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他才去了一趟西藏,刚回来便摇身一变,有了专著,当了未入作协的“签约作家”;还凭着这本著作,去了地方一所大学的中文系读研究生呢!那也是因为他父亲曾毕业于该校,是该校的“光荣”,如今又被该校聘请为研究生导师。而他刚好便读自己父亲的研究生得了,连考试都不用,并且上学、毕业、拿文凭之类,干脆直接在自己家里。看来,这完全是该校讨好他们。只可惜他的命运还不是最好。如果他是世界首富的公子,或是某大国总统的爱儿,岂非更妙?根本不用累着去爬高原、写东西,就可以风光、荣华一生嘛!
前年,当地的一家报社,竟阴错阳差地找到了某青年评论家的头上,约他就类似现象写一篇小稿。报社的初衷,大概是想让他为人家歌功颂德一番。可该评论家并未买对方的帐,而是老实不客气地写了一篇《用脚写作,还得用脑写作》,客观地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因为是约稿,责任编辑不好枪毙,只得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把这个稿子给发了。果不其然,“签约作家”老兄与其老子看了后据说很不高兴,而该报社为此也“封杀”了该评论家半年。
5、只有三句话
——告校园文学青年书
这是一个“众人熙熙,皆为利来;众人攘攘,皆为利往”的时代,“天上掉下一块石头,砸着三个人,一个是作家,一个是诗人,一个是文学爱好者”的现象,早已一去不复返矣!为此,本文想与大学文学“同志”们探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文学是什么?古今中外,见仁见智,不一而足。一言以蔽之,文学不是为了变成专业作家、著书立说、牟取大量名利而专设的一种工具、一条渠道,或曰“敲门砖”;而是一个人精神的需要、内心的需要、力量的需要,是整个人生的需要。人不能为活着而活着,那就与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了。在吃饱饭、穿足衣之后,在劳作、起居之时,我们还得思想、还得享受(非物质的),这就需要文学。更何况,当今是一个和平年代,没有兵荒马乱、饥寒交迫之苦,文学尤其不可匮乏。“穷则思变,富而修文”嘛!在乡下,老百姓们没事还摆“龙门阵”,说“三国”,话“聊斋”呢!何况我们“太学生”!
所以,不管文史哲经法、理工农林医什么专业,不管学中文不学中文、搞文学不搞文学,都应该用文学的精神食粮去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文学不仅仅是一味爬格子的人的“专利”,也不仅仅是风花雪月、玩弄文字。读读中外名著(包括文史哲经法)、背些诗词名句,为每个大学生所应该而且必需。在重操作、重实用的当今校园,只想着背英语单词、计算机过级、去公司兼职,甚至所谓“文学青年”不读名著、不追求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一味耍“文学杂技”,一味把眼光盯在发了多少篇稿子上,结果没有几篇在思想性、艺术性上达到较高的总体水准,这些学生无论如何是肤浅的、简单的、平庸的,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无法干得很漂亮。
其次,写作是什么?写作也不仅仅是一味当作家、搞创作的人的事;可以说,几乎每个人(尤其现代人)每天都无法离开写作。记日记、写家信、求职信、课程作业、实验报告、入党申请书、年度总结、发言稿……都离不开基本的文字表达能力,与对每种实用文体类型的写作要求。假如一个大学生毕业后连情书都写不通顺,岂不让人家笑话!这种情况,近期倒接连听说。此外,现在网上E-MAIL、QQ、MSN、聊天室、论坛盛行,与对方交流、发表意见也需要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啊。有些人还要开自己的博客、网页、专栏、个人空间什么的,那更得具备较高的写作功底了。尤其是目前中国的大、中学校,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听说读写(主要是写作水平)是任何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几项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加上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写作更应该得到所有学子们的重视。
