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6200000018

第18章 既要有个性,还要有创见(1)

当今有部分大学生,非常缺乏个性,而且没有思想。别看他们或打扮得很特别甚至很古怪,或故意有些惊人的言行举止,或者有些还有不错的成绩、才能,但其实并无真正的个性、思想。就像西安秦始皇陵里的兵马俑一样,好看是好看,规范是规范,却都成了一个模子,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本章中写道:各高校里评出来的“十佳”、“优秀”学生代表,几乎是同一种特征和类型;他们在选电视频道时,竟然惊人的一致;“精致人生”里,他们得到了一切,却没有了自己;他们的成绩好是好、才能高是高,却只是技术性的、操作性的,并没有什么创造和改进;真正读死书的人,并不是那些在读自己想读的书、表面上学习成绩却不怎么样的学生,而是那些表面上学习成绩很好、却不过是在读别人让他(她)读什么就读什么的学生。

今天的社会上,一方面老是强调,要走自己的路,要有真才实学,要有特长,要学会创造,要知道用自己的脑袋去考虑、分析、评判、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每年高考结束,各报刊、电视、门户网站,还是在大力宣传所谓的各省市“状元”,而他们大多数还是靠读死记硬背混得的高分。

北大、清华、人大、中科大等名牌学府的领导们、中国的教育专家和权威们,他们一方面大声呼吁,要招收真正素质优秀、才学卓越、善于思考、有创造能力的学生;另一方面,在高考中极端高的科目总分,仍然是他们录取新生的几乎唯一标准。

在高考“指挥棒”、社会“大一统”,世人都已世俗化、功利化的今天,学生们哪里还会有鲜明的个性?哪里还会有独特的思想?可是,要是没有个性、思想,又怎么算是真正优秀的人才,怎么可能干出一流的、辉煌的成绩?怎么能够“畅销”?

最近,在某次朋友的夜宴上,北京一所学院的资深老师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前几天她主持班会,故意喊了一声“起立”,结果近100名学生全都齐刷刷地站起来了。她于是感叹地说,你们怎么这样没有个性,让你们站起来就站起来,竟然没有一个人不盲从的。可是,笔者问她,他们要真是不听你的话,大多数学生都不站起来,到时你的心情又会怎样?她一时哑然。

要做一个有前途的大学生,要干出一番事业,必须有鲜明的个性,必须有独特的思想。不能当“温吞水”,四平八稳。不能千人一面,循规蹈矩。不能没有异议,人云亦云。不能毫无主见,随波逐流。不能缺乏独创,因循守旧。

1、优秀并不是模式化、规则化

“新兵马俑时代”

不久前,在一所全国名牌学府里,一项名为“校园十佳”的选秀活动正如火如荼展开。20位候选人的“玉照”与“丰功伟绩”摆在教学楼旁边的橱窗里,在路人甲、路人乙……的目光中大出风头,神气活现,引起莘莘学子们的艳羡与向往。这就是“榜样”的魅力与作用!

在该20位候选人当中,10余位男士、几位女士,无一例外是系、校学生会干部;中共党员;平均学分在4.7以上;体育项目全部达标;遵守各种集体纪律与人际原则;也写过一些“不错”的“论文”或“社调报告”等。再深入分析一下:他们长得或斯斯文文或规规矩矩;家境大多在中上水平;从小扎实学习、听话;从重点小学到重点中学到重点大学,人生一帆风顺;没有其它什么独特的打算与想法等。

这就是如今的“优秀”大学生们:有一定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各方面素质较为全面,走着一条划一、平静的路子;没有独特的个性,没有自己的创见,没有另辟蹊径的经历;一个个很“优秀”,但也很相似。他们被授以钢琴、外语、书画等技艺,却无非是模仿前人,纯乎技巧上的完善;学习方面,也只是与实用有关的专业教材,而非专业、非教材、非考试性文字,则“千万少看为妙”;弄学术论文、实践报告,无非按部就班,定选题、查材料、安排结构,论证别人的结论,却哪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分析?写作方面,也只是文字加工、意象营造,而乏人文、乏思考。看来,今天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越来越“发达”、“先进”了。

