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2200000044

第44章 人生巅峰(12)

【精华点评】

练军是曾国藩上任直隶总督后的第一项任务。在向两宫皇太后请训的那一天,曾国藩上过一个“略陈直隶应办事宜”的奏折,其中第一条说的就是练军队的事情。长期以来,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直隶的军队衰弱不可用,直隶的防务十分空虚。剿捻战争时,西捻军曾冲入直隶一带,直隶根本无可与捻军一战的军队,全靠外调来的军队,清廷应该也不希望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另一方面,京师离海较近,两次鸦片战争中,英、法军队随时可到天津海口骚扰、威胁,而1860年又占领京师,因此直隶急需较有战斗力的军队。曾国藩在比较了湘军和绿营兵的差别后说,湘军勇丁“帕首短衣,朴诚耐苦,但讲实际,不事虚文。营规只有数条,此外别无文告。管辖只论差事,不甚计较官阶。而挖壕筑慈禧垒刻日而告成,运米、搬柴崇朝而集事”。绿营兵则过分讲求仪式礼节,好像不是军队而是官衙门。出征的时候,行军要用官车,扎营要用民夫劳作,“油滑偷惰,积习使然”。先前所定的练军规条有一百五十余条之多,即使是读书人也无法完全记住,导致“文法太繁,官气太重”。这些都要参照勇营即湘军的办法加以改革,将条规简化,做到简明、易懂、易守,不要排场,不要官气。

【经典格言】

吾批二李详文云:“须冗员少而能事者多,入款多而坐支者少。”又批云:“力除官气,严裁浮费。”弟须嘱辅卿二语:“无官气,有条理。”守此行之,虽至封疆不可改也。

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

(1863年2月24日与九弟曾国荃书)

【家书】

沅弟左右:

疏辞两席一节,弟所说甚有道理。然处大位大权,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几人?能善其末路者①,总须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则晚节渐渐可以收场耳。今因弟之所陈,不复专疏奏请,遇便仍附片申请,但能于两席中辞退一席,亦是一妙。

李世忠处,余拟予以一函。一则四坝卡访请归余派员经收,其银钱仍归渠用;一则渠派人在西坝封捆淮北之盐,几与抢夺无异,请其迅速停止。看渠如何回复?

本日接两次家信,交来人带寄弟阅。鼎三侄善读书,大慰大慰!其眉宇本轩昂出群,又温弟郁抑过甚,必有稍伸之一日也。

弟军士气甚旺,可喜!然军中消息甚微,见以为旺,即通骄机。老子云:“两军相对,哀者胜矣。”其义最宜体验。

同治二年正月十七日

【注释】

①能善其末路者:意思是要有一个好的结局或归宿。

【译文】

沅弟左右:

向皇上上疏请求在两个官位中辞去一个这件事,弟弟所说的很有道理。不过处大位大权而兼享大名的,自古以来有几个人?要使有一叫百呼的结局,总要设法把“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少几成,那么晚节慢慢可以收场。现在因弟弟的陈述,不再专门写疏奏请,遇到方便仍然附上一片去申请,只要能在两个职位中辞掉一个,也是好的。

李世忠处,我准备去一信,一方面四坝卡应归我派员经收,银钱仍旧归他用。一方面他派人在西坝,封捆淮北的盐,几乎与抢夺没有两样,我要劝他迅速停止,看他如何回复?

今天你收到两封家信,交来人带去给你看看。鼎三侄善于读书,很欣慰!他的眉宇之间轩昂出众,而温弟又过于抑郁了,一定有稍微出头的一天。

弟弟的军队士气旺盛,可喜可贺!但军中消息很少,看上去很旺盛,是不是有点骄傲?老子说的“两军对抗,哀者胜”,这个意思最要体会。

同治二年正月十七日(1863年2月24日)

【精华点评】

1861年,曾国荃与多隆阿、鲍超等打败太平军援军,因功以按察使记名,加布政使衔,赐黄马褂,旋又以“追殄余贼”,赐号伟勇巴图鲁。而此年的11月,清廷任命曾国藩统帅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的军务,这四个省的巡抚(相当于省长)、提督(相当于省军区司令)以下的文武官员,皆归曾国藩节制。自清朝以来,汉族人获得的官僚权力,最多是辖制两三个省,因此曾国藩是清以来汉族官僚获得权力最大的人。1862年,曾国荃实受浙江按察使,迁江苏布政使。

