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6800000013

第13章 蔡元培:为图书馆奔走的学界泰斗

蔡元培多年从事教育,提倡美育。他懂得,要发展教育事业,培育天下之英才,办好图书馆是当务之急。千里之行,始于校勘《绍兴先正遗书》

在孤家寡人的王朝专制时代,读书实在不易。

公元1883年,十七岁的蔡元培考取了秀才。但因无财力购买图书,只得向叔父借阅藏书,除补读《仪礼》、《周礼》等经书,还检读了很多考据和词章之书。他依靠自己的强记,由约到博,由博到约,掌握了不少国学基础知识。

叔父见他好学,就介绍上同乡徐树兰家校订所刻图书。

绍兴徐家是晚清出名的豪富。徐树兰曾在1880年捐银10万两建屋置书,创建“古越藏书楼”,所藏经史子集四部及其它书籍都15万卷,且编辑《古越藏书楼书目》6册,石印于世。徐树兰还和兄弟编刻《绍兴先正遗书》四辑,凡12种,一百五十八卷。

这是一部丛书。旧时编印丛书,通常是主持者出资刻印,聘请学者文人校勘、书写跋语;跋语落款却具名主持者,有似今日某些官员或大款高价雇佣文人为其捉刀代笔。古皆有之,并非新创造。当时蔡元培就是做这样的工作。

蔡元培为《绍兴先正遗书》做了大量校勘、题跋工作。

若干年后,蔡元培在南京找上中央图书馆筹备处负责人蒋复璁,说这两天想借一部《绍兴先正遗书》看看。在拿到手后,蔡元培说:“这部书是我编的。”蒋把书打开一看,上头刻有一行“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蔡元培编校”。据蒋复璁后来回忆,就是这部书里,发现蔡元培所校的有四种,即《重订周易小义》、卢文弨《群书拾补初编》、《群书拾补补遗》、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且都分别有跋。

蔡元培在“古越藏书楼”校勘达4年之久。而对他最有收获的,还是遍读了楼中所藏的十余万卷书。得读人间未见书,乃读书人一大幸事。其中若干书,蔡元培还做了点读和批注。据林文铮后来在藏书楼见到的,就有《管子》、《墨子》。它们都分别有批注,有用红笔的,也有用墨笔的,书的每页天头地脚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小楷,真可谓是间无插针之地。

学无止境,蔡元培当然渴求更多的学识。

1894年,也就是甲午战争爆发这年的春天,蔡元培应散馆考试,授职翰林院编修。在翰林院几年,使他接触世界,开阔了眼界。这个时候,他还读到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部译书目录。蔡元培颇感新鲜,称赞此书目表,“这书名、撰译人、刻印处、本数、价值、识语六品,甚便翻检。识语皆质实”。此后,凡新式目录、索引都能引起他的兴趣。以致在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因赞识林玉堂(林语堂)所著《汉字索引制》,为他撰写序文。

1898年始,蔡元培先后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校长)、嵊县剡山书院院长和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任教期问,他很注意图书馆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几十年后,原南洋公学学生黄炎培回忆当年读书生涯,他说学校本行半日读书、半日习英文及数学,“其读书也,吾师(蔡元培)手写修学门类及每一门类应读之书,与其读书先后次序。其门类就此时所忆及,为政治、法律、外交、财政、教育、经济、哲学、科学——此类分析特细。文学、论理、伦理等等,每生自认一门或二门,乃依书目次序,向学校图书馆借书,或自购阅读”。

早年蔡元培把利用图书馆放到了学校教育的坐标轴上。

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奔走效劳

1917年1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作了很多卓有成效的革新,取得巨大成就,其中之一是办好学校图书馆。他是深知图书馆于学校发展有重要关系的。上任后他立即表示,要尽力为图书馆“筹集款项,多购新书”,做到“典籍满架,自可旁稽博采,无虞缺乏矣”。由此他规定图书馆经费专款专用,原先学校是没有图书经费预算款的;还规定购书程序先由图书委员会向教授征集应购之书单,然后再作审核予以选购。

而办好图书馆,很关键的一环乃是选择图书馆领导人。图书馆当时是隶属文科的。蔡元培推荐陈独秀为文科学长。陈独秀也很重视图书馆建设,《北京大学日刊》载有他的启事:“文科各门拟各派阅览室,以为学生读书之所。希请诸君各将所授科目至不可少之参考书(汉文或译文)约需若干部开单赐下,以备采要购置。”因而当章士钊辞去图书馆主任,且推荐李大钊继任,即获得陈和蔡元培的赞同。

北京大学图书馆很快就成为当时藏书量颇多的一个学校图书馆。尤为可贵的,它也本着蔡元培治学兼容并包的精神,采购图书也是“对各类图书兼容互需”,诸如英、日文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家族起源》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有关书籍;为此,还开辟了“时事报刊阅览室”、“介绍俄国革命经验”等专室。