再看看大家在公众场合的打扮:男子一律西装、领带、皮鞋,只不过西装或蓝色或黑色或灰色,皮鞋或国产或进口。女子一律发髻、香水、项链、戒指、礼服、高跟鞋什么的;偶尔与众不同地留个光头、穿牛仔服,也仅仅是掩饰内心的单调、空虚与平庸而已。

这就让人想起过去在书上或博物馆里见到的中国古代兵马俑形象。他们或坐或立,盔甲在身,长矛在手,怒目金刚,姿态端正,的确令人觉得英武、出色。可是,每尊兵马俑都很完美,他们之间又都仿佛毫无区别,千尊一式。今人不正像极了兵马俑么:规则、美观,却雷同,没有生命力。

包括他们的所作所为、包括他们自身,乃至世上万事万物,有一种趋向不容忽视:徒求外表上整饬、规范的“美”与“全”,而乏个性、本质上卓尔不群的“新”与“特”。学者詹克明认为:“等到我们几乎用人生的全部有效时间去应付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深的科学知识时,人类的聪明智慧就已发展到顶了。”(《裸猿人<道德篇>》)这又何尝不是整个人类世界的悲剧?

本文并不是反对全面发展;然而,如果全面发展得成了“兵马俑”,甘心舍弃独特灵魂而空余华美外表,岂不令人惋惜?说到底,这是一个重操作、轻人文的时代。莘莘学子的人生误区,大多源于种种教育的缺陷。个性中自然有精华、有糟粕,可是,为了更有利于自己事业的成功和获取名利,他们在剔除个性中的糟粕的同时,连其精华部分也给抛弃了。宁可不要个性,只要前程顺利。那么,他们永远也成不了杰出人物,仅仅是一名平庸之材而已。比起“美”来,“真”与“特”才能压倒一切!

“保护自我!”这必须成为我们青年学子的口号。只有做到个性与思想、做人与做事上的“真”、“新”、“特”三字齐全,大学生们才可能达到有前途之目的。否则,要真是进入了“新兵马俑时代”(“先锋诗人”总爱叫什么“新××主义”,此处不妨“依样画葫芦”之),自己也快完了。

大学里的“十佳”并不佳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在全国各地的许多大学校园里,评选“十佳”的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都已经举行过或正在举行类似的“作秀”节目。

据大学生们自己反映,这些评选活动,大概是受了时下“流行歌曲排行榜”、“中国年度十佳青年”、“年度畅销图书”等的影响,应运而生。它们的评选大多是严肃、公正的,值得信赖与学习。类似的选秀活动,有利于弘扬校园主旋律,发现各方面的学习榜样,促进大学生们积极、全面地发展,改善学风、加强修养,对目前提倡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有重大作用。

但是,大学生们又认为:在其具体的评选过程与参评对象中,也存在少许的问题。如学生干部、党员,及学分、成绩数一数二者所占比例太高,几乎达到70%至80%。他们“完美”则“完美”矣,却并不是货真价实的才学卓异之士。而真正有才学、有创见、有一技之长者,根本上不了“十佳”榜。再则,个别点缀在“十佳”榜上的一技之长者,也不是真正的才学过人。比如,某校一位体育特长生评上了“十佳”,但他的综合能力非常糟糕;另一位“擅长写作”的“十佳”获得者,其写作水平并非很突出,不过是在一家大报上发表了一些新闻照片以及若干“豆腐块”;有个班上的学生,成绩倒是非常优秀,可是高傲自负、性格古怪,不懂得处理同学关系。

对此,有些教育工作者认为,评选“十佳”有一定的价值与影响,可以提倡。但是,评选标准应该是包括人品、才学、追求、思想、贡献等在内的各个方面;评选对象力求全面,评选过程力求公正,以取得广大学生的信赖,并达到模范教育的目的。关键是,他们必须要在综合素质、个性特色上真正出类拔萃!否则就不应该上“十佳”榜。

2、当今“太学生”们怎么都选同一频道?

