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5800000012

第12章 教独生子女养成良好习惯(3)

不乱动他人的物品是对别人最基本的礼貌,也是对自己最起码的尊重。但是,就是这最基本的做人准则,也有许许多多父母没有教给孩子。所以,父母要在生活中让孩子养成“用人物,须明求”的习惯。父母该如何做呢?

首先,父母不随便翻动对方的东西。父母之间如果有随便翻动对方提包、手机、抽屉的习惯,孩子也觉得这样的行为很正常。于是,孩子也会随便翻动父母的东西,扩展到翻动朋友、熟人的东西,最后,就完全不把乱动他人物品的举动当作异样了。此时,孩子很容易遭到别人的轻视和厌恶。所以,父母如果在寻找东西时,一定要经过对方的“领地”,就要打招呼,或者干脆请对方帮忙寻找。

其次,父母绝不随便乱翻孩子的东西。一个孩子有没有“不随便动他人物品”的意识,完全在于他是否有保护自己“领地”的权益意识,这种权益如果常常被父母侵犯,或者孩子和父母都不认为这是一种侵犯的时候,孩子很难对别人的物品保持尊重。所以,父母首先用行为告诉孩子,虽然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但是我们彼此尊重,互不侵犯。

第三,父母教孩子学会使用“我可以看一下吗”、“我可以用一下吗”等询问式的语句。当孩子随便翻动妈妈的提包时,妈妈就要让孩子知道,这样不打招呼就随便翻动妈妈东西是不对的,要问“妈妈,我可以看一下你的包包吗?”当然,妈妈在开启孩子抽屉的时候也要问:“儿子,我可不可以在你的抽屉里找一个橡皮?”只要家人之间形成了习惯,孩子一定会把这个习惯用在任何场合。

习惯11:教孩子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虽然是一个很小的行为,但是,能做出这个行为的孩子一定懂得爱惜物品,做事懂得善始善终,而且思维清晰、有条理,不仅如此,孩子一定具备了耐心、责任心、谨慎、沉稳等性格品质。

当孩子用完一件物品,并没有想着把东西放回原处时,说明孩子做事虎头蛇尾,而且孩子的内心只是想到了此时需要这个物品,并没有为下次使用做准备,这就表明孩子的目光不够长远。另外,孩子总是用过了物品随意乱放,物品被损坏的几率增大,从而缩短了使用寿命。一个不懂得爱惜物品的孩子,对身边的人事物也不会太过珍惜。而且,孩子一旦养成乱放东西的习惯,那么生活环境必然是一团糟,这会大大影响孩子内心的秩序。

所以,父母别轻视这小小的动作,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物有定位”的好习惯,这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首先,为孩子提供一个整洁、有序的家庭生活环境,也就是说,父母自身要有“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的习惯。这样,当孩子没有做到时,父母会很敏感地发现问题,并进一步做引导。而且,家庭环境一旦整洁有序,面对“到处流浪”的物品,孩子自己都会觉得不习惯,都会主动去整理收拾。

其次,为孩子提供便于放置物品的空间,也就是孩子自己要有玩具箱、书柜、衣柜、杂物箱之类的东西。没有这些必要的储物空间,孩子的东西很容易随意乱放,因为所有的东西没有一个固定的“家”,又怎样让它们回到原处呢?

最后,用不断提醒的方式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杨洋把刚刚用过的剪刀放在了餐桌上,妈妈看到之后,观察了杨洋一会儿,确定他是用完了。于是,妈妈说:“杨洋,你过来一下。”

杨洋从自己房间出来,一脸茫然,妈妈接着问:“剪刀用完了吗?”

