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6800000026

第26章 陶行知:“书呆子莫来馆”的创建者

20世纪的中国教育家很多是重视图书馆建设的。他们把图书馆事业作为宏扬中华教育的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有陶行知。

书呆子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1927年,陶行知开展乡村教育运动,他在南京设立晓庄学校,作为教育试点。在学校的规划里,陶行知很注重图书馆建设。他以为图书馆是为培养有知识、能用手兼用脑的学生提供文化养料,而不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所以将晓庄师范图书馆,特地取了一个别致的名字:“书呆子莫来馆”。图书馆取名“书呆子莫来馆”即对读书无目的者为警策。1930年陶行知还拟将它扩充,并将教育图书另辟教育图书馆。虽因后来学校被封闭而未能全部付诸实现,但却留下了陶行知创办图书馆的独特思维,如他所说:“中国有三种呆子:书呆子、工呆子、钱呆子。书呆子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工呆子是做死工,死做工,做工死。钱呆子是赚死钱,死赚钱,赚钱死。对于书呆子我是劝他们少读点书,多干点有意义的事,免得呆头呆脑,因此,我从前在晓庄办了一个图书馆,叫做‘书呆子莫来馆’。但是一方面叫书呆子不要来,一方面为什么又要图书馆呢?要叫工呆子、钱呆子多看些书,把头脑弄得清楚一点,好把世界的事看个明白。但书是一种工具,只可看,只可用。看也是为着用,为解决问题。断不可以呆读。认清这一点,书是最好的东西,有好书,我们就受用无穷了。正是:用书如用刀,不快自须磨,呆磨不切菜,何以见婆婆。”

1929年陶行知参加了南京金陵大学科学馆召开的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一次年会。他以中华图书馆协会会员参加了会议。在会议上,还就图书馆的意义发表了演说。他说:“图书馆事业之进步可分为三时期:一为藏书时期,即收罗与庋藏;二为看书时期;三为用书时期,即书为人所用,而非人为书所役,此时期实为图书馆之新纪元。治外交者,不可不用外交书籍;从事政治者,不可不用政治书籍;作工者,不可不用做工之书籍;做农者,不可不用做农之书籍。世上有两种人生活极无意义:一为读书而不做事,一为做事而不读书。此两种人之生活各有所偏,均属毫无意义。敝校现在造一小规模之图书馆,其名似嫌太长,名为‘书呆子莫来馆’。盖专为用书而设,非为书呆子而设也。余常谓酒迷、色迷、财迷与书迷实同一意义。酒迷为酒所迷,色迷为色所迷,财迷为财所迷;而书迷亦同样为书所迷,换言之,即为书所役。图书馆之设置,对此点须特别注意,不然即失去图书馆之真意义矣。”

陶行知在演讲中说了“书为人所用,而非为书所役”,看书是为着用的,为着解决问题,认清这一点,书是最好的东西,有好书我们就受用无穷了。

在陶行知关心和支持下,“书呆子莫来馆”确实不同凡响。他的一大特点,就是不求藏书多,而求流通快,要让莫来馆的每一本图书发挥作用,使“死书”变成“活书”。为生活而用书,不为读书而读书;在图书馆里看书,遇有疑难才去问指导员。

