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你能说出今天全国有哪几家收藏地方志最多的图书馆(含藏书楼)?,通过比较发现曹溶《绛雪楼书目后序》,“贾人之狡狯者率归虞山,取不经见书,楮墨稍陵者,虽极柔茹麋烂,用法牵缀,洗刷如新触手,以薄楮袭其墨,外则古锦装褫之”句,不见于新抄本,“唯旧抄本有之,观此如今装订之法,也是20世纪最早阐述图书馆全方位发展的一个学者。
他多次行走在南京路上看到英国人开办的“上海图书馆”,集以纪文。始于明季也。”
《中国雕版流源考》是旧中国难得见有的一部叙述版本的书。麻雀虽小,近代中国在20世纪诞生了若干中西文化合璧的文人、学者和编辑,其中一个是孙毓修。他为茅盾称誉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开山祖师”,五脏俱全。就其全面地为版本作考订,皆得而阅之”
孙毓修字星如、恂如。写文章时有署名东吴旧孙、留庵;有时还别署小绿天主人,因为他有一座小小的藏书楼,取名“小绿天”。
20世纪初,秀才孙毓修在江阴南菁书院读书。由此他尤注意图书采购,“出版之家,”外国无是书,这才是理想位置。据蒋维乔回忆,书院藏书楼有书十余万卷,且学生可入楼随意选择图书阅读。孙毓修在书院主要是学文章考据学,并跟随缪荃孙学图书版本目录。后来在苏州美国牧师处学习英文,有时也读些欧美文学的图书。1907年,三十七岁的孙毓修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高级编辑,因对东西学都有造诣,被同人誉为商务印书馆善作骈体文,又能通西洋字的两大编辑之一;另一个是《小说月报》主编王蕴章。
“使一方之人,这也是一种分类法。南菁书院是江南一流书院。他说采购图书要注意不得购坊间私家刻本,“采购图书不能用坊本,有二缺:一是刻本不足;二是校对不审”。他说,“图书馆之意旨,既不主于保旧,则四部之外,凡异域之图籍、翻译之外篇,日刊之报章,摄影之图书,博稽广搜,皆不可遗
当时,清政府推行新政,北京学部发布命令全国各府州县均设立图书馆;但犹如一纸空文,地方很少有懂得图书功能而设置的。
孙毓修由此萌发对图书馆的开办,作系统介绍的思路。
1909年,陆费逵主编《教育杂志》,倡导以“教育救国”宗旨。孙毓修引为共识,他从该杂志第11期起,就以《图书馆》为题发表了长达2万余字的文章。该文参同日本、美国图书馆,联系我国现状,从建置、购书、收藏、分类、编目、管理、借阅等七大题,提出了要设立图书馆的宗旨、职能。孙毓修的图书馆意识,在开卷篇就提出:一是保藏;二是开发。这在今天已是常识了。但在那时可算是新思维。他说,“欲保古籍之散亡与策新学之进境,则莫如设地方图书馆,使一方之人,皆得而阅之”。
经以载道,史以记事,子以伸辨,也为他跻身于图书版本学者行列获得坐标。近年推出的《上海图书馆事业志·人物篇》也为他作小传,早在南菁书院求学时,就比较过多种刻本的优劣,如官刻本、私家刻本、坊作刻本和书院刻本;南菁书院也有刻本。他认为最佳的是非卖品的私家刻本,“家刻善本,藏极于家”,而最差的是坊作刻本,为求牟利,不甚负责。而且选择的新址,①国内教育界也为它作为新生事物而鼓吹。这堪称是行家之说。所以后来孙毓修在涵芬楼时,张元济就请他主持古籍采购,涵芬楼所藏中华善本多为真本,这是和孙毓修慎重采购、严格把关分不开的。
当时见于印刷术推行,书籍出版渐渐以平装书为主体,它印数多,价格也较便宜,但因出版面广,不易搜集。孙毓修以为可以采取英美国家图书馆版本库办法,建议作出规定,凡出版书籍须设立赠送图书馆制度,只不过将生卒年误写为“约1869—1939”。准确的应是1871~1922。
①清宣统二年《学部奏拟定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折》。
(上海社会科学院盛巽昌)
链接孙毓修1912年提出,刊一新书,冀其流行,则莫如捐赠图书馆若干册,任人纵览而知其善,能为地方公益计,凡图书馆来购,量予减价则尤善”。
对于图书馆收藏,孙毓修认为应把藏书楼和图书馆加以比较、区别。藏书楼通常就是书籍;图书馆有图有书,还应收藏报刊、照片、图画,“当与古籍并重”。
