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资料:“数学王子”高斯,当他还是一个乡村小学的10岁小学生时,校长想让嘈杂的课堂有1小时的安静,就要学生将1~100所有数字加起来。校长惊讶地发现,在高斯的桌子上放着一个以蓝笔写出的答案----5050,教室不再安静了。这位“小王子”(他的父亲是一名石匠,而他的母亲基本就不识字)一开始就发现,如果将数列1,2,…,50从左到右排列,将51,52,…,100从右到左相应地排列到下面的另一行,那么,每一个竖列的两个数(如50,51)相加就是101,这样,50对这样的数,就是101X 50—5050!“这就是答案!”小王子说。
大多数人,在许多时候,有了基本的食物、住所及一定程度的安全感,就会快乐起来。如果厄运使他们的快乐水平跌入绝望的低谷,大多数人都可以很快恢复。我们都知道“这些总是会过去的”,现在的悲伤失望,大约3~6个月后,一般都会消退。好运气所带来的快乐也会随着时间而消逝,所以,我们必须“快乐时,生活在一个上升时期,事情一件接一件地永无休止”。倡导“生活的艺术不是要永远保持幸福,而是要让幸福在没有希望的时候改变它的形状;幸福,像一个孩子,要允许他成长”。自然选择给了我们体验幸福的能力,其意义在于使我们有能力去建设性地做事,适应环境,生存下来,生养后代。请记住,人类与其他物种一样,其生物状态都是基因的不断复制。
除非近期身陷逆境,生命受威胁,尤其是连续性的,直到人们存储的资源耗尽,无法恢复元气,或者失去好运,自我幸福感都会持续地上升。悲喜起伏永无休止,最终都将恢复平衡,对幸福的追求也将永无休止——自然造就了它的出没方式。
富足≠幸福
金钱除了可以提供食物和居所外(不是指鱼翅和城堡),只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有趣的是,我们经常搞不清楚目标和手段的区别,而牺牲幸福(目标)来换取金钱(手段)。
当社会上普遍认为财富的积累是人生目标的时候,我们很容易犯这类错误。并不是说赚钱或存钱是错误的,物质上的富有可以帮助个人甚至社会得到更多的幸福。金钱上的保障,可以让我们向不喜欢的工作说“不”,或是让我们不为账单烦恼。还有,赚钱的欲望可以成为积极的挑战,甚至给我们启发。但是,金钱本身并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它可以带来一些丰富的经历。物质本身并不能给生命带来意义或是精神上的财富。
财富与幸福的关系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做的幸福调查中,一位调查者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唯一的例外是在一些极穷困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基本的生活条件都得不到满足。此外,还有报告指出,人的富有程度越来越高,但幸福指数却没有什么变化。
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过去几年里,将注意力转到了有关幸福的研究。在他的研究中,几乎没有找到幸福和财富的必然联系。
大部分的人会认为高收入等于快乐,但事实上这个说法是极度虚幻的。高收入的人对生活会比较满足,但不会因此而比其他人更幸福,他们甚至更容易紧张,也比较不会去享受生活。收入对于生活的影响是短暂的。我们认为,人们之所以会过度地去宣扬收入就是幸福的标准,是因为他们只是用传统的视角衡量自己以及他人的生活。
令人惊讶的是,许多人在富有之后居然比在努力致富的过程中还要沮丧。“忙碌奔波型”的人认为,他们的行为可以为将来带来好处,这样想可以减少他们的负面情绪,然而一旦达到目标,发现所得到的无法使自己快乐时,他们就无法自拔了。这时,他们会充满了绝望,因为没有目标他们就失去了幸福的指望。
太多成功的人有着压力和烦恼的问题,他们甚至因此而酗酒或是吸毒。矛盾的是,成功反而使他们不开心。在成功之前他们可能也曾有不开心的日子,但他们一直相信,只要成功了,他们就会得到幸福。而当他们达到目的时才发现,原来所期望的根本就不存在。而在此时,他们感到他们的幻想(也是很多普通人的幻想)——物质和地位可以带来永久的幸福破灭了,而陷入“现在怎么办”的深谷。在发现他们所有的努力和牺牲并不能带来幸福后,他们一个个都掉进了“习得性无助”的深渊。他们接着成为“虚无主义”的典型,相信世上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带来快乐,于是就去找寻另外一些毁灭性的解除痛苦的方法。
既然财富无法使人幸福,为何还是令我们如此痴迷呢?为什么获得财富可以超过寻找生命的意义呢?为什么我们以物质为标准作决定时,可以这么自然,而以内心为标准的时候却这么困难呢?
