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恩如同本利双收的储蓄
施人以恩比酬人之功显得高贵,及时的帮忙更会使你善名远播。不待请求而提前予人帮助,会使受助者感受到更为沉重的义务,这种义务直接转化为感激之情,它就如同你预先支付的酬金一般,迟早有一天你会得到利益上的偿还。当然,这些只适用于有教养的人。
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施与援手的目的并不为求对方回报,如若专门为求回报而施恩,此人必是厚黑狡诈之徒。见人之难,施与援手,本是一种善业,可以让人们的心灵得到抚慰,会使人产生一种自我满足感和舒适感。而施恩所得的附加品,才是对方的回报。
人类是相互协助、共同生存的社会性群体,所以互相帮忙在所难免,如何帮助别人、怎样帮助他人,则是一种高明的技巧。施恩也有其法,不必太多,否则也会给对方增加负担;而施恩过分也会令对方产生戒心,以致与你为敌。切记施恩的微妙所在:只有迫切想得到而又不贵的礼物才是接受者喜欢的。
所以,施恩能不自傲,行善自然无痕,同时又能得人感激,这样的施恩才高明。有时候一些人在施恩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人知道,那么他的施恩就带有太强的目的性,反而令人生厌。
予人恩惠是有很多技巧的,第一,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第二,要做得自然;第三,帮忙时要高高兴兴,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超出了这三点的施恩,就不叫施恩,对你是一种心理负担,也未必能得到他人的感激和尊重。
人际来往都是相互的,切不可像做生意一样赤裸裸地一口一个“有事吗”、“你帮了我的忙,下次我一定帮你”。忽视了感情的交流,会使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变得兴味索然,你与人相交时也不会长久。不仅如此,一定不要把施恩看做自己对他人的施舍,此等看法大伤他人的情感,绝不是智者所为。
在一个大雪天,一个贫穷的村民去向村里的首富借钱。恰好那天首富兴致很高,便爽快地答应借给他两块大洋,末了还大方地说:“拿去花吧,不用还了!”穷人接过钱,小心翼翼地包好,就匆匆往家里赶。首富冲他的背影又喊了一遍:“不用还了!”
第二天大清早,首富打开院门,发现自家院内的积雪已被人扫过,连屋瓦也扫得干干净净。他在村里打听后,得知这事是那个村民干的。这与首富明白了:给别人一份施舍,只能将别人变成乞丐。于是他让那个村民写了一份借契,村民因而流出了感激的泪水。
村民用扫雪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首富与他立字据成全了他对自己尊严的维护。在首富眼里,世上无乞丐;在村民心中,自己更不曾是乞丐。“施恩”与“施舍”,仅仅一字之差,其意义是大不相同的。
予人以恩惠,如同开办定期的储蓄,可以本利双收。当然,这其中要排除忘恩负义、以怨报德之徒。所谓的本利双收,并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得到名誉和慰藉灵魂,一样对我们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