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4年12月,玄奘参加了由戒日王倡议举行的佛学经典教义辩论大会,到会的有印度18个国家的国王和学问渊博、能言善辩的僧侣6000多人。玄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后,一连18天没有一位僧侣敢于与他争辩,反驳他的理论。戒日王按照传统习俗,请玄奘坐在身披锦幢的大象上,由大臣陪伴在侧,巡游天下,引起轰动。
玄奘到印度整整15年后,准备启程回国。玄奘离开印度之前,戒日王送给他许多珍贵的礼物,玄奘一一谢绝,只留下了马匹和大象。玄奘用马和大象驮着他15年来搜集的657部佛经、印度逻辑学和语言文字学的著作,还有佛像、花种等,与大家挥泪告别。
公元645年正月,玄奘回到长安。唐太宗听说后,下令在朱雀桥边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朝廷将玄奘从印度带回的大批佛经、佛像等公开陈列出来,让市民们参观。展会热闹非凡,人们都以能亲眼看到玄奘法师为荣耀,由衷地感谢他。
玄奘回国后,负责翻译佛经,著书立说。他通宵达旦,笔耕不辍。玄奘和其他高僧花费了19年时间,翻译了大批佛经、论著,仅他自己就翻译了1300万字,共75部,1335卷。唐太宗曾经亲自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高宗又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记》,以示褒奖。在唐太宗的要求下,玄奘完成了《大唐西域记》一书。它是由玄奘口述,弟子笔录,最后经玄奘全面校订,历时一年多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10多万字,共12卷。书中记述了玄奘西行并周游天竺所经历的110个国家和他从传闻中了解的28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佛教古迹、历史传闻、人物传记、佛教情况,以及山川地形、风土习俗、物产气候等情况。
为收藏从印度带回的佛经和佛像,玄奘和工匠们一起营造了慈恩寺大雁塔,塔高七层64米,为砖结构,模仿印度四方塔形建造,十分牢固,至今保存完好。
公元664年,玄奘病逝于长安玉华寺。
活字印刷术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大约在隋朝时候,我国就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雕版印书一次可以印出几百部、几千部,比起一字一句地靠手来抄写,的确方便多了。但是,用雕版印书也存在严重的缺点,印一页文字,就得刻一块板,雕印一部大书,得花好几年工夫,而且每印一种新书,本板又得从头雕起。怎么设法改进印刷术呢?后来有好多人进行改革创新,但始终却没有一个较完善的方案得到大众的认可。
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公元1048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经过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终于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昇的办法是先在胶泥上刻字,字的笔画凸出,胶泥面的薄厚程度和铜钱边差不多,每个字是一个独立的泥印,再用火把泥印烧硬。
排印时,先放一块铁板,板上敷上一层松脂、蜡和纸灰之类的东西,然后放上一个铁框,把要印字的泥印一个个排进铁框,满一框就是一板。后用火烤,等松脂、蜡、纸灰之类的东西烤熔了,就用平板将字压平。这样,活字就平整地凝固在板上,同雕版一样,只要刷上墨,就可以印书了。
印书时常可以同时准备两块板,一板印刷,另一板排字,交替使用,印起来很快。每一个字都有许多泥印,像“之”、“也”等常用字,每个字有20多个泥印,以准备在一幅板内需重复使用时用。为了方便拣字,他还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遇到生僻的字眼,就随时刻制,用火烧成。
