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6200000028

第28章 校园“文青”就是要这样写(1)

本来,大学生中爱好文学的只是少部分人,并不是此著中主要想反映的当今大学生中所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因为考虑到,本书中的许多读者,就是正在读的大学生朋友,而且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还是文学至少是文史、人文、阅读方面的爱好者、写作者,甚至很多还会是中文系或相关专业(如新闻传播、影视广播、导演编剧、编辑出版、历史、哲学、美学、外文等)的大学生;且当今大学生的文学创作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很有值得反映、讨论和建议的必要,所以才专门设立了这一章。

当今大学里部分校园“文青(文学青年)”创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包括本章提到的,如整体创作风气不佳,寂寥平静,很不景气;整体才学素质不高,非常优秀的大学生作者并不多;创作缺乏个性和思想(如一味模仿成年人、成功者、社会主流;脱离现实生活,一味玩技巧、瞎编故事等——这些方面其实也是属于世俗化的倾向),过于世俗化(如不是“小资”而要装“小资”、太暴露的性描写与成人心态等),过于功利化(如发“北大财”、发“西藏财”、只为获奖与成名而写作、个别作者甚至有道德缺陷等);以及其中的一些具体表现:视野狭窄、题材有限、内容空洞、缺乏主题,甚至晦涩虚无、矫揉造作、东拉西扯、不知所云等等。这都是不好的现象。

那么,校园文青的创作究竟如何才能有前途?本章各篇里均有很详细的建议。最后一篇《只有三句话——告校园文青书》中写道:“文学是每个人(尤其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写作是每个人(尤其大学生)的能力之一;不为仅仅当一个小作家而自满(尤其大学生)——这正是本文最想说的三句话。这些本来也并非何等高明、独特的观点,却常常有强调的必要。”当你明白了这3句话,并能够认真地去照做时,那你离创作出大成果的那一天也就不远了。

1、大学文坛不能再这么冷清下去

1989年3月26日,北京大学毕业的青年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几年后,北大乃至北京诸高校爱好文学的大学生们,就在每年的3月26日举办诗会,以纪念包括海子在内的“殉诗英雄”们(北大籍“三剑客”海子、戈麦、骆一禾等)。1993年是第一届,如今已举办了17届。

据刚大学毕业的一位文友介绍,2004年9月10日,他“跨长江,过黄河”,从南方来到京城读书。2005年3月26日,他第一次慕名而去北大,参加了纪念海子十六周年祭日暨北大第十三届“未名湖”诗会的活动。冷冷清清的教室里,稀稀落落坐着从京城各高校赶来的诗歌爱好者与“校园诗人”们数十名(当然以北大人为主体,但据说几位其诗坛“大腕”因故缺席),让人倍感悲凉。回来后,他写了一首诗,最后几句是这样的:“缪斯女神空空如也的双眸,似乎透出些忧郁。但走近才知道,人们已许久没给它清洗。欣喜的是,我终于与一些人坐在这里,等待戈多。”

大学文坛的寂寥与平静,尔致于斯!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在莘莘学子趋于功利、实用的大学校园内,这又有啥稀奇呢?“未名湖”诗会这些年倒是一直在搞。但是,听北大的“文青”们反映,参加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少了,不知还能否维持下去?

人大某“文青”曾写过一首名叫《酒客》的短诗。该诗近些年来在全国各地不少报刊与网络上登载,产生了一定反响。其中几句是这样的:“秋风乍寒,我独坐于午夜街尾,用路灯烤暖,用冰镇啤酒烤暖,用行人的冷眼烤暖。”初看,这首诗只是写一个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无人理解,孤独而又热烈的情形。其实,它也反映了一个作为在全国著名文科大学、而且还是在中文系上学的爱好思考、读书、写作的青年,却发现周围没有一个志同道合者,大家都只是在为考试(包括课程高分、名次靠前、拿到奖学金、老师表扬、同学羡慕、将来留在北京、保研、考研……)而学习,对自己的追求和行为很为不解、鄙视、冷漠,于是感到非常迷惘且敏感,既难过又自豪、既凄清又超然的心境。

另一个证明是,当时京城几大高校(北大、人大、清华、北师大、北外、中国政法等)的十数家文学、文化社团,成为挂靠于文化部、民政部的一个民间文艺团体——丹青艺委会的理事会成员,不定期地在“北外”的地下室聚会。每次就那么几个人,据说已囊括北京诸高校在校学生中的文学“精英”了。每次的主要话题都不外乎:寂寞、孤单、冷清。不是么,定期活动的文学社团越来越少,文学活动(包括名家讲座、征文比赛、主题讨论会等)越来越少,社员越来越少,社报、社刊越来越少,往外投稿的越来越少……除了经费不够、没有场地、校方不重视外,“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校园文学爱好者的数量越来越少,素质也越来越差!

