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第十九章第二节跟风面前理性分析
人们最容易受到的环境影响,表现在跟风和随大流这两种通病上。虽然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盲从于他人,但是以下的这种情况却是常见的,它就是盲从于环境的一种最真切的表现方式:
在一个酷热的夏季,一家水果店前排着长队,人们还相互约束:不许加塞,不许超量抢购。之所以生意如此红火,是因为这里卖的是适时对路的新鲜货。但街对面的服装店却冷冷清清的,因为店里积压了大量的防寒服。因此,老板又羡慕水果店,又为自己着急。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找来几个熟人,认真向他们介绍商品的特点与优点,并说明价格的合理性,临时雇佣他们当促销员,同时先让他们“争相购买”,造成热销景象。老板让几位推销员提来许多水,拼命地往防寒服上泼水,老板不失时机地在店门口醒目处贴上一张广告:“房屋漏雨,急促卖出,跳楼包卖。”
几分钟后,一位顾客看到这里商品促销,也进店了。他看了看防寒服,随即买下一件,又怯生生地问:“只能买一件吗?”“很抱歉,为了照顾面广一些,每人只能买一件。”老板悠悠地答。看到这位顾客磨磨蹭蹭不肯离开的样子,小老板额外照顾了两件。过往客人纷纷进来了,这个一件、那个两件,争着抢着,好不热闹。有的与售货员套近乎,抱走一大包;有的批评老板的规定,要求多买几件;有的维持秩序,让大家排好队。对面水果店也来电话:脱不开身,请留下两件。就这样,滞销品反而成了抢手货。
可见,身边的人在做什么,我们就想去做什么,不管这种行为是不是有利的,反正只要能随大流,人们就懒得思考其中的对与错。在上面的例子中,小老板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从众心理来促进销售的。虽然,有时从众的习惯明显存在严重缺陷,可人们仍不愿批评它,依然盲目跟随,从而导致无谓的悲哀和失败。
盲从是一种可悲,但这种可悲后面有着一种更可悲的无形因素,那就是人的内心不坚定,而且盲目跟风、从众,必然增加人生的风险。
有一位老板,几年前听说外地招商引资,就“顺应潮流”到该地投资了上千万。两年之后,他把所有的钱都亏掉了,最后空手而归。
我问他:“你当初为什么要到那里去投资?”他说:“那时候,很多同行都争先恐后地去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都认为那里的投资条件优越,大有发展前途。如果我不去的话,担心会丧失了发展的机会。”
很多人都有跟风、从众的心理特点和行为取向,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同类互比”:“人们为了达到其理想的生活目标,随时都需要了解自己的现状,尤其需要了解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当缺乏判断信息的标准和有效方法时,就常常通过与他自认为同类的人进行比较,以此来确定自己的现状、社会位置以及应采取的行动。”
同类互比,是社会给个人设置的一个陷阱和圈套。成功者之所以永远是少数,就是因为大多数人掉进了这个陷阱和圈套。人一旦选择了跟风、从众,往往就意味着选择了失败。
其实,除了在日常生活上随大流可能没错之外,在其他许多事情上这样做,往往会葬送了自己。请你千万记住一句话: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大家都认为是正确的未必正确。在跟风面前,保持清醒,加以理性判断,才不致使你的人生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