,截取他们生平中最得意之事、最失意之事、最痛心之事,历数品评他们的千秋功过,层层揭开他们的身后留下的谜团,以史实为依据,兼涉轶闻、生活。因而,具有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陛。秦汉帝王的贤愚仁暴、国运的兴衰更迭、政治的清浊荣枯、民生的安乐艰辛,都能给后世以镜鉴。今天我们品读历史,钩沉帝王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小而言之,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大而言之,个人的修养成长,家庭的维系安顿,处世的进退取予,行事的韬略谋断,也都可以从中受到启迪!
  • 沃尔玛家族全传

    沃尔玛家族全传

    沃尔顿,曾经的穷孩子,曾经的仅读过普通院校的平凡学生,曾经的退伍军人……如今的商业巨擘。沃尔玛,曾经不名一文的平价商店,曾经饱受挤兑的乡间小店,曾经被对手侧目的小字辈……如今雄冠全球的商业帝国。
热门推荐
  • 败犬女,别来无恙

    败犬女,别来无恙

    古语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是四个女人的故事,四个被贴上剩女标签的女人。婉约荷花般的李慕思、娇艳玫瑰般的严梅、冷傲冬梅般的魏晓燕、清丽百合般的徐莉莉。她们个个光鲜靓丽、出类拔萃,可是为什么就没有爱情?人们说女人是要被滋润的,不然就要枯涸掉……可是有一群人她们说她们不需……
  • 学会识人、了解自己(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学会识人、了解自己(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先正确的评判自己,才有能力评断他人。你是否欺骗别人,或是自己?想清楚再回答。三思而后行的人,很少会做错事情。企图说服不用大脑的人,是徒劳无功。认为整个世界都错的人,极可能错在自己。观察走在你前面的人,看看他为何领先,学习他的做法。忙碌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好,呆板的人只会投机取巧。优柔寡断的人,即使做了决定,也不能贯彻到底。
  • 囧囧穿越路之卿本佳人

    囧囧穿越路之卿本佳人

    不知为何,却捡了小狐狸回来咦?怎么他似乎能看懂那个小狐狸的眼神呢?这是个什么状况?命运的锁链紧紧缠绕,一生纠缠。几世情缘。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和他的故事精彩上演。,这年头遇到穿越并不稀奇,穿了就穿了吧!可最让安然接受不了的是——她竟然穿成了男人。天啊!不带这么欺负人的。纠结啊!她是该娶个娘子,还是该嫁个相公?她无语凝噎,谁来救救她吧!他,轩辕锦,冷面战神。红尘情事,本是俗不可耐,为何却被那个臭小子吸引了心神。刚刚从纠结中明白过来,却天人两隔。
  • 零售巨头沃尔玛:零售业连锁经营的成功奥秘

    零售巨头沃尔玛:零售业连锁经营的成功奥秘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而快速地发展,在中国的商业画卷中,零售业毫无疑问是未来中国最具挑战性,也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这一。如何正确地认识零售业,如何全面地理解和掌握零售业的知识,这是盘旋在每一个对零售业怀有浓厚兴趣的人心中的问题。本书选取了零售巨头沃尔玛的个案,一步一步,以一种全景式的、立体的手法向我们讲述了沃尔玛从创建、发展,到最终成为零售业巨鳄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全过程。 崛起的策略、文化的策略、竞争的策略、销售的策略……本书中我们能够学到的不仅仅只是沃尔玛在商业竞争中战胜对手逐步走向卓越的众多策略,更重要的是对中国本土零售业的启示以及对于中国零售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
  • “秀”出正能量

    “秀”出正能量

    一个人要想获得事业或爱情上的成功,就要敢于秀自己,善于秀自己,不能等待,不要沉默,否则就永远不会得到机会的眷顾。《“秀”出正能量》是一本讲述如何秀自己的自我表现书。本书不仅告诉你如何在职场上秀自己,还告诉你如何在口才上秀自己,如何在情感上秀自己,如何在外在气质上秀自己……它会让你认识自己的能力,正确秀出自己的才华。
  • 重生女屌丝:下堂公主当自强

    重生女屌丝:下堂公主当自强

    这不是一个坑爹的年代,却是一个拼爹的时代,本姑娘女屌丝一枚,老爹是皇帝,怕你个球!什么?不喜欢本公主,那你脑子进水了,要娶我?什么?不能抗旨不尊,那是你胆小懦弱!敢动手打我?那你就不是男人!好,你不休我,我休你!不就是状元嘛,本公主不稀罕,正所谓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支花,更何况,你也就是一棵草!给我靠边,别挡住我扑面而来的幸福!看重生女屌丝如何玩转古代王朝!
  • 哭有啥用

    哭有啥用

    本文囊括了哭有啥用,空屋,秀色满,白骨说了假话,尖叫,我的心空如大海,乡下人进城出城的经历,星星闪耀在村子里,涂色几大部分,讲诉了何翠红,秀英,赵晨曦等人物为主线发生的小故事,来体现种种现实社会的生活。
  • 剑戳

    剑戳

    那一剑,醉梦红尘;那一剑,剑断苍穹;那一剑,闪亮了星空;那一剑,照耀了来世;那一剑,开辟了宇宙;那一剑,挥别了过往;那一剑,横向她心;那一剑,唤醒了她容颜;那一剑,不为仙,不为魔,不为灭,不为生,只为她重现昔日的温情。剑动星空数万年,怀抱伊人。人生若只初见,二世情怀。人生若只初见,你可还记得,当时的微笑;人生若只初见,你可还记得,那永不曾逝去的容颜;人生若只初见,你可还记得,那躲在课桌后面的我;人生若只初见,你可还记得,泯着嘴悄悄偷笑的你;人生若只初见,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怀;人生若只初见,昔日温情犹在身畔;人生若只初见,一切可又如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瓜坏,籽不坏

    瓜坏,籽不坏

    《瓜坏,籽不坏》所收作品,多为往事旧话。所涉猎的人物,有帝王将相,历史伟人,也有贩夫走卒,才子佳人,市井百姓。书中的故事,有些来自民间传说;有些借助于地方掌故;有些演绎了江湖段子;有些纯属于作者道听途说,做了艺术加工。但,每个故事都讲得妙趣横生,跌宕起伏,神乎其神!每个故事的背后,或正直或邪恶或清廉或贪婪或惊奇或趣然,皆不乏对生活哲理的探求与陈规陋俗的贬抑。作者以小说家的语言,把玩这些故事,其文字简约,笔法娴熟,开阖有度,节奏轻快,读来如品茶饮酒,颇具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