曾家两兄弟一时风光无限。然而,曾国藩并没有扬扬自得,也不敢过于高兴。并写信给九弟曾国荃,嘱咐他作为身处高位、声名显赫的人,自古一来能善始善终的人少,为了能保住晚节,要适当地退让少许权位。可见,曾国藩头脑非常清醒,居安思危,时时怀着戒惧之心,审时韬晦。

【经典格言】

然处大位大权,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几人?能善其末路者,总须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则晚节渐渐可以收场耳。

拼命报国,侧身修行

(1862年2月16日与九弟曾国荃书)

【家书】

沅弟左右:

十七日钦奉谕旨,兄拜协办大学士之命,弟拜浙江按察使之命。一门之内,迭被殊恩,无功无能,忝窃①至此,惭悚何极!惟当同心努力,仍就“拼命报国,侧身修行”八字上切实做去。前奉旨赏头品顶戴,尚未谢恩,此次一并具折叩谢。

到省后,或将新营交杏南等带来,而弟坐轻舟先行,兼程赴营,筹商一切,俾少荃得以速赴上海。至要至要。少荃现有四千五百人,望弟再拨一二营与之,便可独当一路。渠所部淮扬水师,余嘱其留两营在上游归弟调遣。弟将来若另造炮船,自增水师,此二营仍退还黄、李,弟自有水师两营。其余大处仍请杨、彭协同防剿,庶几可分可合,不伤和气。

同治元年正月十八日

【注释】

①忝(tiǎn)窃:自谦表示辱居其位或愧得其名。

【译文】

沅弟左右:

我十七日接到谕旨,得知自己被任命为协办大学士,弟弟被任命为浙江按察使。一家之内,接连地受到朝廷的特殊恩宠,何德何能,竟能占据如此高位,心中实在有愧,惶恐不安!我们应当同心努力,继续在“拼命报国,侧身修行”八个字上切切实实地去做。不久前奉旨赏头品顶戴,还没有谢恩,这次一并写奏折叩谢吧。

你抵达省城后,可以将新营交给杏南等人带领前来,你要只身坐轻舟提前先来,最好是日夜兼程来营,以便来营后筹商一切,这样少荃也可以迅速赶赴上海,此事至关重要!少荃手下现有四千五百人,希望弟弟再另外调配一两个营由他统领,那样他就可以独当一面。他所率的淮扬水师,我已嘱咐他留下两个营在上游由弟弟调遣。弟弟将来如果另造炮船,自己增设水师,这两个营就仍退还给黄、李,弟弟自己有两个营的水师。其他地方的防守和清剿仍命杨、彭协同作战,也许可分可合,不会伤了和气。

同治元年正月十八日(1862年2月16日)

【精华点评】

曾国藩和曾国荃同为胞兄弟,性格差异却非常大。曾国藩自谦、居安思危,曾国荃却爱耍官气、摆架子。曾国荃军功在身,深受朝廷器重,屡受朝廷封赏、加官,这也是曾国荃大摆架子的原因。曾国荃自咸丰十一年十月初六(1861年11月8日)回湖南招兵后,便一去不返。曾国藩多次催促他尽早回军增援上海,不过居功摆架子的曾国荃赖在家中一直迟迟不动,并拒绝带兵增援上海。本文的这封信写于同治元年正月十八日(1862年2月16日),信中曾国藩再次叮嘱曾国荃只身坐轻舟提前先来,最好是日夜兼程来营,以便来营后筹商一切,不过曾国荃直到正月廿八才动身返回。这边曾国荃一拖再拖,优哉游哉,那边曾国藩为一家之内,接连受到朝廷的恩宠,占据高位,觉得心中有愧,惶恐不安,发誓要“拼命报国,侧身修行”。俗话说“龙生九子各不同”,曾国藩、曾国荃两兄弟真是诠释这句话的典型实例。

【经典格言】

惟当同心努力,仍就“拼命报国,侧身修行”八字上切实做去。

余已决计不再具疏辞官

(1863年6月2日与九弟曾国荃书)

【家书】

沅弟左右:

