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就好像一个大鸡蛋一样,黑暗混沌成一团。就在这个大鸡蛋中,盘古在悄悄地孕育着。
盘古在大鸡蛋中孕育着、生长着,如同睡着了一样,发出呼呼的鼾声。一年、十年、百年……转眼之间,一万八千年过去了。有一天,盘古忽然醒来睁开了眼睛,但他觉得奇怪:怎么四周黑暗一片,什么也看不见?黑暗使他闷得发慌,接着又是万分地烦恼,他实在忍不住了,向旁边一抓,竟抓到了一个大斧子。于是,他拼尽全身的力气,狠狠地向前劈去,随着山崩地裂般的一声巨响,那个曾紧紧地包着他、孕育了他的混沌的大鸡蛋被他劈裂了。
这个大鸡蛋中那些轻而清的东西缓缓地向上升去,慢慢地变成了天;另外那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地沉下来,一点点地变成了地。于是,当初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被盘古用大斧子给开辟出来了。
天和地被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会再合拢起来,就用头顶着天、脚踩着地,伸直了腰站在天地之间,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着。每天,天升高一丈,地加厚一丈,而盘古的身子也随之增长。就这样,一万八千年又过去了。天升得高极了,地也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为高大。
那么,盘古到底长了多高呢?据说有九万里那么长。盘古成了巍峨的巨人,他就像一根长长的大柱子撑在天和地的中间,不让它们再重新合拢在一起,回到那混沌黑暗中去。
盘古
找张巧利要中华五千年这个图
又不知多少年过去了,盘古就是那样在孤独寂寞中做着这支撑天地的辛苦工作。到后来,天和地已经被固定住了,但盘古也到了精疲力尽的时候。终于有一天,他轰的一声,倒在地上死去了。
盘古临死的时候,浑身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口中呼出的一团团气变成了天上吹着的风和飘着的云;他发出的最后声音,变成了滚过天空的隆隆雷声;他的左眼睛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睛变成了皎洁明亮的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他的筋脉变成了大道;他的肌肉变成了田地;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则变成了蕴藏在大地下的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美丽的珍珠和温润的玉石;就连他身上的汗水也变了,变成了无尽的雨露和甘霖。
总之,尽管盘古开天辟地后死去了,他也没有忘记把自己的全部留给他开创出的天和地。所以,后人称赞盘古是“垂死化身”,他用了自己整个的身体来使这新诞生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璀璨。
女娲造人
传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大地渺无人烟、毫无生气。这景象使得另一位天神女娲感到非常孤独,总觉得天地间似乎缺少了什么。她想要创造出比任何有生命之物都要卓越的生灵。这样,世上就会有能主宰和管理万物的生命,也就不会仅仅只是野草漫山、野兽成群、飞禽成帮,世界也就不会寂寞和荒凉了。
有一天,女娲找到一处清澈的水塘,就蹲下身来,拿起黄泥,按照自己的模样做了一个泥娃娃。当她把这个泥娃娃放到地面上时,泥娃娃居然蹦蹦跳跳地活了起来。女娲心里很欢喜,于是继续用黄泥捏了许许多多的人,还给他们戴上了头饰。女娲一心想让这些充满灵性的人布满大地,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疲惫的女娲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了一会儿,到了第二天天一亮,她就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18-女娲(选自《红楼梦》)
后来,女娲觉得这样实在太累了,而且造人的速度也太慢,于是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上浑黄的泥浆,再把藤条一甩,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很多跳着叫着的人,和以前用泥土捏的人一模一样。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这些赤裸的人围着女娲欢呼跳跃,虔诚地感谢她,然后就分散到各地开始生活。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终止。她又考虑: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后来,女娲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其中一些人身上注入了阳气,他们就成了男人;而在另外一些人身上,她又注入了阴气,她们便成了女人。女娲让男人和女人结婚配对,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生儿育女,世世代代繁衍、绵延下来。女娲创造了人类,被大家尊为人类的始祖。
天下为家之始——夏朝
夏朝,大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直到公元前1603年灭亡,共有十四世、十七王,经历了四百多年。夏朝是由家居在黄河下游的夏部放,与周边地区其他部族联盟共同建立的,它的第一位统治者是禹,夏朝国是我国的第一个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天下为公”的原始氏族社会的瓦解和奴隶社会私有制的初步形成。
