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6800000037

第37章 谭其骧:终身难忘的图书馆员三年

谭其骧(1911~1992),字季龙,是我国有影响的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重大成果。

历史和历史地理研究是以历史文献为主要依据的,尽管谭其骧藏书不少,但他毕生的学术活动还是离不开图书馆。他与图书馆还有一段特殊的机缘,他最早的一项职业就是国立北平图书馆的馆员。

谭其骧是1930年秋考入燕京大学研究院的,研究院的学制是二年。至1931年底,他已修满规定的学分,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这时离毕业还有一个学期,按燕京大学的规定虽不能提前毕业,却可以离校工作。他的从伯父谭新嘉(志贤)是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元老,时任中文编目组组长。经谭新嘉向馆长袁同礼(守和)推荐,他于1932年初被录用为馆员,月薪60元。

北平图书馆座落在北海公园西南,环境优美。当时,宫殿式新楼落成仅半年。谭其骧的办公室在主楼楼下东首向南一间,室内就他与助手二人,相当安静。但因他每天平均要查阅六七部方志,将这些书从书库借出搬到办公室翻阅仍嫌费事,所以就在书架前摆一小桌工作,在办公室的时间反而不多。图书馆在景山西门陟山门大街备有宿舍,为了上班方便,谭其骧从海淀的燕京大学迁进宿舍。

新馆员登上大学讲台

就在谭其骧到北平图书馆上班后一星期,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登上了大学讲台。当时在辅仁大学教中国地理沿革史的是柯昌泗(燕舱),可是就在春季开学前不久,却突然不辞而别。原来柯在北平搞了一个“伪组织”(当时对婚外恋的俗称),太太发觉后兴问罪之师,赶到北平来了。这门课是一学年的,不能就此停上,辅仁大学代校长沈兼士十分焦急,只得四处找人代课。谭其骧在燕京大学的老师邓之诚教授极力举荐他应聘。沈兼士对初出茅庐的谭其骧自然一无所知,但一则卖邓之诚的面子,二则临时实在找不到代课教师,只能同意一试。一学期后,学生对谭其骧的课相当满意,辅仁大学就续聘下去了,结果连续上了三个班。

辅仁大学的课每周才二个钟点(二节),第二年邓之诚又向燕京推荐,让谭其骧在燕京兼同样的课。谭其骧还在辅仁大学上过魏晋南北朝史和隋唐五代史,也是代邓之诚上的,因为邓的家已从城里搬到了燕京大学,那年他身体不好,不愿再城里城外来回奔波。1934年8月顾颉刚因继母在杭州逝世,奔丧南归,请假数月,开学后顾在北京大学史学系兼任的中国古代地理沿革史一课委托他代上。当年11月底顾颉刚回到北平,但仍由他将这一班的课上完。

谭其骧在当馆员的同时又兼了几个钟点的课,直接占用的时间虽然不多,备课和查阅资料的时间却不少。好在他在图书馆的工作比较轻松,主要是汇编馆藏方志目录,有时为馆里举办的展览起草一些介绍和说明,偶然也为袁馆长代笔写点应酬文字。所以不仅有时间备课,还可以充分利用馆藏图书。

署名袁同礼的馆藏方志目录

在这以前,北平图书馆收藏的方志分载于六种书目之中,六种书目的体例又互有出入,查阅不便。谭其骧的任务是将六种书目中的方志按同一体例汇总,编成目录,并对原目进行核对,改正其疏谬不当之处。

对这项看似机械的工作,谭其骧也作了改进。凡例除沿用旧例外,也有创新,主要为其中第七条:“凡省志、府志、直隶州志及领有属县之直隶厅志用黑体排印,散州及厅县用普通字排印。志有名为直隶州志而实际仅志本州一邑者,亦用普通字排印。有不标直隶之名而所志兼及全郡者,亦用黑字排印。”这样编排的目的,在于使读者对一部方志所记载的地域范围能一目了然,因为有一些方志仅从书名是无法辨别究竟是一郡(相当一府)还是一邑(相当一县)的。如明代有些州隶于府而有属县,这种州志有的仅志本州,有的却兼及属县;清朝的直隶州都有属县,但这些州志有的名为“某某直隶州志”却不及属县,有的不标“直隶”二字内容倒包括属县。

另一特点是凡例中的第十二条:“金石目录之学,时人重之,本编为切应此种需求起见,凡各志之有此二类者并标出之。”此条虽并不复杂,但为划一体例,必须逐一查对,增加的工作量不少。

因袁同礼馆长急于出书,从1933年5月起先把已编好几省付印,其余则编好一省付印一省,至1934年下半年全部完成。收入方志以1932年以前入藏者为限,共5200余部,除去重复计3800余种,印为《国立北平图书馆方志目录》初编四册。序文署名“徐水袁同礼”,实际是由谭其骧代笔。