蔡元培很注切北京大学图书馆事业兴衰与否。1920年10月,他出国考察,还准备采集仪器,为建筑图书馆募捐。在考察美国教育期间,还多次发表演说,讲述欧美大学教育和中国大学教育的比较;也请华侨捐款,支援北京大学建筑图书馆,由此各地华侨为筹建北京大学图书馆作了很多的募捐活动,洛杉矶华侨还专门成立了北京大学图书馆集捐队。据梁柱《蔡元培与北京大学》称,当时规定的捐款条件为:(一)图书馆经费,定为美金百万,如有热心好义之富翁,如陈嘉庚先生一样,单独捐一百万者,即以其大名名图书馆;(二)如有捐10万或20万者,则估量图书馆一部分之建筑费多少,藏书价值多少,以其大名名之,写作某人书库,永垂不朽;(三)照普通各大团体办法,以捐多少定照相大小;(四)题名或赠以纪念章,表示谢意。半年以后,蔡元培回国在北京大学欢迎大会上说,关于北京大学建筑图书馆捐款,美国华侨已允代为募集,国内亦应设计筹款。后来就以这笔捐款为学校建筑了新图书馆。

蔡元培还与美国等有关部门洽谈,取得他们对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支助,终于使该馆被列为获得卡内基国际和平会出版品的图书馆之一,美国国会图书馆也同意为它提供一套完整的该馆藏书卡片。

北京大学图书馆从此始具规模。20世纪20年代初期,它就拥有中文图书20多万册、外文图书2万多册。

蔡元培为它奠定基础,真是功不可没。

为《中国图书馆名人录》题签

1922年,蔡元培在北京市民大会上发表演说《市民对于教育之义务》,提出要为儿童增设小学,为年长的人,设立平民大学、图书馆、戏剧院,还在《北京大学日刊》发表《何谓文化》,指出发展文化要从普及教育人手,而教育并不专在学校,图书馆、研究所、博物院、展览会、音乐会、戏剧、印刷品等都很重要。以后他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出开办和发展图书馆,并直接参与,诸如经他中介,北京图书馆收购了绍兴李慈铭的越缦堂全部藏书。这批书后经图书馆人员辑录李慈铭在书上批校的文字,编成《越缦堂读书记》、《越缦堂读史札记》。

蔡元培对图书馆的关注,多次被聘任为北平图书馆馆长,并出任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长。

30年代初期,蔡元培寓居上海,经常参加图书馆组织的讲演和其他活动。在他的关切下,中国图书馆协会还出版了宋景祁编著的《中国图书馆名人录》。这是中国第一部现代图书馆学者和创办人的传记汇集,编入了张元济、王云五、冯平山、杜定友、刘国钧等200余位的小传。蔡元培欣然为之题签,予以推广。

旧中国的上海,商贾八方云集,文化出版亦颇为发达,有识之士也有开办图书馆,以资助广大民众提高文化知识。1931年,《申报》总经理史量才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附设读书指导部,以小市民、工人、店员为主要对象,以期加强联系,辅导读书,蔡元培和章乃器、杜定友、陈望道等均被礼聘为指导部的特约专门委员。他经常为申报流通图书馆提供图书选购和辅导内容、方法,参与指导部工作计划制定的审议,积极关心它的成长。

1933年3月,蔡元培在申报流通图书馆一次会议上,就新书书目选择和介绍作了即席发言,在发言中再次高度评价申报流通图书馆:“中国从前本无图书馆,只有私家之藏书楼,后来虽辟有图书馆,但从未有如申报流通图书馆之普遍于民众间者,更从未有如读书指导部之创设负起指导一般人如何读书之责任者”①。

蔡元培关心图书馆事业,因此,就在这次会议后不久,在上海市图书馆、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召开的会议上,他和王云五分别被推选为临时董事会的正、副董事长。

图书馆浩若烟海的书籍,使蔡元培有如深入宝山,云深不知处。他确懂得图书馆的功能,因此在青岛避暑时,常赴山东大学图书馆阅书;赴南京访友,经常出没在龙蟠里国学图书馆查阅善本;当抗战爆发后,他携家远走香港,虽然眼睛不好,看不清过细的小字,还常向王云五借阅商务印书馆藏书。这时为他情钟的是《陆游全集》和《王阳明全集》,经常翻阅,爱不释手。

①《申报》:1933年3月10日。

(上海社会科学院盛巽昌)