朋友小张曾因有事而多次出入于京城各名牌院校,发现了这样一个奇怪而“有趣”的现象:诸当代学子的宿舍内,当某台电视机播放的是体育比赛时,其他房里也都是看的同一频道的体育比赛。同样,当某个宿舍在看电视剧、新闻、广告等不同节目时,大家亦都是在看这个电视剧、新闻、广告……久而久之,他不免产生了疑惑:这么多家庭、遗传、地域、经历、性格、爱好、年龄、专业情形等千差万别、形形色色的当代“太学生”们,他们在选择电视节目上,却为何如此惊人地相似呢?

由于教育、时代、现代文明等方面的原因,人越来越聪明、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能力也越来越强;但同时,人也越来越千人一面、千人一腔,没有个性与思想。正如兵马俑,又像景泰蓝,每个都漂亮、精致,但每个都一模一样。法国19世纪大思想家狄德罗认为,人类生活越精雅文明,就越缺少诗意。著名核物理专家詹克明也说过:“等到我们几乎用人生的全部有效时间去应付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深的科学知识时,人类的聪明智慧就已发展到顶了。”振聋发聩,望当代人三思,望大学生们三思。

何谓个性?杰出人物凭其非凡的天资与后天的努力、丰富而曲折的经历,当其知识、才能、智慧、道德、情感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并且其本人具备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感受、独特的志趣与超拔的人格时,则个性的光芒便自然而然地焕发出来。换一句话说,杰出人才在自我追求上由于达到了较高境界,便自然形成了自己独特而纯正的个性,其言行举止、爱好志趣、日常起居、思想立场、情感世界、创意角度……都有着个人的一套方式,这是他们干事业所必不可少的。个性是人才自身的灵魂,同时也是人才从事事业的灵魂。哲学大师黑格尔认为:“美的理想正在于它不是一种纯然一般性的规范,而是具有本质上的个性,亦即具有特殊的性格。”艺术巨匠罗丹也有类似见解:“有个性的作品才是最美的作品。”过去,我们规范化、模式化的教育,现代高科技对个性、人性、人本、人文的忽略,社会只要求表面的成绩、成果、收获、名利,而导致一大批人才一味追求“成功”,个性及其衍生的见解、独创则荡然无存。而今天由上至下强调素质教育,诸新世纪人才们能不警醒?

当今世人空前地渴望成材。而风华正茂的青年人,更是趋之若骛。通常意义上的“人才”概念,是只要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与专项才干就行。这类普通型的“人才”,一般而言是可以胜任各种各样的社会工作的。他们占据着人才库的最大部落。然而,要想成为一位真正出类拔萃的卓越人物,只有知识与才干,却没有见识与个性,那也是不可能的。对于社会上的大部分人,即芸芸众生、凡夫俗子们,可以可以循规蹈矩、四平八稳地活着与干活;然而,要做一位杰出人物,仅仅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而无过人之处,那真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了。放眼古今中外,大凡干出了一番杰出成就、在若干领域与个人素质上都有非常之表现的伟大人物,谁不是横空出世、为俗众所难以理喻?谁不是披荆斩棘,历尽折熬,并赋予其独特禀赋?直言不讳的屈原、受辱不馁的史迁、放纵不羁的嵇康、非议不屑的韩愈、激进不平的李贽,还有高亢的尼采、愤怒的凡高、坚毅的牛顿、崛起的林肯、热情的肖邦……都是这样。

