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6300000027

第27章 华夏文明的繁衍与传承(2)

公元624年12月,玄奘参加了由戒日王倡议举行的佛学经典教义辩论大会,到会的有印度18个国家的国王和学问渊博、能言善辩的僧侣6000多人。玄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后,一连18天没有一位僧侣敢于与他争辩,反驳他的理论。戒日王按照传统习俗,请玄奘坐在身披锦幢的大象上,由大臣陪伴在侧,巡游天下,引起轰动。

玄奘到印度整整15年后,准备启程回国。玄奘离开印度之前,戒日王送给他许多珍贵的礼物,玄奘一一谢绝,只留下了马匹和大象。玄奘用马和大象驮着他15年来搜集的657部佛经、印度逻辑学和语言文字学的著作,还有佛像、花种等,与大家挥泪告别。

公元645年正月,玄奘回到长安。唐太宗听说后,下令在朱雀桥边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朝廷将玄奘从印度带回的大批佛经、佛像等公开陈列出来,让市民们参观。展会热闹非凡,人们都以能亲眼看到玄奘法师为荣耀,由衷地感谢他。

玄奘回国后,负责翻译佛经,著书立说。他通宵达旦,笔耕不辍。玄奘和其他高僧花费了19年时间,翻译了大批佛经、论著,仅他自己就翻译了1300万字,共75部,1335卷。唐太宗曾经亲自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高宗又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记》,以示褒奖。在唐太宗的要求下,玄奘完成了《大唐西域记》一书。它是由玄奘口述,弟子笔录,最后经玄奘全面校订,历时一年多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10多万字,共12卷。书中记述了玄奘西行并周游天竺所经历的110个国家和他从传闻中了解的28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佛教古迹、历史传闻、人物传记、佛教情况,以及山川地形、风土习俗、物产气候等情况。

为收藏从印度带回的佛经和佛像,玄奘和工匠们一起营造了慈恩寺大雁塔,塔高七层64米,为砖结构,模仿印度四方塔形建造,十分牢固,至今保存完好。

公元664年,玄奘病逝于长安玉华寺。

活字印刷术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大约在隋朝时候,我国就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雕版印书一次可以印出几百部、几千部,比起一字一句地靠手来抄写,的确方便多了。但是,用雕版印书也存在严重的缺点,印一页文字,就得刻一块板,雕印一部大书,得花好几年工夫,而且每印一种新书,本板又得从头雕起。怎么设法改进印刷术呢?后来有好多人进行改革创新,但始终却没有一个较完善的方案得到大众的认可。

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公元1048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经过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终于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昇的办法是先在胶泥上刻字,字的笔画凸出,胶泥面的薄厚程度和铜钱边差不多,每个字是一个独立的泥印,再用火把泥印烧硬。

排印时,先放一块铁板,板上敷上一层松脂、蜡和纸灰之类的东西,然后放上一个铁框,把要印字的泥印一个个排进铁框,满一框就是一板。后用火烤,等松脂、蜡、纸灰之类的东西烤熔了,就用平板将字压平。这样,活字就平整地凝固在板上,同雕版一样,只要刷上墨,就可以印书了。

印书时常可以同时准备两块板,一板印刷,另一板排字,交替使用,印起来很快。每一个字都有许多泥印,像“之”、“也”等常用字,每个字有20多个泥印,以准备在一幅板内需重复使用时用。为了方便拣字,他还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遇到生僻的字眼,就随时刻制,用火烧成。

印完后,把铁板放到火上烘热,让松脂和蜡熔化,用手一拨,泥印就会脱落下来,下次印刷时还可以再用。有了毕昇发明的这套活字,人们不仅可以快速地印出成百上千本书,还可以印其他各种各样的书,节省了写字、雕版的费用,真是既方便又经济。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比德国丁·谷腾堡发明铅活字早了400多年,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一次印刷史上的技术革命,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公元1019年(宋真宗天禧三年)出生在光山县(今属河南)。

