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4600000007

第7章 身体·成长·衰老与死亡(1)

§§§第一节 身体

唐唐从幼儿园回来后,妈妈问他,“唐唐今天学了什么啊?”

唐唐回答:“老师真是讨厌,我不知道‘5+4’等于几他还是让我算!”

“这样啊!”妈妈笑了,“唐唐,你看妈妈的手,左手一共是五个手指头,加上右手的四个手指头,你数数,一共是几个?”

“九个!”唐唐很快数了出来。“我明白了,妈妈!但是,妈妈,人为什么一只手是五个手指头呢?”

眼睛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3岁的小雯比较内向,很怕生。有一天,她家来了很多的木工,帮忙装修房间。看到这些木工,小雯非常害羞。因此,尽可能不露面,躲了起来。可是,无论如何,一天之中也要和这些工人见到数次。这时,小雯想,最终的解决方法就是和工人碰面时,站着不动,把眼睛闭起来。这时,工人就会不见了。妈妈不理解她的想法,就问道:

“像你这么做,工人叔叔还是会看到你呀!”

小雯回答道:“可是,我闭上眼睛,叔叔就不在了呀!”

妈妈于是向小雯解释:“雯雯,眼睛闭上以后工人叔叔还是站在你的眼前,只是你看不到了而已。”

“那眼睛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小雯有些疑惑了。

人为什么要长嘴巴呢?

鼻子都有什么用呢?

也许,会有好多妈妈认为,这么做似乎太过孩子气,以自己的感觉为主,认为感觉不到的就等于没有。但是在笔者看来,四五岁的孩子对自身的想法都是正常的,甚至都是值得鼓励的。

其实在孩子问问题的同时,父母也可以反问孩子问题,让他们有机会思考。这时,你会很意外地发现以前从未曾发觉过的孩子的另外一面。

反问孩子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想到正确的答案。有时候,孩子会有很多非同一般的想法,令人感到佩服。

“我不是给你讲了吗?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你怎么老是不明白呢!”

在与孩子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最忌态度粗暴。有的时候,孩子不明白只是因为他们与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或者说还不成熟,因此父母务必耐心。

“你这是唯心主义,眼睛闭上东西还在,他是一直存在的,不是说你一闭上眼睛就消失了。”

父母与孩子之间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施爱者与受害者,而不是辩论者,因此,父母不能与孩子“理论”——他还是个孩子,只有未知的世界和一些体验,并没有多少的理论知识。

“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闭上眼睛就看不到了,但是东西还在。不过你还可以想想,眼睛还能用来做什么啊?”

父母可以通过和孩子做游戏的方式,告诉孩子眼睛的用途。父母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感知到了眼睛的作用,纠正了孩子的错误认识,同时,父母还对孩子的发散性思维进行了鼓励,让孩子举一反三,了解到生活中的种种现象。

妈妈,我的血管为什么是紫色的?

3岁的宇宇洗完澡后,看到自己手臂上的血管,一边指给妈妈看一边问:“妈妈,你快看,为什么这是紫色的呢?”

我的头发为什么是黑色的?

我的嘴唇为什么是红色的?

三四岁的孩子眼里到处充满着好奇。他们面前的世界和自身都给了他们无限的遐想空间,这时候他们最容易提出一些关于自身的问题,而能提出问题的这一时期也正是他们的思维发展最快的时候。所以,父母要给予耐心回答,不会回答的,也要注意与孩子交流的方式。

“这个嘛,是血管,也就是我们的血流经的通道,就像下水道里面的水一样。”

其实,对于3岁的小孩子而言,要向他说明下水道中的水,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孩子是不太容易了解的。比喻本来是向孩子解释问题的一种好方法,但是要注意比喻必须是通俗易懂的。这种比喻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年龄与相应的认知力,他们或者不理解,或者继续进行追问。

“本来就是紫色的啊,你问这么多干什么?”

这种简单式的回答是最易打消孩子积极性的回答,这样的话,孩子的问题会越来越少,最终阻碍孩子的身心成长。

“我们的身体里有很多的血。这些血把各种营养还有氧气运送到需要的地方去,同时呢,把身体的一些垃圾运走,那些带着垃圾的血液颜色当然不好看了,呈现暗红色,透过表皮来看,就是紫色。你真不错,还能注意到这个问题呢!”