印完后,把铁板放到火上烘热,让松脂和蜡熔化,用手一拨,泥印就会脱落下来,下次印刷时还可以再用。有了毕昇发明的这套活字,人们不仅可以快速地印出成百上千本书,还可以印其他各种各样的书,节省了写字、雕版的费用,真是既方便又经济。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比德国丁·谷腾堡发明铅活字早了400多年,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一次印刷史上的技术革命,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公元1019年(宋真宗天禧三年)出生在光山县(今属河南)。
20岁以前的司马光立志成名、刻苦求学。此后直到52岁,又成为一名尽心国事,正直敢言的官员。宋仁宗时由武威军判官入为大理评事,加集贤校理,出为郓州学官、并州通判,再入为太常博士、直秘阁,迁起居舍人、同如谏院,改天章阁待制兼侍读、知谏院。宋英宗继位,司马光升迁为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即位,提拔司马光为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兼任御史中丞。
当然,司马光也充当了罢废新法的首脑角色。他一生的主要建树,不在政治而在学术,尤以史学成就最高。
25-司马光
司马光第一次创立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所谓编年体,是按照年、月、日、时的顺序记述史事的一种体裁形式。采用这种体裁编撰而成的著名史书,有《春秋》、《左传》、《汉纪》、《后汉纪》,皆为断代史。司马光重视秦王朝建立后的中国历史,纳十六代于一编,修撰出编年通史巨著。在司马光看来,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是周室衰微的一大关键,而北宋又自有国史,所以全书起自公元前403年,止于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司马光匠心独运,在1362年的时间跨度内,对历史王朝的兴衰治乱和平民百姓的喜忧哀乐作出了全面总结。反映到《资治通鉴》上,既有汉唐治世的典型描述,又有战国、五代等乱世的突出叙写,而乱世的篇幅往往超过治世的笔墨,一姓王朝的末世状况又比盛世景象更为详尽;对于统治者,既记所谓“仁、明、武”的帝王,政治清明的宰相和敢于谏诤的大臣,阐述他们为政理民的嘉言懿行,又记暴君昏主、奸贼佞臣和贪官污吏的倒行逆施,揭露他们的种种罪恶和丑闻坏事。
为了完成《资治通鉴》的撰写,司马光第一次创设了科学化方法。第一步,拟定提纲。包括标列事目和附注资料两项工作。提纲要求时间明确,务必详备;第二步,修成长编。即写出草稿。写稿时须依提纲顺序,将同一事目下所列资料全部检出,相互参照比较,择优用优,修正文辞,用大字写入正文。遇有模糊记载,则用小字附注于正文之下,并说明取舍的理由。长编要求“宁失于繁,毋失于略”;第三步,删改定稿。包括内容的权衡取舍,史料的再审查,文字的加工润色等。前两步任务,由三名助手分别按照自己的特长和分工依次完成,后一步工作,由司马光一人完成。三个步骤紧密衔接,一环套着一环。它为集体修史特别是编年史的编纂留下了宝贵经验。
在修史中,司马光还第一次树立了自撰《考异》的范例。所谓《考异》,是考辨史料异同真伪的专书,共计30卷,属于《资治通鉴》的有机组成部分。《资治通鉴》中的史料非常广泛、丰富,参考之书多达10类、339种,势必有相异之处。对于这类记载,前代史学家往往只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取舍。司马光则详加考证,选择比较可靠的记载列入正文,其他记载仍予保存,并说明选定的理由,另成一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新,它不仅为读者验证《资治通鉴》的记载是否正确提供了依据,而且为史料学开辟了新途径。
司马光广泛涉猎各种史料,陶冶出优美流畅、精练巧妙的文笔,使人绝无“宁习本书,怠窥新录”之感。对战争的描述尤其引人入胜:赤壁之战,重点记战前决策;东、西魏玉壁之战,专写城外城内的战守之术;李愬平定蔡州之役,怡静雪夜中的奇袭描述精当。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字,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充分显示了司马光这位语言巨匠的高超技艺。