但是,仅仅于观点态度上的故意唱反调、纯粹是生活及言行追求上的与众不同,并非科学意义上的“个性”概念。譬如,大家都崇拜鲁迅,个别人试图打倒他;大家都骂周作人是汉奸,有人却偏要为他翻案。譬如,一些青年人好着奇装异服,或发型上一味追求怪诞,并自我标榜“先锋”。这些都并不是真正的有个性。而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过集体生活时无视他人存在,那更是走极端,更等而下之。诸如此类,无非哗众取宠、遗人笑料而已。

有一定的知识与才能的一般性人才,数量自然是不少的。然而,成就大、影响大的大家、大师,那就凤毛麟角了。中国有1000多所高校、数目更多的科研机构,其中正、副教授,正、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不计其数,每年培养、毕业的博士、硕士也不计其数,大概有几十万、上百万人,但其中有多少是真正的专家、学者、大师?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每个组织都有全国会员成千上万,再加上地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分会的会员,再加上他们下属的各地区、市、县分会的会员……恐怕也有好几十万人,难道他们就都是文学家、艺术家?

张朋友曾同首都某名牌大学一个小有名气的“校园诗人”有过一次激烈的争辩。按照对方的说法,“把东西写得尽量漂亮一些”是写作者唯一的任务。当然,还须“观点正确”(其内涵不言自明)。因此,他批驳张朋友的“陈己见,抒己意”的看法与实践,认为这必定导致“粗糙”、“肤浅”,乃至“犯错”。其实,张朋友对文学的审美功能与政教功能是同等重视的。但关键在于,徒具美观外形、而乏真切特质的所谓“作品”,又有多大生命力?用塑料制成的花卉,再鲜艳、再洁净、再馨香,也是假的;而真正的花卉,哪怕褪了色、粘了泥、失了香,也是富有生气的!没有个性与特色的“人才”,与假花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同样地,难道文学的唯一功能就是漂亮?就不需要反映现实,追求真理和真相,产生社会作用?正如著名作家张炜所说:“除了可怜,还有一种让人生厌的文人。这种人任何时期都有,他们的笔无论怎么变化,总是跟一种强大的、社会上最通行、最时髦的东西一个节拍,我们听不到他自己的声音。”我国古时候,历朝历代,都产生过不少“宫廷诗人”,都出现过不少应制之作;他们在当时还是红得发紫、盛极一时、受人尊敬,他们的东西也的确漂亮、精巧,可到了今天,谁还记得他们的“美名”、他们的“佳作”?倒是那些虽“粗糙”、“肤浅”,但不乏个性与创见、有真情实感的作家与作品,才为大家所喜闻乐见,在后世中广泛流传,放出熠熠之光。

近几年,“情商”的说法颇有市场。要成才,除了“智商”(记忆能力、计算能力、想象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等),还得有“情商”。其实,“情商”与个性还不能划等号。“情商”讲的是人际调节、自我调剂等方面的能力,个性则从本质上说反映了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与创造精神。个性比“情商”更重要。所以,“情商”高的,不一定有可贵的个性。作为新世纪人才的中国青年、当代大学生,应该是血气方刚、不避锋芒、敢作敢为、个性鲜明,这方有利于自己独具慧眼、超越他人。

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实用性的成果更容易及时被人们所接受、所承认;而理论性、人文性成果则往往有滞后性,一时半会很难让社会知道其真实价值。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在当时被认为是“异端”;刚解放时马寅初建议控制人口,新中国领导人并不觉得这问题有多严重;尼采的许多思想著作,据说生前没有几人能看得懂;《红与黑》刚面世时,纵使许多大家(如雨果)也低估了它……可是,要真有创造性的成就,要真能流芳百世,还非有一股“走自己的路”(但丁语)的勇气不可。