要为育才学校募捐三万册图书

陶行知也是我国现代很早参与图书馆事业的一个热心人。早在1922年他以中华教育改造社总干事的身份,参与了中国图书馆学会的筹建工作。当1925年美国编制出版《世界教育年鉴》,就特请陶行知撰写关于图书运动一文,在文中他说:“远在公元前数世纪的周朝,中国即有了图书馆。但只有极少数知识贵族才能利用之,一般的学生几乎是不可能问津的,更不用说平民百姓了。”陶行知还在中华教育改造社历次年会上发表要推动创立更多的图书馆;推广较好的图书馆管理方法;吸引更多的平民利用图书馆的奋斗目标。虽然当时随着新教育的兴起,学校图书馆也随着发展,到1924年全国已有12所学校配备了图书馆,为教师和学生探求知识提供了机会。图书馆事业在发展,但图书馆更需要要协调,管理要跟上。陶行知与各地图书馆学者终于在1925年组建成全国性的中华全国图书馆学会,以协调全国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于图书馆建设的热心,还表现在筹建东原图书馆。1924年1月陶行知在参加家乡纪念戴震(东原)诞辰二百周年活动时,与梁启超、胡适等人发起在安徽省立第四女子师范学校建立“东原图书馆”。为此他努力奔波共募集资金六万元,并制订了资金用途,其中主要是图书馆的设施、收集图书的范围、管理监督机构等。他把图书馆事业看作是教育事业的一个不可缺的组成部分,为学校作出规定,图书经费不得少于学校总经费的十三分之一。如在竹柯工学团时,其总经费4275元,规定用于购置图书的经费就达1000元。在中华教育改造社改进乡村教育运动计划预算中,每年购置图书的经费为2000元。在《宝山县观澜义务教育急成方案》中,他也将每年购置图书的费用定为3000元。就连抗战困难时期的育才学校,每年用于增加图书的款项也均在万元以上。

近年,我在陶行知夫人吴树琴捐献的陶行知与友人书信中,也常在片纸只言中发现他总念念不忘收集和资助图书之事。致张西彦信:“承蒙捐助敝校图书馆国币拾元,当即交校内为学生补充文化粮食……。敝校计划募捐书籍三万册,如蒙随时代向有志朋友劝募,则口角春风,拜赐无穷。”致家栋函:“前蒙寄来结婚纪念品洋三元,无任铭感。不过事先已决定不收贺礼,故将该款交给育才学校,为小朋友捐购图书之用。”致陈翰笙信:“在美时有林语堂之《吾土吾民》及关于墨西哥之书籍存兄处,不知带回否?现在内地感觉书荒,如蒙航空寄下,最为感激!寄费弟当奉还。”

流通图书馆是拯救文化饥荒的好办法

陶行知针对传统图书馆图书流通局限性的弊端,提出要创办流动性图书馆,并首先应用在上海萧场儿童流通图书馆。最初的流通办法是学校的每个小先生在放晚学时,按其所教学生的程度,代学生借书回家,并在读完后负责收回。或由馆主任、干事、小先生们挑着书担巡回来往各村,择一适当地点公开借阅,每周至少去各村一次。还在借书简则中规定:“凡借书最多,同时又能尽量教人者,本馆得酌赠文具和铅笔、练习薄等作为奖励。”在创办竹柯工学团时,还规定“每大村有一处流通图书馆”。他指出:“流通图书馆的意义,只要看一看它的名字就能明白一个大概。从藏书到看书,从借书到借书出去看,这过程是代表了图书馆发展的阶段,也就代表了普及教育发展之步骤。让人借书出去看是流通图书馆的特性。但是借给谁看,怎样借法已成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弄明白,则流通图书馆不免要做成知识分子及有暇阶级的高等听差,负不起普及教育之使命。流通图书馆的对象是大众,它必须为劳苦大众充分地服务,才算是一个真正的流通图书馆。”

山海工学团总部设有一个有书万余册流通图书馆,专备流通图书车送书到附近各村服务,普及教育助成会也特备这种车辆,由工读生送图书下乡。陶行知认为,此类流通图书馆,从拯救文化饥荒的地位看来,无异于一个文化小饭馆。它可以一镇一个,一村一个,也可以一街一个,一弄堂一个。花上一二十块钱,就可以办成一个。他倡办流通图书馆与推动大众教育一样,千方百计把各种有助于教育大众的工具和手段都充分调动起来了。