链接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有次上课时他突然问学生:“5加5是多少?”学生以为校长所问必有奥妙,都不敢作答。好一会,才有一学生率直地说:“5加5等于10”。蔡笑着说:“对!对!”并鼓励说:“青年们切不要崇拜偶像”!余思今版《蔡元培全集》里有多少篇论述图书馆学的文章(含讲演),请写出其中5篇。

同类推荐
  • 中国生存启示录

    中国生存启示录

    这是一本面对现实如何生存的启示录,一本发现人生智慧、追寻幸福生活的指南书。是中国第一部以“培育健康价值观”为专题的心灵励志书。作家、教授梁晓声把他用心灵发展出的生存智慧反哺到精神境界中,再用他从社会生活中发展出的知识浸透到心灵里去,为那些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寻找一份心灵寄托与精神生活的充实,以及能够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的方法。他以平常心去思考人生和社会中的常态及潜在的问题,用从容的心态做一些新的尝试和突破,力图为大众的现实生活寻找借鉴,在现实与精神的总作用下,告诉我们他自己的生活感受,启迪人们面对各种各样的现实应该拥有怎样的生存态度。
  • 二十世纪图书馆与文化名人

    二十世纪图书馆与文化名人

    ,本书资料详实,描述通俗,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中国的文化名人与图书馆的交往以及他们的文化成就与图书馆的关系。记录了大量的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以利用本书的正文链接和余思,积极参与图书馆的有奖读书活动
  •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本书将告诉我们不断进取诚然是我们人生意义的所在,但顺应自然规律、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也未必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与其为名利外物所困扰,还不如以平常之心来对待生活、对待生命。书中的老子将给我们一种人生境界。他告诉我们那些只注重眼前利益和为物欲所左右的人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而追求内心的恬淡和宁静、追求思想的自由与致远、追求与自然界万物和谐一体的美妙体验,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实用党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党务文书写作大全

    行政公文概述行政公文,通常称为公务文书,简称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本书详细介绍了行政公文的种类及写作方法。
热门推荐
  • 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

    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

    从人类呱呱坠地的那一声啼哭开始,伴随而来的各种痛苦也就应运而生。生活之苦、疾病之苦、对死亡的惧怕、对财富的贪恋、内心的烦恼、情感的波折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们,让我们殚精竭虑,叫苦不迭,挣扎在悲喜之间。每当痛苦到来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怨声载道、脆弱不堪甚至万念俱灰。其实,人生皆苦,苦就是人生。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够学会接纳痛苦,增强战胜苦难的动力和信心,以及寻找到解脱痛苦、获得快乐的方法和智慧。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巫墓

    巫墓

    二十世纪中的青年,误闯入大巫之墓,学得无数巫族绝技,同时在墓中渡过了五十年。五十年后,林醒白重回世间。
  • 王的专宠冷妃

    王的专宠冷妃

    穿越到即将灭亡的北宋,她成了亡国公主,为了联合小部落抵抗金国的侵占,她牺牲自己嫁给部落的王子联姻。她凭借所有的能力构筑能够抵御他的城墙,试图有尊严的活下去。她不择手段,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然而,背叛、出卖使她最终沦为他的奴隶……当她逃出皇宫,消失在他面前时……他才明白自己的感情……他强迫她做了自己的皇后,却遭到她的鄙视和冷漠。直到他深陷敌营,命在旦夕时,她才明白,爱原来一直都在……
  • 重生唯舞独尊

    重生唯舞独尊

    一次重生一切唯吾独尊,一次人生一切唯舞独尊。
  •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上)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上)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着人类历史的崭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骄傲和自豪,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在那历史巅峰发出的宏音,应该让他们永垂青史,英名长存,永远记念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作为我们的楷模,以使我们未来的时代拥有更多的出类拔萃者。
  • 成都淘金记

    成都淘金记

    走在人声鼎沸、流光溢彩的大街上,仰望着一座座高大的电脑城,我已经很难想象出磨子桥十年前的样子……看着书中的描写,我仿佛又回到那个喧嚣沸腾……
  • 把自己爱的男人逗哭

    把自己爱的男人逗哭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作者把现实生活与艺术想象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与读者促膝交谈,娓娓道来。至情至理,亲切感人。给人以轻波摇梦、低吟浅唱的情韵,很有几分耐人品嚼的味道。特别值得一读的是“谁主沉浮”这篇。作者构思奇巧,立意新颖,哲理性强。读后既让人感到无奈,苦涩、沉重、惋惜,又耐人思索与回嚼,并久久不能忘怀。黄河系列文笔流畅,语言优美,感到句句有诙谐,字字是真理。黄河是个大题材,从涓涓细流,到融汇百川,千回百折,奔流不息。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走访过她,讴歌过她。作者的黄河系列中的“一任西行”、“心诉”及“雪落黄河静无声”等都值得一读。故乡与怀旧系列,作者构思巧妙,入情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