“用完了。”杨洋回答。

“用完了就把它放回工具箱,以后养成随手把东西放回原处的习惯。”妈妈提醒道。

“好的。”杨洋按照妈妈说得去做了。

当孩子没有把物品放回原处的时候,父母不用发火,也不用帮他收拾,叫孩子过来看到“证据”,并让孩子“补充”完成这个行为。只要孩子一犯类似的错误,父母就这样实施,时间一长,孩子一定能养成物有定位的好习惯。

习惯12:教孩子想好了就去做

“想好了,就去做”不但体现出一个孩子强大的执行力,而且也可以看出孩子实现理想的勇气和魄力。如果孩子总是把一切事情停留在“想”上,而没有落实在“做”中,孩子永远是一个“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永远在计划,却从来不曾落实。这样,孩子就不可能有“获得”。

安东尼·吉娜是美国纽约百老汇中最年轻、最负盛名的年轻演员。她说过:“有了梦想就要去努力实现,如果你不去努力,或者再三的推迟,它永远只能是梦想,甚至是幻想。想好了,就去做。”也就是说,想好了,只有去做,才有“收获”的可能。

很多事业的成功者都有雷厉风行的特质,他们不会想了又想,推了又推,因为这样,只能一事无成。他们只要思考好之后,就一定会立刻把想好的规划付诸实践,即使遇到了诸多困难,也会立刻思考如何解决困难,并开始行动,而不是一遇到困难就后悔当初不该这样决定。所以,“想好了,马上去做”是一种思维习惯,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也是“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精神的体现。

那么,父母如何做才能培养孩子具备这样的精神品质呢?

首先,不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养成拖沓、延迟的习惯。比如,早晨不赖床,吃完饭立刻洗碗,写完作业之后立刻收拾学习用具……孩子只有在这些小事上养成“立刻去做”的习惯,才不会遇到大选择的时候频频“打退堂鼓”。

另外,父母要告诉孩子:面对父母的呼唤,要立刻答应,面对父母的使唤,要立刻去做。不过,这个“立刻”不是急急忙忙,而是不拖沓,不找借口说“等一会儿”。而当父母面对另一半的呼唤时,或者父母面对长辈的呼唤时,一定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否则孩子也不会乖乖听话。

其次,当孩子有一个近期计划需要实施的时候,父母要在旁边为他加油打气,让孩子在思考之后,把重点放在执行上。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要帮助他突破。但是,对于孩子左思右想,想出来的困难,父母要告诉孩子:“困难都是想出来了,只有去做,才知道难易,也只有去做,才能解决困难。”

习惯13:教孩子学会节俭不浪费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无论多么有钱,只有节俭不浪费才能保持长久的富裕。但是,古往今来大量的家族兴衰史表明,一个家庭无论资产多丰厚,保持富裕的时间一般都超不过三代。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父母没有把节俭教给后代。

一个孩子如果总有机会去浪费,不但说明他的物质生活条件富足,而且说明他不懂得这些东西的来之不易。从另一个角度讲,不懂得节约的孩子肯定小就习惯了在不劳而获的情况下享受优越的物质生活。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很难愿意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这也是为什么纨绔子弟使家业落败的根本原因。所以,节俭不仅仅是为了省下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更是为了防止孩子在浪费中堕落。

因此,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学会节俭不浪费,那么,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首先,让孩子从不浪费食物做起。父母要成为节约粮食的好榜样,特别是母亲要对一家人的三餐数量做到心中有数,不要总是因为吃不了而浪费。如果父母常常倒剩菜剩饭,孩子也不会有节约意识。另外,父母不要在家中存储大量的食品,以免忘记食用导致过期或变质。同时,父母要让孩子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告诉孩子农作物从种植、耕耘、护理、收割到加工成餐桌上的食品,所有的程序无不凝结着劳动者的汗水。只要父母做得好,孩子就会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

其次,让孩子养成节约用水电的好习惯。比如,孩子在用水时,父母可以嘱咐说:“水龙头不要开得太大。”当孩子洗手用香皂时,让他先关闭水龙头,冲手时再重新开启;父母可以商量着购买节水型的冲水马桶,或者在马桶中放置一个装满水的大可乐瓶,并告诉孩子,这样用水比较节约。