同类推荐
  • 低调:藏与露的艺术

    低调:藏与露的艺术

    本书将“低调”这一流传千年的处世哲学的内涵娓娓道来,阐明了藏与露的奥妙和艺术,启迪读者掌握“低调”这一最实用的人生智慧,顿悟人生的成功之道。欲想在人生中成就一番大事业者,请谨记和遵从“低调”这一人生准则吧。低姿态做人,高姿态行事,智慧做人,机智做事,在人性丛林中占据主动,在危急时刻化险为夷,在重重困境中扭转乾坤,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事业舞台越做越大。
  • 心灵瑜伽

    心灵瑜伽

    本书引用了大量经典的、充满智慧的故事,所阐述的道理深入浅出,且文笔优美感人,让人读来在直觉了悟的智慧启发之余,也品味了一份丰厚的精神和文化大餐。
  • 瞬间掌控交际主动权:人际博弈中必备的心理策略

    瞬间掌控交际主动权:人际博弈中必备的心理策略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不能过于规矩死板,而应懂得张弛有度,该说什么话,该做什么事,都要懂得根据形势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行事风格,才有可能在人际博弈中胜出。本书主要向人们阐释了在为人处世中如何适当地运用心理策略洞察他人内心、了解他人需求、掌握他人的软肋、借助他人的优势……从而帮助人们应对各个场合的人际博弈,建立起更积极的人际关系。通过阅读本书,人们能够极大地提高说话办事的眼力和心力,从而得以瞬间掌控人心、掌控人际交往的主动权。
  • 破译成功人生的个性密码

    破译成功人生的个性密码

    《破译成功人生的个性密码》着重叙述获得成功的个性因素。个性是缔造成功及维持不败的基础。该书从科学的立场揭示个性的奥秘,研究成功的个性表现,剖析个性成因并指出培养个性的途径和创造优良个性的法则。书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智慧和思想,能给人巨大的启迪和帮助。
  • 观念

    观念

    全球最畅销图书《致加西亚的信》的作者继《自动自发》之后的又一颠峰力作。一本改变人生和命运的必读书。 《观念》一书是从阿尔伯特·哈伯德众多著作中浓缩出来的商业思想的精华,书中洋溢着勤奋、敬业、忠诚、主动的“罗文精神”,强调转变观念才能改变一生,是继《致加西亚的信》、《自动自发》之后所有公务员和公司职员的又一必读之书。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部队子女情爱纠葛:北京部队大院

    部队子女情爱纠葛:北京部队大院

    北京有多少个部队大院?很少有人能说的清楚,仅在城区一条著名街道的几公里地段内,就有六七个紧挨着的、分别生活着几千上万人的部队大院,一个大院就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社会。部队大院戒备森严,在普通老百姓心中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民道、官道,都是学问;家事、国事,皆有文章。作者从军35年,主要任职于解放军总后勤部,常年生活在北京某部队大院。本书就是他品读人生、总结军旅生涯的心灵体悟,第一次原生态地展现北京某部队大院生活的小说集。不同于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号召,本书着眼于个体生命的细致把握,展现新时期下部队大院人们的生活状态。
  • 芳华女侯

    芳华女侯

    我的新文《贵圈真乱》http://m.pgsk.com/a/954719/m.pgsk.com乱世沉浮,宫阙旧事。宣成二十二年,北朝大魏朝中传闻,永历帝得力心腹谋士,似乎是一女子,机变无双,狡黠多端。永历二年,南朝大夏民间传闻,永历帝亲封的芳华侯,也是一女子,闺名青樱,芳华绝代。永历三年,京中亦有传闻,永历帝宠冠六宫的英贵嫔,闺名也是青樱。此女是否彼女?此青樱是否彼青樱?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前尘往事和惊天秘密?红烛罗帐,金碧椒房,谣言纷纷,传说芳华侯时常留宿宫中,就在连皇后也不许进入的清明殿中龙榻上……礼部尚书冒死上谏:“芳华侯纵然是有功之臣,夜宿宫中也名不正言不顺,有损圣上清名!还请皇上放芳华侯回府!”他闻言冷笑道:“朕会让这件事名正言顺!”与一向得宠的逸妃在御花园偶遇,逸妃强命芳华侯行礼,谁料当夜便被打入冷宫思过!他阴沉道:“招惹她,这就是下场!”为他甘愿深宫终老,为他指点江山,为他策马沙场,为他远赴北朝纵横捭阖,却在宠冠六宫之时方知,他强留她在宫中,为的只是“得凤潜者得天下。”而她的身份却是……北朝四王拓跋彦,雪山上救她一命,战场上纵她数次,从未山盟海誓,只每年生辰遣人来道:“只盼他负你。”南朝旧事,芳华女侯。
  • 百转千回:爱妃,别走!