夏朝的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残暴无道,于公元前1600年被汤所灭,夏朝灭亡,汤建立商朝,商朝是奴隶制社会的第二个王朝,也是奴隶制发展的重要时期,商朝已经掌握了雄厚的武装力量和精良的统治的武器,文字的发展水平也很高,这一切都说明了商朝已经充分具有奴隶王朝的规模。然而,商后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不尖锐,到了商纣王时达到了顶峰,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纣兵败牧野,商朝灭亡。
《诗经》
《诗经》,在有史记载的文学作品中,它产生的时代最早。
《诗经》,又称《诗》,它一共有三百零五首,由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诗主要是地方民歌,一共有一百六十篇,集中了《诗经》中大多数优秀的篇章。雅诗主要是宫廷的歌曲,有大雅和小雅之分,一共有一百零五篇。而颂诗,是庙堂祭祀的歌曲,由商颂、鲁颂和周颂三部分组成,它们主要是一种伴舞的祭歌。
古代有一种官是专门负责采集诗歌的,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搜集民间诗乐,将其整理起来,最后交给最高统治者。
这些诗歌流传到春秋时代,由孔子亲自整理,编成一本,这就是今天流传的《诗经》。
在上古时代,诗、乐、舞这三者不分,诗歌一般是合乐的歌词。《诗经》都是可以合乐的,可以供给人们演唱。
《诗经》中有大量的诗歌反映了民间的疾苦。如《硕鼠》,诗中写道:“大老鼠啊,大老鼠,你不要再吃我的黍,我整天服侍你,但是你却毫不考虑我。”有不少描写战争的诗歌,如《采薇》,诗中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表现了战争的漫长以及离人的思念。也有不少描写爱情的诗,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的产生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孔子开一代儒学
诸侯争霸加速了社会变革与进程,中国历史从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这时侯,中国出现了一位伟人——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他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末年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出生在鲁国的昌平乡陬邑。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叔梁纥与姓颜的女子未婚交合而生下了孔子,是在尼丘山向神灵祈祷后才得孔子的。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生下来的时候头顶中间下凹,所以起名叫丘。字仲尼,姓孔。
孔丘刚出生不久,叔梁纥就去世了,葬在防山。防山在鲁国东部,孔子无法确知他父亲的墓在哪里,因母亲对他隐瞒了这件事。孔子小时候做游戏,常常摆设俎豆等祭器,模仿祭祀时的礼仪动作。孔子的母亲去世后,就把灵柩暂时停放在五父衢的路旁,大概是出于慎重而没有马上埋葬。陬邑人鞔父的母亲告诉了孔子他父亲的墓地,然后他才把母亲的灵柩运往防山和父亲合葬在一起。
孔子腰间还系着孝带,季氏设宴款待名士,孔子前往赴宴,阳虎拒斥他说:“季氏款待的是名士,不能让你参加。”孔子于是退出去。
19-孔子
孔子十七岁的时候,鲁国大夫孟子病危,告诫他的儿子懿子说:“孔丘,是圣人的后代,祖先在宋国败落。他的先祖弗父何当初本来是宋国的继承人,让位给弟弟厉公。等到正考父时,辅佐戴公、武公、宣公,三次受命一次比一次恭敬,所以鼎上的铭文说:‘第一次受命时曲身而受,第二次受命时弯腰而受,第三次受命时俯身而受,走路时靠着墙根走,也没有人敢侮辱我。用这个鼎煮面糊,煮稀饭,以此糊口度日。’他的恭谨节俭到了这种程度。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然不一定当国执政,但必定会有显达的人出现。现在孔丘年少而喜好礼仪,大概就是要成为显达的人吧?我马上就要死了,你一定要拜他做老师。”等到孟子去世之后,懿子和鲁人南宫敬叔就去向孔子学礼。这一年,季武子去世,平子继位。
孔子家境贫寒而且地位低贱。等到成年后,曾经做过季氏的门下小吏,负责管理仓库,出纳钱粮计算得清楚准确;又当过管理牧场的小吏,牲畜繁殖得很好。于是被提升为管理营建的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在宋国、卫国遭到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厄困,于是又返回鲁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叫他“长人”,觉得他跟常人不同。因为鲁国再次善待他,所以返回鲁国。
鲁人南宫敬叔对鲁君说:“请让我和孔子一起到周去。”鲁君给了他一辆车,两匹马,一个僮仆,随他出发到周去学礼,据说见到了老子。
孔子在周学礼成后,告别离去时,老子送他说:“我听说富贵的人送别时赠送财物,仁德的人送别时赠送言辞。我不够富贵,就盗用仁德之人的名号,用言辞为你送行,这些言辞是说:‘聪明深察的人常常靠近死亡,这是因为他喜欢非议别人。博学善辩、见识广大的人常常危及自身,这是因为他喜欢揭发别人的罪恶。做子女的不应该只想到自己,应该一心想着父母,做臣子的不能够只顾及自己,而应该一心想着君主。’”
回到鲁国以后,孔子在政治上仍然没有发展,他只好重振私学。这时他收的学生中有7岁的颜回,这是颇令孔子得意的一个学生。