创建三位一体的图书馆。陶行知怀着对图书馆事业的关心,30年代初亡命日本时,他坚持潜心读书,当时两所规模最大图书馆东京帝国大学图书馆和上野图书馆是他常去的,并对这两所图书馆的功能经过一番研究。他发现东京帝国大学图书馆为美国煤油大王创立的洛氏基金会捐款550万日元而建立的,它不对校外人士阅览。上野图书馆藏书67万册,对社会大众公开开放,只要出五分钱,就可以进去看书;若有专门问题,可以花五毛钱买张研究券进入研究室阅览。这样不但该馆自有的67万卷书,可以听由调阅,而且馆外的书,也可代为借用。这个办法对于学术的研究,可算是便利极了。陶行知根据这一启迪,在香港主持创办的香港中华业余学校里开办了一家前所未有的新型图书馆。他称之为“三位一体的图书馆”。

陶行知文献最终保藏于上海图书馆

近年,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为征集陶行知手稿真是煞费苦心。笔者曾访问了教育家前辈李楚材先生。李楚材是晓庄师范首届学生,他当场就将家中仅有的一份陶行知手迹赠予。尔后,他又为我们与陶行知夫人吴树琴和媳妇蒋秋芝取得联系。

吴树琴居住南京,保存了陶行知1936~1946年致她150封书信,并装帧成册,封面上她用毛笔写着“每每阅读,如闻其声,如见其面”。这十六个字包含了她对陶行知的眷念之情。这些书信有涉及他们的爱情生活;有交谈工作中的甘苦和生活中的琐事;也有切磋诗词、音乐和小说戏剧。吴树琴说,“这150封信,是行知在我们俩婚前婚后给我的亲笔信,我保存数十年,一封没有遗失。”

陶行知媳妇蒋秋芝是陶行知次子陶晓光(1995年逝世)的妻子。当我第一次去北京拜望她时,她毫无保留的将存放在床底下一只黑色小皮箱取出。经她打开箱子,所装的全是陶行知手迹,有题词、书信、日记和诗文手稿等。蒋秋芝笑着说:“你们大概不会想到我们还保存这么多老夫子的遗墨。这都是我爱人数十年精心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其中有的手稿还是从海外回归的。”

这么多的手稿今后究竟归宿何处,吴树琴与媳妇一致意见,将所藏陶行知手稿全部捐献给上海图书馆。经统计共有600余件。其中致吴树琴和其子女的信200封,有陶行知30~40年代的日记、备忘录、札记55本,这些记事本有的是写在64开大的笔记本;有的是写在手掌大小的袖珍笔记本内,内容包括陶行知1936~1938年出访欧美和亚洲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感想和40年代初在国内考察的记录,还有陶行知亲笔的题词、条幅和部分诗文手稿等。除用中文外,还有相当部分是用英文写的。这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和这一时期某些历史事件的珍贵文献。吴树琴说:“上海是陶行知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也是他活动最频繁的地方,最后他在上海逝世,上海也可算陶行知的第二故乡。今天将这些手稿捐献给上海图书馆,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相信这也是陶行知所愿望的。”现在上海图书馆已成为国内拥有陶行知手稿最多的文化机构,上海图书馆成立有陶行知资料研究中心;出版了《陶行知手迹》影印本和陶行知研究资料光盘。

(上海图书馆萧斌如)

链结陶行知喜健谈现实。他自负地对人说:“你们要是追问过去,可以去请教胡适之:如果你们追求现在、追求将来,可来问我,我可以清清楚楚地告诉你们”。由是,自撰一联:“亲民亲物亲赤子;问古问今问未来”。