这种回答方式就比较好,一方面科学地解释了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又夸奖了孩子,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肯定。孩子在父母的这些鼓励下,会拥有更大的求知欲,从而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为什么奶奶的牙可以拿下来?

4岁的蓝蓝下午跟爸爸妈妈到奶奶家吃饭,吃完饭后蓝蓝看到奶奶把牙拿了下来,感觉很惊奇,于是回家后偷偷地问妈妈:“妈妈,为什么奶奶的牙可以拿下来呢?”

为什么叔叔有一颗闪闪发光的牙?

为什么爷爷的头发可以摘下来?

孩子的眼睛是清澈的,他们常常能注意到大人无法发现的一些问题,然后向父母“发难”。其实,这些时刻往往是亲子沟通和培养孩子身心发展的好机会。上面的问题就很好,父母可以趁此机会,让孩子注意对牙齿的保养。

还有,小孩子看到大人把假牙拿下来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最好是不要吓着他们,而是耐心地给予回答。

“奶奶小时候贪吃,也不刷牙,所以年龄大了之后牙齿坏了,不能吃东西,只好用假牙。”

这种回答乍一看挺符合道理,但是实际上,这样回答的父母却忘了使用假牙的是自己的长辈,这种口吻容易让孩子觉得父母也不尊重长辈,实在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每天成长的,所以,父母务必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不良观点和不良习惯的种子。

“那是假牙。人年纪大了以后,身体和牙齿比较容易坏。所以就用假的牙齿,来咀嚼东西。但是假牙和真牙比起来,非常不舒服,也不如真牙结实耐用。不信,你去问问奶奶是不是这样!所以,小时候,不要吃太多甜食。睡前、饭后要好好地刷牙、漱口,如此一来,就不需要这么早就使用假牙。从小就注意保养牙齿,那么即使到奶奶的年纪时,也不需要使用假牙。一旦出现蛀牙,就很麻烦了。最好尽快地接受治疗。”

这种回答首先给了孩子一种答复,然后进行分析(此间还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最后给出建议,是一种回答孩子较好的方式。

父母需要记住,每次回答都是一个教育孩子的机会,一个促进亲子沟通的机会,这样的回答方式和口吻,有益于父母更好地表达。

人为什么只有一个嘴巴呢?

吃饭的时候,爸爸看到多多心不在焉地吃米饭,不禁对他说:“快点,你看爸爸妈妈都吃完了。大家都等着你呢!”

多多这时仰起了小脑袋问:“人为什么只有一个嘴巴呢?”

为什么人只有两只手呢?

为什么人长了两只耳朵呢?

对于孩子所提的这类问题,绝不可以一笑置之。

首先,父母要有赞许孩子想法的态度。父母的这种态度能够让孩子的创造性得以发展,更能增加他的智慧,激发他的好奇心。

另外要考虑到的是孩子提出问题的背景。有很多孩子吃饭慢是因为心不在焉,或者想事情,或者在看电视。这样父母就必须借此机会纠正一下孩子的吃饭习惯了。

此外父母还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向孩子解释吃饭速度以及专心与否对于成长的重要性。例如,父母可以对孩子阐释吃饭不要那么快,要细嚼慢咽以及必须专心等等。

“如果有两张嘴,那就成了妖怪了。”

这种回答会让孩子觉得沮丧。其实孩子想得到确认的回答是“如果多长几个嘴,就可以很快把饭吃完了……”对于4岁的孩子而言,因为吃饭太慢而挨骂,有这样的想法是很自然的。

“爸爸催多多吃快点也是不对的。吃饭必须细嚼慢咽,但是不能同时看书,也不能看电视,因为这样,吃的饭就不能很好地吸收,多多也不能很快地长大了!”

孩子有其自身的心理发展特征,有的时候必须考虑孩子发问的出发点。

耳朵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妈妈帮4岁的琦琦挖耳朵时,琦琦突然问道:“妈妈,耳朵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耳朵里是一条又长又暗的通道,通道与鼓膜相连。”

“那鼓膜长得什么样子?”琦琦继续问道。

肚子里到底有什么?

鼻孔里为什么会藏鼻屎呢?