接弟十一、十二日两信,具悉一切。

辞谢一事,本可浑浑言之①,不指明武职京职,但求收回成命,已请筱泉、子密代弟与余各拟一稿矣。昨接弟咨,已换署新衔,则不必再行辞谢。

吾辈所最宜畏惧敬慎者,第一则以方寸为严师,其次则左右近习之人,如巡捕、戈什、幕府文案及部下营哨官之属,又其次乃畏清议。今业已换称新衔,一切公文体制为之一变,而又具疏辞官,已知其不出于至诚矣。欺方寸乎?欺朝廷乎?余已决计不辞,即日代弟具折(用四六谢折外,余夹片,言弟愧悚思辞,请收成命)。廿一二日专人赍京。弟须用之奏折各件,即由此次折弁带归。

弟应奏之事,暂不必忙。左季帅奉专衔奏事之旨,厥后三个月始行拜疏。香琴得巡抚及侍郎后,除疏辞复奏二次外,至今未另奏事。弟非有要紧事件,不必专衔另奏,寻常报仗,仍由余办可也。

李子真尽可分送弟处。莫世兄年未二十,子偲不欲其远离。赵惠甫可至金陵先住月余,相安则订远局,否则暂订近局。

五月杪以后之米,省局尽可支应。以三万人计之,每月需米万二千石(五百人一营者加夫一百八十名,每月需二百石)。弟部来此请米价及护票者已一万数千石,计六七月必到,不尽靠皖台也。

顺问近好。国藩手草

同治二年四月十六日

【注释】

①浑浑言之:含含糊糊地说说。

【译文】

沅弟左右:

收到弟弟十一、十二日的两封信,一切已知。

辞谢这件事,本来可以含糊说说,不明确要求出任武职还是京职,只求收回成命。已请筱泉、子密代替你和我各写了一文。昨天接到弟弟的公文,已换了新衔头,那就不必再去辞谢了。

我们这些人最适宜畏惧谨慎的,首先是以方寸为严师。其次是左右熟悉的人,如巡捕、戈什、幕府文案,以及部下营哨这些人。再次是畏惧文人的议论。现在已经换了新衔,一切公文体制便都为之一变,而又写奏疏辞官,便知道这不是出于至诚了。欺骗人心,还是欺骗朝廷呢?我已决定不辞职了,今天我代弟写奏折(除用四六折以外,又附加了几句,就说弟羞愧害怕想辞去巡抚一职,请收回成命)。廿一二日派专人带到京城。弟要用奏折文书等,也由这次的折差一同带回来吧。

弟弟应奏的事,暂时不必慌忙。左季帅奉专衔奏事的旨意,以后三个月才开始拜疏。雪琴当巡抚及待郎以后,除了疏辞、复奏两次,至今没有另外奏事。弟弟若没有紧要事件,不必专衔另行奏告,平常报仗,仍然由我来办理也行。

李子真的全部士兵都可以分给弟。莫世兄年龄不满二十,子偲不想让他远离。赵惠甫可以先到金陵住一个多月,平安就作长期的计划,否则就作短期的计划了。

五月底以后的米,省局还可以支付。按三万人计算,每月需要一万二千石米,五百人一个营加民夫一共一百八十名,每月需要二百石米。弟的部队来这里请示米价和护票的已经有一万几千石了。预计六七月份一定到,就不用靠安徽了。

顺便问好。国藩手草

同治二年四月十六日(1863年6月2日)

【精华点评】

1863年(同治二年)春,曾国藩亲至雨花台视师,看到“围屯坚定”,决定放弃退军之议。曾国荃被提拔为浙江巡抚,仍统制前敌各军规围南京。曾国荃与杨岳斌、彭玉麟等统筹形势,合水陆各军激战多日,控制九洑洲江面,继而先后攻陷上方桥、江东桥以及南京外围中和桥、双桥门、七瓮桥、方山、土山、上方门、高桥门、秣陵关、博望镇等要地。在同治二年正月初七日(1863年2月24日)的信中,曾国藩曾劝九弟曾国荃“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但能于两席中辞退一席,亦是一妙”。此时,曾国荃改任浙江巡抚,所以曾国藩又对曾国荃嘱咐:“已换署新衔,则不必再行辞谢。”

【经典格言】

吾辈所最宜畏人敬慎者,第一则以方寸为严师,其次则左右近习之人,又其次乃畏清议。

因位高望重,时时战兢省察

(1863年2月7日与九弟曾国荃书)

【家书】

沅弟左右:

季弟身后俯身附棺之事,弟在金陵已筹虑周到。其礼仪虚文之事,余在安庆亦颇周到。回籍后,尽可如弟之策,径进马公塘山内,不必再入荷叶室中。余当切告澄弟及子侄等也。

地图甚为精细,与余所绘九洑洲图大致相类。明兴之马八十匹,不能给弟,此外亦无购马之法。拟再解银五万两,日内竟无到者,忧灼之至。只好先解钱三万串,与弟略资点缀。

弟因时贤开府论及“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一节,极是极是。余三年以来,因位高望重,时时战兢省察,默思所行之事,惟保举太滥,是余乱政,不办团,不开捐,是余善政,此外尚不了了。

同治元年十二月二十日夜曾国荃(历史版本)

【译文】

沅弟左右:

季弟去世后附身附棺的事,弟在金陵已经考虑周全。祭奠的礼仪和祭文的事,我在安庆也安排得很周到。回到家乡后,大可以用弟的策划,直接进入马公塘山里,不必再到荷叶室。我会切实告诉澄弟和子侄们。

地图很详细,和我画的九洑洲图大致相同。明兴的八十匹马,不能给你,除此之外也没有购买马的办法。我打算再押送五万两银子,这几天竟然没有人到,非常着急。只好先送三万串钱,给你略为资助一下。

弟因时贤开府,论到“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一节,说得很对。我三年来,因为位高望重,总是战战兢兢反省检查自己,默想所做的事,只是保举得太多太滥,这是我在乱政,不办团练,不开捐税,是我的善政,其他的事就不怎么样了。

同治元年十二月二十日(1863年2月7日)夜

【精华点评】

注重提拔,保举人才。曾国藩曾把保举人才比喻为对禾稼的灌溉。针对当时社会官官相卫、人才不能脱颖而出的弊病,他很注意保举人才。在日常公务中,如果发现了可造之才,他总会将其破格提拔,并向朝廷推荐。不过,曾国藩对官场贿赂公行、滥用保举的风气是十分反感的,认为这是导致吏治腐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也认为保举不能太滥,要经常反省自己,“位高望重,时时战兢省察,默思所行之事,惟保举太滥,是余乱政”。

“位高望重,时时战兢省察”。曾国藩便是这样一个谨慎的人,他的一生都不忘以此修身养德。尤其是在位高权重之时,还能谨慎行事,让曾国藩得以避过很多权臣盛极而衰的悲惨结局,善始善终。

【经典格言】

因位高望重,时时战兢省察,默思所行之事,惟保举太滥,是余乱政,不办团,不开捐,是余善政。

大凡才大之人,每不甘于岑寂

(1866年1月31日与曾国潢、曾国荃书)

【家书】

澄弟、沅弟左右:

近日贼情,张总愚一股尚在南阳,赖文光、任柱等股尚在光州、固始一带。

闻京师之东北、山海关外、奉天等处,马贼猖獗,派文尚书、福将军剿办,尚未得手。新授徐海道、张树声为直隶臬司,圣意盖欲多调淮勇北卫畿辅,局势又当少变矣。

沅弟出处大计,余前屡次言及,谓十二月乃有准信。近来熟思审处,劝弟出山不过十分之三四,劝弟潜藏竟居十分之六七。

部中新例甚多。余处如金陵续保之案、皖南肃清保案,全行议驳,其余小事,动遭驳诘;而言路于任事有功之臣,责备甚苛,措辞甚厉,令人寒心。军事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头绪繁多。西北各省,饷项固绌,转运尤艰。处山西完善之区,则银钱分文皆须入奏,难以放手办事。若改调凋残之省,则行剥民敛怨之政,犹恐无济于事。去年三四月间,吾兄弟正方万分难窘,户部犹将江西厘金拨去,金陵围师几将决裂。共事诸公易致龃龉①,稍露声色,群讥以为恃功骄蹇。为出山之计,实恐呕气时多,适意时少。

同类推荐
  • 李嘉诚全传

    李嘉诚全传

    “传记”部分,从李嘉诚祖上搬迁定居潮州开始,到其父李云经违背祖训下南洋,再到他年幼时就随父迁到香港,逐渐成长为华人世界首富,全面地反映了李嘉诚家族的传奇经历,对他的个人成长经历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对他创造的商业神话进行了再现。后两篇着重分析李嘉诚的管理智慧、资本运作技法、做人原则以及运用财富的高度,并对其旗下的几位香港打工皇帝进行了详细讲述,这是以前的李嘉诚传记中看不到的内容。
  • 鲁迅读书记