从进化的角度看,有可能是远古历史影响了我们现在的行为。当人类还在原始时代时,更多的物质资源决定我们是否可以度过下一个严冬或是自然灾害,因此,储存成为一种习惯。至今,很多未来已经相当有保障的人,仍然在拼命储蓄。储蓄不再是为了生存,而仅仅是为了“储蓄”。我们不再为生活而储蓄,而是为储蓄而生活。
在决定和判断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也会将物质放在精神之前去考虑,主要原因是物质容易计算。我们习惯性地对物质作出评价,比如财富和声望,而不是难以衡量的情绪或意义。我们所羡慕的是物质上的东西。有钱人因为他们的财富被尊敬,就好像物质变成了用来衡量的唯一标准。学术界的人,以出版量作为升职的标准。我们在每一个时期结束时,会以物质上的东西来衡量我们的成果,例如我们“赚了”多少,人似乎只在乎那些可以“数”得出来的东西。房子的价值可以用钱的数量衡量出来,而我们对家庭的爱却不行。
小提示:你会不会因为过分在意财富或是名望,而影响到自己的幸福感呢?如果是,又是如何影响的呢?这个问题值得你深思一下。
幸福与情感的关系
就在我们不断累积物质财富的时候,我们的“至高财富”却面临着破产的危机。就像公司可能破产一样,心灵也可能破产。有收入,公司才能维持,但前提是收入必须要超过支出。
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可以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至高财富”上就盈利了。长期的抑郁也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情感破产——负面情绪的长度和强度完全压倒了正面情绪。
整个社会也有可能面临这种问题(情感大萧条)。如果个体的问题不断增长,焦虑和压力的问题越来越多,社会就会正在逐渐走向幸福的“大萧条”。就在科学和技术大迈进的同时,我们在感情和情绪的状况上却在不断倒退。
不幸的是,目前没有任何改善的迹象。有的报告都指出,当今孩子的焦虑和抑郁问题比起以往任何一代都要高得多。这种趋势存在于各个文化背景以及经济阶层中。
在20世纪里,每一代人心理压力指数都高过他们父母那一辈——不光是指沮丧,还有其他症状,诸如无精打采、颓废、自怨自艾及强烈的绝望感。“焦虑的时代”曾是20世纪的别称,现在它已经开始转变为“哀伤的时代”,20世纪里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存在的虚空”,今天的情况更不容乐观,最近的一项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在对大学新生所做的调查中,41%想赚大钱,83%想要追求有意义的生活。这个情况在1997年时大不相同,75%选择赚大钱,而只有41%想追求有意义的生活。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将物质放在首位,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不到幸福,社会整体所面临的情感破产危机就显得更加严重。
情感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包括吸毒、酗酒。其实不难看出吸毒者的逻辑,生活乏味、压力大,而毒品可以帮助他们逃避现实。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利用宗教力量动摇人们,那么人们便成为宗教狂热分子,去做疯狂的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幸福从来就不是奢侈品,也不是必须在我们个人及社会的问题都解决之后才能追求的东西。提升幸福感不仅能改善个人的生活质量,也能让世界成为一个更和平、更美好的地方。
幸福是一种技巧
我们没有经历幸福,是因为我们所在意的是某种经历的结果;我们经历幸福是因为我们所在意的是度过此刻的一分一秒。这是一种技巧,一种我们必须学会掌握的能力,就像学习如何成为一位好的画家,或者一位优秀的田径运动员。一个画架、一枝画笔和一个调色板不会让我成为一个好画家——除非我懂得绘画的奥秘;拥有一副漂亮的球拍和一个网球并不能让我成为一个好的网球手——除非我懂得如何打出s球的诀窍;拥有某些特殊的经历、体会并不能让我感到幸福——除非我懂得如何充分感悟神圣的时刻。这样看来,此时此刻的幸福是可以得到的,而且还会延续下去。它不是在我们要寻找的时候就会乖乖地跳出来,而我们也不是在这里看看或者在那里碰碰运气就能找得到它,只是当我们全神贯注地体会我们在哪里、我们在做什么的时候,就会发现幸福的时刻其实就躲在我们的身后。
对幸福的深入思考
“幸福”这个词源于“幸运”,意思是机会或运气(要么好要么糟)降临在一个人头上——换句话说,就是发生在某人身上什么事。
小提示:幸福,准确地说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体会此刻的生命”。
所以,虽然我们总是说“我要变得幸福”,但我们却常常陷入未来的计划之中。准确地说,幸福就应在此时,就应在此刻。
一位世界知名的禅宗大师,曾这样说:“生命只有在此刻才能找到‘曾经’已经逝去,而‘未来’不可预知,如果我们不在此刻审视我们自己,我们就不会切实地触摸到生命。”