北大文学社的负责人说:搞一场诗歌朗诵会,台下的人比台上的人还少;北师大文学社的负责人说:有些学生倒挺有“才气”,但催促他写篇稿子,比让公鸡下蛋还难。另外,京城中凡有中文系的学校、而且这些中文系都还位列全国前茅——如北大、北师大、人大、清华、首师大、“解艺”等,其文学社长还得长途跋涉,到没有中文系的“北外”去聚会!因为他们都没有固定的场所。

看看人家上个世纪80年代,在北大、北师大,涌现出了多少至今仍在中国文坛纵横驰骋、风光无限的新生代诗人、小说家、评论家、学者!那时,校园里出了多少社团刊物、多少文学讲座、多少诗文佳作、多少优秀选集!

不唯北京,在外地,譬如武大、南大、复旦、南开、中山、山大、厦大、川大等校,其近些年与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亦形成鲜明对比。

当然,今天也有一些“校园作家”、“校园作品”:谁的电视剧播放了,扬言要写出“中国的《飘》”来;谁又自费弄了几部诗集,加入了中国作协,不日将出国留学;谁又在什么大型纪念性征文活动中拿了个一等奖,接受北京电台采访;谁又加盟了一套“长篇少年小说丛书”的创作……

但是,揭开其外表,真相又是怎样呢?或父母就在新闻出版部门工作,发表、出版自然容易;或一味“投机钻营”,为一些重大社会活动所需而精心应制;或适应时代,抓住选题,却不顾粗制滥造;或出版社、报刊、“关系户”为其大作宣传,实则并非那么一回事……

其中有些“作品”倒是文字、意象挺好的,赞美性的主题也挺可观,但其个性、其思想,又在哪里呢?既不反映真实,又不表现真理,算是好作品吗?

个别淡于名利、甘于孤守的“纯文学写作”者们,倒是在为文学审美本身而尽心尽意;但脱离现实、缺乏意义,毕竟有失偏颇。致力于提高艺术性的精神值得提倡,如能再增加一些传统美德与人民性,不更是锦上添花么?

大学文坛之寂寞,在于作者、文章、活动太少;大学文坛之平淡,在于令人叹服的作者(品才学识皆过人,潜力无限)、文章(思想文字俱佳,精雕细刻且意义很大)、活动(主题积极,较有影响,波及久远)尤少矣!

难道这仅仅是时代原因吗?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文学“同志”们,振作起来!行动起来!

“还我们以辉煌!”

2、缪斯的小情人,你的出路在这里

——近20年来大学校园文学创作鸟瞰

恢复高考至今,新时期30年弹指一挥间。大学校园里的文学创作,几乎从未停止过。但真正要说出现较稳定、活跃的局面,那还是前些年的事情。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学校园文学的兴旺,大学校园文学亦迅速崛起。

要提到大学校园文学,就不能不先说一说中学校园文学,这是校园文学中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坚持时间最长、最充满热情的一支队伍,是大学校园文学的基础。大学生从中学生中来,纵使当时并未形成有意识的创作、发表状态,但在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创作理论、文学功底等方面已开始酝酿与准备。

改革开放时期,中学生文学的异军突起是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的独特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初始,便已有不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先是山西师范大学的《语文报》,继而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河北省文联的“全国中学生文学夏令营”,以及其它众多面向中学生的报刊与正规或民间文化组织,通过发表作品、征文比赛、评选“十佳”等种种方式,带动数十万乃至上百万计中学生文学爱好者,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创作热潮,迄今势头尚为可观。其中的佼佼者,胡晓梦、陈粤秀、毛梦溪、马朝阳、田晓菲、韩晓征、刘梦琳、王蕤、马璇、任寰、肖铁、李芳芳(多系女孩)……一个个被保送或特招进了北大、人大、北师大、武大、复旦等名牌院校中文(或新闻)系。而裴志海、詹宓等人则走进了军营。(最近听说,“文学另类天才”韩寒,复旦大学打算破格录取他,而他还不乐意。另一位郭敬明,则在上海另一所高校就读;西北大学有个李傻傻,武汉大学有个胡坚,北京工业大学有个孙睿,张悦然则在新加坡上大学——他们都刚毕业。)