公元前496年,当孔子56岁时,他又由大司寇行摄相事。孔子摄相后,杀掉乱政的大夫少正卯。鲁国政清民安,一派升平盛世。这时,齐国害怕鲁国得以大治,黎痫向齐王献计,决定给贪图享乐的鲁定公和季桓子这两位鲁国的实权人物送去了美女和匹骏马,以乱鲁政。鲁定公以为齐国甘心俯首,便接受了这笔厚赠。从此,鲁定公与季桓子整天沉湎于女色,怠于政事,对孔子的进谏也不予理睬。同时对孔子的态度也渐渐冷淡,孔子见无力劝阻,便对鲁定公失去信心,也只好“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周游列国14年,寻求倡扬他的政治主张的机会。
孔子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期间,孔子曾经在陈、蔡之间受困,绝粮7日,弟子饥馁皆病,但孔子依旧不改其初衷,坚持讲诵、弦歌不已,表现了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公元前484年,孔子风尘仆仆地回到了鲁国。鲁国以鲁哀公季康子为首的君臣虽多次向孔子问政,但最后还是没有起用孔子。此后的5年里,孔子专心从事文献整理和教育事业,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授徒多达三千多人,而道德高尚精于六艺的就有七十二贤人。
孔子在71岁那年春天,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也去世,享年才41岁。这对孔子又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他知道来日无多,以《春秋》作为绝笔。公元前479年的一天拂晓,孔子起床后,来回地踱步,自言自语道:“泰山要崩塌了啊!顶梁柱要折断了啊!哲人要凋萎了啊!”从此他卧病不起,7日之后孔子去世,享年73岁。
孔子死后,为后代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首先,孔子强调仁,这是充满人道主义的光辉思想。作为仁的表现形式,孔子还强调礼,并提出“礼治为本,法治为辅”的治国方针,提倡奴隶制社会中的精神文明建设。后代封建思想家将孔子的思想发展为礼义廉耻,称之为国之四维。汉朝董仲舒更将孔子思想提升到至高无上的地步,从此孔子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而其积极的一面,则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此外,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兴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口号,打破春秋时代“学在官府”的局面。孔子还提出许多十分有益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经孔子编著整理保存下来的诸如《春秋》、《尚书》、《诗经》等则泽被后人,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他被公认为我国古代第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在今天世界上也有广泛的影响。
老子与《道德经》
老子(约公元前580年~约公元前500年)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人(今河南省鹿邑县)。他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据说,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周礼等方面的学问。老子著作《道德经》被道家奉为经典,老子即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道教徒们把老子尊称为“老君”、“太上老君”。老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老子年少时曾追随常枞学习礼乐,深受常枞的思想的影响。
老子主张贵柔、处弱。这种思想来源于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总结,是一种极富智慧的表现。青年时代的老子曾经做过周朝的藏书管书吏一职。由于管理的是国家的图书、档案,所以老子很早就很全面系统地阅读了大量书籍,成为一个博学的人。
老子的晚年,周王室发生内乱,景王崩,王子朝叛变,从守藏室中带走了大批周朝的典籍逃奔到楚国。他的出走,使老子蒙受失职之责,因此丢失了王室图书管理员之职。老子弃官出走后,开始过隐居生活。隐居期间,由于闲暇无事,便与好友尹喜小斟几杯,尹喜是老子的老朋友,后世也有人把尹喜与老子并称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两人在一起时,老子经常谈到他对时势及道的见解,尹喜深受启发,并向老子提议将他的学说整理成文字。老子闻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将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创作之中,由于厚积薄发,很快写出了共五千余言的著作《道德经》,亦称《老子》。这部著作言简意赅,涉及对宇宙自然及社会人生的探讨。
老子骑牛西去
找张巧利要每天读点道德经这个图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它概括了老子思想的所有内容。老子通过对宇宙自然界的潜心观察,认识到天只是一种物质,并没有意志;天自有其内在运行规律,并不能主宰人世间吉凶祸福,所以神仙一说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