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影响极为深远。其后,补前、续后的风气大盛,自成系列;改编《资治通鉴》而成的纪事本末体史书、纲目体史书如日中天,蔚然成风;注释、订补、评论《资治通鉴》的著作踵兴继起,自成体系,由此形成了《资治通鉴》学。中国理学大师朱熹,中国古典哲学大家王夫之,也自觉地加入了《资治通鉴》学的行列。
铁木真西征亚欧
花剌子模原是阿姆河下游的一个广袤富饶的古国,到十三世纪初花剌子模沙摩诃末时,已控制了原苏联中亚部分及阿富汗、伊朗这些地方,都城在玉龙杰赤(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的一个大国。花剌子模虽然拥有40万军队,又有精良的武器和充足的财富,但这个国家民族复杂、人心不齐,加上摩诃末独断独行,战斗力很弱。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借口蒙古商队被花剌子模劫杀率20万军队侵入花剌子模,蒙古军队首先围攻讹答剌城(今哈萨克斯坦),但久不能下。铁木真留下察哈台、窝阔台攻城,另派术赤率一支军队进攻锡尔河下游各城镇,派阿剌黑等进攻别纳客忒和忽毡(在今俄罗斯),自率主力进攻不花剌(在今俄罗斯)。
公元1220年,铁木真到达不花剌。激战后,不花剌守军投降。蒙古军队在不花剌掠取所有财物后,把它付之一炬。与此同时,察哈台、窝阔台攻下了讹答剌,也肆杀戮;术赤和阿剌黑军所攻占的城池,也遭到了大屠杀。
接着,铁木真进攻花剌子模的新都撒麻耳干(在今俄罗斯)。城破,铁木真下令大屠杀,只留下了3万工匠,把他们押到蒙古军营,分送给蒙古贵族当奴隶。昏庸无能的摩诃末逃奔哥疾宁(在今阿富汗)以纠集残兵作抵抗的计划;但他的儿子札兰丁坚决反对,力主坚守阿姆河以遏止蒙古兵南下,反而受到摩诃末的训斥。铁木真为了生擒摩诃末,派者别和速不台追击。者别和速不台一路攻破阿哲儿拜占(今阿塞拜疆)各地。阿哲儿拜占的都城在帖必力思(在今俄罗斯),当时的阿塔卑叫月即伯。蒙古大军压境后,年老而嗜酒的月即伯以货币、衣服、马畜等物赠献蒙古,作赎城费,才免遭劫掠。
公元1222年初,蒙古军侵入谷儿只(今格鲁吉亚),击败谷儿只王阔儿吉·剌沙。随即逾越太和岭(今高加索岭),侵入阿兰部(在今俄罗斯)及钦察草原(波罗夫赤草原),迫使钦察人迁至亦的勒(伏尔加)、涅卜儿(第聂伯)两河之间,与该地之钦察人联合。钦察人也是突厥人种,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两个世纪之久。
26-成吉思汗
只保留中间的图像
蒙古军队追击至克里木,占领速答黑城(在今俄罗斯)。钦察部的忽滩汗向南斡罗思(俄罗斯)的伽里赤大公密赤思老求援,于是密赤思老联合南斡罗思诸大公,推乞瓦(今基辅)大公罗曼诺维赤为盟主,决定迎击蒙古军于斡罗思(俄罗斯)境外。
斡罗思和钦察联军虽然人数众多,但缺乏统一指挥,步调不一。公元1223年,联军与蒙古军激战于迦勒迦河(在今乌克兰),联军大败,6个斡罗思大公阵亡。罗曼诺维赤乞降,结果斡罗思军全被屠杀。蒙古军长驱直入斡罗思境。
摩诃末逃到宽田吉思海(今里海)的一个小岛后病死在这里,札兰丁继承花剌子模沙。札兰丁决心以旧都玉龙杰赤为基地,抗蒙复国。花剌子模将领帖木儿蔑里,指挥3万士兵英勇地击退了术赤的军队。但由于花剌子模统治集团发生内讧,一些将领准备谋杀札兰丁,札兰丁只好带着帖木儿蔑里等三百人逃奔呼罗珊(今土库曼斯坦南部、伊朗东北部和阿富汗的西北部一带),在玉龙杰赤的反札兰丁的势力则拥忽马儿为新沙。札兰丁走后,蒙古军进而围攻玉龙杰赤,忽马儿出城投降。但城中军民继续抗战,蒙古军围城6个月付出了极大的伤亡,至公元1221年破城。城中军民继续巷战,直到最后牺牲为止。蒙古军除将10万工匠遣送蒙古为奴外,居民大部分被杀。最后,蒙古军队引阿姆河水灌城,将玉龙杰赤城变为一片汪洋。
札兰丁在呼罗珊避开了蒙古军队的追击,进入哥疾宁,收集余部,图谋反攻。铁木真决定亲自率军追击。札兰丁被迫逃到忻都(今印度),在申河(今印度河)被蒙古军打败。札兰丁弃家室辎重,跃马投入申河,游至对岸。后来,在外高加索一带继续与蒙古军队作战。
公元1223年春天,铁木真准备进攻印度然后越过雪山(今中国喜马拉雅山)从土蕃(今中国西藏)返回蒙古。由于道路崎岖,气候炎热,改由原路退回蒙古。这年冬天,者别和速不台率军经过现在的哈萨克草原东返,与铁木真会合。铁木真的西征亚欧之行遂告一段落。
马可·波罗游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