    鲁迅读书记

    这是一部具有新视野的人物特色大传,作品通过跋涉在传统文化书山、放舟于西方近代学海、沐浴自然科学之光等华彩乐章,充分展示了鲁迅读书治学的三大板块,给人以去天盈尺欲泊无涯之感,通过对传主读书目的,态度及其方法的精审条陈,读者从中获致深刻肯綮与良多教益,而有关传主之盘桓书肆、披沙简金雅事趣写,则将一代传人行藏,万种书缘风情染得相当丰饶与葱茏。本书作者可谓将其有关积累扫数捐出,而心境笃读在致,笔墨平朴不奢,琢华夏之璞,写五岳之势,于是,鲁迅白一个新的切面向我们走来,剑锋般的人生态度,色正芒寒,巨轮似的求索之路,履深载厚。
  • 曾国藩全传:从社会底层到晚清名臣

    曾国藩全传:从社会底层到晚清名臣

    曾国藩身为晚清重臣,他顺应时代需求,创办湘军,开创了书生治军的先河;他在清朝官场风风雨雨几十年,始终屹立不倒;他专修朱子理学,成为清朝最后一个理学大师;他提倡立志高远;做人唯诚信二字而不立;他始终认为,凡事要亲身入局;言行要谨慎;在日常的处世中,更要藏匿自己的锋芒,避免过于暴露自己。他的这些观点、做法,让他在宦海沉浮的世界里游刃有余,终得善终。本书虽然是一本传记,却也突出了曾国藩的为官之道和治军思想,从这两大方面辅助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揭开曾国藩成为晚清名臣乃至中国封建史上最具影响力之一的政治家的根本原因。
  • 诸葛亮的智慧

    诸葛亮的智慧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诸葛亮,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在清华读书和在北大工作的回忆性文章精选集,还包括季老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清华园日记》选编和初入北大执教期间的《北大红楼日记》选编。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 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季羡林忆清华”;第二辑:“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选”;第三辑:“季羡林评北大”;第四辑:“季羡林北大红楼日记选”。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王爷,放过我吧

    王爷,放过我吧

    跟王爷相敬如宾能不过一辈安稳生活,只可惜这个王爷真是。。。。。潇墨离穿越之后就变成了王妃,真是太神奇了。和古人相爱的话,好像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潇墨离说,我是不会出现在历史之中的,王爷却说,有我就会有你。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相爱了呢?好吧,既然这样,我就老实当个王妃吧。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血宋

    血宋

    宋朝,一个动荡不安内忧外患的朝代,避战求和的皇帝,忠奸互斗的臣子,水深火热中的人民,被血侵染过的河山,愤怒与绝望并存,战斗与信念共进,还我河山!多少忠贞义士为此血染疆场!多少的等待多少的奋战,一切都将慢慢从历史的尘埃中重新浮出……
  • 三生三世枕上书(下册)

    三生三世枕上书(下册)

    三生三世最令人意外的设定,书写最令人叹服的前世今生:两千年的执念,不过换一场素来无缘。若终归无缘,却为何要让你我今生相见,一眼万年?迷雾重重的梦境中,穿行了谁的影子,湮灭了谁的相思,又掩埋了,谁的今生前世?“沉浮于梦境中的帝姬,你想要的是什么呢?”“毕生所求,不过是在他的眼中,能看到我的影子。”有一句话是情深缘浅,情深是她,缘浅是她和东华。有一个词是福薄,她福薄,所以遇到他,他福薄,所以错过她。“他很好,我和他,没有缘分罢了。”“天命说有缘如何,无缘又如何,本君不曾惧怕过天命,也无须天命施舍。”天命如何定下你我的因缘?一个人的疑惑,一众人的旋涡。
  • 殿下纯情:我的绝佳男友