所以,大学生们应养成“大写作”的意识。不管是不是搞专业创作的人,平时都得多练练笔才好。而且,训练写作基本功要全面发展,不管是一般文章还是文学作品,不管是新闻报道还是诗歌散文,都应拿得起放得下。或议论或记叙或描写或抒情,或豪放或婉约或尖锐或平和,或华美或朴实或庄重或戏谑……各种体裁、题材、手法、风格都要尝试一下。一些所谓的“文学青年”写起诗歌(所谓“先锋诗”)来倒很能“进入状态”;但要他写篇一般的文章,却连最起码的文从字顺、表情达意都做不到,更岂论文采、见地!我们鄙视之为“发育不全(或豆芽菜型)”的写作者,大家千万不要步其后尘。
第三、作家是什么?作家有“大”、“小”之分。进了大学中文系或新闻系,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甚至发表了一些东西,毕业后进入新闻、出版部门工作,给自己发表也与老同学、新朋友互相发表,几年或十几年下来,亦积累了相当数量的“铅字”,有的还出过一、两本书,加入了省、市级作家协会。这种人也被称为“作家”,但只是小作家而已。小作家占了“作家”群体的极大部分。而真正的大作家不仅如此,他有广博的知识、独到的思想、卓异的个性、非凡的激情、远大的目光,有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他的作品能较好地把思想性、艺术性结合起来,既有政教功能又有审美功能,体裁、风格、手法都很全面,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简而言之,大作家是把文学当事业,小作家是把文学当职业,一字之差,判若云泥。实际上,大作家才是作家的真正体现。可是,他们寥若晨星,常常可遇而不可求。
要成大作家,极为困难。除了主观上个人后天的努力,还有先天的才华、灵气,客观的时代、机遇等因素。但大家可以尽量往这方面努力。比如说,不为发表作品而发表作品,不为读书而读书,不为当作家而当作家;潜下心来,甘坐“冷板凳”,厚积薄发,一旦水到渠成,自然有一天会一鸣惊人、脱颖而出。在阅读上,不仅读最新报刊也读名著,不仅读文学也读其它书,不仅读现代派作品也读过去的典籍。在写作上,力求体裁、题材、风格、手法的全面,不一味写诗歌、小散文,一味玩技巧、表现个人小情调。“破万卷书,行万里路”;分析问题要有自己见解、有开拓精神;关心国家要事及百姓琐闻;培养丰富的内心情感与敏锐的洞察力;持之以恒,淡于名利,耐得寂寞……照这样下去,何愁有朝一日不成就卓著?
文学是每个人(尤其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写作是每个人(尤其大学生)的能力之一;不为仅仅当一个小作家而自满(尤其大学生)——这正是本文最想说的三句话。这些本来也并非何等高明、独特的观点,却常常有强调的必要。要想让自己的创作有前途,那还非如此做不可。
附录 大学也应该改变一下了
中国传统启蒙圣典《三字经》的开篇就说:“人之初,性本善。”当今有一部分大学生,的确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不够理想。但是,他们肯定不是一出生下来就是这个样子、就有这么多问题的。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因当然很多,本章就来粗浅地聊一聊这个话题。
说到当今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的问题,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以外,也有整个社会、时代的原因,有家长、家庭的原因,有小学、中学、大学的原因,有教师的原因。著名教育家、清华大学已故校长梅贻琦老先生也曾说过:“学生没有坏的,坏学生都是教出来的。”
近期大学总体问题很多、大学德育教育失责、大学人文和学习环境不好、大学盲目扩招不合适、普通本科教育方向有偏差、素质教育仅仅是教知识与能力;大学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大学教师的教学风格有问题……是阻碍大学生成长与成材的重要客观因素。
但说一千也好道一万也好,大学生们要是由于各种原因,所以道德修养淡薄、学风素质不佳、个性思想缺失、世俗化、功利化,那是绝对不会有什么好前途,绝对成不了大器的。要想做个有前途的大学生,就必须抵制上述各种原因的影响,排除一切实际困难和不利因素,在各个方面都尽量表现好一点,让自己向良性循环的方面发展。
不错,中国现在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走向普及化了,社会上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了,总体情况越来越差了,这是很正常的。就全体大学生而言,我们确实不应该过多地责备、过高地要求他们。但是,你若要成为大学生中的那少数优秀分子,就必须树立远大理想,严格要求自己,从规模庞大的普通大学生群落里脱颖而出,笑傲校园,走俏社会。
大学是应该改变一下这些问题了。要是大学改变不了,大学生也要改变自己!
1、请停止“妖魔化”大学生!