中学生充满浪漫情怀,对文学事业有神圣感,热情奔放,且人数众多,各地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文学活动风起云涌。但他们毕竟知识有限,思想、经验都还不够成熟,文字带有明显的学生特征:清新、优美、简单、稚嫩。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从事创作,一般是凭借其天赋、灵气,容易“进入状态”。他们喜欢参与,投稿、文学大赛,“东边不亮西边亮”,时间久了,积累的“铅字”、获奖证书就多了,通过信息、名气、关系,还得花一笔钱,在香港或内地某家省级文艺(人民、教育、少儿等)出版社弄个小册子,加入什么“作家协会”,即可“名正言顺”地迈进大学门槛。这些人平时只顾爬格子,社交又多,阅读面仅限于最新文学报刊,而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创作理论方面普遍较差;有些人一味玩“先锋”,刻意形式,甚至连基本的文字功底都不行。有一个曾被评为“全国文学少年”的“校园诗人”,他发表的作品、获奖证书一大堆(包括与名作家、大人物们的合影),竟然语文总不及格(其它科更不用说);作文亦难拿高分,连起码的文从字顺、表情达意都做不到。“唐宋八大家”哪几位、阿·托尔斯泰与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各是什么,都不知道。他还振振有词:“这与我写诗有啥关系?”又据某报刊调查,大、中学文学社团中,看过“四大古典小说”的社员仅占10%。

除了整体问题(知识面有限,基本功不扎实,风格、题材单一,人文气息淡薄,急于求成等)外,还有不少“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象。有些校园写作者,能力原本一般,一味追名逐利,不认真读书与练笔,只管胡编乱造、游戏文字,四处寻找发表及获奖机会,自费出书,进了大学;在大学又是混学分、混文凭;好不容易熬到毕业,纯粹是从升学、就业的利益出发。还有不少人,其父母或亲戚在有关文化、新闻、出版部门工作,利用传媒炒作,大肆宣传与吹嘘,“神童”、“天才”满天飞,尤勿可取。

从中学到大学,前些年整个校园文学的产生、发展与辉煌,原因是多方面的:①成人文坛空前繁荣的带动,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②国家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给文艺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环境条件;而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现实生活,又给校园写作者们奉献了丰富的题材来源;③众多文学或综合性报刊的创办,面向学生的栏目增多,征文、评奖活动此起彼伏,为大家提供了许多发表习作的园地与表现才华的机会,这反过来又推动了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但总而言之,由于整体或自身原因,大部分中学文学爱好者被保送进大学后,便“江郎才尽”、“泯然众人”,也便很正常了。一个被保送到人民大学的“小童话作家”,风格依然照旧,水平仍无进步,“作品”难以卒读。一个在北师大中文系学习的湘籍老资格特招生,在中学时文章写得相当漂亮,质朴清纯、情真意切,散发着泥土芬芳;可进大学后,则反常地文思枯竭,连信也写得错字连篇、文句不通。几年前他毕了业,进入北京某报刊做编辑,据说成绩也并不怎么出色。上海某大学新闻系的一个知名“校园诗人”,倒还在不停地发作品,一些报刊上亦时见其“佳作”,文字倒还挺美,但无非是风花雪月、男女思恋、个人情绪,其内容、风格、质量只能“在原地踏步踏”,没法再提高与完善了。

大学校园文学是中学校园文学的继续,故程度不等地存在着种种中学校园文学的“痼疾”。如果说中学校园文学还属于百分之百的“校园文学”范畴,大学校园文学便该是由“校园文学”走向“成人文学”的过渡时期了。校园写作者们应在自己的才能、功底、思想、个性、知识面及作品的文笔、主题、风格、题材、体裁等方面有较大突破才行。事实上,大学校园文学也的确具有这种“两栖”性。