余思你有过在图书馆自学的经历吗?请就此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体会。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同类推荐
  •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针对孩子学习的心理特点,从中外成功的家教中,精心萃取了让孩子从小爱上学习的有效方法,总结出培养孩子爱学、乐学、善学的91个妙招。这些妙招,招招受家长欢迎,招招让孩子受益。可以说,本身是一本通俗简明、易学活用的家教方法全书。
  •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几番增添,越来越有点自传的意思了。其中有自己的检讨,当然说不上是自我解剖,更不敢说是老实人的宣言书。但是,热爱、老实、讨论、比较几节写得都较充分,对毛泽东和鲁迅谈也较多,引用也多,以至有朋友建议删削一番。
  •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本书是同名电视纪录片的思想来源,纪录片由英国顶级团队制作,制作人兼主持人戴雨果教授是往来于东西之间的著名新闻学教授和清华大学的访问教授。数十年的观察和积累,横跨东西的独特视野,让戴雨果对中国的思考变得深刻而厚重。他惊叹于中国人的努力和创造力,但对中国人在发展过程中失掉的珍贵之物感到痛心疾首。国人对西方的盲目崇拜,让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搭建起东西方透过媒体了解对方的桥梁,这是他在英国创办中国传媒中心的初衷,也是这本书的萌芽。作者主要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通过案例呈现现代西方国家几大社会问题,对问题的分析严肃而犀利,借助受访者之口传达观点,使主题的呈现更加有力。
  • 诸葛亮文集译注

    诸葛亮文集译注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他不但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导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创造了彪炳千秋的业绩,而且以其精辟的著述,丰富了我国思想史的宝库。诸葛亮的著作,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既有论及治国富民的篇章,又有谈论发展生产的内容;既有治国治军的宏论,又有举贤斥佞的表文;既有畅谈外交、形势的文章,又有提出战略决策的雄文。其中,有关治军、用兵的论述,又成为诸葛亮著作中引人注目的、闪耀着朴素辩证法思想光辉的瑰宝。罗志霖译注的《诸葛亮文集译注》即对诸葛亮的著作进行了翻译和注释,题解着重介绍时代背景、著作内容,并简要揭示其思想意义。
  • 实用税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税务文书写作大全

    税务登记种类和对象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具有应税收入、应税财产或应税行为的各类纳税人,都应依照有关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税务登记的内容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停复业登记、注销登记、《税务登记证》验证、换证、税收证明管理等。
热门推荐
  • 独宠田园蛮妻

    独宠田园蛮妻

    一觉醒来,穿越了,不但穿越还直接嫁人了。嫁人就嫁人了,可是为什么嫁的还是一个土匪头子。好吧!土匪头子就土匪头子吧!可是为什么土匪头子竟然长得像一头熊。她能不能退货不要啊!简单的说,这是一个有点野蛮,有点小腹黑的小女子被沦为土匪头子压寨夫人之后的悲催改造故事。情景一“你们到山下开荒去?”某小女人淡定的指挥。“娘子,我们是强盗!”某男好心的在旁边提升,强盗该干的事不是打家劫舍吗?“你有意见?”某小女人淡淡的撇了一眼旁边的高大挺拔的“熊”道。“没,娘子继续!”某男蔫了。情景二“这些果树,今天之前种到我们后山处!”某女子看着刚刚买来的果树道。“娘子,今天我们有一单买卖!”其实就是今天某男想要出去打劫。“嗯!你说什么?我没听清楚!”某小女人看向一脸讨好看着自己的“熊”道。“没有,刚刚为夫什么也没说!”看着娘子那漂亮的眼眸,某男没出息的收回了刚刚的话。“!”山寨内众强盗。情景三某日。某个小女人巡查自己的“农庄”。忽然眼前一亮,看到对面走来一个五官深邃,面容俊逸非凡的男子。“公子,你好,芳龄几何?可否婚配?”某女眼里冒着狼光问道。俊朗男子本来笑这脸立刻阴沉了下来,看着眼前的小女人。“啊!你干什么?”某女还想说什么,忽然身体一轻被俊逸男子给抱了起来。本文结局一对一,坑品良好,欢迎大家跳坑。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美人权术

    美人权术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被迫隐匿于尚书府邸。还君明珠,当他们的命运有了交集......暗潮涌,本是永乐帝女,风云动,杳然无期。豪气凌霄汉,玉叶金枝。他,荆棘满怀天未明。原是方孝孺公十族血案遗孤,她,终生以刺杀朱棣为己任。,母妃惨死。因宫闱惊变,长风吹客愁
  • 步步惊心:冷宫弃妃谁敢动