另外,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节约用电意识,让孩子知道:家中不要总是开着大灯;利用谷峰电的时间开动大型家用电器,如洗衣机;出门前确定电源已关闭;暂时不使用电脑时,请保持待机或休眠状态……父母的提醒会使孩子明白节约的重要性。

最后,不要让孩子随便浪费纸张等学习用具。当一学期结束,孩子可以把尚未用完的作业本的空白纸张都分离出来,并组合到一起当做数学草稿本,或者随笔记录本;当一块橡皮、一支铅笔尚未用完的时候,父母不要给孩子购买新的;让孩子爱惜自己的书包、铅笔盒,这样,它们可以陪伴孩子更长的时间,不至于因为损坏而丢弃。

同类推荐
  • 父母应知的经典教子故事

    父母应知的经典教子故事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土地,播种思想的种子,会收获行为的果实;种上行为的种子,收获的是习惯;要是播上习惯的种子呢,将收获到品德;如果播上的是品德,得到的收获是命运。”家庭教育往往能够影响其子女一生的成长。本书列举了古今中外很多名人早期的家庭教育,相信对每位热爱孩子、望子成才的家长们都有一些启发。这是一部新颖独特、思想深刻、可读性强且实用价值较高的书。该书有以下三个特点:一、创意新颖独特。二、结构新颖。三、思想深刻、分析透彻、可读性强、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如何说,青春期女孩才会听 如何听,青春期女孩才会说

    如何说,青春期女孩才会听 如何听,青春期女孩才会说

    阅读本书,父母会更了解青春期女孩,从而有效消除与青春期女孩之间的隔阂,轻松做到“把女儿的话听进去,把想对女儿说的话说出来”,让女孩安全度过青春期,健康、快乐地成长。
  •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本书是一部系统阐述蒙台梭利方法和“儿童之家”教具使用的操作手册。蒙台梭利在美国传授教育方法期间,应无数对她的教育方法感兴趣的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写下了这本操作性手册。让老师和家长更易理解蒙氏教育方法的精髓,并指导儿童自由、健康地成长。这本手册提供了“儿童之家”运用得十分有效的教学用具,以及相应的教育原理与方法,堪称家长和教育者的必备手册。它曾被称为“20世纪西方最卓越、最科学、最完美的育儿经典”。
  • 好妈妈穷养男孩全书

    好妈妈穷养男孩全书

    男孩只有经历过磨砺,男孩将来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才能激发出无限潜能,变得自信、自强、自立,从而担当重任。穷养不是吝啬、打骂以及惩罚,本书告诉妈妈:和女孩相比,而是给他足够的磨砺以及发展空间。可以说,穷养的着眼点,是给儿子一个成功的人生。《好妈妈穷养男孩全书》是给妈妈一些教育上的建议,面临的竞争也许会更激烈。无论男孩的家庭多富足,男孩也要穷着养。因此,要根据男孩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从而让儿子在习惯、品格、情商、社交能力等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
  • 我家有女初长成:好妈妈要告诉女儿的99个生活细节

    我家有女初长成:好妈妈要告诉女儿的99个生活细节

    先哲老子曾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同理,教育孩子也要从细节做起。小事不是再是小事,而是培养女儿气质和智慧的契机。妈妈想要培养出完美的女孩,当然更要注重每一个细节。针对女孩的成长特点,本书从女孩的恋爱心理、心态健康、生活习惯、情商教育、美德教育、气质修养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系统讲述,让每一位妈妈在轻松阅读中把家庭教育具体化、细节化,培养出人见人爱的完美女孩。堪称最亲情最温馨最动人的母女情话。
热门推荐
  • 乌龙婚姻纪事