真正活跃在大学文坛的写作者,不再以过去的中学“校园诗人”为主体,倒是那些知识面较广、基本功较扎实、体裁及风格较全面的人。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陈建功、黄蓓佳、陈世旭、阎真、池莉、方方、韩少功、张炜、贾平凹、聂鑫森等人分别入了北大、武大、湖南师大、烟台师院、西北大学诸校;80年代中、后期,海子、西川、戈麦、骆一禾、苏童、余华、格非、陈染、林白、邱华栋、洪烛、姜丰、叶兆言、于坚等人分别入了北大、北师大、武大、复旦、南大、云南大学诸校。而90年代至今仍在大学文坛上坚持写作的,如北大的西渡、臧棣、余杰、彗星、胡续冬、胡少卿,清华的穆青、姜涛、吴虹飞、向祚铁、徐晨亮,人大的邓凯、方文竹、肖飞、彭凯雷,北师大的沈浩波、李师江、李阳泉,南大的蒙郎、复旦的任晓雯等,他们继往开来、承前启后,为大学校园文学贡献着自已的青春与才情。

大学文坛各有自己的团体与阵地。北大、北师大文学社都叫“五四社”,跟其优秀的历史传统有关。人大文学社叫“十三月”,颇有哲理与诗意。后来他们又搞了个“中流社”,体现以天下为己任、自强不息的入世豪情。此外,北外的“言心”(冰心为其题词“言为心声”),南开的“南开”,武大的“芳草”,天大的“绿岛”,复旦的“萌芽”……亦各有其来由与含义。

偏隅西北的兰州《飞天》杂志,20世纪90年代初为全国高校文学社排座次,人大“十三月”赫然居第一。武大的《写作》杂志(中国写作学会会刊),似乎也对人大情有独钟。其实,只有自称执大学校园文坛之牛耳的“北大派”,才并非浪得虚名。典型的学院派特色、强烈的现代派气息、众多优秀的知名诗人与代表作,令人不得不佩服。北京《大学生》、河北《诗神》、安徽《诗歌报》、四川《星星诗刊》等刊物一直颇为看重北大,不无道理。

大学各文学社团与创作者个人,都在为着自己的理想与事业而努力。相对个人而言,社团的命运更惨。各文学社一般挂靠于所在学校的团委,或其下辖社团部,由于缺少经费与人力,搞些名人讲座、征文比赛、聚会交流、外出社调,或编办内部报刊,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或干脆倒闭,或名存实亡,或苟且偷生,也是常有的事。至于个人就好得多了,没有后顾之忧,发表作品不再困难,加上一定的稿费收入,处境总算不错。他们中不少人已积累一大堆“铅字”,甚至结了集子,入了各级作家协会;毕业后进一些报刊或文化机构从事编辑、记者工作,业余搞搞创作……各方面可谓名正言顺、前途畅通。剩下的就只有创作再创作、提高再提高了。

同类推荐
  • 搭讪宝典:快速赢得信任的黄金话术

    搭讪宝典:快速赢得信任的黄金话术

    ,搭讪技巧就是跟陌生人交流的话术。搭讪的各种情景、案例、场合、功用、本质分析、训练方法、进阶层次、必杀秘技等,搭讪,全部收入,或者为了应付尴尬局面而主动去跟陌生人讲话,其目的就是为了结识对方。《搭讪宝典:快速赢得信任黄金话术》内容丰富全面。简单地讲,真正做到让您拥有一本,是指想跟人接近,从此终身受益
  • 办公室秘战:在人脉角逐中平步青云

    办公室秘战:在人脉角逐中平步青云

    在办公室里,如果你想要更快地晋升,想要平步青云,就必须学会从现在开始积累和拓展你的人脉。因为,在职场中人脉就是你的命脉,谁掌握的人脉越多谁在职场中的优势将越大。
  • 优秀员工不找借口的24堂课

    优秀员工不找借口的24堂课

    “不找借口”是每个优秀员工的职业精神与生存智慧。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功的人都是那些不找借口的人;而遇到问题或困难总是找借口推脱者,必定是失败者。本书围绕“不找借口”展开论述,利用24堂课的承载方式,为读者详细阐述了“不找借口”的理念。
  • 心态决定人生

    心态决定人生

    本套丛书从社会礼仪、为人处世、心志心理、感悟与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中归纳出最有实用性、最有指导价值,且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定律和成功范例。本套丛书涵盖了人类取得成功的所有主、客观因素,分析成功规律性的原理,使成功学这种看似玄秘深奥的学问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方法。
热门推荐
  • 我是超级优等生

    我是超级优等生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就会主动地学习,改变老师和家长“要我学”的被动情景,变成渴望求知的“我要学”的积极心态,从而为自己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且为达到目标而专注努力。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重生之微雨双飞