自己的身体是孩子好奇与发问的源头之一。而父母应该鼓励这种发问,并在耐心解答的同时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个妈妈也不知道,等你长大了,上中学学生物的时候就知道了。”

孩子的问题不能回避,即使父母一时回答不出来,也应该给孩子一个确切的、可以等待的时间,并在约定时间内给予孩子比较信服的回答。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好吗?”

孩子在4岁时,好奇心特别旺盛。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还可以翻开图画,提供孩子更多的相关知识。父母可以在家中备有一些向幼儿介绍有关人体器官、自然现象、家庭关系等知识的书籍,如果孩子问到,就拿出来亲子共读。

“你看,就如书上所说的一样,耳朵就像隧道一样,非常暗,里面有鼓膜。这鼓膜就像一张薄薄的纸。当别人讲话时,声音传进耳朵,鼓膜会震动,我们就会听到别人在说话。万一鼓膜破了,那么就听不到声音了。所以要非常重视耳朵,不可以自己挖耳朵。”

在书上看到解剖图的同时,再让他看看妈妈刚才提到的“幽暗的通道”。因为太暗,这时妈妈可以用手电筒照自己的耳朵,让孩子看看。然后,就可以像上述那样告诉孩子。

为什么会有指甲?

妈妈在帮5岁的贝贝剪指甲,而贝贝呢,则急着想到外面和小朋友玩耍,于是有些不耐烦地问妈妈:“人为什么会长指甲呢?长了指甲,还要剪,多麻烦啊!”

我们为什么会长头发呢?

身上为什么会长毛?

孩子常会给父母出难题,提出一些在父母看来是“常识”、“公理”的问题,且常常让父母猝不及防。而此时,父母可以采取反问的方式,初步缓解当时的困窘局面,亦可锻炼孩子的自主思维;而不可断然予以拒绝。

“这是常识,你见过哪个人没有指甲,以后这样的问题不要问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成长的过程便是发问的过程,上述父母的回答无疑在阻碍着孩子的正常成长!即使是常识和公理,也需要父母耐心地给孩子解释,一般来说,孩子对于这类问题,一旦你给他解释清楚了,他不会问你第二遍。

“那贝贝想想为什么会有指甲呢?”

“如果没有指甲就会滑,可能是为了要抓东西吧!”贝贝答道。

正是因为母亲的反问,孩子才有了进一步思考的机会,因而有这么好的回答。这时,妈妈应该褒奖孩子说“宝宝真了不起,就是这么回事”。然后,妈妈还可以继续鼓励孩子:“我们再来想一想,指甲还有其他的作用吗?”

“因为有了指甲的保护,我们的手指就不会受伤,我们还可以用指尖用力,把东西撕开,拿铅笔、做家务、缝衣服。”

在孩子容易理解的情况下,举些例子来说明。接着,还可以追加说明“当指甲变长后,很可能会划伤自己或者小伙伴。所以当你的指甲长长了,就要让妈妈帮你剪短。等你再大一点,还要学会自己剪指甲。”

孩子对世界最初的认识是对自己身体的好奇。他们可能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成人看来都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对这种理所当然,父母仍要给予孩子耐心、科学的解释。与性问题相比,这类问题不那么敏感,父母如果事先了解了一些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只要耐心地对孩子进行解答,相信并非困难。

§§§第二节 成长衰老死亡

妈妈从幼儿园接宗棠回家,半路上正好看到小区内的李奶奶过马路。于是妈妈让宗棠扯着自己的衣服,妈妈则扶着李奶奶慢慢地过马路。

宗棠看着脸上布满皱纹、背驼得很厉害的李奶奶,感到很害怕,忙拉紧了妈妈的衣服,偷偷地说:“妈妈,老奶奶好可怕呀!”

妈妈轻轻抚了一下宗棠的脑勺说:“宗棠别怕,李奶奶只是老了。”

宗棠不解地问:“人老了都会变成这样子吗?”

“每一个人都会从小孩子长成大人,再从大人变老,懂了吗?”妈妈回答。

宗棠紧紧抱住了妈妈的胳膊:“太吓人了,我不要变老,好吗?”

我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5岁的姗姗在和妈妈一起看电视,看到电视节目中漂亮的电影明星,姗姗问道:“妈妈,我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会不会像她一样漂亮呢?”

我长大了会像明星一样漂亮吗?

我会长得像爸爸这样帅吗?

我长大了不会像那个人一样丑吧?