20岁以前的司马光立志成名、刻苦求学。此后直到52岁,又成为一名尽心国事,正直敢言的官员。宋仁宗时由武威军判官入为大理评事,加集贤校理,出为郓州学官、并州通判,再入为太常博士、直秘阁,迁起居舍人、同如谏院,改天章阁待制兼侍读、知谏院。宋英宗继位,司马光升迁为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即位,提拔司马光为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兼任御史中丞。

当然,司马光也充当了罢废新法的首脑角色。他一生的主要建树,不在政治而在学术,尤以史学成就最高。

25-司马光

司马光第一次创立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所谓编年体,是按照年、月、日、时的顺序记述史事的一种体裁形式。采用这种体裁编撰而成的著名史书,有《春秋》、《左传》、《汉纪》、《后汉纪》,皆为断代史。司马光重视秦王朝建立后的中国历史,纳十六代于一编,修撰出编年通史巨著。在司马光看来,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是周室衰微的一大关键,而北宋又自有国史,所以全书起自公元前403年,止于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司马光匠心独运,在1362年的时间跨度内,对历史王朝的兴衰治乱和平民百姓的喜忧哀乐作出了全面总结。反映到《资治通鉴》上,既有汉唐治世的典型描述,又有战国、五代等乱世的突出叙写,而乱世的篇幅往往超过治世的笔墨,一姓王朝的末世状况又比盛世景象更为详尽;对于统治者,既记所谓“仁、明、武”的帝王,政治清明的宰相和敢于谏诤的大臣,阐述他们为政理民的嘉言懿行,又记暴君昏主、奸贼佞臣和贪官污吏的倒行逆施,揭露他们的种种罪恶和丑闻坏事。

为了完成《资治通鉴》的撰写,司马光第一次创设了科学化方法。第一步,拟定提纲。包括标列事目和附注资料两项工作。提纲要求时间明确,务必详备;第二步,修成长编。即写出草稿。写稿时须依提纲顺序,将同一事目下所列资料全部检出,相互参照比较,择优用优,修正文辞,用大字写入正文。遇有模糊记载,则用小字附注于正文之下,并说明取舍的理由。长编要求“宁失于繁,毋失于略”;第三步,删改定稿。包括内容的权衡取舍,史料的再审查,文字的加工润色等。前两步任务,由三名助手分别按照自己的特长和分工依次完成,后一步工作,由司马光一人完成。三个步骤紧密衔接,一环套着一环。它为集体修史特别是编年史的编纂留下了宝贵经验。

在修史中,司马光还第一次树立了自撰《考异》的范例。所谓《考异》,是考辨史料异同真伪的专书,共计30卷,属于《资治通鉴》的有机组成部分。《资治通鉴》中的史料非常广泛、丰富,参考之书多达10类、339种,势必有相异之处。对于这类记载,前代史学家往往只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取舍。司马光则详加考证,选择比较可靠的记载列入正文,其他记载仍予保存,并说明选定的理由,另成一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新,它不仅为读者验证《资治通鉴》的记载是否正确提供了依据,而且为史料学开辟了新途径。

司马光广泛涉猎各种史料,陶冶出优美流畅、精练巧妙的文笔,使人绝无“宁习本书,怠窥新录”之感。对战争的描述尤其引人入胜:赤壁之战,重点记战前决策;东、西魏玉壁之战,专写城外城内的战守之术;李愬平定蔡州之役,怡静雪夜中的奇袭描述精当。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字,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充分显示了司马光这位语言巨匠的高超技艺。

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影响极为深远。其后,补前、续后的风气大盛,自成系列;改编《资治通鉴》而成的纪事本末体史书、纲目体史书如日中天,蔚然成风;注释、订补、评论《资治通鉴》的著作踵兴继起,自成体系,由此形成了《资治通鉴》学。中国理学大师朱熹,中国古典哲学大家王夫之,也自觉地加入了《资治通鉴》学的行列。