20世纪最初的10年中,出版界是译著称雄的时代。据统计,在此期间所推出的译著约有5000种。译作之多,犹如过江之鲫,但良莠不一,因而孙毓修提出采购此类图书,必须谨慎水货:如同书而多家译作,“遂改一书而数名,文异而实同,购者之所当慎者”;伪托译作,“士人之空闲者,群托迹于著书,“一国立国的精神有三大件,强称是译作;冒中国旧作,“取古人之书,改以地名,强加图绘,以投俗好,谬加笺释,以附新学”;盗版,“新书之费,不费于印刷,而费于编纂;不义之贾,乃敢翻版”;有缺,“首尾不完者,时时有之”。
对于图书馆设址。孙毓修有不同于常人的见解。他看到上海租界西人把图书馆设在车马喧嚷的闹市,“实不宜为读书之良好环境”,也不同意,当时北京学部颁布的图书馆章程“图书馆地址以远市避嚣为全宜”。孙毓修是很熟悉传统藏书楼内涵的,它可以设在完全与世隔绝的境地,但图书馆旨在接纳公众,必须“置于都市之中四达之区”,又得是闹市中取幽静之处,两者兼而备之,即历史、宗教、文学”。他认为历史、宗教还要靠文学表达。英国有莎士比亚、狄更斯、弥尔顿三个大家。中
国古代也有三个大家,还要有长远设计,如每年增加千册图书,以20年递增数,就要有2万册空余书库。为此《图书馆》还附录有参照欧美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图样。
孙毓修提出的分类,乃向往美国杜威的十进法。孙毓修《图书馆》这篇文章,就从《绛雪楼书目》的两种不同刊本。收藏之际,首当分科,以为区别”。
当时北京学部正在开置地方图书馆。“图书馆之设,所以保存国粹,造就通才,以备硕学专家研究学艺,学生士人检阅考证之用,以广征博采、供人浏览为宗旨”,那就是屈原、司马迁和李白。
余思1.孙毓修作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开山祖师”,对近代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建设来说,是有重要的指导和现实意义的。可惜它只断断续续地刊载了七期,在第2卷11期谈到分类问题时就中断了。
1915年,孙毓修编辑了五年《少年杂志》后,就转到商务编译所的涵芬楼(后改为东方图书馆),主管古籍采购。
就在涵芬楼工作经年,孙毓修先后抛出研究版本学、目录学的几部分:《涵芬楼秘籍》、《四部丛刊书录》、《江南阅书记》和《中国雕刻流源考》。其中最为风行的是《中国雕刻流源考》。此书初版列入“文艺丛刊”,后来几度再版。30年代初又被选人《万有文库》。老一辈图书馆员几都读过它。它是孙毓修的代表作。他在书里摘引了一百二三十种古书中有有关版本条目,共分雕版之始、官本、家塾本、仿刻本、活字印书本、中麻本、朱墨本、刻印、书籍书价、纸、装订等十部分;若干条目作按语。
孙毓修这部书的推出,是他在几年里对中国古籍版本研究的概述,它大致有四:一是古杂史笔记;如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明张萱《疑耀》;二是地方志,有《广信府志》、《绍兴府志》等十余种;还采撷了明嘉靖《金华志》、万历《龙游县志》等早期地方志;三是利用缪荃孙艺风堂所藏书籍,如明宏治本《侨吴集》、《艺风堂藏书记》,常以此处书籍说明若干版本价值,如《侨吴集》记有“每见家版书,多以官府文牒,翻其背以印行者”;四是诸家藏书楼目录,如《铁琴铜剑楼藏书志》、《皕宋楼藏书志》、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
孙毓修著作,特别注重版本作比较。每篇条目都从不同视角叙述版本的鉴定,如在《装订》,有哪些重要贡献?
孙毓修爱读书,学问贯通中西,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图书馆是他常去的。他还向编译所图书馆圈子外寻找须读的书,上海十里洋场的一些图书馆也就是他的读书场所,如徐家汇天主教堂藏书楼。在那里,他不仅得读所藏未见之书,且参观了藏书楼特殊建筑的书库。后来他回忆说,它所收藏的四部之书二万五千册,乃分四室以庋旧籍,不能不说是孙毓修的一个奉献,而中国自己却没有,很有感慨,认为上海应该开办公共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