    百转千回:爱妃,别走!

    “我认识你,但是却从来没有爱过你!”沈洛儿决绝的说着,眼底有着一抹深深的淡漠。安景臣冷笑不语,只是定定的盯着她的眸子,良久才无力的说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来一切都是假的,你对我的爱已经不复存在,可是我爱你,你无权阻止!”
  • 现在,发现你的销售优势

    现在,发现你的销售优势

    销售是一个伟大的工作,销售员销售产品的同时也是在推销自己。只有充分被顾客认可的销售员才能顺利地把产品卖出去。任何一个销售员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任何一次成功的交易都是销售员发挥优势的结果。成功的销售员懂得隐藏自己的缺点,发挥自己的优势,让顾客快速的接受自己和产品;他们也懂得如何把自己的优势变成自己的强势,从而在和其他销售员竞争的时候占据有利地位。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销售员,必须充分挖掘销售优势。
  • 名门医女

    名门医女

    中医学和心理学双博士学位,造就了裴瑾这样的大龄剩女一枚。家境殷实的她,从小衣食无忧,故而养成了一副恬静慵懒的性子。可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做个心理辅导也能飞来横祸,再次睁开眼,她却迎来了一个新的身份——蒲州裴氏世族的千金小姐裴瑾。爹爹漠视,继母霸道,祖母冷淡一个个粉墨登场的魑魅魍魉,她权当做一场心理测试一波波来势汹汹的敌对势力,她又该如何自处?简而言之重生之路是锦绣滴,爱情是美好缠绵滴,男主是冷面闷骚滴.简介无能,看正文吧!!绝对是虐渣文,男女主身心干净,一对一温馨大结局!小七出品,品质保证!
  • 武破九荒

    武破九荒

    真灵大陆,天骄当世,妖孽横行。出身卑微的少年萧叶,得远古传承,从此武极天下,横推万敌。无敌的战场,天才血如海,妖孽骨成山,萧叶步步前行,登临绝巅,一路打到世上无人敢称尊。吾辈武者,当宁折不屈,杀伐决断,快意恩仇,镇杀世间一切敌!
  • 武魔风云

    武魔风云

    他是废材,却是拥有者举世无双的附魂珠。他遭受屈辱而去,家族却是顷刻间覆灭。千古谜团出现,太古异种为何封存?妖魔兽之皇者相遇,他们宿命相同,能否打破宿命的枷锁?他的出现,对于大陆而言,究竟是吉是凶?
  • 世界风情(求知探索)

    世界风情(求知探索)

    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各民族独特而富有风趣的风俗和生活习惯。这些民情,就像一颗颗光芒四射的灿烂瑰宝,丰富着我们的文化宝库,显示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在世界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

    现存文献没有明确记载书法艺术起源于何时?不过,我们可以从文字研究中得到某些启发。汉字最初叫做“文”,甲骨文写作,像经纬交错的织纹。上古陶器多以织纹作为美饰,因此“文”字引申出美饰的含义,如古汉语中的“文饰”、“文身”等。古人用具有美饰含义的“文”来给汉字定名,说明汉字从一开始就注意美饰,具有艺术化的倾向。并且也可以由此推断,书法艺术与汉字一样古老,书法艺术的起源与汉字的起源是同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