铁木真西征亚欧

花剌子模原是阿姆河下游的一个广袤富饶的古国,到十三世纪初花剌子模沙摩诃末时,已控制了原苏联中亚部分及阿富汗、伊朗这些地方,都城在玉龙杰赤(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的一个大国。花剌子模虽然拥有40万军队,又有精良的武器和充足的财富,但这个国家民族复杂、人心不齐,加上摩诃末独断独行,战斗力很弱。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借口蒙古商队被花剌子模劫杀率20万军队侵入花剌子模,蒙古军队首先围攻讹答剌城(今哈萨克斯坦),但久不能下。铁木真留下察哈台、窝阔台攻城,另派术赤率一支军队进攻锡尔河下游各城镇,派阿剌黑等进攻别纳客忒和忽毡(在今俄罗斯),自率主力进攻不花剌(在今俄罗斯)。

公元1220年,铁木真到达不花剌。激战后,不花剌守军投降。蒙古军队在不花剌掠取所有财物后,把它付之一炬。与此同时,察哈台、窝阔台攻下了讹答剌,也肆杀戮;术赤和阿剌黑军所攻占的城池,也遭到了大屠杀。

接着,铁木真进攻花剌子模的新都撒麻耳干(在今俄罗斯)。城破,铁木真下令大屠杀,只留下了3万工匠,把他们押到蒙古军营,分送给蒙古贵族当奴隶。昏庸无能的摩诃末逃奔哥疾宁(在今阿富汗)以纠集残兵作抵抗的计划;但他的儿子札兰丁坚决反对,力主坚守阿姆河以遏止蒙古兵南下,反而受到摩诃末的训斥。铁木真为了生擒摩诃末,派者别和速不台追击。者别和速不台一路攻破阿哲儿拜占(今阿塞拜疆)各地。阿哲儿拜占的都城在帖必力思(在今俄罗斯),当时的阿塔卑叫月即伯。蒙古大军压境后,年老而嗜酒的月即伯以货币、衣服、马畜等物赠献蒙古,作赎城费,才免遭劫掠。

公元1222年初,蒙古军侵入谷儿只(今格鲁吉亚),击败谷儿只王阔儿吉·剌沙。随即逾越太和岭(今高加索岭),侵入阿兰部(在今俄罗斯)及钦察草原(波罗夫赤草原),迫使钦察人迁至亦的勒(伏尔加)、涅卜儿(第聂伯)两河之间,与该地之钦察人联合。钦察人也是突厥人种,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两个世纪之久。

26-成吉思汗

只保留中间的图像

蒙古军队追击至克里木,占领速答黑城(在今俄罗斯)。钦察部的忽滩汗向南斡罗思(俄罗斯)的伽里赤大公密赤思老求援,于是密赤思老联合南斡罗思诸大公,推乞瓦(今基辅)大公罗曼诺维赤为盟主,决定迎击蒙古军于斡罗思(俄罗斯)境外。

斡罗思和钦察联军虽然人数众多,但缺乏统一指挥,步调不一。公元1223年,联军与蒙古军激战于迦勒迦河(在今乌克兰),联军大败,6个斡罗思大公阵亡。罗曼诺维赤乞降,结果斡罗思军全被屠杀。蒙古军长驱直入斡罗思境。

摩诃末逃到宽田吉思海(今里海)的一个小岛后病死在这里,札兰丁继承花剌子模沙。札兰丁决心以旧都玉龙杰赤为基地,抗蒙复国。花剌子模将领帖木儿蔑里,指挥3万士兵英勇地击退了术赤的军队。但由于花剌子模统治集团发生内讧,一些将领准备谋杀札兰丁,札兰丁只好带着帖木儿蔑里等三百人逃奔呼罗珊(今土库曼斯坦南部、伊朗东北部和阿富汗的西北部一带),在玉龙杰赤的反札兰丁的势力则拥忽马儿为新沙。札兰丁走后,蒙古军进而围攻玉龙杰赤,忽马儿出城投降。但城中军民继续抗战,蒙古军围城6个月付出了极大的伤亡,至公元1221年破城。城中军民继续巷战,直到最后牺牲为止。蒙古军除将10万工匠遣送蒙古为奴外,居民大部分被杀。最后,蒙古军队引阿姆河水灌城,将玉龙杰赤城变为一片汪洋。