    殿下纯情:我的绝佳男友

    我们回家的时候,滟清正坐在地上画画。她头发蓬散着,围裙上全是五颜六色的油彩。
  • 我爱你,时间没什么了不起

    我爱你,时间没什么了不起

    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世界险恶是它的事,我们自己得真实善良,勇敢坚强。全书辑录了豆瓣网大获好评的32篇文章。这些充满深情的文字,记录了对青春、对爱情的至真感悟,讲述了或美丽动人,或痛彻心扉,或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爱情、亲情故事。或许,每个人的青春都有那么一段短暂的痛,但却不妨碍本书这18位青春代言人,娓娓道来的、发自肺腑的爱的感言。他们还热爱美食、旅行,以及生活中的许许多多。
  • 傻妃

    傻妃

    本文已经设置了半价,全本订阅只需要3块多钱,亲们不要错过啊!推荐新书,冷宫懒妃亲们可以看看哦!◇◇◇上官墨竹,女娲命定的隐士,命定天子的保护神,集百年功力于一身。一道命令,她成了当今功高盖主摄政王之女,天生的傻子,痴儿,上官家的耻辱!可谁知到,痴儿早已醒来,命运的齿轮也偏离了它原本的轨道,引出千年情缘!是缘?或者是恨?是仇?亦或是爱?剪不断,理还乱!◇◇◇一夜醒来,原本心中对异世充满向往的她,看到了小说中俗套的情节,破败的庭院,发霉的被褥,微微一笑,接受命运。她总是在想,命运只是出了一些问题,将她提前引到了这个地方,神仙也会出错,她只是个过客。免费的异世旅游她欣然接受,她隐忍,装傻,玩的不亦乐乎。◇◇◇到底谁才是她的千年情缘?是他?还是他又或者全都不是?她是否能够化解天子危机?她的爱情又将何去何从?当爱与恨纠缠,她是否还能保持那份纯真之心,大爱之心,责任之心?◇◇◇他说:“墨儿,我爱你,爱到超过爱自己”他说:“如果我永远都走不进你,那么请允许我远远地爱你,因为爱你早已成痴”他说:“女人,永远都该在家里绣花!”他说:“对不起,我爱你,却爱不起你”他说:“墨儿,回来好不好?”他说:“死了,才能永远住在这里?”他说:“女人,我错了”他说:“你和我,永远你最重”到底哪个他才是墨竹的归宿,是腹黑英俊的秋王爷,还是谪仙般纯洁的玉箫子,又或是其他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本书分为三卷:卷一痴儿并非池中物。卷二醉情逍遥江湖游。卷三沉落归途君愿否?具体内容,敬请期待!自己做了一个视频,亲们可以去看看哦,?pstyle=1推荐的云云好友的文文:肥婆皇后冷情总裁休残妻【请收藏+留言+投票。谢谢!】
  • 穿越,第九个王妃

    穿越,第九个王妃

    新书《裴太太,你已婚!》已经开始连载啦。◇◇本书已上市,出版名《第九王妃》。她叫叶无心,是叶氏武馆馆主的女儿,相亲男想亲近她,被她一脚踢成残废,不料遭天遣一命呜呼。穿越后,她是丞相府温柔、端庄、贤淑的大小姐。呸~~那些都是些什么词,她全不认识。☆☆他叫端木孤辰,是楚国最年轻、睿智、残暴的王,战场上的野狼,手握楚国重兵,是为天下人所忌惮。在他的眼里,女人是麻烦的代名词,更是细作的代名词,死了八个老婆他也不在乎。离上一个王妃猝死刚过一个月,皇帝一道圣旨,要他娶第九个老婆。他冷笑,这皇帝真是迫不及待想置他于死地,他倒要看看他这第九个王妃怎么置他于死地。
  • 拒宠佳人:嚣张女侍卫

    拒宠佳人:嚣张女侍卫

    家国破碎?她独自乔装远行!一路上困顿重重?她英勇善战智计百出!在战场上威风八面的她,在滚滚红尘中,她竭尽全力的苦苦挣扎。困顿中,面对纷纷飞至的桃花一朵朵,她却还是初心不改嚣张依旧。。。。。。
  • 蔓藤结

    蔓藤结

    “答应我,在十九岁之前不交男朋友,不喜欢上任何人。”那年他七岁,她三岁,因为被绑架而被命运安排认识。十五年后,她在家人过度的保护中及不舍中进入离家不远的C大,故事就从这里开始,看一个护妹成痴的七哥,如何一一排开完美妹妹身边的异性,看她室友之间如何的搞笑互动;看他们和她之间如何纠缠不休的情缘!……第一次写书,还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提点,多多支持!