如果此刻你不能因你所拥有的一切而感到幸福,那么当你得到你所梦想的一切,你也将不会感到幸福;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充分享受五百元钱,那么你也不会享受5000元,或50万元;如果你不会享受与你的爱人在附近的街区散步的那种闲情逸致,那么即使此刻你们身在夏威夷或巴黎也无济于事。我并不是说拥有更多的金钱和闲情不会使你的生命更舒适——它的确会。但它不会让你变得幸福,因为它无法做到。除非你自己,学会与更多的幸福时刻和睦相处。
想象一下你立志成为一位小提琴演奏家,有人给你一把旧破的小提琴让你用来练习。当然,你希望你有一把弦乐器,一把世上最棒的小提琴,但是你没有。所以你夜以继日地练习,你投入你的全部身心,立志要拉好这把低劣的小提琴。一天,一位捐赠人出现在你的面前,并且要资助你一把你梦寐以求的弦乐器。你颤抖着双手接过它,并开始演奏它。你演奏得如此动人,不是因为你正在使用一把价值25万的乐器。而是因为你一直以一个小提琴家的标准来锻炼你的技术。
如果你不懂得如何用旧的,或者二手的小提琴来演奏,那么你就不会懂得如何用弦乐器来演奏。
如果你不锻炼技能享受此刻所有的技能。那么即便你会获得更多,你也不会变得快乐。
跟孩子学习幸福的技巧
在你开始思考这些让你感到既深奥又抽象的声音之前,我想提醒你,在你还是个孩童的时候你就已经是个幸福专家了。小孩子精通于创造幸福的时刻,他们懂得不去拖延快乐,所以他们尽可能多地去尝试!就是这些让每一个小孩子都变得如此不可思议。他们完全生活在此时,生活在此刻。他们从早到晚每一刻都充满了源源不断的欢乐。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工作、账单和责任的搅扰——他们优先考虑的事情与成人不同,但他们通常会对玩产生热情并付出努力,并像我们对待一样。他们的满足感来源于他们的探求能力以及在每一次品尝,每一朵鲜花,每一片云彩,每一次新奇的经历中得到享受奇迹的快感。
在你生命中总有些人是你无法忘怀的,即便你们只是匆匆一面。许多年前,我和我的一班朋友去一个儿童乐园,在游玩了一天的最后,我们聚集在中央街道去观看游行队伍。在我们等待着迪士尼卡通人物出现时,我突然注意到一位妇女推着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小女孩站在人行道的边缘上。小女孩看起来有七八岁的样子,可是从脖子往下却是瘫痪的。她的轮椅更像是一个便携式的医院,装着许多的盒子和医用器械,来帮助她护理身体。
但是面对五彩纷呈的生活,她的眼睛像茶碟一样又圆又大;她的脸上洋溢的欢欣愉悦的笑容是我从未见过的。她好象是被眼前的美景给迷住了,丝毫没有留意身边人的存在。
当我看到这个特别的孩子时,泪水在我的眼眶中打转,我流眼泪并不是因为她身体的残疾,而是为我自己感到悲哀。我突然意识到,我从未晓得如何享受生活中的奇迹,而我所见到的这个女孩所做的却截然不同;我从未晓得如何让自己能像她一样变得快乐;我从未晓得如何像她一样如此快乐地去享受这场游行。也许,我可以走、可以跑、可以做许多在她看来永远做不了的事,但是她却拥有着一些更为珍贵的东西:她拥有获得快乐的天赋。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小女孩,以及她所带给我的感悟,因为那次经历对我来说正是属于我的幸福时刻。即便由始至终,我们都不曾说过一句话,但我们的心灵却早已深深地连在了一起。
一个人曾经说过这样精彩的话:“我们并不是出生在不幸之中,而是我们自己学会了不幸福。”这意味着我们自己仍有活在此刻的能力;仍有让我们可以忘却无神的习惯,开始一心一意地圆满地感激每一次活着的经历。我深信孩子们是被派来做我们的老师的。当我们注视着他们,完全地感受和体会他们,就会记得他们展示的那强有力的精神技巧所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我们的确应该以他们为荣,因为他们提醒了我们找回通往快乐的途径,让我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刻。
幸福练习题:描绘自己的幸福地图
根据你所收集的资料,去创造你觉得理想的一周。当你头脑中的想法越具体、越形象时,它们实现的可能性也会提高很多。信念,通常就是实现的预言。
如果你想和家人多相处一些,比如说每周八个小时,那么就把它写下来。如果你想要少看一点电视,就把你认为适当的长度写下来。包括其他所有你想做的事。这些事情越真实具体越好;因为太过于理想的事情,比如每周花20个小时看小说,可能会和你的实际生活冲突而难以执行。
是否有一些你能做却没有做的事情,可以给你带来幸福?每周去看一次电影是否会带给你快乐?每周花四小时从事你的爱好,每周外出三次,能让你更幸福吗?
如果你的生活确实很忙碌,而无法做太大的改变时,那就量力而行。那些“幸福强心剂” (即那些简短,但可以带来目前和未来获益的事情)是你可以考虑去做的吗?如果每天早上必须乏味地坐一小时车去上班,试着在其中去找一些有意义和快乐的事,比如,听听音乐,或是在搭乘火车的时候,静静地阅读。重点是,在你期望的改变上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