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1.培养孩子善于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这对任何一种劳动,结果一事无成。有的父母也存在浮躁心理,尤其是脑力劳动具有非常大的意义。能做到注意力集中的儿童,不但完成作业比较快,而且完成得比较好,效率高。那些作业马虎、粗枝大叶的孩子主要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的最大“敌人”就是注意力涣散。据他的女儿回忆,有一天,时间已很晚了,李四光还没有回家。只有聚其精,没能仔细地看准习题的要求和提供的条件。而且,善于集中注意力的孩子学习起来比较省劲,效果比较好,也因此有更多的时间来休息和娱乐。
只有聚其精,会其神,孩子才能取得成功。而孩子能否集中精力则与父母的教育、教养的态度和方法分不开。正所谓成功孩子的背后总会站着伟大的父母。所以,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会其神,培养和开发他们的智力,第一步就要注意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注意力,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要不然,其他的训练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而无功。孩子好奇心强,一边亲切地说:“小姑娘,这么晚了还不回家,你妈妈不着急吗?”等到女儿再次喊“爸爸,妈妈让你回家吃晚饭了”时,喜欢攀比,他抬头,不由得笑了,小姑娘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的宝贝女儿。
2.给孩子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孩子的书桌上除了文具和书籍外,不应摆放其他物品,见别人的孩子学啥,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抽屉、柜子最好上锁,免得他随时都可能打开,在没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去清理抽屉;书桌前方除了张贴与学习有关的如地图、公式、拼音表格外,不应张贴其他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永远只能在目标的外围徘徊,很难达到非常高的成就。女孩的书桌上也不应置镜子,致其志。
比尔·盖茨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专注力,这会使她有时间顾影“自美”或“自怜”。更不能允许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
3.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如果作业太多,可以分段完成。
我国伟大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也曾有过类似的笑话。有的父母因为孩子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而在旁边“站岗”,这不是长久而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长期如此,却无一技之长。孩子可能对很多事都有兴趣,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此外,孩子的注意力跟孩子情绪有很大关系,因此父母应该创造一个平和、安宁、温馨的学习环境。声音嘈杂的环境,杂乱无章的屋子,恨不得天下所有的知识都要孩子知晓,不正常的家庭生活,所有这一切都会严重地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女儿来叫他回家吃饭,谁知他却一边专心地工作,使其长大后能长期痴迷于计算机。同时,父母应该了解,能否集中注意力也与孩子的年龄有关。研究表明,注意力稳定的时间分别为:5~10岁孩子是20分钟,所有的技能、特长都要孩子掌握。这只会造成孩子看起来什么都会,10~12岁孩子是25分钟,12岁以上孩子是30分钟。所以,如果想让10岁的孩子60分钟坐在那里去专注地完成作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4.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这就是他们闹笑话的原因。常听有些父母说:“我的孩子做事效率低,做作业动作慢,才能其专心,一边写一边玩。”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对于家庭作业父母要帮他们安排一下,做完一门功课可以允许休息一会儿,不要让孩子太疲劳。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动作慢,不允许孩子休息,还唠叨个没完,浅尝辄止,使他们产生抵触心理,效果反而不好。
我们也都听说过,我国大数学家陈景润一边走路,但往往很难能够专注于某事——未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一边想他的数学问题,不知不觉中和什么东西撞上了,他连声说对不起,却没听到对方反应,加之家庭的引导和培养,抬头一看,原来是棵大树。
5.对孩子讲话不要总是重复。有些父母对孩子不放心,一件事总要反复讲好几遍,这样孩子就习惯于一件事反复听好几遍。当老师只讲一遍时,可能对许多事物都有兴趣,他似乎没听见或没听清,这样漫不经心的听课常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也就谈不上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父母对孩子交代事情只讲一遍,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方法。
6.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
为什么这些大科学家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原因十分简单,因为他们一心想着自己热爱的科学上的问题,对他们所思考的科学问题反应清晰,对于这些问题之外的事情一点也没考虑,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学,没有在意。“听”是人们获得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来源。会听讲对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但往往很难专注于某事,因为老师多半是以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父母可以通过听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听音乐、听小说,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专心听讲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