也许孩子与别人比较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而感到有些自卑;或者是孩子看到别人的优点,而感到一些羡慕。事实上,5岁的孩子已经开始设想、幻想自己的未来了,在这方面,父母千万不能让她有悲观的念头,要鼓励她,让她对未来充满希望。

“妈妈怎么知道你能长成什么样子呢!”

孩子对于未来的渴求是正常的,父母不要打击孩子的这些良好的愿望,应尽量鼓励他,让他在成长面前充满信心。

“该变成什么样就变成什么样。”

“你现在什么样,以后就会变成什么样子。”

孩子对未来一般抱有幻想,父母不要对孩子这些幻想予以打击,而要温和地给孩子以希望。

“你是小公主,当然长得像小公主一样啦!”

“长大以后,大家都会改变,就像妈妈一样。”

当孩子发问的时候,要仔细地观察孩子的行动、行为以及当时的情形和前后关系等,然后再回答。这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孩子问这些是因为她注意到了自己的皮肤有些黑,而不是像电视里的明星一样白白嫩嫩,因此孩子会从父母那里寻找安慰。而父母此刻就要告诉孩子这样一个道理:事情是变化发展的,每个人都有成长的机会,都可能变得更漂亮。

我为什么要成为大人啊?

4岁的男男一不小心打破了碗,妈妈刚一说他,他就哭起了鼻子,于是妈妈便对他说:“像你这样动不动就哭,怎么成为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啊!”

于是男男问爸爸:“真讨厌,我不想成为大人,是不是可以不要成为大人呢?”

成为大人有什么好的呢?

我不想长大,可以吗?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这个问题也经常被孩子提起。在孩子看来,小的时候可以贪玩、享受父母和其他人的照顾而不必付出什么,这些都是很惬意的;而他们眼中的大人们整日忙忙碌碌,却很少有时间去玩。所以他们的小脑袋中可能会生出这样的念头:做大人不好,最好能一直不长大——“我要拒绝长大”。其实,这也是父母培养孩子的一个困境。每个孩子都必须明白自己要长大,并担负起大人的责任;目前没有多少责任是因为他们还未成年,不足以担负一些责任。

同类推荐
  • 与孩子的10个重要对话

    与孩子的10个重要对话

    本书在篇章设计上颇费心思,全书共分10章,10个话题,每个话题有7个小标题。父母可以循着本书的话题安排,每天和孩子探讨一个小问题,每星期完成一个对话主题。父母自己安排和孩子的对话,一个话题接着一个话题,很容易落实在实际的生活中,很有实用性。学贵力行,一旦把这些真正落实在生活中,10个星期就能扎下孩子一生幸福的根基。本书引用了大量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从而更具说服力。本书是与为人父母者的真诚分享,对于现代的父母来说,是一本简单直观、实用性很强的家庭教育参考书。
  • 挫折教育: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爱

    挫折教育: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爱

    挫折是生活的一部分,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要让孩子感恩挫折,在挫折中成长;而不是让他抱怨命运多舛,被挫折打败。所以,父母要教孩子在逆境中调适自我,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百折不挠,这样才能让他把自己从挫折中拯救出来。
  • 名家教子书:世界经典

    名家教子书:世界经典

    本书共10章,即10位教育大师的教育方法各自成章。对于那些渴望获得成功的教子经验的中国父亲和母亲来说,本书是一部有很大参考价值的家庭教育读本,甚至可以说是一套权威而完善的教育宝典。相信每一位父母一定能够从世界教育大师的智慧中得到启发,真正把孩子培养成人、成才。本书让您迅速了解大师教育智慧的核心内容,从而能够轻而易举地亲近和理解世界教育大师的智慧,感受世界经典教育方法的巨大魅力。对于那些渴望获得成功的教子经验的中国父亲和母亲来说,本书是一部有很大参考价值的家庭教育读本,甚至可以说是一套权威而完善的教育宝典。
  • 妈妈不生气 孩子很争气

    妈妈不生气 孩子很争气

    在多年的教子实践中,作者深切地感受到,很多家长教育方式和方法不正确,以分数为导向,只把孩子当做学习机器,过多干预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结果却适得其反。通过借鉴书中高考状元们的学习方法,优秀父母的教子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最争气。
  • 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