札兰丁在呼罗珊避开了蒙古军队的追击,进入哥疾宁,收集余部,图谋反攻。铁木真决定亲自率军追击。札兰丁被迫逃到忻都(今印度),在申河(今印度河)被蒙古军打败。札兰丁弃家室辎重,跃马投入申河,游至对岸。后来,在外高加索一带继续与蒙古军队作战。

公元1223年春天,铁木真准备进攻印度然后越过雪山(今中国喜马拉雅山)从土蕃(今中国西藏)返回蒙古。由于道路崎岖,气候炎热,改由原路退回蒙古。这年冬天,者别和速不台率军经过现在的哈萨克草原东返,与铁木真会合。铁木真的西征亚欧之行遂告一段落。

马可·波罗游中国

同类推荐
  • 三国之问鼎天下

    三国之问鼎天下

    重生汉末,逆天改命。在乱世中生存,只有强大,更强大,比所有敌人都强大!“碰到比你强大的呢?”“干!”带甲十万,跨蹈汉南,却要不战而降?不,这样的结局我不接受!即便不能挟天子而令诸侯,我也要据荆州以图天下!
  • 高太尉新传

    高太尉新传

    这里有当时最富庶的城市,这里有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这里有当时最灿烂的文化,但是,中原万里锦绣山河,却即将在巨大的耻辱中臣服于异族的铁蹄。倘若未雨绸缪,那么,北定燕云西进沙州,南出大理东下琉球,这一切是否不再会是梦想?本书已完结,请书友们支持新书《武唐攻略》链接见简介下的直通车,谢谢!
  • 吕布是我

    吕布是我

    三国梦,梦三国,梦醒来,一片迷茫。岁月流逝,匆匆几何,问谁雄霸天下,最终化作尘土。江山美人,豪情壮志,纵然风光无限,也被历史掩埋。血雨腥风,刀光剑影,转瞬身首异处,生命廉如草芥。划过历史长空,若是重新来过,问君何为。
  • 穿越三国之天下归心

    穿越三国之天下归心

    曹操说:汝的谋略修为远胜于吾,他日必当有一番大作为。孔明说:汝真乃天神下凡,吾佩服之。孙权说:遇到汝,吾才败得心服口服。刘备说:本以为最棘手的大敌是曹操,没想到还有汝!仲达说:汝乃妖孽也,吾不与汝相争便是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且看他如何颠覆乱世,成就霸业!名扬天下!
  • 大汉王朝4

    大汉王朝4

    本书为《大汉王朝》第四卷,以通俗的笔触和富于细节化的阐述,呈现历史最鲜活的一面。
热门推荐
  • 致命迷惑

    致命迷惑

    本文1v1她身手不凡,却只当是工作的一部分,她是老师,却只为目标而来,一个看似普通的任务,n个男人闯入她的生命,同时闯入的还有各路仇家。好在她身手厉害,脑子也不笨,在爱与恨,阴与谋的较量中,她抽丝剥茧,步步为营,搅得各路人马鸡犬不宁,人仰马翻……她以为终于掌控了自己的命运,殊不知……伪虐心片段一:程飞扬爬起床,听到了浴室的水声,不自觉的笑了,起身过去,拉开帘子,映入眼前的一幕让她僵硬在地。刺眼的胎记,赫然在他的身上。她要找的人,就在眼前。伪虐心片段二:“程飞扬,你不要走,你是骗我的对不对?你不会这样对我!”男人脸上的泪水滴在了程飞扬的手上,刀上,她毫不犹豫,一刀刺进男人的胸膛,转身离开。丢下一句:“他是你的了。”伪虐心片段三:金属面具摘下,梦中日夜出现的脸庞呈现在眼前,程飞扬一屁股软在了地上。“程飞扬,你永远不知道被自己深爱的人杀死的滋味。”男人的手掐紧她的喉咙。她的声音细若游丝:“谢谢你,让我正在,体会这种滋味!”男人一怔,手不自觉的松开。此文……不是虐文,且看几个极品男人争夺一个不怕死女人的故事!
  • 誓不再婚