    乌龙婚姻纪事

    这个世界上最苦逼的不是你升级成大龄女郎还嫁不出去,也不是你贱肉横生而难以挤进你男神的法眼,而是你莫名其妙地遇见一个人,糊涂地跟他结了婚。如果这些还不算,那么我告诉你,当你终于想起那小本子的九块钱是你付的时候,想去离婚竟然发现自己被一个类似疯子的物体缠上了....你会不会有以头抢地的冲动?我是奕珊,我想简述我这一段有点不堪回首的“乌龙婚姻纪事”。
  •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献礼项目 ——《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之一。按照历史地理内涵的要求,把宁夏 的地理沿革、疆域变迁、政区演化,以及长城、雄关、重要地名的出现, 还有山脉、河流、湖泊等方面的内容做了系统介绍。从宁夏远古地理环境 和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写起,沿着王朝兴替设章分节逐一进行介绍,注 重史料价值结合地方特色,还特别将宁夏省解放后一直到宁夏回族自治区 成立,以及最近几年_的行政建置与区划变动一一做了记录。
  • 千娇百媚女厨神

    千娇百媚女厨神

    当顶级女厨师穿越到古代;当顶级女厨师沦为御膳房小帮工;当顶级女厨师遇上嘴刁皇帝;当她对他的第一印象是刻板的八个字‘轻则是罚,重则是杀’时;当她对他的第二印象是不男不女俊俏小太监时;那么,第三印象第四印象亦或是真正的深刻进脑海的形象,又将是何?小小女子卷着袖、提着裙,袒胳膊、露小腿,时不时的‘咯咯’朗笑,他以为她是与鱼为伴、无聊戏水,岂料,女子扎进水的手,猛的一举,双手各抓起一条被放生的黄尾鲴,喜滋滋道:“哈哈,终于抓到啦!午餐有着落咯!”
  • 30岁前女人应该悟透的幸福智慧

    30岁前女人应该悟透的幸福智慧

    教会女人幸福秘诀,幸福无法“零存整取”,不要把所有的幸福"储存"起来,尝便了所有的苦再一次性享受幸福。
  • 武炼巅峰

    武炼巅峰

    武之巅峰,是孤独,是寂寞,是漫漫求索,是高处不胜寒逆境中成长,绝地里求生,不屈不饶,才能堪破武之极道。凌霄阁试炼弟子兼扫地小厮杨开偶获一本无字黑书,从此踏上漫漫武道。
  • 狂傲少夫人

    狂傲少夫人

    新婚两月后,她用手枪对准丈夫的太阳穴,气急败坏地说:“你让开,不然我从你的尸体上踩过去,也要离开这个家。”从公公房中出来,她看着婆婆跪在凛冽的北风中,不屑地对上前求情的丈夫说:“让她跪,我现在还不想让她起来。”小女子如何狂傲对待丈夫婆婆,这其中有怎样的隐情?!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错吻成婚:金主狂爱999天

    错吻成婚:金主狂爱999天

    睡梦中,某人欺身而来,对她上下其手,亲亲揉揉。她惊醒,从枕头下拿出结婚协议:“沈先生,我们有协议,只结婚,不爱爱。”某人笑得狡黠,接过结婚协议瞥一眼,“结婚协议:只结婚,还爱爱!”她反抗挣扎,“你无赖,明明不是这样的!”某人坏笑,“光说不练假把式。”为辩真假,他亲力亲为用行动表示。事后,她才明白,协议神马是困不住腹黑狼的狼爪。而他,则用自己的方式,对她施以此生无尽的霸宠。
  • 苍蝇在飞

    苍蝇在飞

    小昌,80后新锐作家,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山东冠县人,1982年出生,大学教师。曾在《北方文学》、《黄河文学》、《延河》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现居广西北海。
  • 武神传说

    武神传说

    春秋战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在这些故事中,一个名叫战鹰的少年走进了我们的视线......无数次历险,无数次靡炼,一个鲜活的武神形象在我们眼前冉冉升起。爱情与战争,正义与邪恶,孰是孰非,恩怨情仇,一切尽在宕荡起伏的作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