    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

    这本革命性指南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通过合理的限制、换位思考和清晰的交流,书中提供实用高效实用的应答措辞和教子方案,这既是本书的三大特色和基本理念,也是让父母循序渐进的三大阶梯,即父母首先需要解决自身的问题 ,其次建立起理想的亲子关系,培养具有自律品质的孩子。,针对学步期到中学阶段的儿童,本书分为“自我调整”、“培养亲情”、“引导而非控制”三大部分,然后才可能采用高效的育儿技巧
热门推荐
  • 万古至尊

    万古至尊

    十大封号武帝之一,绝世古飞扬在天荡山脉陨落,于十五年后转世重生,化为天水国公子李云霄,开启了一场与当世无数天才相争锋的逆天之旅。武道九重,十方神境,从此整个世界暴走!//火爆新书《天神诀》已发,欢迎大家捧场。
  • 通天玄徒

    通天玄徒

    不一样的修仙之路,不一样的仙侠故事!主角一介布衣,却一往无前地在仙途中艰难跋涉!历经万险,打破替他人做嫁衣的宿命,谱一曲弑仙灭神的壮歌!终窥得天道,写下一段不朽传奇!【初次写书,不足在所难免.期待您的意见或建议。欢迎加群:29454106】
  • 青鸟(青少年早期阅读必备书系)

    青鸟(青少年早期阅读必备书系)

    圣诞节前夜,伐木工家简陋的小屋里,男孩蒂蒂和女孩咪蒂下正在眺望着富家孩子过节。仙女扮成又老又丑的驼背老太婆来找他们,请他俩为她生病的女儿去寻找象征幸福的青鸟。他们究竟看到了什么?他们找到青鸟了吗?翻开童话事故《青鸟》,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 尚书博文精粹

    尚书博文精粹

    百篇博文记录一个铁骨柔情的中年男人的五味生活,他是丈夫,他是父亲,他是悉心记录生活的书写者。有琐碎,更有精彩,每一篇都透着醇厚的日常情味,本色笔墨书写本色人生。
  • 30几岁女人的活法

    30几岁女人的活法

    30几岁的女人完全不必因韶华的推动而心生郁闷,年龄是生理的一个代表数字,人的青春更重要的是来自心理的调试。30几岁的女人,经历岁月的洗礼,抛却了小女孩的娇纵任性,举手投足间给人的感觉不仅仅是心动,更多的是一种味道,一种风情,一种气质,一种修养,和种妖娆!
  • 封神双龙6

    封神双龙6

    商纣末年,妖魔乱政,两名身份卑贱的少年奴隶,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卷进神魔争霸的洪流中,一个性格沉稳、温文尔雅,有着超凡的感悟力;另一个古灵精怪、活泼机智,满身的市井顽童气息,却聪明绝顶。
  • 努力工作,不折腾

    努力工作,不折腾

    本书传达了许多极具指导意义的观念和想法,也引入了些引人入胜的例子,相信可以为你的职业生涯提供使用而富有创意的忠告和建议。阅读并思考本书,它将为你扫除心灵迷雾,指引成功之路。相信只要“努力工作,不折腾”,你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你定会取得更加令人羡慕的成就!
  • 网游之凡人传说

    网游之凡人传说

    一个是放荡不羁的浪子,一个是受人景仰的大侠,他们本来是好朋友。他们的友情让人羡慕,也让人遗憾。他们的实力无人能及,可是却不停的遭遇着杯具。他们的女人世间无双,可惜却注定要离他们而去。爱恨情仇,阴谋诡计,才是本书主线,装备都是浮动,实力只是铺垫,实力再强也看不会绝世武功,情到深处,却能触及心扉。
  • 白衣卿相

    白衣卿相

    “哎,你听说了吗,这次的文武状元是同一个人啊!”“听说那个文武状元长得比女子还要美三分呐!”“而且他才15岁,又是全国首富佟云的亲侄子!皇上当场就封了他做兵部侍郎呢,圣恩深隆啊!”听到这些传言,青衣男子白皙有力的手握着茶杯,细长的丹凤眼微眯着,望着茶杯,眼神深邃而遥远:莫君语,这个一夜之间名满帝都的男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说是佟云的侄子,可是他之前的经历竟然是无迹可查!想到这,他的眉心微蹙了下。今晚,父皇会设宴款待今科状元及众举子,届时再做试探吧。他和她最终留下谜一样的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