    步步惊心:冷宫弃妃谁敢动

    烟雨江南,袅袅愁。郎才女貌,羡世姻缘,不想却是一场悲剧的开端。红衣红烛,血染新婚,苦入深宫,一世凄凉。她林未雨独自一人背负着他人的罪过,欺君入宫,步步为营,以为独居冷宫便能就此了结,谁料风波又起,宫中尘封的秘密被一点点揭开。他赵烨辰是深受皇上器重的皇子,为查明母妃被害真相与她相遇,遭遇一次次暗杀,他装疯卖傻暗寻真相。究竟是谁杀害了他的母妃?她究竟是谁的女儿?尘封的秘密背后纠结会有怎样的真相?一场没有结局的爱恋,最终又将如何收场?
  • 俏皮公主闯天下

    俏皮公主闯天下

    若她是水潋舞。可以原谅伤她最深的他吗?若她是九叶飘零。是否能明白他那句:“因为……舞儿可以是大家的,而零儿只是我的。”若她是‘小白兔’。定便是‘大灰狼’的猎物?若她是樱芷晴。一生都要遵守对他的承诺吗?是谁?在她耳畔低语,“你不愿看到的事,我绝不会让它发生!”是谁?独她面前卸下外壳,默默守护着。是谁?沾染百花,唯不玷污她。是谁?为她杀敌,遍体鳞伤,却是挂着浅笑。不想便不知,不知便不烦,只是,几人能做到一身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简明学习手册

    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简明学习手册

    企业精神是一种武器。在未来的世界里,只有信奉者生存的空间,却没有彷徨犹豫者立足的余地。铁人精神民族魂。铁人精神给当代人带来的震撼与激励从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削弱,这是铁人精神不朽的源泉。
  • 感动你一生的156个爱情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感动你一生的156个爱情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
  • 康熙后宫Ⅰ:葱茏年华

    康熙后宫Ⅰ:葱茏年华

    小说《康熙后宫》宣传视频:http://m.pgsk.com/b/m.pgsk.com她——是第一个为康熙生下孩子的女人!她——没有显赫的家世,却与宜妃、惠妃这样家世显赫之人同时晋升为妃!她——与德妃成为为康熙帝生下孩子最多的女人。她——在康熙帝这个,女以“家”贵的后宫中,她为何能获得圣恩?他——爱新觉罗.玄烨,他是清朝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他——拥有后妃近60名,仅妃园寝就葬有55人,但却并非滥情之人。他——帝王之痛,他的爱情远不若常人般简单。他——也有他的最爱,也有他的独宠!一部涉及了康熙五十余位后妃的康熙后宫小说,带人物性格的人物就有二十余位,是至今为止应该是第一部完整的康熙后宫小说,本文依史而写,注重写实。而本文以荣妃这个与康熙帝“白头偕老”的妃子为主线,依托真实的历史,推断及构建一部完整的一代明君康熙帝的后宫全貌。(并且玥彤个人认为荣妃当是康熙帝极宠的妃子,文中亦会一一道来)本文喜欢看言情小说的朋友看了可能会感觉是在写历史;而喜欢看历史小说的朋友看了可能又会感觉是在写言情。也许我要的就是这样,呵呵,一部历史与爱情融合的小说。【这是一个很长的后宫故事,故事情节是循序渐进展开的,也许前面都是伏笔,并且此文依托于历史,所以不会一上来便像纯言情小说似的宫斗的你死我活,有兴趣的亲可以慢慢看,本文非穿越,为正剧!】康熙后宫Ⅰ:葱茏年华:记录那段青春年少的岁月……
  • 观人无隐私

    观人无隐私

    本书通过对人们外貌特征、言行举止、衣着打扮、社交表现和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探讨,更深层次挖掘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潜在心理意识,从而发现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下潜藏在人们的语言、行为之后的真正心理活动,进而总结出这种人在工作、与人相处和爱情等方面可能会做出的行为和怀有的意图,从而做到在与人相处时择其长处而用之,择其短处而避之.最终使得我们在社会上打拼时能够及时恰当地做到趋利避害。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