    重生之微雨双飞

    曾经她自私势利,错把后母当亲人,最后却眼睁睁地看着未婚夫和妹妹步入婚姻的殿堂。再次重生回到十年前,涅槃重生,她要亲手逆转自己的人生!救护自己的亲弟弟,争做高考状元,闯出自己的事业,爸爸想要认回她?后母想再利用她?门都没有!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总裁妻,为期一年(全本)

    总裁妻,为期一年(全本)

    夏威夷纪念旅行,他抛下她,去陪别人,让她心碎于此;家生剧变,一夕之间公司破产,他的一纸离婚协议,件件事接踵而来,让她应接不暇,更让她措手不及;一场阴谋,他不分青红皂白责怪到她身上,丢下狠话要她全家陪葬…………父母双双离去,大哥下落不明,民工蜂拥而至,她被围在街头被打得遍体鳞伤,他却公开表示与她早已离婚;得知真相以后,才知道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处心积虑所为,他们的婚姻只不过是一场骗局,从一开始就精心布局的一场骗局……把父母送上了绝路,害大哥被逼逃逸,毁了赫连家几百年来的基业……这一切竟是自己亲手造成,得知这一切的她,又该何去何从?…………六年后,她带着孩子重新回到伤心之地,不过已是罗敷有夫,见面不过一句“卫先生”,生疏得仿佛不曾相识;他亲眼看着她巧笑嫣然的依靠的别的男人的怀抱里,心为何有种名为嫉妒的情愫;偶然见到她的孩子,竟发现其中别有原因,那个孩子究竟是谁的?那情意绵绵的眼神,温馨的家居生活,他竟要借朋友的光才得以重温,那一刻,有什么在撕扯着自己的心;为什么你连仇恨都可以抛弃,没有爱,甚至连恨都不肯留下………………简介会逐渐修改,希望各位看官留下爪印和票票、收藏哦!(*__*)嘻嘻……偶要花花!偶要票票!偶要支持!!!
  • 逃爱上上签

    逃爱上上签

    本书已出版上市!(网络原名《被美男追杀:销魂逃亡路》)不是常说美男都会掉下山崖绝处逢生吗!花雅辛苦守在山崖下打算捡个身受重伤的绝世美男回家过日子,没想到掉下来的却是一柄大名鼎鼎的附身宝刀,随后花雅便踏上了被美男追杀的悲惨日子,皇帝王爷少主围着她团团转,却一个都吃不到嘴里……她可是制毒一流的天才铸剑师,看她怎么在这销魂逃亡路中桃花朵朵开!
  • 合二为一的姑娘

    合二为一的姑娘

    本书是由张志宏编著的长篇小说《合二为一的姑娘》。 树袋熊的女友岚车祸身亡,24天后的深夜,树袋熊突然接到岚的电话,说她在玉枷山下的西库镇,穿着医院的病号服,口袋里还有一支鹤骨古笛树袋熊将她接回了家,却发现她的身体里住着另一个人的灵魂几经周折,树袋熊得知,是广仁医院院长古永年教授将岚的记忆复制到了一心想死的女儿笛的大脑里。岚和笛在同一躯体内相处得越来越好,树袋熊感觉就像和两个双胞胎姐妹生活在一起。但当两个灵魂在一个肉体里努力合二为一的时候,树袋熊将怎样区分肉体与灵魂的真爱?而岚和笛又将怎样去选择自己的生活和情感?
  • 这样销售最给力

    这样销售最给力

    为什么那么多的销售人员在同一家公司。一天同样的24小时,销售一模一样的产品,别人的业绩总是比自己高?你知道全世界所有的成功人士是怎样成为成交高手的吗?你在销售工作上。是否已经发挥了个人100%的能力与潜力?你现在的成交率高吗?你知道全世界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成交高手吗?如何才能顺利获得订单?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签单高手?如何才能使小订单变成大订单?你想改变现状吗?你想成为超级销售战将。年收入破八位或九位数吗?
  • 食物圣经0—6岁完全食物手册

    食物圣经0—6岁完全食物手册

    可以帮助父母们解决下列问题 :·如何避免宝宝经常出现的饮食问题, 如偏食、挑食以及一系列因为吃得不 当导致的疾病,为宝宝一生的健康打 下基础。了解宝宝0~6岁每个阶段的营养需求,并 获得最实用、最有效的建议,而不至于被铺天盖地的广告所误导。 提供最新的食物营养信息,帮助父母 了解每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学会每餐的食物搭配,让宝宝吃得开心,吃得 健康。 当你的宝宝喜欢吃一些没营养的食物 时,你要学会一些特别有用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