    誓不再婚

    五月二十日,她最讨厌的一天,尽管也是二十三年前的今天她来到了这个世界。520,还记得小时候母亲梳着她柔软微卷的发丝,变换出可爱美丽的发髻,在她耳畔轻声细语——小洛儿,生日快乐,瞧我们小洛儿的生日真有意思,代表着妈妈爱你。她高兴的扭过头凑在母亲的脸上,吧唧一声送出自己的香吻,也不怕扭转间新梳的美美发型会不会弄乱。可是,这一天却是她的梦魇,她不知道为什么老天总选择这个日子让她受尽折磨与委屈,……
  •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一个中国留学生因为一起奇怪的飞行事故在欧洲丧身,也因为那件事故使他接下了一个奇怪的任务.复活的他被卷入了二战的硝烟之中.这里讲述的就是他如何为了生存和理想在那个世界战斗的故事公布作者QQ,52083814.本书新建书迷群第四群,号码5389638名称:复活新兵训练营,想要加入的朋友尽快申请,谢谢大家的支持、公告,书友建立复活五群。群号15929148,群名:复活大本营。想要加入群组讨论的朋友敬请加入。
  • 庶女36计

    庶女36计

    这是一篇妻谋夫随的夫唱妇随篇。她是从异世炮灰而来的军事天才,他是闻名天下的战神;初次交锋,她‘懦弱可欺’,他心生疑云。再次交锋,她锋芒初露,他却忽失心神。一次战役的合作,却慌了两人的心。一次失踪,换来三年的别离。她容光焕发,妖媚甚浓;他却面具加身,发丝如雪。硝烟四起,滚滚狼烟,战争一触即发。她为军师,他为将。敌军来袭:岑祀(栩国君主)——焰儿,朝堂之上岂是女子来的地方岑焰——儿臣认为并不冲突夜倾歌——谁说女子不如男在她的巧言善辩,被封‘栩国女军师’。三年后遇:岑焰——倾儿,你回来就好夜倾歌——恩,打算什么时候恢复我的位置岑焰——你…夜倾歌——多说无意战场浮云:岑焰——战场上变幻莫测,你一个女子去了不好夜倾歌——我为夫唱妇随,哪不行了,再不行,我便女扮男装岑焰——相夫教子,在家教子就行夜倾歌——…结局一对一,不管夫唱妇随,还是妇唱夫随,总之两两相随。
  • 杜先生求婚记

    杜先生求婚记

    杜先生第一次求婚的时候,满心期待她能在看到戒指的时候出现小女生的表情,结果没有。杜先生第二次求婚的时候,用了最传统的方式,温馨的烛光晚餐,单膝跪地,正打算说话的时候,他未来老婆沉沉开口:“又是蜡烛又是下跪,你当我死了么?”等到第三次求婚的时候,杜先生咽着口水蹲在他未来老婆的床前,等到她一睁开眼睛便不假思索地说:“替我做早餐吧,帮我洗内裤吧,一起进坟墓吧,我是说……嫁给我吧。”
  • 寻找金尾鸟(意大利卷)

    寻找金尾鸟(意大利卷)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文库:寻找金尾鸟·意大利卷》是送给少年朋友们一生的礼物,希望孩子们能从精彩绝伦的故事中,感受到爱与人生的启迪。让我们跟随《世界经典民间故事文库:寻找金尾鸟·意大利卷》向阿尔卑斯山脉下的神秘国度出发,开始一段奇幻的旅程吧!
  • 第一狂妃:惊世废物斗邪皇

    第一狂妃:惊世废物斗邪皇

    前世被未婚夫伙同姑姑阴谋害死,萧萌再次醒来天地变色万兽惊恐,殊不知她却在死灵法师皮鞭之下点燃仇恨之火。你说你强大就强大了吗?在我萧萌眼里你只是个玩骷髅的戏子而已,骷髅我帮你拆了,祖传宝藏我给你收了,至于你这人就勉强当我坐骑吧。姑娘我不会害羞的……【新坑,各种翻滚求收藏求推荐票求留言,喵,各位大大,路过请收藏哇!】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