造成当今一部分大学生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很复杂,不能完全归咎于大学生自己。所以,有人提议“停止妖魔化大学生”。因为,当大家重新回过头来审视大学生的这些问题时,就会发现,所有这些“罪”,其实都是整个社会、整个大学的问题;然而,当落在大学生身上时,却得到了极大的强化。
在SARS爆发时逃离到外地的,除了大学生,还有民工与一些有钱人,社会却只怪罪大学生,这就不合理。一夜情、卖淫、当二奶、虐待动物、心理疾病、随波逐流、堕落……这些社会过渡期的典型问题,也都可以在大学生群体以外找到落脚点,但是为什么世人只关注大学生,只问大学生怎么了?这也不客观。自从大学扩招及民办大学大量出现以来,大学生群体获得了极大扩充,对于城市青年来说,上大学已经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大学生的普遍化,自然会使社会问题在校园内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因为这个群体更加社会化了。然而,在一定时期内,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带着特殊光圈的大学生,仍然是知识、善良、高洁的代名词。印象中的他们,依旧生活在象牙塔内,不食人间烟火。这种认识的差异,给某些媒体以推波助澜、借机炒作的空间。因为,就吸引注意力及制造冲击力来说,“禽兽”永远没有“斯文禽兽”来得猛烈,“玉碎”永远比“瓦破”更另人惋惜。
随着近年来我国各地大学的不断扩招,现在的绝大多数大学生,早就成了流水线上出来的“工业品”,而远非过去那些精雕细琢的“珍品”了。倘若仍用以前那种苛刻的标准来要求他们,未免显得有点不近人情。大家更应该以一种平常心来看待他们犯的一些错误。
据《中国青年报》2004年7月4日调查显示,约有23%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问题。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约有30%大学生感觉压力很大。他们的压力,部分来自所学专业并非所意愿,这使得他们长期处于内在的冲突与痛苦之中。另外,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各种大小不断的考试、严峻的就业形势等,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还有近35%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恋爱失败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变异是最为突出的现象。有的人因此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另外,14%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出现焦虑症状,12%存在敌对情绪。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不同的阶段性:一年级大学生集中表现为新生活适应问题,兼有学习问题、专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二年级出现的问题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三年级集中在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问题等。而和城镇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一些。过度的压力使大学生们在情绪上容易失落、苦闷。从现实生活来看,大学生们在中学时形成的优势消失,“中心”地位受到威胁,也会使之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此外,在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比重,他们常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心理较为脆弱,也容易引发上述问题。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是目前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当今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怨谁?一,各大学疯狂扩招,没有计划,供过于求;社会上大学生满天飞,货多不值钱。二,许多用人单位“水涨船高”,非名校毕业、高学历、有工作经验不可,只看表面,不问真才;当然还要凭关系、机遇。三,大学生自己不但知识有限,能力、经验也确实欠缺;又眼高手低,期望太过,不愿下基层、不愿去私营企业、不愿干重活粗活脏活,心态不够平和、健康。四,在大学生的不良心态与选择中,家长起了推波助澜的副作用。如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久久无法“断乳”,这就在于家长过于溺爱。五,各大学只教基础知识,不教或少教实用能力;但问题是,只教基础知识固然不行,光教实用能力又行吗?要是这样,还开大学干吗?干脆办技能培训班嘛!所以,关键是大学没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两点都没做好,不但实用能力没学到、实践操作很缺乏,基础知识也掌握得不够扎实、全面。
2、大学生有困惑,社会、家庭、学校、自己……都有责任
当今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有不少缺陷与误区。就总体而言,数量在增多,而质量在退步。少数大学生很糟糕,多数大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糟糕的方面。这就必然导致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不能“畅销”。这究竟是谁之过?
梅贻琦老先生曾经说过:“学生没有坏的,坏学生都是教出来的。”(另外,“大学何谓大?非有大楼,而有大师焉。”这句名言也是出自这位可敬又可爱的老人家之口。可主要问题在于,人家许多年前提出的观点,我们都明白,可是为什么都不去做,或是做不到,甚至做得更差呢?)但是,为此能不能说,大学生就真的本身没有坏的了?大学生就真的自己没有责任了?这也不对。
应该说,社会、时代;家庭、家长;学校、教师;自己——四个方面都有责任,而自己还是最关键、最主要的。
首先是全社会与整个时代的罪过。也就是社会教育上出了问题。或者说,时代大气候决定了校园小气候,时代决定了个人。
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混乱的世俗社会。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复杂的过渡时代(有人称之为“转型期”,并不恰当)。为什么现在呼吁“建设和谐社会”,因为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存在。
当大学里的行政部门还是在居主导地位,当人民公仆(哪怕官职很小的)可以不尊重教师的人格,当学生可以瞧不起教师,当看门的可以对教师不客气,当教师觉得自己在学校与社会上没有地位,于是干脆不管学生怎么样了,自己只得、或者是愿意承受这种礼崩乐坏的现状,并四平八稳、懦弱平庸地混着教学工作,混着学历、职称、薪水……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岂不可悲?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岂不可悲?
随着整个国家体制、社会形势、时代观念的变化,物质至上、商业至上、实用至上、个人至上、享乐至上……其排山倒海、浩浩荡荡之势,又有谁可以砥柱中流、力挽狂澜?
当社会兵荒马乱、颠洼流离、暗无天日时,人们便要振臂高呼、改革现状、变法图强;当国家政权稳定、天下太平、衣足食饱时,人们便只是关心个人的生存状况与生活质量了,只在茶余饭后来些低吟浅唱、闲情逸致,所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