他在书上批道:“刘子植的是可人”

谭其骧当馆员的初衷,只是想在等候毕业期间先有一个工作,解决经济上的困难,但在图书馆的经历却给了他意外的收获。

北平图书馆不仅是一个专门进行采购、编目、收藏、借阅图书的机构,也是一个学术研究单位。除了各部的主任、馆员之外,馆中还专门设有编纂委员,从事与图书整理有关的研究工作,向达(觉明)、贺昌群(藏云)、刘节(子植)、王庸(以中)、谢国桢(刚主)、赵万里(斐云)、王重民(有三)、孙楷第(子书)等中年学者都是委员,可谓极一时之盛。他们比谭其骧都要大十来岁,在学术上已卓然成家,谭其骧与他们亦师亦友相游处,关系日益密切,学问方面也受益匪浅。比谭其骧稍年长的还有张秀民(涤澹)、萧璋(仲圭),他们是同辈人,交往更无拘束。

图书馆宿舍中的住客并不限于本馆人员,只要是文化界人,经人介绍都可住入,谭其骧在宿舍中又结识了女子文理学院教师谢兴尧、从事翻译的刘国平等人。

尽管只有3年时间,但与这些学者的交游对谭其骧的学术和人生都有长远的影响。

这些人中,赵万里、王重民、孙楷第、张秀民长期在北平(北京)图书馆从事版本目录学研究,谭其骧离馆后与他们仍来往不断,以后每次到北京几乎都与他们见面。在版本目录和专业方面他们经常协作互助,取长补短。如王重民编《清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时,曾请谭其骧协助编排地理类的篇目。张秀民长期研究中越关系史,对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秦朝象郡的画法有不同意见,不止一次与谭其骧作过争论。他在研究中国印刷史的过程中,也曾与谭其骧讨论过有关史料。王庸在图书馆长期从事中国地图学史与地理学史研究,还是谭其骧抗战期间由北平去浙江大学任教的介绍人。1956年3月王庸猝发心脏病逝世,当时谭其骧正在北京,不仅参加治丧,并撰写纪念文章,参预整理他的遗著。向达后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55年谭其骧被借调到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绘历史地图时,他兼任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到所工作时就与谭其骧住同一间舍,过从甚密。谢国桢因介绍其姨甥女李永藩与谭其骧结婚,彼此成了亲戚。他解放后在南开大学任教,1957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由于他的女儿也在复旦大学工作,住处与谭家相近,所以更是谭家的常客。谭其骧到北京时,也必定造访。80年代初他们还多次在北京出席同一会议。1982年谢国桢逝世后,谭其骧曾在北京图书馆主办的《文献》杂志上发表回忆文章。刘节后曾去浙江大学任教,也是谭其骧去浙大的联系人,解放后任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1977年3月27日,谭其骧去中山大学看望已身患绝症的刘节,当时他因喉癌影响已不能说话,只能以笔谈交流,他们从3时“谈”至4时3刻,这是他们经历“文革”后的第一次会见,也是他们间的最后一次会面。以后,谭其骧在蒋天枢所著《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中读到“文革”间刘节代陈寅恪接受批斗一节,传中写道:批斗会后学生问刘节有何感想,刘说:“能够代替老师接受批斗,是我的光荣。”谭其骧感慨不已,在书上批道:“刘子植的是可人!”

萧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兴尧解放后任职《人民日报》。刘国平后赴欧洲留学,周恩来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时邀他回国,但这位精通法语的学者却被安排在全国总工会工作,专长得不到发挥,为之悒悒不乐,英年早逝。50年代谭其骧借调在北京工作时,与谢兴尧、刘国平、萧璋隔一二天、甚至每天都要见面。文革后谭其骧每次到北京开会,少不了要与谢、萧联系,直到晚年。

北平图书馆办有《图书季刊》,《大公报》也专门辟有《图书副刊》,谭其骧任馆职期间写了不少书刊评论,这是业余工作,由报刊支付稿费。当时正有续编《四库全书》之举,那是用日本退还的庚子赔款,由遗老张钟羲、柯绍忞等组成的东方文化事业委员会主持的。谭其骧也写过几篇提要,但现存的提要中署他之名的并不都出于他之手,而是谢兴尧、萧璋等所写,因为他们不是北平图书馆的职员,不能参加撰写,谭其骧让他们以自己的名义写,以便获得一些稿费。

当时北平图书馆的中文藏书已超过20万册,谭其骧进书库的主要目的虽然是查阅方志,实际却不限于方志,看到书名觉得值得看就随意翻阅,三年间读到了不少好书和稀见书,眼界大开。

1936年秋,谭其骧在暨南大学时的老师潘光旦任清华大学社会系教授兼教务长,聘他为社会系助理研究员,让他准备下学期开一门“近代中国社会”课。谭其骧以前从未作过这方面的研究,也找不到适用的参考书,但仗着在北平图书馆三年间的广泛涉猎,加上他熟悉的地方志中的资料,在半年间编成了一本讲义,于1937年3月开了这门课。以后谭其骧在作历史地理研究特别是历史人文地理研究时,往往会发现一些旁人尚未注意到的史料,其中不少就是当年曾经看到过的。他说:“要是专门去查,也未必会查这些书。有的书从书名看根本与历史地理无关,有的书只是觉得好玩,想不到以后都用上了。”

由于在编目录的过程中大量翻阅过各种方志,谭其骧对方志的优劣利弊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后的研究中不断深化。近50年后,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在山西太原召开成立大会,谭其骧在会上作了题为“地方史志不可偏废,旧志资料不可轻信”的学术报告,对刚开始的新方志编纂和旧方志研究整理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在当馆员的同时,谭其骧先后在辅仁、北大、燕京兼课,1934年2月起协助顾颉刚创办禹贡学会和主编《禹贡》半月刊后所用时间更多,自然不免要占用办公时间。袁馆长虽未公开批评,他也自觉不妥,加上他嫌当馆员得按时上下班不自由,因此在目录编完后即递上辞呈。袁馆长自然求之不得,立即欣然照准。

此后谭其骧再也没有在图书馆工作,但直到晚年,他还经常谈到这段经历,认为是很值得怀念的三年。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葛剑雄)

链结刘节人品之佳,由此处尊师点点亦可窥见一斑,令《刘节日记》,即将由本社出版,读者诸君有此雅兴作拭目否。

谭其骧30年代在北平,白天忙于教书,晚间协助顾颉刚编《禹贡》半月刊。有一段时间顾不在北平,他一个人要完成半月刊的全部编辑和出版、发行工作,几乎天天干到后半夜。

余思1.谭其骧有一部著作取名为《长水集》,书名的含义是什么?

2.简述熟读人文地图,熟悉古今地名方位、沿革,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同类推荐
  • 三字经心解

    三字经心解

    贯通古今,拌落七百年的历史尘埃,融汇历史,汲取五千年的人文精粹。
  •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本书通过对古代教育家思想剖析,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古代的教育现状。
  • 成功社交72法则

    成功社交72法则

    生命中有些东西是不依赖于外力的,要想倍受瞩目,要想创建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必须得注重内在人格的修炼。正所谓:肚中有货,不骄不躁,不怕没有伯乐寻不着千里马,气宇轩昂,平易谦逊,不愁身边不环绕仰慕的群众。
  • 中国人的脸谱

    中国人的脸谱

    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亚瑟·亨·史密斯先生的经典著作。
  •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在艺术领域,由于多种新艺术的观念和样式此起彼伏,“交流”艺术正渐渐失去了主导作用的地位,由此对艺术本质的质疑和混乱意识进一步形成。由此,建立一个包容一切艺术的定义变得不太可能与没有意义。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流动复合体的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只能是短暂的、一时的,任何哪怕自认为是无懈可击的关于艺术的定义都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概括而非最终答案。今天,对艺术不可避免的谈论恰恰证明艺术正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实,人类喜欢刨根问底的天性是对千变万化的艺术现象背后本质的追问,也得益于人们不断了解和接近艺术。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居里夫人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居里夫人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玛丽·居里原籍波兰,后加入法国国籍,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研究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她也因此被称作“镭的母亲”。
  • 梦幻兑换系统

    梦幻兑换系统

    走大运的林逸轩得到了一个凌天梦幻空间,在里面可以进行兑换,抽奖,学习,试练。 ———— 新书《全能道士》上传,望大家多多捧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股神:沃伦·巴菲特的股票投资忠告

    股神:沃伦·巴菲特的股票投资忠告

    沃伦·巴菲特是当今股票市场最著名的投资大师,他在股市中创造了永不破灭的神话,成为全世界投资人仰慕的财富之神。他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11岁的巴菲特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两年后,巴菲特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1956年,他回到家乡创办“巴菲特有限公司”。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至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安维利镇的安妮

    安维利镇的安妮

    绿山墙多了两个小可爱,红发女孩摇身一变成了安维利镇的小老师,熟悉的环境全新的生活,一场新的冒险开始了,一部让人永生难忘一生必读的经典佳作,借由蒙格玛丽的文字随着安妮的想象,让我们一起畅游风光旖旎的爱德华王子岛。
  • 楼之诗

    楼之诗

    《楼之诗》极富特色,无论是其内容和艺术传达都富于个性特色。兹拈出数点,以概其余。
  • 玄天邪皇

    玄天邪皇

    浩瀚世间,无尽传奇。修炼一途,逆天而行,与天夺命,超脱生死,呼风唤雨,执掌天时。人魔少年,偶获奇缘,逆境突破,强势崛起,独战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